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发现,语言中有很多缓冲词语,只要使用得当,就会大大缓和说话的语气。
③悲观法通过流露不太相信能成功的想法把请求、建议等表达出来,给对方和自己留下充分的退路。例如:
你可能不愿意去,不过我还是想麻烦你去一趟。
在请别人帮忙或者向别人提出建议时,如果在话语中表示人家可能不具备有关条件或意愿,那就不会强人所难,自己也显得很有分寸。
④缩小法尽量把自己的要求说得很小,以便对方顺利接受,满足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例如:
你帮我解决这一步就可以了,其余的我自己想办法。
我们确实经常发现,人们在提出某些请求时往往会把大事说小,这并不是变着法儿使唤人,而是适当减轻给别人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使自己便于启齿。
⑤谦恭法通过抬高对方、贬低自己的方法把有关请求等表达出来,显得彬彬有礼、十分恭敬。例如:您老就不要推辞了,弟子们都在恭候呢!
请求别人帮助,最为传统有效的做法是尽量表示虔敬,使人家感到倍受尊重,乐于从命。
⑥知错法首先讲明自己知道不该提出某个请求,然后说明为实情所迫不得不讲出来,令人感到实出无奈。例如:
真不该在这咱时候打搅您,但是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麻烦您一下。
在人际交往中,要知道在有的时候、有些场合打搅别人是不合适的、不礼貌的,但有时又不得不麻烦人家,这就应当表示知道不妥,求得人家谅解,以免显得冒失。
⑦体谅法首先说明自己了解并体谅对方的心情,再把自己的要求或想法表达出来。例如:
我知道你手头也不宽裕,不过实在没办法,只好向你借一借。
求人的重要原则就是充分体谅别人,这不仅要在行动中体现出来,而且要在言语当中表示出来。
⑧迟疑法首先讲明自己本不情愿打扰对方,然后再把有关要求等讲出来,以缓和讲话语气。例如:
这件事我实在不想多提,可你一直忘了替我办。
在提出要求时,如果在话语中表示自己本不愿意开口,这样就会显得自己比较有涵养。
⑨述因法在提出请求时把具体原因讲出来,使对方感到很有道理,应该给予帮助。例如:
隔行如隔山,我一点儿也不知道人家那边的规矩。你是内行,就替我办了吧!
在提出请求时,如果把有关理由讲清楚,就会显得合乎情理,令人欣然接受。
(10)乞谅法首先表示请求对方谅解,然后再把自己的愿望或请求等表达出来,以免过于唐突。例如:
恕我冒昧,这次又来麻烦你了。
请求别人原谅,这是礼貌语言交际最有效的方法。人们常常使用这种方式来进行交流,显得比较友好、和谐。
(11)被动语态法通过使用被动句式避免提及施事者,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以显得婉转一些。例如:
如果事情成了,不会白操心的。
计较:如果按时完成,我就奖励你。)
(12)不定代词法使用不定代词代替“你”或“我”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使有关话语听上去稍微平和一些。例如:谁求不着谁?任何人都这样做的。
(比较:我只好这样做。)
点名道姓叫人家干这干那或者强调自己必须如何如何,这常常是不怎么礼貌的。如果换用一些不定代词,就会显得较为车貌。
(13)复数代词法使用“我们”代替“我”把自己的看法。意见、决定等表达出来,以免显得主观武断。例如:
我们是实在没办法了才来找您的。
(意即:这是大家的共同愿望。)
在现代交往中,利用“我们”代替“我”是比较常用的礼貌表达方法。在政治活动、外交事务、学术交流。商务交往中,使用更为广泛。
(14)谦称法在表达有关意思等时不用“我”而使用其他比较谦虚的自我称呼,以免盛气凌人,令人反感。例如:
晚辈失礼了,这点儿小事还来打搅先生。
表示谦虚,这也是礼貌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尤其需要如此。
(15)视卢、推远法在表达有关意思时使用无指代词等把时间、地点等方面的视点推远。例如:
那种事情费不了你多大劲儿。
细细体会,使用远指代词确定比使用近指代词显得婉转一些。
(16)陈述常规法就是在表达有关意思时仅仅把有关规定讲述一下,而不使用直接指明对方的话语。例如:
上头规定这事由你负责,所以我非求你不可。
在为公务求人等时,陈述定规是一种比较通行的做法。这比以个人的口气发号施令要礼貌得多。在平常表示规劝的时,这种方法有时也很好。
(17)感激法在提出请求、愿望等时表示自己将对人家非常感激,并且会铭记人家所做的一切。例如:
如蒙鼎力相助,我们将不胜感激。
你的大恩大德,我们终生不忘。
尊重别人的劳动,特别是重视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这是人际交往的一条重要原则,应该在语言中表达出来。
(18)暗示法通过旁敲侧击的说话方式把有关意思暗示出来,以免直接驱使对方,令人感到面子难下。例如:
我要出差半个月,我养的那些花没人浇水,就得枯死。
(意即:你来帮我照看一下吧。)
请人做事,不必都要具体细细讲明。在很多情况下只要给对方一点儿暗示即可,这样就显得很自然。
(19)线索法通过提供有关线索,间接引导对方考虑自己的建议或请求,给双方都留下很大的余地。例如:
我们公司离你家很近,几步路就到了。
(意即:请你去一趟吧。)
借助话语线索间接向对方发出邀请或请求,常常比直接讲明心愿更为得体一些。
(20)预设法通过蕴含的前提把有关意思暗示出来,使对方自然而然地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例如:
