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17400000008

第8章 郭小川:淙淙流水汇小川

他始终在前进,他前进的道路上从来就充满荆棘。他无数次地跌倒,可是,即便在最深的泥潭里,他也要高高地扬起脖子歌唱。

他用诗歌深情地颂扬,颂扬他的祖国,颂扬他的领袖,颂扬他所处的时代。他也用文字尽情地发泄,发泄他的迷茫,发泄他的怨愤,发泄他无边的苦闷。

他伴随着多难的祖国走过五十七年的风雨历程。在日本人的铁蹄下逃亡过,做过学生,当过八路军,做过县长,当过记者。他曾拿起枪打过游击战,也曾走村串户开展土改。他系统地学习过马列主义,也专职从事过党的文艺宣传工作。可是,他终究被当作牛鬼蛇神被关押,然后成为“五七”战士下放劳动。

他有过火热的爱情,家书多达六十余万字,却说夫人从没有读懂他的诗。他对同事对下属如春风一样温暖,而对家人甚至小孙子要求都十分苛刻。

他的生命如火一样热情,也在一场熊熊大火中了结了生命。

他留给人们无数的感喟与思考,在生命的倒计时岁月更是充满了矛盾,他就是郭小川。

我曾为他的热情所感染,也曾为他的愚忠而悲哀。我为他的才能倾倒,也为他的不幸哀伤。我为他的勤奋折服,更为他的无私感动。我试图寻求他生命的主线,试图寻找解读他的突破口,可是我失败了。他丰富而复杂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他远不是一个单纯的文人,而他的大量的诗作又彰显着,他也称不上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当他历经一条漫长曲折的革命道路走向新中国,走向“文化大革命”,他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迫使我从更深更广的历史长河里探寻他、寻找他。

我从苏轼身上看到了郭小川,看到了他的坚忍不拔和乐观向上。苏轼一生起伏跌宕,多次被流放,可是,无论是被贬黄州,还是流放海南,他从来不曾气馁,他在拿起锄头开荒种地中寻找乐趣,他在与村民农夫的交往中体味生活。他的诗作热情豪迈,他的为人豁达开通,无论多么大的困难,都没有让苏轼低下高贵的头,无论多么大的不幸,都没有浇灭他胸中的熊熊烈火。

郭小川在“文革”期间下放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劳动是艰苦的,每天步行二三十里路下湖劳作,有时拉平板车往返七八十里路拉货物,失眠困扰着他,迫害伴随着他。本来得到解放恢复组织生活,可是因为一篇诗作,郭小川被别有用心的江青横加指责,又被遣送干校隔离审查。然后又被押送到天津团泊洼干校,路过北京期间,竟然不许与家人见上一面。

残酷的迫害和打击下,郭小川以无比的热情,写下一首首炙热的诗作。面对鄂南的楠竹,他写道:“她永远保持的是,蓬勃朝气,风来雨来,满身飒爽英姿。”面对新修的公路,他写道:“看新路,千娇百媚;望前程,百炼千锤;我们的事业呵,千秋万岁!”他的热情不仅仅体现在纸张上,更体现在行动中。在干校插秧,他手脚飞快,成为插秧高手。上交党费,他总交得比要求的多。一有闲暇,就与青年们下棋,杀得天昏地暗。在劳动强度太大以致睡眠都不足的情况下,他还挤出时间写诗。利用到武汉看病的机会,他竟然豪情万丈地横渡长江。在困境中活得是如此丰富多彩,如此昂扬向上,郭小川的身上,不正传承着苏轼式的豁达吗?就连郭小川的夫人回忆起来都说,郭小川不息的热情是她一生中享受的无价之宝。

