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君出生于小官吏家庭。他的父亲王禁胸怀大志却“不修廉隅”,偏又喜酒好色,结果把妻子气走改嫁。
成年后的王政君出落得美艳端庄,且“婉顺得妇人之道”,在当地颇有佳名。奇特的是,王政君许配过好几个人家,但是都没等迎娶过门,许嫁的男子就死了。于是,王禁请了个会相面的半仙为王政君算命。半仙对王禁说:“令爱吉相,命当大贵,此乃天机,不可泄言。”王禁信以为真,便悉心教她读书写字,练琴鼓瑟。王政君18岁时被送入汉宣帝宫中。
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9年),本名刘病已,字次卿,又字谋,即位后改名刘询,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3年—前49年在位)。汉武帝曾孙,废太子刘据的孙子。
进宫二年的时间中,王政君一直默默无闻。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她才得以崭露头角。原因是皇太子刘奭最宠幸的妃子司马良娣病死,因悲伤过度,还常常迁怒于其他姬妾,大发雷霆。汉宣帝和皇后对此非常担忧,便让他任选宫女,排解忧愁。刘奭对于宫女一点兴趣也没有,就随手指了指离身边最近的一个宫女。结果,这个被选中的人,就是王政君。她就这样从汉宣帝的宫女变成了太子的妃子。
这真应了相面半仙的话,更灵验的还在后面。按照礼仪,太子刘奭当日须“御幸”王政君。就是这一夜,成就了王政君。她怀孕了,并且生了个男孩,是为皇太子的长子,汉宣帝的皇长孙刘骛。
汉元帝刘奭即位后,王政君顺理成章地成了皇后,刘骛成了太子。但汉元帝并不喜欢这个谨慎小心、尊法循礼的皇后,他宠爱的是傅昭仪,对傅昭仪所生的儿子刘康十分钟爱。后来,汉元帝居然起了废掉皇长子刘骛,立刘康为太子之心。幸亏元帝近侍宠臣史丹从中斡旋,才化险为夷。王皇后从此更是小心翼翼,不敢有半点差池。
汉元帝在43岁的时候病死,太子刘骛继位,是为汉成帝。王政君也终于多年媳妇熬成婆,再也无人能约束她了。成帝继位后,沉湎于酒色,皇太后王政君趁机把持了政权,开始大肆重用外戚,拉开了西汉王朝外戚专权的帷幕。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政君做了太子妃。太子刘奭并不喜欢王政君,生而有之的一次侍宿就使王氏生下了刘骜。“母以子贵”,由此,王政君成了掌握实权的皇太后、太皇太后。然而,王政君万万没想到,她一手栽培的侄儿——王莽,竟篡夺她儿孙的汉位。王政君思念汉朝,最后在悲愤、忧郁之中度过她的晚年。
王政君(前70─1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正定县)人,阳平假王禁的次女,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性软弱,无主见,
王政君出身于官宦之家,传说她的母亲李氏梦月入其怀,遂有身孕,生下了政君,她的父亲做过廷尉史(法庭书记),王禁嗜酒好色,娶了好几个小老婆,生有四女八子,王政君的生母李氏失宠。与王禁分手,改嫁荀安为妻,王政君从小失去母爱,长大后的政君,婉顺贤慧。及笄就被她的父亲嫁出去,未过门而丈夫病死,后改嫁给东平王做姬妾,未进王府门而东平王死。许嫁之人暴病而亡,父亲王禁十分奇怪,找人算了一卦,算卦之人说:“你的女儿及富贵之命,将来所嫁之人一定是显贵之人。”王禁很高兴,便教政君写字读书,弄琴鼓鼓瑟。
公元前53年(汉宣帝甘露元年),政君十八岁那年,王政君应先入宫,适皇太子刘奭的爱妃司马氏死,司马良娣临死前,对皇太子说:“妾本不该死,是那些妃嫔咒的。”司马氏死后,刘奭十分悲伤,他想起司马良娣的话,发誓不再接近嫔妃,汉宣帝怕太子忧伤过度,令皇后挑选五名宫女,供太子选妃,王政君位列于候选人中,她穿着一件绣着红色花边的艳服,刚好坐在最靠近太子的位子上,太子还陷于思今爱妃司马氏的悲痛之中,无心选妃,皇后在旁边催促,刘奭随便指着靠近自己身边的一位宫女,皇后看王政君长相还算说得过去,更何况皇太子点头,于是就忙命人将王政君送到东宫。
就这样,相貌平平的王政君,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中成为了太子妃,太子刘奭并不喜欢王政君,谁知政君侍宿一夜而怀孕生子。此后太子刘奭再也没临幸于她。
宣帝听说有了嫡孙,高兴万分,亲自给他起名为骜,字太孙,而且时常抱刘骜,逗他玩。
公元前49年十二月,宣帝驾崩,刘骜三岁,皇太子刘奭在宣帝驾崩的当天,登上未央宫前殿的龙位,他就是汉元帝,刘骜是他的长子,前被立为皇太子。
