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36500000003

第3章 什么是佛学(1)

为了清楚佛学是什么,我们先看什么是佛?或者说,佛与众生的区别是什么?

一、什么是佛

最有资格定义佛的,当然是佛祖释迦牟尼。因此,我们看在佛经中是如何定义佛的。

《楞严经》卷一:“即时如来垂金色臂,轮手下指,示阿难言。汝今见我母陀罗手,为正为倒。阿难言:世间众生,以此为倒,而我不知谁正谁倒。佛告阿难。若世间人,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将何为正。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则名为正。佛即竖臂,告阿难言:若此颠倒,首尾相换。诸世间人,一倍瞻视。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

简释上文:佛祖将手臂垂下问阿难:你看我的手臂是正的,还是倒的?

阿难:世间一般人们认为这是倒的。

佛祖:那么什么是正的呢?

阿难:您将手臂上指于空,就是正的。

佛祖将手臂上举于空说:用我手臂的正与倒来做比喻,成佛就如同是“正”的手臂,众生就如同是“倒”的手臂,你仔细想想,为什么众生会是“倒”的呢?

关于众生为什么是颠倒的,佛祖在佛经中有三处非常清楚的论述。第一处是佛祖继续回答阿难有关手臂正倒问题时说的:

《楞严经》卷一:“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不知身心,颠倒所在。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简释上文:这时大家茫然不知所措地望着佛,不知自己为什么是“颠倒”的。

佛祖哀悯大众说:“包括外在的山河虚空大地和由物质组成的肉身,以及由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组成的妄想心都只是‘真心’中所显现出的幻相、假象。凡是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就是正遍知的‘佛’。凡是认为由六根组成的肉身之中的妄想心是自己‘真心’的人就是迷惑的众生。这个道理就如同是我无论手臂指向上,还是指向下,对于手臂的本身来说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一样,佛身与众生之身都是一样的。而佛之所以是觉悟的佛,是因为佛认识到了色身、妄想心都是真心中生起的幻相,众生之所以是颠倒的众生,就是认为自己的那个妄想心就是真心。这种认为妄想心为真心的认识,就像是认为一个水泡是整个大海一样的愚昧。”

第二处是佛祖回答为什么许多修行的众生不能成佛时说的,如下:

《楞严经》卷一:“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简释上文:恒久以来的一切修行众生,之所以没有获得解脱一切苦的大智慧,就是因为他们对“真心是什么”所持有的“颠倒认识”。众生颠倒的认识是:他们认为由眼耳鼻舌身意组成的攀缘心是自己的真心自性。在这样的错误认识下,即便他们修行几百万年,就像是煮沙欲成饭一样,永远无法获得证悟。正确的认识是,本心是生出一切山河大地、肉身和攀缘心的那个东西。在这样的错误认识下——认妄心为真心,虽然他们每天都在修行,但最终都得不到大智慧,也无法获得彻底解脱。

第三处是佛祖在《圆觉经》中回答文殊师利菩萨时说的:

《圆觉经》:“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简释上文:一切已经证悟成佛的人,修行成佛的次第方法都以“圆照方式”证悟到了实相,从而永远断除了错误的认识而成佛。这个错误的、或者说众生颠倒的认识是什么?

答案:众生错误地认为由四大(地水火风)组成的肉身是自己实有的“真身”,由眼耳鼻舌身意组成的妄想心是自己实有的“真心”。这样的错误认识,就像是一个人眼睛患了眼蒙病,看到虚空中升起的幻华和天空出现第二个月亮一样地认假为真。

在佛经中,关于病眼见空华和妄见第二月的比喻出现的次数很多,因此需要解释一下。

所谓病眼见空华,就比如说,有一个人眼睛患了眼蒙病,看到虚空中升起了种种影像,他所看到的幻相与虚空无关,与眼睛无关,根本上是眼蒙病导致的。同样道理,对由于眼睛看到天空中出现第二个月亮的幻影,也与月亮无关,与眼睛无关,根本上是眼睛患了眼蒙病导致的。佛祖用这两个比喻要表达的意思是:山河大地、四大色身、妄想心都有如是“病眼见空华、虚空显二月”一样。

