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4800000022

第22章 胡人俑、有翼神兽、西王母图像的考察(3)

四川雅安芦山东汉樊敏阙,位于芦山县城南3公里的石马坝。建造于东汉建安十年(205)。樊敏阙与高颐阙同为有扶壁式双阙。据碑文记载,樊敏曾任永昌郡(今云南保山地区)长史。阙斗拱下,两面分别刻“西王母”、“玉兔”等神话题材图像。斗拱层的转角处均刻有角神托负,在此阙的前面立有数尊神兽像,其中多为有翼的神兽像(有关樊敏阙前的石兽图片资料,最近由雅安地区文物部门在网上公布,可参见“2001雅安文物网”。)。50年代末,曾有考古报告报道四川芦山县石马坝东汉墓前发现“肩上生翼的动物”,原文称其为“石羊”(陶鸣宽等:《芦山县的东汉石刻》,《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10期。),林梅村考证其可能为带角的石翼马,当系石麒麟(林梅村:《中原与西域大型石雕艺术的关系》,收入其文集《古道西风——考古新发现所见中西文化交流》一书,页161-162,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李零先生所撰论文中,也提及四川芦山樊敏墓前立有带翼的天禄与辟邪(李零《论中国的有翼神兽》一文中引徐文彬等编《四川汉代石阙》,页117,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年。)。

2000年6月,有报道称芦山县在县城姜城遗址外又发现了一处古代遗址和一具造型特殊、形体庞大的无头石兽。文中记载:“石兽辟邪出土时,头部已断,长192厘米,高92厘米,宽84厘米,整体造型雄强笃实,四肢肌肉发达。胸部两侧刻有翅膀,后腿饰有卷毛,四脚抓地,胸部宽大,臀部浑圆,尾巴从胯下穿过置于左腹部,腹部肥大,紧贴地面,整个造型有一种用力负重的感觉,右腰腹部镂一小辟邪,背部有一贯穿整个躯体方形柱洞,边长31厘米。”(郭凤武:《四川芦山县东汉赵仪碑考》,《成都文物》2003年3期。)从其形态特征上看,与此前在芦山县发现的有翼神兽具有相似的风格。

四川雅安东汉画像石上雕刻出有翼虎的形象。虎四肢呈奔腾状,头向上扬起,颈部细长,尾巴上翘,带有短而粗壮的翼(王菁编著:《汉唐动物雕刻艺术》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另在乐山、重庆江北等地的画像石上,也刻有不同姿态的有翼虎。

成都凤凰山东汉画像石上出现有翼马的形象,其身躯强健,四肢腾跃做奔驰状,肩部生出双翼,其中一翼较粗短,上饰一周圆圈纹样,另一翼则较细长,以三条并列的单线条加以表示(王菁编著:《汉唐动物雕刻艺术》图录、页162,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

四川新津县崖墓中曾发现刻在石函一端的翼马,高55厘米、宽62厘米,原函已毁,但图像见于著录。其造型特点与上例成都凤凰山东汉墓所出如出一辙,也许当时工匠已有可重复利用的粉本来雕刻同类神兽形象(高文、高成英编:《中国画像石全集》7《四川汉画像石》,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

成都611研究所东汉墓中出土有四件“石刻瑞兽器座”,其中两件为带翼神兽,兽体圆雕,四肢屈立于方形的石基座上,其中一件头向一侧,口大张,口中吐出长舌,身体两侧均有向上飞起的短翼,翼分4层,形体较为粗短,背上有一方形的插孔。另一件与之形制相似,也是站立在方形的石基上,头向后扭,口中吐出长舌,身上长有4道短翼,背上有一圆形的插孔,与四川雅安沙溪汉墓出土的石辟邪台座形制相似(《成都文物》2003年2期。)。

四川郫县汉画像石墓中,有“二龙夺璧”的图像,两条龙一牝一牡,背上均生有翼,翼较上述各例更显丰满,造型更加生动(顾森编:《中国汉画图典》,页777,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7年。)。

