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6800000003

第3章 学前儿童游戏概论(2)

19世纪以后,随着幼儿园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学前教育理论的确定,儿童游戏受到了教育家们的高度关注。英国欧文(R.Owen)在其创办的幼儿学校中,把游戏作为儿童活动的主要方式,大量地开展儿童的户外活动和游戏,开创了游戏在学前公共教育中的实施。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F.Frubel)第一个系统地研究了儿童的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础。福禄培尔详细论述了儿童游戏的体系,并且阐明了游戏在教育上的巨大意义。他认为:“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就是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在的倾向中发展和表现的。”为了使儿童得到知识和发展各种能力,福禄培尔为幼儿园设计了做游戏和进行作业时用的玩具和材料,取名为“恩物”(gifts),意为神赐予儿童的礼物。其儿童游戏的思想和方法,对西方各国的学前教育补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继福禄培尔之后,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M.Monteson)创建了幼儿园教育的一系列教学法。她设计了14种教具,主要是训练知觉,进行感官教育和发展智力,后人称之为蒙台梭利教具。蒙台梭利教学法实际上从儿童自然游戏中概括出主要因素,并把这些因素组织起来系统化而形成的。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了儿童游戏的有利因素,设计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把游戏引进了幼儿园。但他们都没有重视儿童自然的游戏,其游戏从根本上说是带有一定游戏性的教学活动,因而没能真正利用和发挥儿童游戏的教育潜能。

尽管,儿童游戏是人类早已有之的社会现象,但对儿童游戏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才刚刚开始发展,迄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把儿童游戏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始于19世纪下半叶。一百多年来,儿童游戏研究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一)儿童游戏研究的兴起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这是儿童游戏研究的初兴阶段。在这一阶段,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游戏理论和对儿童游戏的最初的系统观察。

儿童游戏研究始于19世纪下半叶,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生物进化论)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思维的方法。“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最早的游戏理论,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的直接影响下出现了。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的问世以及它在思想领域中的胜利,赢来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进化的思想被称为这个时代的“关键性概念”,为许多不同领域的思想家所接受。比如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人们在探讨动物心理与人类心理之间的关系问题。但是,正像达尔文曾为人与猿之间“失去了中间环”而苦恼一样,人们为原始人的实用生产与艺术品生产之间、动物心理与人的心理之间缺少了“中间环”而苦恼。人们在历史的废墟中,在现代残存的原始部落中寻找着史前的遗迹,同时儿童特有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人们发现,可以通过儿童的心理、儿童的游戏研究来了解原始人的思维与艺术活动和现代社会中成人的思维与艺术活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儿童可以成为沟通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成为活的“中间环”。人们对于儿童的看法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开始注意到人类所具有的长久的幼年期的意义以及这种幼年期所具有的独特的可塑性。儿童的游戏,开始作为童年期所特有的现象而受到关注。人们不仅仅从儿童的游戏中探讨艺术的起源,而且也开始探讨游戏本身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最早出现的游戏理论之一是“剩余精力说”。这种游戏理论认为,生物体都具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人类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外,无需谋生,所以除了维持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外,也有剩余精力,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将剩余精力发散出去,游戏就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消耗。这一思想初见于德国哲学家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 1759—1805)的著作《美育书简》中,他是在探索文化与艺术的起源时注意到了游戏问题。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H.Spencer)则从神经心理学的角度阐发了游戏的剩余精力说,认为由于神经中枢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疲劳,需要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精力就不稳定,超过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因而产生剩余精力。游戏就是剩余精力的发泄。对高等动物和人来说,游戏具有特殊的意义。德国学者拉察鲁斯(M.Lazarus)和帕特里克(Patrick)提出了游戏的“松弛说”,认为游戏不是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人类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中都会感到疲劳,为了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就产生了游戏。对于人类儿童来说,由于其身心发展水平低下以及生活经验缺乏,面对复杂的外部世界难于适应,容易疲劳,需要游戏帮助其轻松,恢复精力。德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格鲁斯则提出了“生活准备说”,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准备。格鲁斯以自然选择论为基础,认为人和动物有一种与环境斗争的生存本能,但依靠遗传得来的本能不够完善,不能适应将来复杂的生活,游戏则是对这种本能的无意识的训练。如女孩子喜欢玩“过家家”,就是为将来做妻子、母亲养育子女做准备。美国心理学家霍尔(G.S.Hall)提出了“复演说”,他认为格鲁斯关于游戏是对未来成人活动的练习的观点是片面的、表面的,因为它忽视了过去。他认为游戏是早期种族活动的遗迹。他将胚胎学关于人在发展过程中再现种族发展演化的情形应用于儿童游戏中,认为游戏的发展正是以不同的形式重现祖先的进化历史,重现祖先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动作和活动。