有关不颠倒即成佛的论述,有两首大德禅诗可作借鉴(见图1-1),如下:

图1-1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半夜起来贼咬狗,捡个狗来打石头;从来不说颠倒话,阳沟踏在脚里头。

既然成佛如此简单,那么千千万万学佛的人难道就认识不到呢?难道不颠倒就这么难吗?下面引用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在《担板汉歌并引》中的一段话来说明原因:

“径山法窟,自大慧中兴临济之道,相续慧命,代不乏人。近来禅门寥落绝响,久矣。顷一时参究之士,坐满山中,至有一念瞥地,当体现前,得大自在者。惜乎!坐在洁白地上,不肯放舍,以为奇特,不知反成法碍也。教中名为所知障。所以古德云:‘直饶做到寒潭皎月,静夜钟声,随叩击以无亏,触波澜而不散,犹是生死岸头事。所谓荆棘丛中下脚易,月明帘下转身难,名抱守竿头,静沉死水,尚不许坐住,况有未到瞥地,偶得电光三昧,便以为得,弄识神影子者乎。此参禅者得少为足,古今之通病也。”

借用上文中“荆棘丛中下脚易,月明帘下转身难”来说明众生不颠倒之难。(以下内容太过犀利,暂不理解者,可略过)一般世人学佛和入佛门是很简单的,因为有八万四千种法门作为接引之路。然而,要想证悟到实相门,就必须要舍弃当初学习到的八万四千方便法门中的法相内容。例如,天人、阿修罗、地狱天堂、菩萨罗汉,以及四禅八定中描述的种种神奇境界和种种所谓神通的现象,因为这些内容都是暂立方便之说!然而所有人学佛的缘起,都是从这些方便门入进来的。因此学佛很简单,但要悟道却是极难的事情。用个比喻说,难就难在,当盘子脏了,可以用清水洗;当衣服脏了,可以用清水洗;可是当清水脏了,我们拿什么来“洗水”呢?清楚地说,方便法门度尽一切众生离苦得乐,门门皆度门门人,其功德无量!然而,要想真正证悟实相,就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方便法门中所述法相皆是暂立的假说方便。

为什么人们还是会执著在法相上呢?

原因是:人们一开始都是由法相步入佛门的,正所谓荆棘丛中下脚易,所以,人们用来评判佛学中相关内容正确与否的评判标准就是方便法门中所述的法相内容,正所谓“自己的刀削不到自己的把”,一个人极难用原有的认识否定自己,所以是“月明帘下转身难”的!当然,能够削到自己把的人,自古以来皆是极为灵通的上上根的大智者。

那么追问一句,如何洗水呢?答案:只能换水。换什么水呢?换专门讲解实相佛经的“水”。例如,《心经》《金刚经》《圆觉经》《楞严经》。只有依第一义空的经典去修证佛学才能最终证悟到实相。否则,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因此,通过以上三段经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佛与众生的区别不是神性上的,而是认识上的(认识分理悟和证悟)。凡是认为身体与妄想心是实有的,就是众生。凡是认识到身体与妄想心也只是另一个真心生起的幻相,就是佛。

因此,佛被称为觉悟的“人”,而不是觉悟的“神”。所以,佛学讲人人皆具佛性,人人皆是佛,指的是人人皆可认识到一切皆是幻相!

图1-2 佛祖悟道图

两千五百年前,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时(图1-2)说的第一话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执著妄想而不能证得。”简单解释说:众生之所以不能证得大智慧,是因为错误地认为妄身为实有,妄想心为实有。因此众生不断地在追问到底我是谁,到底是有我的呢,还是无我的,以及生前死后到底会去哪里的“幻相中”的问题。实际上是,外在山河大地、妄身妄心皆是幻相,而又怎么能够在幻相中追问是否有个永恒的我或者没有永恒的我呢?