四川江北汉画像石上有一幅翼龙图案,造型较为夸张,龙的身躯被拉长,可能表示其奔驰疾走时的形象,肩上的翼呈短而粗壮的小翼。另一幅有翼龙的形象出自四川渠县画像砖,龙的造型也很夸张,它的翼被拉长成一条细长的带状,但其为龙的翼是可以确定的(顾森编:《中国汉画图典》,页779,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7年。)。

四川雅安芦山出土的东汉王晖画像石棺的两个侧面上,各雕刻有一牝一牡两龙图案,龙均肩生双翼,造型极为细腻生动(这一材料广为考古学界引用,就笔者手头的材料,可参见顾森编《中国汉画图典》页778以及页780注明为“芦山(石)”的两幅翼龙图案。这两幅图案本为同一石棺的两个侧面雕刻,可能由于图案的收集、编排者不明其背景,故将其分为两图加以刊布。另可参见Robert Bagley and Jay xu : Ancient Sichuan: Treasures from a Lost Civilization, Seattle Art Museu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1,p.265所附照片及线图。)。四川地区还发现有翼神兽与西王母的组合图像,这是其他地区东汉时期少见的题材。如彭山出土的一具画像石棺中,西王母像双手拱于胸前,坐在龙虎座上。座下的龙、虎都生有双翼,高扬前爪呈咆哮状(顾森编:《中国汉画图典》,页580,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7年。)。另一例汉画像石出土于四川梓潼,上面所雕刻的西王母身生羽毛,拱手坐在龙虎座上,龙、虎均生有双翼(王菁编著:《汉唐动物雕刻艺术》图录、页111,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关于西王母这一题材,后文中还将详论,四川地区这种西王母图像与有翼神兽的组合,更说明两者均属同一时期的产生的文化因素,对于我们认识其间的关系提供了可靠的考古学证据。此外,在四川雅安点将台汉墓中出土有“辟邪插座”(李零《论中国的有翼神兽》所引《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2,页98。),经观察也确系四川地区有翼神兽的图像,李零先生在其论文中也曾提及。雅安点将台汉墓出土的这批石刻材料,最近在因特网上公布(参见雅安地区文物局主办之“2001雅安文物网”之“文物精品”条下。),使我们得以知其全貌。这批石刻系1956年3月出土于雅安河北乡沙溪村当地称之为“点将台”的汉墓中,当时从墓内共发掘出石雕帷帐座和石础座共计7件,其中用作帷帐座者3件,用作承托棺木的柱础者4件,现均收藏于四川省博物馆内。除了李零先生论文中所提到的那件“辟邪插座”之外,还有两件石刻也系带翼神兽。这里补列如下:

天禄辟邪础:此件石础底座长40厘米,宽20厘米,在辟邪的背中心有一长方形的石柱以承重。座上的石兽共两只,作相戏状,天禄较小,尾部在前,头反向位于辟邪颔下;辟邪体形较大,头部上扬呈咆哮状,身下庇护着天禄。两兽皆有双翼。

子母虎柱础:此件石础底座长41厘米,宽20.5厘米,也是两兽相交织的图案。其中母虎背负有一长方形短柱与底柱底连接,虎背上生有翼。子虎则与母虎交颈卧于座上,虎背上也生有小翼。

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所收藏的四川汉代文物当中,有一陶狮子形烛台,造型为一狮形,带翼,狮背上有管状的烛插,狮腹下还贴塑有一对小狮。此件文物为四川地区汉代有翼神兽的一例,其造型与雅安点将台汉墓出土的石质构件相同。说明文字称其为前中央大学与金陵大学在抗战期间迁校四川所发掘出土之物,故当为四川彭山汉墓中所出。

