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69400000014

第14章 道之本体论(6)

一者自然道意,谓初发自然之心,上求道果,下化众生之大愿也。但自然之名义可两属,一者当因即是自然,谓任素自然非他使也;二者果名自然,谓自然正道,以化济为意,能废此愿,与果相扶,因受果名言自然也。二者研习道意。谓研习以解伏诸烦惑。八素经云:渐进修习,转得胜明。三者知真道意。谓习行真智,能鉴真理。四者出离道意。谓出离三界到于道场。五者无上道意。谓诸智莫过,更无胜通,名道意者,谓是正道之心,亦是行前四心,得后道果,因合名称为意,又无上道心,大慈为本,普济群品,咸使归真,今上求道果,即是归真,下化众生,即为济物,常运此愿,与道心同,四意皆用此心,是故名道意也。《道藏》第24册,第821页。

其中,"解伏"是解除降伏诸多烦恼迷惑的意思。通过"解伏""诸烦惑",渐进"修习"而达到"胜明"之目的;"知真道意"是通过"解伏"而实现对于道之本体本性的"真智"、"真理"的了解,是对于道之认识的关键和重要环节;"出离道意"则是道教对于道之本体本性在有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而达到"出离三界",实现"到于道场"之目的;"无上道意"则体现了道教对于"道"所具的"更无胜通"之"理"的基本理解,它具有"诸智"不能比之"通"性,是道教对于道之"意"、"真"、"本"、"正"等自然本质的基本认识,是道所具有的"正道之心",故名道意。

五"即道是心,即心是道"

——道之本性"本心"说

道教道之本体论虽然含有许多"唯物"与"辩证"因素,但毕竟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道教对道之本体本性认识论思想体现其宗教化、唯心化的方面则是以"本心"说为代表的本体本性认识论。"宇宙演化之大历程是由物质(一般物质),而生物(有生命的物质),而有心物(有心知的有生物质)。物为基本,生命心知为物质演化而有之较高级形态。"张岱年《宇宙与人生》,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102页。但是,佛教将"菩提心"、"平常心"、"无心"、"真如之心"作为道之本体,认为"本自天然之心",这就是"佛心","即心是佛,无心是道。"中晚唐道教重玄学家在心与道两者之间的关系上主张心与道的合一性,认为"即道是心,即心是道"。晚期全真道关于"本心"问题的基本命题"本心即道"是道教道之本体本性认识论"本心"说的基本体现。

第一,"道外无心,心外无道"。道教的道之本体论思想是在道家以"道"为本体思想的基础之上产生和演化的。""道论"本是从道家理论延续而来,以后,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处在神学的道;抽象玄学化与等级政治化了的道;指向个人内心的道。"郭树森等编著《天师道》,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174页。虽然道教道之本体"本心"论思想偏离了道家最初的观点,但由于道教主张以道为本,道法自然,使道教道之本体论的各种学说都仍然带有道家以"道"为本体的思想痕迹。体现在其"本心"说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是"即道是心,即心是道"。心与道之间"一性而然,无然无不然"。使心与道一样具有本体本性意义。隋唐时期王玄览《玄珠录》在心与镜、心与法的关系上主张主观决定客观,心为主宰,心的生灭决定外物现象的生灭:"心之与镜,常以心为主"同上,第627页。"心生诸法生,心灭诸法灭。"《道藏》第23册,第623页。《大道论》则以"重玄"为宗旨,认为大道虚无自然,通于万物,乃万物之妙本。但其不过是其本心之体现,即认为:"道外无心,心外无道,即心即道也。"《道藏》第22册,第899页。心与道具有统一性,二者表现为相互融合与相互包含,体现了道教在认识心之本体时赋予其与道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反映了道教对于心的重视程度和心的本然性,并认为心是产生与演化万物之源,具有"创世"之功能。一切世法皆因心而生灭,灭心则契道,纵心则危身。故修道即修心。

第二,"心等于道,道等于心"。晚唐时期道教典籍《三论元旨》认为:"心等于道,道等于心。即道是心,即心是道,心之于道,一性而然,无然无不然,故妙矣。"同上,第909页。这里道教所表达的心道之"全等"性,体现了道教心道观所具有的三个方面的思想:一是道教认为心道具有共同的运动与存在形式,这种共同性反映了道教对于"心"、"道"本质本性及内在规律的基本认识,是道教在认识宇宙运动演化中将"道"之神秘性与心之包容性结合的产物;二是道教心道观反映了道教自然观对于心道本质本性自然所具有的"无然无不然"之妙,是道教将心本之妙归结于道本之妙的重要体现,即"心之"在于"道一性",是道教在认识心之本然时所具有的"自然而然"之状态;三是道教认为道之本体本性"本心"说具有"妙"之特性,这种"妙"一方面代表了"道本"、"心本"之妙,另一方面体现了道教心道观所具有的对于"道心"本然本性之内涵的"巧妙"认识。