按说,母以子贵,刘骜被立为皇太子,他的母亲王政君应该头顶凤冠。但元帝犹豫不决,因为他不宠爱王政君。
他最宠爱的妃子是傅氏和冯氏。傅妃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所以在宫中的人缘极好,虽受宠于元帝,但并不遭众嫔妃的嫉妒。王政君生了刘骜不久,傅妃生了儿子刘康,冯妃生了儿子刘兴。
元帝想把皇后的凤冠戴在傅妃的头上。但是,在他那个时代,刘骜既立为皇太子,皇后的桂冠按传统的规制当属于王妃。元帝整整跨躇了三天,他还原引来非议,最后还是无可奈何地立王妃为皇后。
他又创设了一个宫中的地位次于皇后的名号——“昭仪”。昭仪位视丞相,比诸侯王,他心爱的傅、冯二妃为昭仪,立刘康为定陶王,刘兴为信都王。
王皇后徒有皇后尊号,被冷落一边,好在王政君生性柔顺,不是争风吃醋的女人,汉元帝对皇后家的家庭,照例给予恩典,王氏家庭封王者,多至十人,为西汉末年外戚擅权埋下了祸根。
但是她的儿子、皇太子刘骜越来越让元帝不满。刘骜曾好读经书,恭谨有礼。有一次,元帝召他,他闻诏忙前去。但刘骜不敢横穿皇帝专用的驰道,而是绕了一个大弯。元帝见太子来迟,责怪太子,刘骜说明了原因,元帝很高兴,但好景不长,刘骜对经书渐渐厌烦了,整日游手好闲喜欢喝酒、游玩。元帝多次训斥,但太子屡教不改,于是元帝打算废黜刘骜,另立傅妃之子刘康。
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元帝病重,傅昭仪、刘康在侧侍奉,皇后,太子被拒之门外,一天,元帝向其近臣透露他要废黜,另立刘康为继承人的心愿。王皇后、太子听后,惶恐不知所措。
这时,元帝宠臣侍中史闯进元帝寝宫,顿首涕泣而言;“皇太子名闻天下,臣民归心。今臣听陛下有废立之意。若是这样,请陛下先赐我死吧!”元帝见状,长叹一声,说:“没有此事。皇后谨慎,先帝又疼爱太子,寡人岂敢违先帝之意?”
就这样刘骜保全了皇太子的名字,王政君也保全了皇后的凤冠。
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五月,元帝死于未央宫,终年四十三岁。刘骜继位为汉成帝,尊王氏为皇太后,移居长乐宫。
耽于声色的成帝任命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掌理朝政。成帝自己整日游山玩水,斗鸡走狗,朝政大权实际掌握在皇太后和她哥哥王凤手中,堂堂天子也得看他们眼色行事。
成帝身体多病,即位多年无子。定陶王刘康来朝,成帝留他在京师伴驾,有以刘康为帝位继承人之意。王凤对此不满,担心刘康做了皇帝对王氏不利,遂借日蚀为名,奏谏成帝遣刘康回他的定陶国去。成帝无奈,只好与刘康相对涕泣而别。
成帝对于自己大权旁落,王凤专权用事,日渐不满,有罢免王凤之意。恰好京师地方升官京兆尹王章上书成帝,建议成帝贬王凤,推荐中山王的舅舅冯野王取代王凤,结果他俩的密谋让王音知道了。
王音是皇太后王政君堂弟王弘的儿子,他官为侍中,在成帝左右侍奉,成帝与王章密谋时,他不露声色,事后偷偷地通报王凤,于是王凤在家,上书辞官。成帝觉得这是罢免王凤的大好时机,谁知,皇太后出来作梗,她哭哭啼啼地,不吃不喝,向成帝施加压力,成帝只好把王章打入死牢,杖毙狱中,妻子流放边陲。
当王氏外戚一个个显贵无缘、趾高气扬,骄奢淫逸的时候,年仅十三岁的王莽与母亲相依为命,他被服简陋,举止恭谨,小心翼翼地侍奉执掌进行大权的姑伯。与那些王家贵公子相比,洁身自好、恭俭有礼的王莽格外引人瞩目。
阳朔三年(前22)王凤病重,王莽在侧侍候,数月未解带,王凤十分感动,弥留之际,哦皇太后和成帝授给王莽一官半职。王莽更加小心谨慎的侍奉姑叔,皇太后对这个侄子颇有好感。
王凤死后,王根辅玫五年病,上书矩阵,推举侄子王莽出任大司马一职。
绥和二看(前7),成帝驾崩,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即皇帝位,是为哀帝。哀帝尊皇太后王政君为太皇太后。哀帝即位后,他的祖母傅昭仪、母亲丁姬两家成了新的权贵,与王氏外戚在权益分配上发生冲突,太皇太后命王莽辞职以缓和矛盾,王莽极不情愿的上书辞官。
元寿二年(前1),哀帝驾崩,哀帝无子,太皇太后在哀帝驾崩的当天迫使哀帝把军政大权交给王莽,王莽重登大司马的宝座。他和太皇太后迎立中山王刘兴年仅九岁的儿子刘衎为帝,是为平帝。
平帝年幼不能临政。于是,太皇太后临朝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她依赖王莽,委政于他。
其实王莽觊觎帝位已久。他结党营私。排除异已;又沽名钓誉,广施恩惠。经过几年的经营,他把朝政大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对太皇太后王莽是不敢惹的,年迈的太皇太后仍握有相当大的权力,为独揽大权,王莽指使爪牙上书,说太后至尊,不宜操劳过度,一些小事就不必亲躬了。太皇太后闻之十分高兴,规定以后惟有封侯赐爵一事须奏闻于她,其他事一概由王莽裁决。
