西藏草原广袤,是我国四大草原牧区之一。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蓝天与绿草相映,牛羊如珍珠散布,千百年来藏民族纵横驰骋,经济生活的基础就仰仗畜牧业。
西藏拥有8207万公顷草原,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地5500万公顷,产草量高的丰盛草地约530万公顷。辽阔的牧场,丰富的水源,气温适宜,环境污染程度轻,这些都是西藏发展畜牧业的优势。西藏畜牧业占全自治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强。
西藏的牧业大致分为草地畜牧业和农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在西藏分布广泛,西藏农民自古就有亦农亦牧的传统。草地畜牧业经济主要在藏北和阿里地区,这里草场广阔,牛羊成群,主要牲畜有牦牛、绵羊、山羊、犏牛、黄牛、马、驴等。其中牦牛、绒山羊、藏系绵羊是西藏特色牧畜。当地盛产的山羊绒是国际市场的抢手货,被誉为“软黄金”。
西藏有耕地22.5万公顷,无一受到工业污染。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和山南地区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由于过去耕作方式落后,农业产量很低。现在代之以现代耕作方式,引进良种,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整治河道,精耕细作,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农业的收成有了可靠的保证。
西藏农业属于典型的高原农业。其农作物分高原和低地农作物两种。高原农作物主要有青稞、荞麦、豌豆、马铃薯、油菜、圆根、萝卜、圆白菜等;低地农作物的种类多,农作物品种具有区域性特色,主要有稻谷、鸡爪谷、玉米、辣椒、大蒜、韭菜、黄瓜、扁豆等,还种植多种水果及经济作物。青稞、小麦、油菜、豌豆是西藏种植业中的四大作物,它们皆属喜凉作物。特别是青稞,在西藏普遍种植,也是只适宜在青藏高原种植的作物。随海拔升高,青稞的种植面积不断加大,最后成为高寒地区的单一作物。
西藏到底有多少森林,过去缺乏现代科技手段,很难精确测定。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西藏进行了两次全面的森林资源调查,运用卫星遥感技术与地面实测相结合的科学手段,获取了一系列可靠数据:西藏自治区森林覆盖率接近10%,森林面积833.3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0.84亿立方米,居中国首位。
西藏拥有的森林资源绝大部分是原始森林,森林分布很不均匀,绝大部分在藏东南部、三江流域、中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如此连片、保存完好的大面积原始森林,地球上已不多见。西藏森林中古老、特有树种多,如西藏红豆杉、林芝云杉、墨脱冷杉、察隅冷杉、长叶云杉、喜马拉雅红杉、西藏冷杉、喜马拉雅长叶松、乔松、巨柏、西藏柏木、垂枝柏等,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良好的生态效益。
除原始林区外,在西藏传统的农业区,出现了一条条数十公里长的人工营造的林带,有效地控制了风沙,在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西藏还引进经济林。茶是藏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西藏自古不产茶,茶叶只能从内地运来。20世纪60年代,在藏南引种茶树成功。现在易贡茶场生产的“珠峰牌”茶叶是广受欢迎的绿色产品。
西藏是中国植物最富集的省区之一,也是中国森林资源和药用植物资源的一大宝库。西藏有药用植物一千多种。其中有各种常用中草药四百多种,具有特殊功效和用途的藏药三百多种。比较著名的有雪莲花、红景天、虫草、天麻、贝母、三七、大黄、党参、秦艽、丹参、灵芝、鸡血藤等。
茂密的森林、广阔的草原、多样的地形地貌和独特的气候,繁衍着各种各样的珍禽异兽。西藏有哺乳动物118种,鸟类473种,爬行动物49种,两栖类44种,鱼类61种,昆虫类2300多种。
由于生活习性不同,兽类在地区分布上有很大差别。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里的有长尾叶猴、熊猴、猕猴、麂子、毛冠鹿、野牛、红斑羚、鬣羚(又名山驴子)、金钱豹、云豹、黑熊、野猫、青鼬、果子狸等喜暖动物。在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有小熊猫、马鹿、獐子、白唇鹿等喜冷和耐寒动物。在4000米以上的森林,常见的大型动物有塔尔羊。在雪线附近,有号称“高山之霸”的雪豹和善于爬山越岭的岩羊(又叫石羊)。
藏北高原上常见的兽类有野牦牛、藏羚羊、野驴、岩羊、盘羊、黄羊、狐狸、狼、猞猁、马熊、雪豹、豺等。前五种系青藏高原特产珍稀动物,有很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属国家级保护动物;白唇鹿更系中国特有,为世界珍稀动物之一,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此外还有不少名贵毛皮动物和药用动物。
西藏鸟的种类也很多,有19个目,57个科,473种。其中鸠鸽类有10种,雁鸭类达18种之多,雉科鸟类有32个种和亚种,著名的藏马鸡为珍贵动物:鹤科鸟类较少,但西藏黑颈鹤却是中国特有,属于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西藏河湖众多,水面宽阔,鱼类资源丰富,共有64种(亚种),其中尤以鲤科的裂腹鱼亚科的鱼类为最多。羊卓雍错等湖泊中的高原裸鲤,雅鲁藏布江水系的铲齿裂腹鱼,班公错的西藏裂腹鱼,以及狮泉河、象泉河的西藏裸裂尻鱼等,尤为著名。高原鱼类具有生长缓慢、繁殖力低等特点,因此在开发利用时须注意资源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