除上述各例之外,其他散见于四川简阳、金堂、彭山、新津、乐山、新都等地的画像石与画像砖上,还有大量有翼神灵动物的图像纹饰,不再一一列举。

从上述大量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四川地区在进入到东汉以后,有翼神兽的图案流行各地,从高级官吏如高颐、樊敏等,直到一般士民阶层,都流行在死后的世界中表现这类有翼神兽。其目的,大概是企图通过这类有翼神兽,将自己带入到理想中的“天国”,这与汉代流行肩生双翼或身具羽毛的“羽人”(即仙人)图像,应是基于共同的神仙观念。上述雅安点将台汉墓中出土的神兽多作为葬入墓内的石帷帐座或承棺的石础,按照汉代流行的“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很可能还反映出死者生前也是用这类神兽作为日常生活起居中帷帐、卧床等用具的装饰性图案。《续汉书?五行志》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座、胡板、胡箜篌、胡笛,京都贵戚皆竞为之。”笔者认为联系到前文所论胡人俑的有关情况考虑,我们进一步还可推测这类用有翼神兽加以装饰的帷帐、卧床,或许即为受胡人习俗影响的“胡帐”、“胡床”、“胡座”之类的用具。

香港城市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所收藏的这尊“带翼狮子与虎相搏”陶俑,无疑是在前述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之下出现的产物。其中我们要特别注意雅安点将点汉墓中“天禄辟邪柱础”以及“子母虎柱础”的造型特点,它们均是以一大一小两只动物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构图形式,形成视觉上的动感对比,来塑造更加生动活泼的场景,这与前者相比在造型特点上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以上众多的四川汉代有翼神兽图像中,还没有发现过“狮虎相搏”相同题材的考古材料,所以对这尊带翼狮子与虎相搏的陶俑还应当给予格外的关注。

狮子在中国史籍当中始见于先秦文献,但当时并不称为狮子,而是称为“狻猊”。出自战国时期汲冢墓中的《穆天子传》卷一记载:“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这里所称的“狻猊”据林梅村的研究,认为该词的词源应是来自斯基泰语(也称为“塞语”),汉语的“狻猊”一词“大概来自塞语表示狮子的词sarvanai(形容词)或sarauna(抽象名词)”(林梅村:《狮子与狻猊》,《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页88-89,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从新疆考古发现的塞人墓地中,曾相继发现带有狮子图案的文物。其中1983年在伊犁河支流巩乃斯河畔发现的青铜器中有一个“高足承兽方盘”,盘上的对兽为狮子形象,研究者认为这是一批先秦时期的塞人文物,可能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狮子形象(穆舜英等:《新疆古代民族文物》,页6,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其后新疆阿拉沟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墓地中也发现一件带对狮的“高足承兽方盘”,与之共出的还有狮子纹的金箔饰件。这件高足承兽方盘通高32厘米,下部为喇叭形的器座,上部为边长30厘米的方盘,盘中并立两兽,均为狮形,鬃毛卷曲,带有双翼(王炳华:《丝绸之路考古研究》,页213,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与巩乃斯河出土的那件方盘形制和饰兽很相似。此外,苏联阿尔泰山区巴泽雷克战国时期的塞人王族墓中也出土有许多狮子纹饰(林梅村:《狮子与狻猊》,《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页90,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学术界还有意见认为新疆出土的这类青铜高足承兽方盘可能是用以祭祀的祭台,与塞人所崇奉的祆教拜火祭祠习俗可能相关(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页68,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这些考古材料无疑都支持了林梅村“狻猊”一词源于斯基泰人(塞人)的观点。换言之,中亚斯基泰人(塞人)应当是“狮子”入华最早的传播者。

西汉时期,中国对狮子有了新的称谓“师子”或“狮子”(“师子”一词首见于《汉书?西域传》言乌弋山离国,“其草木、畜产、五谷、果菜、食饮、宫室、市列、钱货、兵器、金珠之属皆与罽宾同,而有桃拔、师子、犀牛”。但同时也有“狮子”这一写法,荀悦《汉纪?武帝纪》卷三云:“乌弋国去长安万五千里,出狮子、犀牛。”),林梅村认为其来源“很可能是借自吐火罗语月氏方言中某个表示狮子的词”(林梅村:《狮子与狻猊》,《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页92,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后汉书?章帝纪》中还出现了“月氏国遣使献扶拔、师子”的记载。这标志着这个时期从西域流行吐火罗语月氏方言的各国也开始将“狮子”输入到中国。