再用个比喻来说,比如,你在做梦,在梦境中的“假我”问:“我是何时入梦的?我什么时候会醒来?到底是有一个永恒的我呢?还是有一个断灭的我?到底有没有灵魂?我死了以后会去哪里呢?”因为是你在做梦,所以在梦境中的“你”问的这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因为那个是“梦境”——幻有,所以在梦境中的假我并没有一个灵魂,梦境中的假我也无法感知到自己是何时入梦的,又在何时会醒来等问题。同样道理,我们所经历的时间、空间、万物以及生死,都只是另一场“梦境”。因此,幻相中并没有“有我无我”,以及生前死后会去哪里等问题。

那么,成为佛有什么用?或者说,认识到包括外在山河大地、色身、妄心都是幻相又有什么用呢?下面,看一下佛学的核心精义就明白了。

二、佛学核心精义

首先,佛学内容包括三藏(经、律、论),以及两千多年以来古代高僧大德对三藏内容的注解和发挥。如果把现存的佛学典籍汇总起来,相信你用一生时间,也难阅其十分之一。那么在浩若烟海的佛典中,又该如何去了解佛学核心精义呢?实际上,方法是简单的,即无论佛典有多么繁杂,都总摄入六百卷的《大般若经》中。而《金刚经》又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经义的压缩和总结。进一步,如果把《金刚经》再进行精炼,就精简出了一部260字的《心经》。因此,只要了解《心经》的精义,就明白佛学的核心精义了。那么《心经》的精义是什么呢?下面先看《心经》全文:

同类推荐
  • 般若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堙,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里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中国的佛教

    中国的佛教

    佛教创立者释迦牟尼姓乔答摩,名悉达多,大约诞生于公元前565年,逝世于公元前485年,活了80岁,与我国春秋时代的孔于是同时代人。在他“觉悟”之后,被尊称为佛陀,意为“觉悟者”。释迦牟尼也是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这是因为他出身于释迦族的缘故。
  •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法就像一颗很硬的糖果,对没有牙齿的人来说,这颗糖放在口中含着,能够尝到糖的甜味;对有牙齿的人来说,在口中咀嚼更能尝到那份甜味的质感。但是若不会运用,就像没有牙齿的人却硬要一口咬下糖果,牙龈可能会受伤、流血。所以,要深深去思惟、体会。魔是一种障碍,它有两种。一种是外魔,他会运用外境来扰乱修行者的心。另一种魔是内心自起的无明烦恼,它会扰乱、障碍自己的道心。人人本具佛性,只因被烦恼遮蔽而无法外露。就如铁器的本质原本就很坚硬,只要去除杂质就能制成精纯的器物。
  • 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

    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

    本书分当代宗教冲突研究、当代宗教对话研究、中国宗教的和谐传统与现代价值3编。具体包括:阿以冲突与宗教因素、海湾教派冲突和黎巴嫩内战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尘御九州

    尘御九州

    万年前,魔皇行灭世之举,圣帝及八王,为护九州之地,舍生护道,将其封印,为九州大地换取了万年时光。万年的时光转瞬即逝,九州大地的将来是毁灭还是重生……握苍穹,掌乾坤,破虚空!古有八王一帝,统御九州,传世上古九州决!但……心无苍生,何御九州!
  • 玉斗山人集

    玉斗山人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悔恨:我们谁也不是谁的谁

    悔恨:我们谁也不是谁的谁

    第一次相遇,他撞到了她,后来,她遇见了以为温柔王子,在他俩之中她会选择谁?还是?谁也不选?
  • 血脉之古往今来

    血脉之古往今来

    当亚特兰蒂斯依旧屹立在地平线上的时候,当沙漠吞噬古楼兰之时,当血腥玛丽端着高脚杯迷恋的看着杯中的鲜血之时,当教父手捧圣经凝重的宣布吸血鬼的存在之时。那个令人恐惧的身影都会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没有人知道他是谁,没有人知道他活了多少年,没有人知道他有多么强大。只知道吸血鬼是他们的血脉,他们是罪恶的起源,世界的毁灭者,一切只是因为。。。。。。
  • 欲海孽杀

