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01500000033

第33章 动词篇(5)

翻:《说文新附·羽部》:“翻,飞也。”《后汉书》中“翻”仅表示鸟飞动,1例,见《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婉娈龙姿,俪景同翻。”但后世多用于表示旗帜、衣袖等的飘动,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现代汉语中“翻”的语义转移,不再表示鸟飞。

小结:《后汉书》“飞”语义场中,“飞”既可以是主动发出这种动作,也可以是被动得到这种动作,既用于可主动做出这种动作的有生之物,也用于由于外力做出这种动作的无生之物;其适用范围广泛,且在使用频率上占据绝对优势,是本语义场的代表词。从表示飞的各种状态的子语义场来看,仍呈现出语义分割较细的特点。而“扬、翻”多用于无生之物,虽偶见用于有生之物,但《后汉书》中或在搭配上有严格限制,或在数量上用例极少,这种用法并不典型。3.走(Walk)

“走”位于《百词表》第65位。有关“走”的研究,已有一些重要的成果孟晓妍《先秦“走”、“趋”同义辨析》、白云《“走”词义系统的历时与共时比较研究》、张诒三《从上古到中古动词“走”的语法功能演变》、陈金生《释古代汉语中的“走、奔、行、步、趋”》、杜翔《“走”对“行”的替换与“跑”的产生》、李士升《“趋”与“徐趋”》等,研究范围几乎涉及“走”语义场的各主要成员,详尽的辨析了相互之间的异同,并重点描绘了“行-走”的历时替换,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反映出的语法功能的演变。行:《广韵·庚韵》:“行,行步也。”《后汉书》中,“行”近2千例,但多表示“巡行、兼摄官职、实施、品行”,本语义场的用法并不多,较之魏晋时期已有了较大不同据龙丹《魏晋核心词研究》(2008:236),魏晋中土文献中“行”大部分表“行走”义。如果把“行”纳入表示人体普遍姿势的“坐、卧、立、行”这样一个小的词汇系统,“行”可看作是“行走”义的泛称,如《皇后纪》:“若并时进见,则不敢正坐离立,行则偻身自卑。”此例中“坐、行”对举。从具体语义来看,《后汉书》中“行”一般还是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走”,如《第五钟离宋寒列传》:“于是斌将侠客晨夜追种,及之于太原,遮险格杀送吏,因下马与种,斌自步从。一日一夜行四百余里,遂得脱归。”这里从“步从”可知“行”为步行;可也有表示非步行的,如《铫期王霸祭遵列传》:“光武趋驾出,百姓聚观,喧呼满道,遮路不得行。”这里从“驾出”可知“行”为骑马或乘车而行。从“行”的速度来看,可以指普通的走路速度,比“走”和“趋”都慢,如《桓荣丁鸿列传》:“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为了“避骢马御史”,停停让让,这里的“行”实际上可能比通常走路的速度还要慢。也可以表示快速行进,如《西羌传》:“今虏皆马骑,日行数百,来如风雨,去如绝弦。”

语法上,“行”单用占绝大多数,可在其前用表快慢的程度副词或表方位或方式的名词来修饰,可见“疾行、徐行、西行、北行、肘行”等,如《李陈庞陈桥列传》:“涂路倾阻,难劳百端,疾行则抄暴为害,迟进则谷食稍损。”《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会更始败,复与般转侧兵革中,西行上陇,遂流至武威。”《西域传》:“露顶肘行,东向而朝天子。”其次,“行”多用为不及物动词,当其接宾语时,往往是用来描述行的时间或距离的名词,如《皇后纪》:“行四日,驱驰还宫。”《孝灵帝纪》:“帝与陈留王协夜步逐荧光行数里,得民家露车,共乘之。”而对表示行走目的地的名词,却通常需用“到、至”引出,如《光武帝纪》:“行到南平棘,诸将复固请之。”《荀韩钟陈列传》:“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

趋:《集韵·遇韵》:“趋,行之速也。”可见“趋”的速度比“行”快。《后汉书》中“趋”表示疾行可单用,如《儒林列传》:“每进见,锡以几杖,入屏不趋,赞事不名。”也可见“趋拜、趋就、趋出、趋走、趋奔”等组合形式,如《方术列传》:“王莽篡后,文公推数,知当大乱,乃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日数十,时人莫知其故。”值得注意的是,“趋”单用时一般不带宾语,但形成组合形式后,可带宾语,此时“趋”的目的性很明确,如《虞傅盖臧列传》:“防不得已,趋就东箱。”《袁绍刘表列传》:“谭被发驱驰,追者意非恒人,趋奔之。”