我在杜甫身上看了郭小川,看到了他的民本情怀和忧国忧民情结。杜甫在自身衣食不保的情况下,想到的是国家的未来和人民的温饱,在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情况下,想到的是天下寒士。在闻知唐朝官军收复国家失地后,兴奋地写下“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样欢欣鼓舞的诗句。郭小川在向阳湖干校期间,自己抽劣质香烟,给远方的儿女寄钱都很“吝啬”,可是听说一个朋友的孩子在外地生了病,他主动花钱帮助治好了孩子的病。有一段时间,他的工资被扣发,生活十分困难,可是他从不抱怨,心里想的全是怎样鼓舞人民的士气,因此还写下大量昂扬向上的诗篇。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文革”后期,郭小川已被折磨得浑身是病,不得不在医院一住再住,但是,他想到的不是自我安危,而是党和国家的命运。他敏锐地意识到了党中央和高层的动向,不止一次地提出,如果“四人帮”上台,他就钻到山上打游击。他给家人写信说:“我的大脑每天都在思索,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党的事业。”这份情怀与杜甫是何等的相似。

我从李白身上看到了郭小川,看到了他的天真与率直。李白一生的理想是走仕途,做大官,开创大事业,可是,在政治上,他往往表现得天真和肤浅。郭小川下放向阳湖干校后,写作了三十余首诗,基本上都是政治抒情诗,都是激情的歌唱,歌唱“五七”道路,下决心为毛主席认真改造好自己。每当他的作品受到批判,他很少持反对意见,而是一再在作品中寻找不足,自我反省。“文革”后期,他借调到国家体委工作,依然没有从多年的困境中认清政治形势,不低调行事,反而发表署名文章,结果再遭“四人帮”忌恨而不得不离开北京,到了河南林县。这与李白政治上的不够成熟是何等类同?

我从阮籍身上看到了郭小川,看到了他的迷茫与忧伤。阮籍在无力改变又无法面对黑暗政治现实的情况下,选择隐居山林。郭小川在多次被打倒后一度产生放弃写作的念头,他说,将来到农村,只想为一个生产队或大队的事当当参谋,劳动学习,了此一生。事实上,在河南林县的农村,郭小川过着的就是一种半隐居式的生活。

我在辛弃疾身上看到了郭小川,看到了他的迷茫与矛盾。辛弃疾一生多劫难,二十二岁的时候就组织起抗金起义军,此后在南宋朝廷为官,但是其耿直的性格不为官场所容,被弹劾核免职后退隐。然后又被起用,再次遭到攻击而离职。辛弃疾曾经十分羡慕隐逸的高人,可是一旦退隐的事实落到自己头上,他又表现出诸多的矛盾,一面是赏玩着田园风光的恬静,一面是心灵深处涌起的波澜,一面是抗金的理想,一面是现实的无情,他既激愤,又灰心,于是不得不自我宽慰,在起伏和矛盾中度过后半生。

郭小川18岁就参加八路军,走上抗日道路。“文革”中他成了“文艺黑线干将”,被揪斗、殴打,折腾得奄奄一息。到了干校,好容易解放了,又因为一首诗被重新送到农村隔离审查。借调到北京后,一不小心又被迫离京。可谓一波三折。无休止的审查与打击,也让郭小川困惑和迷茫,让他表现出许多的矛盾心态。全心全意地自我改造,却总过不了关。尽心尽力地为祖国为人民歌唱,却总被人从文字中抓住小辫子。他让儿子全家来河南照顾他,来了后又经常地对他们发脾气。他下决心不写作了,却忍不住写下《团泊洼的秋天》,成为公认的佳作。这些复杂而辛酸的经历以及心理表现,无处不有辛弃疾的影子。

在诗人郭小川身上,体现了太多太广的文化元素。他在幼年时期就开始读“四书五经”,他的血液里早早地就融入了传统中华文化的血脉。直到生命的晚期,他还在续写着这些传统。但是,除了民本情怀,没有其他一种性格在他身上体现得一贯和彻底。他如苏轼一样热情,却也下过决心不再写作;他如李白一样天真,却也看出某些政治端倪,写下《团泊洼的秋天》这样有政治洞察力的诗;他像阮籍一样消极,却热情地为林县的农民歌唱,并准备上山打游击……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太多人的影子,以致很难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他。