第三,"心心自妙,观观自化"。为更好地理解这种"心"之巧妙,唐宋年间由陈象古注《太上元宝金庭无为妙经》中对于心之"妙"作了如下论述:

以一心而观天下,天下惟一心耳;以众心而观天下,天下惟众心也。盖心以观民心,民心以息心保心以己心,天下皆己心也。心心自妙,观观自化。治天下以无乱,治四体以图安,后世行之,孰不安归天下也。《道藏》第34册,第275页。

这里的心本之妙体现于"心心自妙"而达到"观观自化"。由于"天下惟一心耳",无论是"众心"、"民心",还是"息心"、"保心",皆己心也。所以,"心心自妙"、"观观自化"可以达到"治天下无以乱"的目的,难道有谁不安归天下吗?由于心所具有的"妙"而使"治天下以无乱,治四体以图安",从而使"心妙"包含有巨大的功能与作用,这种作用将延续和应用于"后世"而行之,表现了道教对于心之本体性的重视程度。

第四,"道由心生,心由道有"。宋代郑德安在《金液大丹口诀》中强调"道由心生,心由道有",使心与道成为相生相有关系:

道即心也,心即道也。道由心生,心由道有。因心明道,因道悟心。心生为性,性从心有,此性者真性也。无生无减,无去无来,不增不减,如如自然。《道藏》第4册,第972页。

"心道互生"思想使道之本体本性乃"性从心生"演化为道教的"因心而明道",进而达到"心生为性",其"性"道教则认为乃"真性"即道之本体所具有的本性,这种本性表现为"如如自然"。这里道与心具有四层关系:一是包融关系,"道即心也,心即道也",强调心与道互相拥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是互生关系,"道由心生,心由道生",强调心与道互生互有,彼此难舍难分;三是明悟关系,"因心明道,因道悟心",强调心与道的相互明悟,相互作用;四是心性关系,强调道之本体本性乃为"心生为性,性从心有",并进一步认为道之"真性""无生无减,无去无来,不增不减"等乃生于心,从而使道教"本心"说的道之本体本性认识论自然观有了比较系统的表述。宋代陈显微在《文始真经言外旨》中则进一步强调"心与道可一",认为心与道、心与物是相同的,"物可与道、与心一乎",二者是一个统一体,见到一个就等于见到另一个:

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见心便见道,无心道不现。……汝以为道与心,一乎二乎?曰:心与道可一矣。物可与道、与心一乎?曰:汝欲以不一者害一乎!或者唯唯而退。《道藏》第14册,第695页。

道教"心本"说,表达了道教道之本体本性认识论"心道互生"的思想,其宗旨则强调"本心"在"道"之本性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体现了道教所强调的心道的合一性,通过"心"可以深入认识道之本体本性及宇宙万物之根本。故使心与神、与道异名而同义。

总之,"道教的根本信仰为"道",它既是道教最高、最根本的信仰,也是其教义的思想中心。一切理论、修养、规范、科仪皆是围绕这个思想中心运作,即阐发、延伸、融摄。一切道经道书,其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在于论证"道"的永恒常在与创造、支配宇宙一切的无限权威和力量。一切运作、行持,皆以尊道、循道、法道、证道、与道合一为圭旨。"李养正主编《当代道教》,第189页。道之本体论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道之本体存在认识论,二是道之存在本性认识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古人的自然观》中引用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1卷第3章认为:"一切现存赖以存在者,一切现存由之产生的最初根源,一切现存又复归于其中的最后归宿,乃是始终如一的本体,它只在它的各种规定中变化;这便是元素,这便是一切现存的本原。"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4页。道之本体存在认识论是道教本体认识论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道教从认识论方面对"道"之本体存在的理解和把握。并表现为道之本体的"自然"、"应物"、"老君"、"三一"、"无为"说。其中心思想是围绕"自然者,道之根本也"的论题而展开的,体现了道之本体存在所具有的根本特性。道之本体本性认识论,是道教道之本体存在认识论的深化和发展。道之本体本性是指隐藏在宇宙万物和生命中的潜在规定性,亦即万物禀赋于道并与道同的先天本性,又称之为道之"本然"属性,具体包括道之本性"空玄"、"因缘"、"本然"、"至理"、"本心"说。"道的王国成员具有精神体,可以去到世界的任何角落。他们体验着绝对的幸福和安宁,他们的存在与道和宇宙统一无间。"(美)张绪通著、李刚、李勇、杨莉、杨铭、郭武、戚挺译《大道》,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2页。正如葛兆光所指出的那样:"作为宇宙本原的"道",这是一个缺乏实证与无法观测的东西,在人们的感觉与经验中无法得到证实,然而,作为一种抽象的、冥想的产物,它又是不可证伪的。你虽然不能看到摸到听到嗅到这个既非物质又非精神的"道",但你同样也不能否认它的存在。"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5页。道之本体论是道教对于道之本体存在与本质本性的基本认识,并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表现出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特点,其内容不但丰富了道教哲学思想的内容,而且为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同类推荐
  • 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