在古代,“趋”是一种很有讲究的礼俗,疾步上前往往隐含着对尊者或长者的敬意,《汉书·叔孙通传》“传曰趋”颜师古注:“趋,谓疾行为敬也。”《后汉书》中如上举《儒林列传》“趋”单用的例子中,“不趋”即是“显宗”对大儒“包咸”的一种礼遇。考察先秦文献,我们发现,虽然“趋”多用于“下对上”,但也有例外,如《战国策·齐四》:“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

走:《集韵·候韵》:“走,疾趋也。”可见“走”的速度比“趋”快。《后汉书》中“走”306见,未见用如现代汉语“走”的例子。较之“行、趋”,“走”的语法功能显得更为全面。在适用对象上,除了用于人外,还能用于动物,如《梁统列传》:“奇禽驯兽,飞走其间。”在是否带宾语上,可用为不及物动词,如《崔骃列传》:“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也可以带宾语,跟“行”相比,“走”多直接带地理名词,如《宗室四王三侯列传》:“岑走天水,公孙述遣将侯丹取南郑。”只有1例和“行”一样用“至”引出,见《隗嚣公孙述列传》:“始起据汉中,又拥兵关西,所在破散,走至南阳,略有数县。”同时“走”还能接指人的宾语或指代人的“之”,表示“使……走”,如《班梁列传》:“进击走前王,略有北道。”《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会徐州黄巾起,以谦为徐州刺史,击黄巾,大破走之,境内晏然。”张诒三考察了上古到中古文献中“走”与名词宾语的搭配变化(2005:284),认为“走”带目的宾语的功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明显的衰退。我们从《后汉书》中可以看出,尽管“走”在自身的发展中可能带宾功能有所衰退,但和“行、趋”相比,仍有很大的自由度。

随着语言的发展,“走”的语义发生了转移,不再表示“疾趋”,而表示“行走”,并逐步替代了“行”。白云在《“走”词义系统的历时与共时比较研究》中对“走”的词义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描写,她认为“走”的行走义最早出现在南朝时期,举《读曲歌八十九首》“语我不游行,常常走巷路。败桥语方相,欺侬那得度”为证,并指出“走”于晚唐五代时期逐渐进入通语口语系统,直至元代行走义逐渐成为“走”的基本义。关于这个替换过程,有学者认为是由于新词“跑”的加入才引起的,如徐国庆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论》(1999:6)中说:“古代汉语中,‘走’和‘行’本是对立的,由于‘跑’取代了‘走’的意义,便使‘走’有了‘行’的意义。”而“跑”的奔跑义,王力先生(1980:656)认为产生于唐代,并举马戴诗“红僵跑骏马,金镞掣秋鹰”为证,《汉语大词典》、《王力古汉语词典》均以此作为始见例。似乎“走”表行走义在表奔跑义的“跑”产生之前就产生了,那么“行、走、跑”在词汇系统中的线性替代现象又怎么会是“跑”的加入引起的呢?杜翔在《“走”对“行”的替换与“跑”的产生》一文中指出,“走”其实在“跑”的奔跑义产生之前曾兼表行走义和奔跑义,“走”后来代替“行”表行走义,实际上应是自身语义内部的调整。

奔:《尔雅·释言》:“奔,走也。”邢昺疏:“奔,大走也。”可见“奔”比“走”的速度还要快,“走”是跑,而“奔”是飞跑、狂跑。《后汉书》中“奔”224见,多数表示奔跑义,从语境上看,常用于战败逃跑,如《皇甫张段列传》:“羌众溃,东奔,复聚射虎谷,分兵守诸谷上下门。”从适用对象上看,“奔”和“走”一样也能用于动物,如《文苑列传》:“飞兔、褭,绝足奔放。”不同的是“奔”常用于本身跑得很快的“马、兔”等,而“走”常用于“狗”或是表泛指的“兽”,如《马融列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此外,“奔”还可用于非生命体,如《五行志》:“更始二年二月,发雒阳,欲入长安,司直李松奉引,车奔,触北宫铁柱门,三马皆死。”不过此例中“车奔”也可理解为马拉着车奔,实际上也是“马奔”。在接宾语的问题上,“奔”多带地理名词,且比“走”显得更为灵活,可以直接“奔+地理名词”,如《张王种陈列传》:“随会为政,晋盗奔秦。”还可见“奔”后用“入、出、还”等引出地理名词用以表明方向的,如《朱乐何列传》:“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另“奔”也可带指人的宾语,但不同于“走”接指人的宾语时表使动义,此时“奔”多表示投奔,且语音上为去声,如《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劭畏操诛,弃郡奔冀州牧袁绍。”仅有1例“奔”带指人的宾语表示奔走,见《袁绍刘表列传》:“谭被发驱驰,追者意非恒人,趋奔之。”但此例中“趋奔”连用,“奔”独用时未见带指人的宾语表示奔走的例子。