这些理论被称为“经典的游戏理论”。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出现的原因与意义。这些经典的游戏理论是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产生的,所以都带着浓厚的生物学色彩,同时,它们主要是主观思辩的产物,缺乏可靠的实验依据。但是,由于它们或多或少地解释并说明了游戏这种人们司空见惯但又令人困惑的现象,推动着儿童游戏研究的进展,对后人的研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在经典的游戏理论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把儿童的游戏作为科学研究的课题。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儿童游戏的研究。这一时期研究主要试图客观地观察描述托儿学校环境内儿童游戏的特征,寻求建立儿童游戏发展的常模。受研究技术的限制,研究者一般不注重条件控制,对于结果一般不做测量,主要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观察,对结果作简单分类。柏顿(Patten)在1932年关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是这一时期儿童游戏研究的代表。

(二)儿童游戏研究的缓慢发展阶段

20世纪40年代到50、60年代,是儿童游戏研究的缓慢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儿童游戏的研究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精神分析学派对于儿童游戏的研究,使游戏理论逐渐摆脱了美学的影响,成为发展心理学理论支配下的新游戏理论。

这一时期,人们普遍重视游戏对于儿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价值,游戏被看作是与童年的快乐、与未来健康的成年生活有关的活动。在精神分析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了一种游戏治疗技术,叫做“娃娃游戏”(doll—play)。做法是:给幼儿一大堆娃娃,它们穿着各种服饰以标志身份,例如家庭中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等,这些娃娃和一些游戏材料组成了某种生活情景,例如家庭环境。然后让被试在玩娃娃时,讲一个关于这些娃娃的故事。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对儿童所讲述的故事的分析以及在与儿童的谈话中,可以记录到大量的性格方面的因素,如攻击性、深层的情绪障碍问题等。

(三)儿童游戏研究的繁荣时期

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儿童游戏研究的繁荣的阶段,儿童游戏研究领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来自各个学科的研究人员著书立说,丰富了儿童游戏的知识,使儿童游戏方面的研究资料数量激增。据1982年的统计,现存的关于儿童游戏方面的研究资料中的20%是在1970—1974年间发表的,38%是在1975—1979年间发表的,14%是在1980年之后发表的。也就是说,1970年以后发表的文章、著作约占现存研究资料的70%多。

这次研究高潮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和思想文化背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由于科技的进步,机器正在取代过去由手所做的工作,脑力劳动的成分逐渐增加,体力劳动的因素逐渐减少。这一现象不仅改变着生产过程本身,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这样两种现象:

一方面,是游戏娱乐生活的大众化。由于工作时间的减少,闲暇时间逐渐增多,观光旅游、户外活动成为时尚,各种游戏活动成为成年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大众化的游戏娱乐时代在到来,清教徒式的游戏罪恶论的影响正在消除。那么,大众化的游戏娱乐时代的到来,如何用科学知识来引导和丰富大众的娱乐消遣?

另一方面,是信息技术对童年生活的挑战。技术进步,知识“爆炸”,生产过程对人的智力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向学校教育的前后两端扩展,早期教育成为人们热衷的话题,各种各样的儿童读物、计算机、电视教育节目等,涌入幼儿生活的天地,以往浪漫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面临挑战。那么,早期教育问题既已提出,那么如何调节国家利益与幸福童年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对于游戏问题的研究。

在这一阶段之初,以皮亚杰(Piaget.J)、维果茨基等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在游戏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研究的深入,游戏理论逐渐突破了认知理论的框架,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模式,如以伯莱因(Berlyne)为代表的游戏“内驱力”说,贝特森(Bateson)的“元交际”理论等。这些理论,深化了人们对于儿童游戏的认识,也拓宽了游戏的研究领域。

这次研究高潮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非常明显的倾向,就是十分重视游戏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的研究。人们把游戏看作是认知和言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和中介,并把游戏作为衡量幼儿象征性功能是否成熟的一个基本标志。从这些研究兴趣中,不难看到皮亚杰、维果茨基等人的影响。

另一种理论倾向来源于新弗洛伊德的理论,强调想象游戏(fantasyplay)在自我的发展和掌握中的作用。早期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想象游戏具有一种宣泄作用,现在的研究者把想象游戏看做是一种认知发展和情绪掌握的有效认知技能,因而拓宽了这种游戏个体发展价值的传统研究思路与框架。