这院子前几天是我打扫的。
(意即:今天该你打扫了。)
这句话蕴含了一个前提,就是“这院子应该你我轮流打扫。”说话人没有把它直接说出来,则显得比较含蓄。
(21)淡化法有意使用轻描淡写的语言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使之更易接受,更有意味。例如:
你帮我把这房间稍稍粉刷一下。
(实际上需要彻底粉刷一下。)
在提出建议、作出评价等时,如果根据对方心理特点适当压低调子,效果可能更佳。
(22)夸大法用夸张的方法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通过说明事情的难度等,求得对方的谅解。例如:
我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意即:不到最后关头,是不会给你添麻烦的。)
在向对方表示歉意等时,适当强调客观原因,可以表明并非主观不积极,因而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当然,这也要掌握好分寸,否则就会显得不实在。
(23)重言法借助同语反复的句式把有关解释、劝慰等表达出来,显得比较通情达理。例如:
领导毕竟是领导。
(意即:这事非你不行。)
类似的表达方式在日常交际中很常见,听起来非常自然。
(24)矛盾法就是使用自相矛盾的话语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例如:
我本来不想跟你提这事,可还是提了。
回答人家的问话,有时表示肯定不好,表示否定也不好,使用模棱两可的话比较合适。
(25)反语法使用反话来表示亲密的椰榆、暗暗的责备等,以免话语过分刻板,令人感到不太自在。例如:
你真能开玩笑!
(实际上对方不是开玩笑。)
朋友找你帮忙,看你多热心!
(实际上他很冷漠。)
反语要是使用得当,可以打破僵硬的语言气氛,密切双方的关系,显得比较轻松愉悦。
(26)反问法通过反诘式修辞问句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以免直陈己见,显得缺乏涵养。例如:
我能怎么办呢?
(比较:事情太糟了,我什么办法也没有。)
在有些语言场合,使用类似的疑问句式确实比直陈胸臆要委婉得体一些。
(27)歧义法就是使用含有多种解释的话语,把有关看法混夹在多种意思中表达出来,以免直接与对方产生分歧。例如:
这可是一种见仁见智的事情。
(你说好也行,你说不好也行。)
对某件事发表意见,在不清楚对方观点或态度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随意表态。含糊一点灵活一点,则可能更好些。
(28)含糊其词法就是使用不点名道姓的办法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以免叫人面子难下。例如:
好像有人在上面卡我们。
(比较:这事是你干的。)
在遇到有人故意刁难,请求对方高抬贵手时,不把事情点破,尽量照顾人家的面子,是非常有益的。
(29)笼而统之法就是使用笼而统之的话把有关建议或要求表达出来,避免吆来喝去,令人反感。例如:
这里需要盖个章子。
(意即:请你在这里盖个章子。)
救人一难,胜造七级浮屠。
(意即:你救我一难。)
叫人做事,有时只要讲讲必要性就可以了。如果加一点鼓励的词语,效果则更好。
(30)不言自明法就是使用说半句留半句的方法把有关想法或要求表达出来,做到点到为止。例如:
我们公司已经半年没发工资了,你们一下子收这么多卫生费……
直截了当阻止别人做某事是颇为令人恼火的。有时只要把不好的可能性稍稍点一点,人家就很明白了。
“润物细无声”——求人的告捷阶段
“求人八股文”作到最后一步,眼看就要大获全胜,呜金收兵了。这时候,不要急着草率收笔,虎头蛇尾,还要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局,同时巩固已经取得的胜利成果。这一步骤一般人都能做得很好,此处不多罗嗦,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有必要,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做点文章。
自我数落
说服别人最基本的要点之一,就是巧妙地诱导对方的心理或感情,以使他人就范。如果说服的一方特别强调自己的优点,企图使自己占上风,对方反而会加强防范心。所以,应该注意先点破自己的缺点或错误,暂时使对方产生优越感,而且注意不要以一本正经的态度表达,才不会让对方乘虚而入。
有些被求者,以为帮助了别人,有恩于你,心理上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优越感,说不定还要对求助者数落一番。当你认为自己可能会被人指责时,不妨先数落自己一番,当对方发觉你已承认错误时,便不好意思再指责你了。如你说:
“我这可能是无理的要求,”“我说这些话可能有点罗嗦,”或“我说的话虽是过份点……”
此时,即使你说的话确实令对方感到厌烦,但对方也不会因此当面指责。如果反复使用,反而会加强效果,使对方轻易听完你的要求,并接受你的要求。
自我数落会有这么大的功效?不信请看下面一段故事: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常常带一只叫雷斯的小猎狗到公园散步。因为他们在公园里很少碰到人,又因为这条狗友善而不伤人,所以他常常不给雷斯系狗链或戴口罩。
有一天,他们在公园遇见一位骑马的警察。警察严厉地说:“你为什么让你的狗跑来跑去而不给它系上链子或戴上口罩?你难道不知道这是犯法吗?”