步:《玉篇·步部》:“步,步行也。”《荀子·正论》“步中武象”杨倞注:“步,谓车缓行。”可见,“步”的速度缓慢,可表示人举足徐行,也可表示车慢速行驶。《后汉书》中“步”单独作谓语的例子较少,如《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后告归平陵,望寺门而步。”常见为组合形式“步走、步行、行步、步归、步从、步逐、徒步”等,如《李杜列传》:“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在适用对象上,《后汉书》中“步”基本上都用于表示人步行,但有一例也可看作是车缓行,如《方术列传》:“后乃驾驴车,与诸生俱诣许下。道过荥阳,止主人舍,而所驾之驴忽然卒僵,蛆虫流出,主遽白之。子训曰:‘乃尔乎?’方安坐饭,食毕,徐出以杖扣之,驴应声奋起,行步如初,即复进道。”这里“行步如初”,也可看作指的是“驴车”。

徒:《论语·先进》“吾不可徒行以为之椁”皇侃义疏:“徒,犹步也。”邢昺疏:“徒,犹空也,谓无车空行也,是步行谓之徒行。”《后汉书》中此用法不多,不见独用的例子,多“徒行、徒步、徒跣”连用,如《袁张韩周列传》:“闳往省谒,变名姓,徒行无旅。”

“走”语义场一直以来就是比较复杂的聚合系统,早在甲骨文中关于行走类的词汇就已相当丰富,我们的考察也仅涉及其中较为常见的成员,其它如:用于在水里走的“涉”,追逐逃跑类的“追、逐、逃、亡、遁”,隐含跨走意味的“越、逾”,侧重走的方向性的“登、陟、进、前”等,这里不一一展开论述。

小结:《后汉书》“走”语义场中,虽然从使用频率上看,“行”表行走义并不多,但从意义范围和具体所指来看,“行”是用于泛指的上位词。我们根据行走的不同方式,大致分为表示疾走的“趋、走、奔”和表示步行的“步、徒”,并对它们在《后汉书》中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描绘和对比分析,除了传统注家所谓语义上的区别以外,在语用对象、带宾功能、搭配能力、感情色彩上都存在着种种差异。

现代汉语中,“走”早已代替“行”表行走义,然而和“饮——喝”、“食——吃”在方言中的反映一样,在古汉语遗存较多的粤语、闽语中,“行、走”仍分别表示行走义和奔跑义。

4.来(Come)

“来”位于《百词表》第66位。如果我们把“来”看作表示身体位移运动的概念,则“来、去往、归返”只是方式不同的位移运动。在古文献和注中“来、去往、归返”相通的例子很多,如《读书杂志·史记第六·太史公自序》:“《晋语》‘自今以往’,《吕氏春秋》上德篇作‘自今以来’;《吕氏春秋》察微篇‘自今以往’,《淮南》道应篇作‘自今以来’。是来即往也。”《书·洪范》“归其有极”蔡沈集传:“归者,来而至也。”因此,表示“去往、归返”的词是都可以归入“来”概念义场的,王凤阳先生(1993:727)就把“归、还、回、溯、复、返、来”列为一组辨析。但如果从“来”这个词本身的语义特征着眼,侧重于强调以说话人的位置为参照系,是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的一种位移,从这个意义上说,“去往、归返”的运动方式和“来”是不同的,汪维辉先生(2000:268-275)就曾撇开“来”而单独分析“还、返、归/回”,若此,“来”语义场则只有“来”这个成员了。