汉代四川是出现狮子图像较丰富的地区,除前述雅安高颐墓前石狮之外,另在四川新都县王稚子二阙的画像石中也曾发现狮子和大象的图像(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页69,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同时,四川也是虎纹极为流行的地区。在巴蜀古史传说中,因巴人崇尚白虎(《华阳国志?巴志》。),以虎为其图腾,故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巴蜀兵器中常见虎的图纹。汉代,虎纹图案开始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有较多的带翼虎图像,已如前所述。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虎纹与虎图案可视为四川地区一种传统的动物母题,而狮子图案却可视为汉代以来新传入的一种外来文化因素。带翼狮子与虎相搏这样一个题材的出现,与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很难说完全没有联系。

对于狮子的凶猛威武,早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便已有所认识,《尔雅?释兽》称“狻猊如虦猫,食虎豹”。所谓“虦猫”,即虎,其意为狮子外形虽然与虎豹相似,但却远较其凶猛,可以吃掉虎豹。本文所述的这尊带翼狮子与虎相搏陶塑,狮子明显占据上风,尽显其威猛之势。在大量汉代动物图案纹样中,表现动物搏斗的图案较为常见的有“龙虎相搏”题材,甚至还有少量“虎牛相搏”图案,但却极少见“狮虎相搏”的题材,可见这种题材的出现有其特定原因。我们推测,这种主题最初的创造者,应当是崇尚狮子的古代外来民族。

这里,不能不让我们联系到林梅村关于“狻猊”一词词源研究中提到的斯基泰人(塞人)的迁徙活动。

在《汉书?西域传》等中国史书中,斯基泰人更多的是被称为“塞人”,这是一支游牧于欧亚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其分布从黑海到北高加索,直到西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古希腊史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中对这个民族有详细而丰富的记载。

同类推荐
  •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胡适研究已成为一门学问,作为一代“文化圣人”,他是如何读书治学的?他如何把读书、治学与做人连在一起的?本书作者在解读胡适原文的基础上,注重历史背景和资料的钩沉,注重对胡适思想做历史的分析,以期客观了解胡适,择善而从,向读者打开一扇了解胡适这位民国大师的求学之门,引导读者走近大师、学习大师、敬仰大师。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发明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发明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最神秘的中国古代文明未解之谜

    最神秘的中国古代文明未解之谜

    本书选取了中国古代文明中最具价值和最被关注的未解之谜,同时结合科学文献及考古、科研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将科普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通过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将谜团背后隐藏的疑点翔实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开阔视野,更准确地认识我们这个世界。
  •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用儒家“仁”与“智”的大手笔,为后世勾勒了整套的道德理念与人生规范,这种终极的人文关怀,对于我们现代人修身、处世、施政、生存等诸多方面,都极具有精神意义的指引作用。本书以原文、注释、译文、述评解读孟子的言行的形式,让读者感悟这位智者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以祓除我们自身的人性弱点。孟子的思想是精神世界的一座高山,他充满思辨的语言为我们廓清了人性中混沌的迷雾,他睿智的思想为我们洞开了和谐的生存之门。走进孟子的世界里,体悟生活中的真谛和乐趣。
  •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国学”一词,原是太学等学府的名称,在近代新文化运动前后,被赋予新的概念,用来指代“汉学”。随着国学的发展,其广度与深度已得到很大的拓展。现代的国学是以先秦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又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及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戏剧、明清小说、历代史学等,形成一套独特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时至今日,国学更是成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重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可或缺的基石。真正的国学大师不仅学贯古今、人格高尚,更具有独到的开创性和深远的影响力。我国学界于近现代涌现出了一批既能放眼世界观天下,又能内省自身得真学的大方之家。
热门推荐
  •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牛津和剑桥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 反穿越:男倌到我家

    反穿越:男倌到我家

    她这神偷的高徒一出马从不空手而回,此次她得手后跑进一幢大宅子暂避风头,却被一个粗鲁男人死缠活缠吃尽豆腐。好不容易使计成功溜之大吉,怎知她到手的宝物居然不翼而飞!不得已她只好鼓起勇气再探「狼窟」,哪知不但东西没能「物归原主」,反而被他压在床上吃得一乾二净!!!
  • 帝王非常道