这一时期非常重视实验研究,对条件的控制比较严格,对结果进行了测量并作统计分析。但迄今为止,这些研究只表明变量之间的相关而不是因果关系。这种研究方法虽然比早期的自然主义的、描述的研究方法更精确、严格一些,但是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在设计好的“游戏情景”中观察儿童的游戏,看到的可能并不是真正的游戏,所观察到的游戏的水平或类型等可能不同于自然条件下的游戏。

纵观一百多年儿童游戏研究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发展趋势:一是从游戏理论的发展来看,由纯思辩的性质向实证性质转变。早期的一些游戏理论都是主观思辩的产物,缺乏实际依据。20世纪开始,逐渐重视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形成理论体系。二是从游戏价值观的变化来看,对游戏的发展价值的认识由思辩的、不全面的或有所侧重的,发展到确切的、全面的认识。上世纪50年代左右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70年代受皮亚杰等认知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认知发展价值,80年代后,人们开始注意游戏对于儿童身心发展各个方面的发展价值。三是研究的范围逐渐拓宽,不仅注意纯理论的问题,而且逐渐注意应用问题。如亲子关系、家庭环境、同伴关系以及物质环境的组织与安排等对幼儿游戏的影响。四是从研究技术来看,由不注重条件控制的自然主义研究发展到注重条件控制的实验室研究,现在又开始出现了把两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的有条件控制的自然观察的方法。

二、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历史发展

我国教育家很早就对幼儿教育尤其是游戏方面有了论述。像《礼记·内则》、《少仪》等篇,《大戴礼记》、《本命》、《保傅》、《贾谊新书·保傅篇》等书中都记载在关于幼儿教育的意见。宋明兴起的蒙养教学比较注重儿童的学习兴趣,强调要教人“乐学”。程颐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朱熹亦强调“乐学”的重要。王守仁主张“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蒙养教学多注重歌舞、吟诗、讲故事之类,就是要让儿童“欢呼嬉笑之间”习得行为规范。

我国在清代建立蒙养院时,已将游戏列入教学计划之内,但对游戏的选择及游戏的内容与规则都是教师规定的,并作为一门必修课的学科。1904年颁布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提出,蒙养院应设立与初等小学迥然不同的课程,包括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以托幼机构教育实践为基础的我国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可以说发轫于20世纪20~30年代,从那时至今,我国的儿童游戏研究,大致可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本世纪20年代左右到解放初期。

同类推荐
  • 问就问吧全集

    问就问吧全集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 神财富,然而,社会日新月异,现代人忙得不可开交,不知不觉中已经离 传统文化甚远了。许多人都有过因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而尴尬的经历,多 少人想狂补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文化品位,却又不能平息自己浮躁的心, 静读那些汗牛充栋、枯燥乏味的历史典籍。把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华收入一本书中,可以使读者兴致勃勃 且最大限度地获取历经时。空变幻却仍可鉴古知今的古代文化,尽可能地 提高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此乃本书的编辑宗旨所在。摈弃枯燥乏味的传统说教,以独特的提问形式将历史文化常识活泼有 趣地呈现出来,是本书的最大特点。
  • 幼儿必背经典30图卡.快乐童谣

    幼儿必背经典30图卡.快乐童谣

    经典、精选、常用、需要的多功能幼儿必背名篇,在容易记忆的年龄里,记住终身受益的……
  • 美丽岛

    美丽岛

    本集所选几十篇新故事全部是海外题材。以海外为背景不仅因为地域的差异、距离的遥远而给人很强的新鲜感和神秘感,而且为故事构思和展开提供了更加广阔自由的舞台。选集中的这些故事情节生动,构思巧妙,想象奇特,悬念十足,即有童真纯情的浪漫,又有真情友爱的感动。
  • 哭鼻子大王

    哭鼻子大王

    小丢丢是个一年级的小男生,他长着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一张嘴巴,还有一个略微扁了点儿的脑袋——总之,模样跟旁人没什么两样。可有一样,小丢丢跟旁人不一样,是什么?哭鼻子。没错,很多小朋友都哭过鼻子。
  • 格林童话(上下册)(全)

    格林童话(上下册)(全)

    《格林童话》,德文原名为《格林兄弟为儿童和家庭阅读收集的民间故事》,是雅各布?格林与威廉?格林兄弟俩汇集历史文献并记载口述民间故事所编辑而成的故事集。与法国的《小王子》、英国的《彼得潘》、丹麦的《安徒生童话》等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学经典一样,《格林童话》成为德国文学中最为世人所熟知、拥有最多翻译版本的世界文学经典。1812年圣诞节,格林兄弟推出这套童话的初版第1卷,1815年又推出了第2卷,此后的半个世纪,这套童话集一直被改编。
热门推荐
  • 一往情深,君少的心尖宠