    欲海孽杀

    人之初性本善,姚一鸣自认是良善纯洁之人,可是当一叠不堪入目的照片‘啪’的一声甩在他面前的时候,一切都将为之颠覆……
  • 何以诉情深

    何以诉情深

    你究竟明白不明白,我所有的歇斯底,故事,情节和眉目。费劲心思,花销出大把大把的念想和时间。到底是想要表达怎样的叙述和情感。原来你我想表达的,不是我爱你。而是我恨你。
  • 少帅的种田千金妻

    少帅的种田千金妻

    【农家篇:她是农田里一个被买来的酒女的孩子——阿若,从小受尽了村子里面别人的白眼。可是王阿若从来都不会低着头走路,因为娘亲说了,阿若不是人贩子手里买来的酒女的孩子,是娘亲手上的心尖宝贝!可是即使这个样子,阿若还是会被村里的其他孩子欺负。可是徐长生就不一样了,因为徐长生是学堂里先生的儿子,徐长生还会教阿若读书呢。阿若的娘亲就问阿若:“阿若,那长生都教你什么呀?”阿若:“窈窕淑女,饺子好逑。”阿若说完还嘟了嘟嘴,娘,大锅里的饺子怎么还没有熟呀,阿若饿了!阿若娘:“长生就教你这个?”阿若:“不止不止呢。徐长生还说我就是他的淑女了,娘呀什么是淑女?”阿若娘……【政界篇:传闻市长的女儿居然被狠心抛弃在外十五年,而且居然还是在西郊那样的地方长大的!那市长怎么还敢让女儿出来相亲,这样子的女孩子,哪一个上流人家可以接受得了?众人瞪大了眼珠子,看着面前的嫩白肤肌,委屈的大眼睛似乎要流出眼泪来,魅惑又妖娆的女孩子,勾魂一样地站在人们的面前,却是一句话语也不敢多说了!当然这是男人的反应。准确地说是男人们对赫琪琪——据说是王阿若的姐姐的反应!王阿若这个时候就不满意了,凭什么这个赫琪琪抢尽了她的老爸为她而设置的接风宴也就算了,还妄想要勾搭她的徐长生!是可忍孰不可忍!看一代农家女怎么样在农界拔草插秧!在政界怎么样清理门楣!在军界怎么样让少帅乖乖跪倒在她的麻布裙下!】“如果没了我你依然快乐,那我愿意从未从你的世界来过。阿若,我的乖乖。”——徐长生【恶搞篇:【可看可不看但不可忽略!】【恶搞篇:(可看可不看但不可忽略!(*^__^*))奥,简介中忘记放男主了,男主快出来,你亲妈叫你呢!只见麻布裙下走出一个分外霸气硬朗的徐长生,谁敢霸王不收藏我亲妈冷北楼的《少帅的种田千金妻》,本少帅让他明天连麻布裙都没有得躲!亲妈小楼:“哎,你还是回你的麻布裙去吧。”
  • 都市之妖孽狂兵

    都市之妖孽狂兵

    兵王上大学,纯属瞎扯淡。赵大宝带着强势之风,在都市开始了一段妖孽历程,成为巅峰高手!左手女人,右手还是女人……【书友群:255892601】
  • 漫天星飞舞之星陨

    漫天星飞舞之星陨

    她,出生豪门,不明不白的身世,蒙上了她童年的阴影。她不放弃,勇敢追求,有仇必报,收获了成功,收获了爱情。然而,仅仅这样就结束了么?抛弃一身荣华富贵,等来一世深情。看欧阳三小姐华丽转身!
  • 洪荒天子轩辕绝第四卷

    洪荒天子轩辕绝第四卷

    盘古涅槃,圣主未现,诸神扰乱世界,导致洪荒分裂,从而引出神魔五帝重现,咒封苍穹一切,史称——“万神劫”。洪荒中毒虫遍地,异兽出没,危机无处不在,这便是始前的死亡之地。然而人类以天生生存的本能存于天地间,而他们之中的强者则在这片生机与死亡并存的土地上谱写出不老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