    帝王非常道

    华夏五千多年的历史,犹如一条蜿蜒不断的长河,曲折而又浩荡。在一场场的历史演绎中,各朝各代形形色色的事件在一幕幕地上演,无数的帝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正是一个个段落中的主角。而他们的为人处事、选人用人以及战场上的智慧等等超出常人的非凡做法,都为自己的统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邪王宠妻:废材逆天下

    邪王宠妻:废材逆天下

    她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暗夜女王,却一朝穿越重生到异世大陆极品草包废材之身。人人欺她,辱她,厌她,骂她,恨不得杀了她,那她倒也不介意动动手让那些人再也说不出话来。听说她天生废材体质无法修炼,某大爷嗤之以鼻,她的惊才绝艳毋需让这些人知道,听说她身后满是桃花,某大爷一声冷笑,那就全部杀光。当她现身于世人面前,人言丹师难求,可她身后整个天下的丹药师顶礼膜拜求指导;人言魔兽难得,可她一出手就是整个魔兽军团。那这个半路杀出来对她死乞白赖的男人又是怎么回事?那要把她宠上天的节奏是怎么回事?人情待她薄凉,她亦从未慷慨,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只为护身后众人周全,一步步走上那巅峰之位!
  • 荣光与黄金

    荣光与黄金

    被伙伴杀害而回到过去,参与一个贫穷国家的成长,见证一个帝国的形成,追寻一段穿越过去与未来的羁绊。
  • 孰长生

    孰长生

    长生,不过短短两字,却是千百年来道家追求的追高境界。帝王将相、贵胄贱民、无不将其视为一生追求的目标。而先秦时期,方仙道似家非宗,为后世道教之雏形,传言方仙道内曾有三十三人超脱成仙,方仙道所流传下来的方术大多已然失传或融入到了后世的道教之中,左不过是些弄人幻术罢了,而真正的成仙方术却早已失传绝迹。直到后世发现了‘先人论’后,才察觉所谓长生成仙似乎并非只是虚无缥缈之传说,而是被以一种极为隐秘之法流传到了后世。而长江水府、蓬莱仙岛、瑶池仙境这些传说似乎也有雏形。而长生所要付出的代价,却又编织着千万年的流传下的爱恨情仇。林林总总直到最后,不过一句‘千古天地寿,万事日月庚,旦夕今朝日,孰能或长生’
  • 梦华胥

    梦华胥

    天下无共主,巫族蠢蠢,四大部族混战中原。且看争权夺势中,有人机关算尽步步为营;有人纵横排阖逐鹿问鼎;有人一曲悲歌儿女情长;有人明月清风散发狂饮……沧海横流,谁显英雄本色?乾坤颠倒,谁主日月沉浮?大浪滔滔,只见人性起落;红尘滚滚,但看人心高低。到头来,不过是一枕黄粱,一梦华胥!
  • 我的老公是山神

    我的老公是山神

    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山里女娃,被大学好友欺骗遭遇拐卖,而买主竟是我族族长,更荒谬的是族长花重金买我竟是要我嫁给山神,因为我是纯阴命!我怎可能向命运屈服,怎可能相信这些鬼神之说?!然而,没想到这一切只是个开始,离奇事件接连发生,一直默默保护我的正是我要嫁的山神……
  • 狂想青春曲

    狂想青春曲

    雨晓来自小说世界的花白白小城,与年轻作者做了场交易,进入现实世界的校园按自己的风格生活。进行的如许多小说一样戏剧化,主角的能力不停地向狂想能力迈进,可美好的空想去残酷的现实交织……不如愿与偶然的契合开始他的故事~几千年的少年进行着现实的青春!
  • 弑吴羽翼

    弑吴羽翼

    强大文明为何破碎?自己为何成为文明遗种?是谁造成了这一切?一场航行意外,男主角意外来到文明传承地接受传承,肩负着巨大的使命,在茫茫宇宙中,寻找凶手,重建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