    小乘,梵语hina—ydna。亦称声闻乘。二乘之一。乃大乘、菩萨乘之对称。意译为狭小之车乘,指运载狭劣之根机以达小果之教法;即所修之教理行果,与能修之根机均为小劣之法门。小乘之名,原系大乘佛教徒对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之贬称,其后学术界沿用之,并无褒贬之意。小乘佛教之教义,主要以自求解脱为目标,故为自调自度(即灭除烦恼,证果开悟)之声闻、缘觉之道,而异于大乘佛教自利利他二者兼顾之菩萨道。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净空法师妙语菁华

    净空法师妙语菁华

    当代博古通今的大德净空法师于世界各地弘经演教四十多年,提出“佛教”乃“佛教教育”的正名之说,即他所认为的佛教也是孔教(孔子教育)。本书为净空法师几十年来弘经演教、启迪人类智慧的基础性的妙语菁华要录,包括佛教常识、修行、养生、礼佛仪式等内容。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
热门推荐
  • 女皇重生:玩转职场

    女皇重生:玩转职场

    当一代女皇穿越到现代,成为一个平凡的小白领,步步为营,斗智,斗勇,玩转职场。他们都是各界精英,只因爱上她,愿意放弃所有,只为她鞍前马后。可她却只能心属一人,能与她携手之人是他?还是他?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炸药大王——诺贝尔

    炸药大王——诺贝尔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残情搁浅

    残情搁浅

    一次次与真爱擦肩而过,一次次的伤的深沉。沐永捷与林郡晨的政治联姻导致宁羽凉差点失去了生命,好不容易挽救回宁羽凉的生命,却得知林郡晨因为沐永捷的逃婚而悲伤绝望跳海,但自杀未遂。无奈间沐永捷答应还林郡晨一个完整的婚礼,但却被公司的老对头搞砸,上天注定,有情人终成眷属!
  • 网络理财大亨

    网络理财大亨

    “如果你的钱还躺在银行,拿着微薄的利息……1个月后,你会失去一顿丰盛大餐;12个月后,你会失去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120个月后,你会失去一辆属于你的爱车;是时候拿回自己应得的东西了!”——————————————继余额宝大热后,P2P网贷也吹起了冲锋的号角,一个网络理财的时代已经到来……
  • 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

    所谓关系营销,是以系统论为基本指导思想,将企业转身于社会经济大环境中来考察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它依据“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利交易自会随之而来”的基本原理,来创造买卖双方稳定和互助的伙伴关系。本书就如何对客户需求进行分析、如何对客户期望值进行分析、如何进行客户识别、客户关系层次定位、如何建立基于客户关系的营销战略、如何区别对待客户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叙述。
  • 幽宇

    幽宇

    2025年,外星人的身影在世界各地频繁出现;2036年,各国政府将外星人存在的事实公布于众;2049年,一艘巨大的外星战舰出现在地球上空,同年,地球联合军与外星势力战争爆发,同年,地球,惨败。至此,地球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 鸡谱

    鸡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予我一世倾城

    予我一世倾城

    五年的光阴,刻在我身上一百五十的刀以及肚子里还未成形的骨肉!闫御泽,你还怎么偿还才够呢?“闫御泽,我回来了。”眼前这个犹如修罗的女人,不论哪里,都足以让闫御泽疯狂!“于倾城!你这辈子,都别想逃出我的手掌心!”【有时候,放不下,反而是一种折磨。】
  • 强宠之狼不爱羊

    强宠之狼不爱羊

    什么?!她掉下山崖没被摔死却被拍卖了?!楚未晞悲催的成为被挤下华山的第一人,本以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可是现实告诉她这世界可没有那么简单!机器人?男多女少?男女比例1:100?还会被政府指定老公?这都是什么鬼啊!楚未晞大怒,那个买了她的将军还是殿下的!快点来解释一下啊!他温柔高贵,他彬彬有礼,他是将军手握兵权战无不胜,他是皇子手握政权权倾天下,他是整个星际最值钱的单身男人,他无条件的宠她、娶她对她有求必应还要和她生孩子。可是,他不爱她。本文绝不小白,女主外表呆萌实则坚强隐忍,走女渐强路线不是女王路线,喜欢的亲欢迎围观~
  • 星空魔帝

    星空魔帝

    前世他只有一个妻子一个兄弟,妻子被众强为了长生祭天,兄弟为了阻止他屠天下与他共赴黄泉。且看今生是魔是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