“是的,我晓得。”卡耐基低声地说:“不过,我认为他不至于在这儿咬人。”
“你不认为,你不认为!法律不是管你怎么认为的。它可能在这里咬死松鼠,或咬伤小孩。这次我不追究,假如下次再被我碰上,你就必须跟法官解释了。”
卡耐基的确照办了。可是,他的雷斯不喜欢戴口罩,他也不喜欢它那样。一天下午,他和雷斯正在一座小山坡上赛跑,突然,他看见执法大人正骑在一匹红棕色的马上。
卡耐基想,这下栽了!他决定不等警察开口就先发制人。他说:“先生,这下你当场逮到我了。我有罪。你上星期警告过我,若是再带小狗出来而不替它戴口罩,你就要罚我。”
“好说,好说,”警察回答的声调很柔和,“我晓得在没有事的时候,谁都忍不住要带这样的小狗出来遛达。”
“的确忍不住,”卡耐基说道,“但这是违法的。”
“哦,你大概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警察说,“我们这样吧,你只要让它跑过小山,到我看不到的地方,事情就算了。”
卡耐基正是运用了“先行自责”的说服技巧,使警察觉得自己受到尊重,从而表现出宽容的态度,高抬贵手,放他一马的。
借坡下驴
经过一番苦战,终于看到了成功的希望,被求者可能这样说:“就照你说的办吧!”自然是赞同你的作法,对之予以扶持,并对你加以鼓励。但换个时间地点,往往就不是这回事了。他说这话时的意思,可能只是在含糊应付你,并不真心“照你的意思办。”这种时候要善于察言观色,弄清领导的真实用意,才能见机行事。
一般说来,对方在非正式场合,如酒席上、咖啡厅、私人家中,如果说:“你去办好了!”“就按你的意思干吧”,往往并非真心实意地说出的话,而大多时候只是一句推托之词,尤其在酒后,这话更不可信。而你竟不辨真假,莽撞地便去做了,到头来吃亏的总是自己。所以听到此类话,必须认真想想,这只是一句酒后之言,要有心理准备,他可能是“酒后失言”。
在酒席或大庭广众之下,人们都不喜欢被人追问或批评。因此,应该抓住机会,借坡下驴,把握适当时机,与对手进一步“敲定”。
但是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点:事先必须商量。人家同意你干什么事,当然要事先同他商量,酒席上也是如此。
第二点:中途必须报告。
第三点:事情结束后,也要作最后的报告。
必须抓稳对方的具体承诺,在日常不时提醒他加以确认,这也是把对方抓在手里的一个绝窍。
借东西时的言语技巧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缺钱缺物用的时候,因此向亲邻同事开口言借,也就是一件难免的事了。可是,为什么有的人能使物主乐意相借,而有的人却碰了钉子呢?除了其它的原因,这和借者语言表达的恰当与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当我们向别人借东西时,说话不可不注意如下几点:
①说话要用商量的语气向别人借东西时,说话语气一定不要太硬,更不能说些有伤于人的话,要知道你是在有求于人。如你的孩子患病住院了,你手头又缺钱,只能向别人借,这时你就可以说:“我的孩子病了,还缺住院费800元,不知您手头宽绰不宽绰?下月开资我就还您。”用这种商量的口气,只要人家手里有钱,是不会不帮忙的。
但有些人则不注意这一点,向人借钱时说:“谁不知你存了几万元,借我一点儿钱还不是牛身上拔根毛。”诸如此类的话。这种话熟人打趣说说还不要紧,但在借东西时这样说,人家是不愿听的。所以借东西时说话一定要用商量的语气,这样才使对方感到你有求于他而且尊重他,他才肯帮你。
②要说明归还时间借别人东西时,一定要说明归还时间,而且要准时归还给人家。比如你与同事一起去商店,看见了一条新式裙子,你想买下来,刚巧手里钱不够,你就可说:“小王,你先借给我200元钱吗,等回去我就让我女儿给你送去。”说明了归还时间,使人家感到借出去的钱有了保障,所以会放心地借给你。
③说话要诚实向别人借东西要说实话,不能为借得容易而编假话骗人。比如你借钱时明明近日还不了,为了使人家乐意借,就说:“过几天就还”,或说:“明天就还”。结果不能如期归还,人家就会把你看成不守信用的人,下次再借可就难了。而且借东西时不要随便改嘴,开始说借1000元钱,等人家答应了又说借2000元,这会使借主感到为难的。
④借不到时,不要说气话向人借东西,总有不能如愿的时候,不能因为人家不借给你,你就说出不礼貌的话。比如你向人借自行车,人家说:“对不起,自行车不能借你用,等会儿我要外出。”你就不要说出:“怎么这么巧,偏我来借时你要用”之类的话。否则,就会大伤和气。你在借钱不成时,如能对人家说:“我知道你手头也不宽绰,我再到别处看看。”这话让人觉得你能体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