随着岁月的流失,平帝逐渐长大了。王莽觉察平帝对他专权十分不满。便先下手鸩杀了平帝,拥立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刘婴为“孺子”,自己做起“摄皇帝”来了,王太后万万没想到自己一手栽培的侄儿王莽竟欲施篡夺她儿孙的天下!但悔之晚矣,此时朝中大权完全落入王莽手中,自己有名无实权,怩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王莽代汉自立了。
到公元8年,王莽将小皇帝刘婴废黜,在爪牙的欢呼声中戴上皇冠,堂而皇之地坐上龙椅之后去谒见的太皇太后,说他秉承天命,代汉而立,建立新朝。昔日掌握实权的太皇太后如今也只有愤慨、怒骂的能力了。
翌年正月初一,在未央宫前殿隆重地举行了新朝皇帝即位典礼。王莽登上龙座南面称帝,接受百官井朝贺,奉太皇太后上“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的玺绶,去掉汉朝的称号。
王莽代汉自立,觉得只有接管汉氏玉玺,才算是真正的取代了刘室天下。因此,他称帝不久,便迫不及待地遣王舜去长乐宫向太皇太后索要“汉传国玺)。
太皇太后大怒,指着王舜的鼻子骂道:”王舜,你家蒙受汉室皇恩,却不思报答,反而乘汉室人孤势薄,帮王莽篡位。像你们这样的人,猪狗不如。我乃汉室老寡妇,活不了几天了。我死了,就让这块玉玺葬,他王莽休想得到!“
王舜伏在地上,羞赧汗颜。很久,才抬头对太皇太后说:”皇上意在必得,太后今天还给,明日还能还不给吗?“
太皇太后担心王莽得不到”汉传国玺“会狗急跳墙,遂拿出玉玺,扔在王舜面前,骂道:”我老将死,你们兄弟定受灭族的报应!“
汉代在宫中先声夺人的官员都着着黑貂。王莽更为貂。太皇太后思念汉朝,拒绝按新朝礼行事,而且命令侍从仍着着黑貂。王莽见了,也无可奈何。
太皇太后在悲愤中度过了她一生的最后时光。
王政君生于汉宣帝时,一生经历七朝,历尽沧桑,她一人虽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但愚庸无能,软弱寡断,终于断送了汉朝刘姓的江山。
公元13年(新朝始建国五年)二月,太皇太后忧愤而死。享年84岁,她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之一。太皇太后的遗体被运往渭陵,与元帝合葬。
新帝王莽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地坐稳天子之位,上演了一出逼宫的好戏。
王政君手中持有”汉传国玺“。这块玉玺是秦始皇用蓝田玉制作,上有李斯用篆书刻的”受命于天 即寿永昌“八个大字,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当年汉高祖代秦立汉,秦王子婴进献此玉玺,高祖之后,便历代相传。
王莽为了自己的美好形象,不敢亲自向姑母讨要,便派弟弟王舜索要。王政君看见王舜,心中便知道他的来意,不等王舜开口,便指着王舜的鼻子骂道:”王舜,你家蒙受汉室皇恩,才有世代荣华,你们不思报答,反而乘汉家孤寡相托时,帮王莽篡位。你们这种人,猪狗不如。王莽要建新的政权,还要汉家的这块玉玺干什么?这个玉玺是亡国玉玺,是不祥之物,我是汉室老寡妇,活不了几天了。我死了,就让这块亡国玉玺埋葬,谁也别想得到!“
王舜被骂了个狗血淋头,伏在地上,羞赧汗颜,不知道说什么好。过了很久,他才抬头对太皇太后说:”皇上志在必得,太后今天不给,明天还能还不给吗?“
王政君也担心王莽得不到”汉传国玺“会狗急跳墙,便拿出玉玺,扔在王舜面前,生生摔破了一个角,骂道:”这个破玉玺留着也没什么用,你拿去吧。我已是快入土的人了,你们兄弟一定不会有好下场,将来定遭灭族报应!“后来果然应验了王政君的诅咒,王莽被碎尸万段。
东汉的史学家班彪对王政君做过评论:”王莽之兴,正是由王政君历汉四世为天下母,享国六十余载,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都。位号已移于天下,而王政君犹握一玺,不欲以授莽,妇人之仁,悲夫!“便是说,王政君优柔寡断、懦弱平庸,经历了汉朝四代皇帝,亲手将汉室江山送给了自己的侄儿,却又怀念往昔,无法摆脱自己为汉室刘家人的身份,实在是毫无意义的妇人之仁。事实也确实如此,一边是自己的侄儿,一边是自己的儿孙,她在中间其实非常痛苦。她活了84岁的高寿,到头来,竟是对她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