于是我想起了辛弃疾。辛弃疾的矛盾与悲剧是那个畸形时代造就的,一方面是他的满腔热血、一心抗金,一方面是苟且偷生、奸佞当道的当朝现实。畸形时代压抑下的卓越词人和将军,他体现出的就只有痛苦与矛盾。

郭小川在“文革”期间复杂的表现与那个畸形时代关系密切。他天姿聪颖,后天勤奋,8岁就能对联,12岁就能为学校题写校名。他工作繁忙,却忙里偷闲为我们留下近500万字的著作。从抗日战争期间延安艰苦和火热的岁月,到解放战争期间热河复杂的斗争年代,从解放初的中南局的宣传战线工作,到任中国作协领导职务,郭小川劳苦功高,堪称党培养的坚定革命文艺战士。

可是,一个畸形的年代到来了,要来一场文化上的革命,郭小川成了这场运动的受害者。我们没有理由要求每一个人都是张志新,有那么超强的洞察力。运动到来后,为革命立下赫赫功劳的郭小川自觉地开始了反省,他服服帖帖地改造,期间还写下大量充满情感的政治抒情诗,为那场运动大唱赞歌,并且明确地表示,文艺的首要任务就是歌唱毛主席。

他一度迷失自我,人云亦云地批判自己的诗作,从骨子里挖掘自我思想上的所谓问题。可是他总达不到某些人的要求,一不小心就撞到枪口上。

在孤身一人的日子里,他渴望亲情,可是面对亲情他却显得粗暴,连孙子的哭闹都不能容忍,那是他心情无比烦燥的表现;在极力自我改造的日子里,他充满希望,希望回到报社继续工作,可是希望终究落空,他困惑;他尽力地讴歌祖国和人民,讴歌大好的形势,可是国家一天比一天乱,一天比一天贫困,他苦闷。

1976年初,是共和国黎明前的黒夜。历经磨难的郭小川开始缓慢地独立思考和醒悟。周恩来总理逝世,他没日没夜地哭啊哭,悲痛之情无以言表。周恩来是“文革”期间的一颗擎天大树,是苦难中国太多太多人的希望和依靠。国家尚处困境之中,一颗大树的轰然倒下,郭小川悲从心来,他哭国家,哭人民,哭他自己,也哭未来。那是痛苦的泪,是觉醒的泪,也是思考的泪,甚至是奋起的泪。

他眼泪的源泉是他那颗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正直的心。如果愿意随波逐流,他早过上了上层所谓的好生活,如果不为国家前途担忧,他也可以在病房里安然养病。可是如果做到了这些,他就不是郭小川。

他曾经说过,只要人民还需要我,我就要想方设法活下去。可是,当“四人帮”被打倒后,他终于可以放开手脚真正为人民歌唱的时候,却在一场大火中了却了生命,年仅五十七岁!

他离开了他深情热爱着的祖国和人民,留给人们无尽的遗憾与悲哀。他如一条小川,无声地汇入了大海。

汇成这股小川的,有明流,有暗流,也有浊流。他曾经在浊流中迷失,也曾在暗流里受尽摧残。不过,因为他骨子里的明净,因为品质的高尚,他终究以一股清流汇入了大海。因为他的精神,因为他的苦难,因为他留给我们的思考,因为他诗作的永远鼓舞,他在大海里获得了永生。

同类推荐
  •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报告文学的崛起,是新时期最为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本书作者一直处于新时期文学活动的中心,对报告文学的潮起潮落及其流变有着直接的参与和体验。这里所汇集的论文,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报告文学的成果。文章对许多优秀作家作品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方面的成绩,是当前文坛较为突出的。报告文学仍然是一种需要人们再认识,再实践的新型文体,此前相关的理论著作极少。这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了解认识报告文学,并对报告文学的理论建设有所补益。
  • 成语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成语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一本好书,一生的财富。从远古的回顾到今天的眺望,经典的国学依旧熠熠闪光。《成语故事》这本书不但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殿堂里绚丽夺目的瑰宝,几千年来广为流传。深刻的思想情感与内涵,让你在不知不觉间增长智慧,净化心灵。在这里,一篇篇精美的文字娓娓道来。回望经典,让昨天、今天与明天衔接成一条光滑的弧线,记录我们成长的足迹。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许地山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许地山作品集