我们对核心词的研究,并不是以词为单位,而是以这些词所反映的概念为出发点,以语义场为单位进行研究,因此我个人倾向于把“来”语义场看作是表示身体位移运动的语义场,而不仅仅局限于“来”这个词所表示的具体的语义特征。那么《后汉书》中“来”概念下的成员就比较复杂,包括“来、至、赴、适、之、去、造、往、返(反)、复、归、还、旋、回、就”等,其中“来”更是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相关成果叠出。这里我们对“来”语义场的考察也重点集中于“来”这个成员上,具体分析《后汉书》中“来”的使用情况。

《后汉书》中“来”共666见,除用作姓氏、民族名外,基本上都表示自彼至我的位移运动。从语法功能上看,“来”可以单用,如《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先帝征君不至,骠骑辟君而来,何也?”也有“来”构成的各种组合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来+动词

“来+动词”是《后汉书》中最常见的搭配。

此结构中大多数“来”的意义很实在,表示朝说话人方向的动作行为,这时“来+动词”是一个连动结构,《后汉书》中可见“来会、来贺、来集、来盟、来取、来迎、来吊、来救、来伐、来入、来献、来观、来见、来朝、来诣”等,如《光武十王列传》:“诸王来会辟雍,事毕归蕃。”《文苑列传》:“射徒跣来救,不及。”但有时“来”并不表示实在的动作行为,只是指示第二个动词动作行为的方向。如《班梁列传》:“若二国来降,则龟兹自破。”此例中“来降”的主语是“二国”,显然不可能真的来,这个“来”只是依附在“降”前,使“降”的动作意义具有更明确的针对性,“来降”就是“对我们降服”。这种用法《后汉书》中的其它用例如:

(1) 其后匈奴争立,日逐来奔,愿修呼韩之好,以御北狄之中,奉籓称臣,永为外扞。(《南匈奴列传》)

按:其中“日逐”为匈奴名,泛称,显然“来奔”表示“逃向我们”,“来”不表具体动作意义。

(2) 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卓鲁魏刘列传》)

按:这里为双方面对面的对话,显然“来”的具体动作已经完成,“来言”表示“对我们说”。

(二)动词+来

《后汉书》中“动词+来”的组合中,多见“往来”,如《东夷列传》:“乘船往来,货市韩中。”此例中“来”为实义,“往、来”相对;也有“来”用如趋向动词的用法,但用例很少,如《方术列传》:“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董卓列传》“并率其众数千骑来”(此例为“动词+宾语+来”),此时“来”表示动作的意义其实有些弱化,用法不同于“往来”中的“来”,而含有提示动作完成的意味,如上例“从东南飞来”如果说成“从东南飞”,“并率其众数千骑来”如果说成“并率其众数千骑”,显然后者有进行体的意味,前后表达的重点完全不同。

(三)来+名词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1980∶633)中指出:上古时期,“来”是排斥宾语的,凡用“来”字的地方,目的地是显然可知的。《后汉书》中“来”以不带宾语为常,但也有带宾语的例子,宾语可以是处所名词,如《第五钟离宋寒列传》:“今来防所,议者咸致疑怪,况乃以为从事,将恐议及朝廷。”也可以直接带单音节方位词,如《袁绍刘表列传》:“公孙瓒乘胜来南,而诸郡应之。”而现代汉语中,诸如“来南”这种用法已基本不见。同时《后汉书》中如“往来、来入、来到、来至、来会”等组合形式带处所名词的情况也很普遍,如:

(3) 时它郡盗徒五人来入圉界,吏捕得入,陈留太守马严闻而疾恶,风县杀之”。(《张曹郑列传》)

(4) 豫州刺史郭贡率兵数万来到城下,求见彧。(《郑孔荀列传》)

(5) 时迷吾子迷唐,别与武威种羌合兵万骑,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邓寇列传》)

值得注意的是,《后汉书》中还有一些例子“来”接宾语,如《独行列传》:“到官,以爱惠为政,怀来异俗。”《崔骃列传》:“盖孔子对叶公以来远,哀公以临人,景公以节礼,非其不同,所急异务也。”这里“来”为使动用法,表示“使……来”义。

同类推荐
  •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国藩作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国青年争相学习的楷模。梁启超先生一生对曾文正公推崇备至,对其遗著更是“一日三复”,故从曾氏文集中摘录出此《曾文正公嘉言钞》,以飨国人。本书为文白对照,对疑难的地方多加以注释,翻译精准简洁,将曾文正公的思想与心迹都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人以之为师为范,提升自己
  • 鲍鹏山说老子