    一往情深,君少的心尖宠

    “遇见你之前,我从没想过未来;遇见你之后,未来我没想过别人。”“除非黄土白骨,我守你岁月无忧。”“我赢,你陪我睥睨天下;我输,你陪我东山再起。”爱的承诺,说得出做得到。他,坐拥整个商业帝国,是商界的奇迹人物。拥有一张完美无瑕的俊脸的他,人前冷峻,人后宠妻无度;她,美丽娇艳,人前锋芒毕露,人后小鸟依人;一次误解,阔别三年,再次相遇,物是人非。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爱不知所终却至死不渝。
  • 霸主无疆

    霸主无疆

    一个前世地球上魔鬼般存在的终极特工,杀人于眨眼之间,却再一次意外中枪之后穿越到了无疆大陆最为低级的一个部落之中,凭借前世所学,帮助部落度过重重危机,在另一个位面之中,掌控天地,霸占五行,斗魔九重天!
  • 终极系列之我穿越了

    终极系列之我穿越了

    我本以为,我一个小小的杀手不足为奇,但为什么我这么‘幸运’的穿越了,而且后来还有什么——神啊魔啊的,我不禁开始沉思。到底我的存在到底是为了什么,因为我,时空的秩序改变了。....
  • 讨个将军来劫涩

    讨个将军来劫涩

    诺诺挣扎想甩掉放肆的手。冷眸男人欺上诺诺,不带温度扯开诺诺最后一件遮挡物。呲……衣服被扯破。男人迫不及待的压向受惊的小羊。“你好重”诺诺紧抿着牙关,忍着疼痛。“知道痛了?”“恩。”诺诺羞红了脸颊。腹黑的将军邪魅一笑“本王的人是跑不掉的。”就算是契约婚姻,这冰山将军假戏真做,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逃跑怎么了?准你纳妃,不许我泡帅锅?
  • 终极之时空之恋

    终极之时空之恋

    如果,我还能回来,一定会好好守护你。汪大东,你个骗子,为什么没有回来。
  • 逸云漫语

    逸云漫语

    传说在远古时代,破晓之前,会有一只散发耀眼金光的神兽出现在地平线。驱散黑暗,并引导阳光照耀世界。它会永远在大海中游走,在森林中奔跑,在天空中翱翔。哪怕天崩地裂,都不能阻挡他的脚步。一呼一吸之间退开淹没世界的巨大海啸,一步一趋破开冰封世界的极度寒冰,神眼一睁一闭之间驱散笼罩世界的无尽黑暗。无比威严的身躯释放着无法直视的耀眼光明从容的漫步于天地间,所过之处世间万物都会为他神明般的威严臣服。祖先曾数次目睹它的神容,将它奉为驱散黑暗的神明,迎导光明的瑞兽,象征希望的祥兆……随着时间流转,许多相关的动人传说和各种名字在世间口耳相传,例如:大阴阳师,炎神,星辰兽等等,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青岚”。
  • 位面安全专家

    位面安全专家

    空间装备就一定安全吗?在那些拥有穿越空间能力的堕落位面交易者面前这就是一个忘记关门的便利店而已。就算你这个主人实力超群,但你能发现的了这些穿来穿去的家伙们吗?难道你要一天到晚守在自己的空间装备里?一个位面交易者新丁偶然间发现了这里蕴含的强大商机,从此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他被人称之为——位面安全专家。
  • 倾天碧落

    倾天碧落

    一曲承天,呵壁天问,敢叫日月。一心苍穹,倾天碧落,试与天高?苍天不老,谁能慨叹岁月万载?天地不共,谁能知晓万物乾坤?一个神秘的邪美少年,冥冥中开始着绝世倾天的命运……和我一起畅游天下,走上探寻倾天的秘密吧……
  • 重生之异界风流

    重生之异界风流

    风云变,三界大乱,巅峰争霸一触即发,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盯着他,而他,他竟然在泡妞!!女神一般的姐姐红晕娇羞在怀中,谁还管什么逆天战?!难道要抱着美女上战场?叶子寒真是哭笑不得,本是逍遥少年郎,却堕入轮回,重生异界,诅咒加身,整个三界与自己为仇,他要怎么做才回问鼎至尊?!
  • 大学生的末日求生

    大学生的末日求生

    “我叫陆天。”“我这里发生了突然状况,城市里的人都消失不见,剩下却是那些令人厌恶的丧尸。。。”“我要活下去!去寻找我的亲人。我要活下去!去营救身处末日的幸存者!”H市的大突变,或许只是鳞毛凤角,或许地球上的其他城市、国家也真面临末日般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