    生本不乐,能够使人觉得稍微安适的,只有躺在床上那几小时,但要在那短促的时间中希冀极乐,也是不可能的事。
  • 五一先生诗集

    五一先生诗集

    吴卫祖先生,字越,号鄙夫,别号怪癖、西伍、辛卯兔,又号五一先生,一九五一年生。江苏江阴申港西伍村人。爱博览、好云游、广交友。兴趣广泛,尤嗜盆景、书法和文学艺术。
  • 走过人生的月缺花残

    走过人生的月缺花残

    身有残疾,是人生最为悲苦之事,可是只要有一颗完整的心,只要心中充盈着希望,便依然能走出辉煌完美的人生。 本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是以此为根基,有名人,有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在他们身上,残疾与病痛是生长梦想的土壤,挫折与逆境是激发力量的源泉。本书没有说教,没有条条框框,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体现了那些人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顽强的意志,以及感人的事迹和精神,还有动人的真情实感,能给人以共鸣和启迪,给人以感动和力量。
热门推荐
  • 九龙剑典

    九龙剑典

    一道流星的陨落,有的人会感到时间的流逝,还有人会感到美丽的短暂。傲月当空,各式各样的飞行器在天空中飞翔。每个人驾驶着私人的宇宙飞船穿梭在各大星球上,突然天空中飞过一个人。他乘着飞行摩托载着一个女孩在天空飞舞。
  • 太上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

    太上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叔心尖宠:萌妻,别想逃

    大叔心尖宠:萌妻,别想逃

    余多多的人生就是一个坑!被刚死的老爸坑了一把,欠下巨额赌债不算完,还被车撞进了医院。找上门来的监护人叔叔跟她说:丫头嫁给我吧!这个坑真深,掉进去爬都爬不出来了。
  • 让我自私一次

    让我自私一次

    柯南同人文,。柯哀文,不喜者绕路。组织再次复活,重新长大的柯南和灰原哀再次遇到挑战,这次一向嚣张的组织变得诡异神秘,背后究竟在计划着什么?柯南和灰原哀会遭遇到什么?一只看不见的巨手始终在操控一切,究竟是谁?
  • 三小只的心尖宠

    三小只的心尖宠

    一个娇小玲珑的女孩儿提着比自己大多了的行李箱出现在了北京机场。这个玲珑娇小的女孩立刻吸引了机场大部分乘客的目光。
  • 致我逝去的青春之最好的我们

    致我逝去的青春之最好的我们

    本书通过同名电视剧《最好的我们》改编,内容不一样,为开放式,还是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EXO之明星

    EXO之明星

    EXO中的吴亦凡的妹妹吴智雅是EXO的师姐,组合dayslater的队长。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身份。
  • 高平作家丛书:远去的故乡

    高平作家丛书:远去的故乡

    路遥之后的农村,经过了百年的喧哗,最终沉寂下来。这种变化很让人伤感,但也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可供思索的空间。这时候,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有一批人在思念楼层下覆盖的麦田和田野上刮过的爽风。韩慧就是其中之一。迅速逝去的东西似乎唤醒了身体里沉睡已久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非常熟悉,比方承担、责任、修平治齐这些非常非常传统的意识,同时又是如此陌生。爆炸式汹涌而来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俗世风景,在内心形成的冲突不言而喻。但是,唤醒的东西无疑是急迫的,那就是表达的欲望。
  • 孤天之路

    孤天之路

    我命由我大自在,踏道而行欲孤天。这个世界,只有一条孤天之路。
  • 情幻青衿不悔

    情幻青衿不悔

    黄泉路上,曼珠沙华的花海,奈何桥头,一首《子衿》一碗孟婆汤,了却了前尘往事......又是谁睁开眼记忆犹新,却想拼命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