    鲍鹏山说老子

    鲍鹏山说,《老子》不仅是一部哲学巨著,几千年来,也一直是历代帝王推崇的治国利器。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的水式管理和辨证管理,遵循自然规律,堪称永恒的管理之道。
  • 萤窗清玩

    萤窗清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二十四史-宋书

    二十四史-宋书

    《二十四史》自成书以来,一直最为一部完整的史书出版、流传、研究。《二十四史》由《史记》开篇到《明史》压轴,计三千二百五十余卷,四千七百二十万字,系统记述了从中华始祖黄帝(公元前二十六世纪)起始至清兵入关、明朝灭亡(1644年),上下四千多年的中国历史。
  • 续镜花缘

    续镜花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混沌阴阳人

    混沌阴阳人

    孩子出世,鬼王现,三绝门门徒惊现,斗鬼王,收徒。父母遭恶鬼害,上山找老道,学习道术,随着年龄增长,无数法术惊现脑海,意外修得鬼术-化鬼,霸道,邪魅,最后步入红尘琐事,看主人公如何破解吧…
  • 一笔绝色

    一笔绝色

    这一笔画下去的不是丹青,而是爱的不归路。本文结局为he,欢迎来踩。
  • 以夜的寂寞拥抱你

    以夜的寂寞拥抱你

    一个在小城市生活的女人俞鹭,在经历了颇具毁灭性的初恋后,渴望宁静稳定的感情生活,但现实的生活和阴差阳错的缘分让她的命运纠结坎坷,让她沉沦在无尽的等待里……
  • 中国汉族通史第二卷

    中国汉族通史第二卷

    本书分华北、华中、华南、东北、西北、西南六大区域的汉族源起、融合、发展等方面,详细勾勒了汉族在各个区域的历史发展进程,是研究中国汉族历史和发展的综合性图书。
  • 华丽的低调重生

    华丽的低调重生

    他,不甘于平庸,但发现现实永远是那么现实。他,渐渐习惯了现实,准备平凡的过一生。一颗流星的意外降临,带他回到了过去。他把握上天赐予他的机会,飞扬人生。但他重生前的性格又使得他大部分时间习惯于内敛,习惯于平凡。于是,他的朋友发现他总是会带来惊喜,而他的敌人发现,他总是在扮猪吃老虎,而且吃的连渣都不剩。在学校,在商场,他的生活,他的事业,一切都是谜。
  • 蜜糖心尖宠:表妹,别任性

    蜜糖心尖宠:表妹,别任性

    某一天“符音音,我警告你,别在床上叫我表哥。”某个男人咬牙切齿的看着身下的女人。“表哥,表哥,我就喜欢这样叫你吗!”某个女人娇声娇气,脸上笑魇如花,完全无视他的威胁。“不准。”他抓住她的手欺身而下。“我就要,呜------。”她半推半就,考虑要不要从了他。“我说不准。”他堵住她的嘴,狠狠吻住。他爱她、宠她,用尽一辈子。
  • 穿越之异世夫君

    穿越之异世夫君

    她一朝穿越,成为魔族女帝,奈何不甘束缚,想方设法逃出魔域。他,为了寻找能够解封记忆的宝物,与她相遇。
  • 无定至尊

    无定至尊

    春夏秋冬,成住坏空,万事万物皆有定数。动静之间,阴阳造化,岂能如我无定之道。然则,修行不易,定数难改,成仙更是遥不可及。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就让我们从一个资质好到成为鸡肋的弟子开始.......。PS:书友群551474655
  • 英雄联盟之英雄时代

    英雄联盟之英雄时代

    在英雄联盟时代之后,符文之地的史学家们将过去了的时间以展现力量的形式来命名,它们是符文时代,魔法时代,英雄时代。这里是,英雄时代......
  • 在苏城

    在苏城

    她记得他说过他要她,不要江山。可是却亲手违背了这个诺言。一瞬间,她国破家亡,她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液。她没死,因为《在苏城》,还有她未完成的夙愿!因为容颜,她一步登天,成为最受宠的嫔妃。因为嫉妒,她身陷后宫,沦为最卑贱的宫女。她以为命运到此该划上句号,在冷宫里面陪着她的母后度过余生......然而守护她的人,她爱的人,爱她的人,在这座城里面,三个男人和她,有着千丝万缕的爱恨情愁。纠纠缠缠,她想要的很简单,可是却怎么也得不到。她不想要的很痛苦,可是却不得不去步步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