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侦察发现,这里不仅有许多企鹅,而且有几千头海豹和海象,我们将不再为吃饭问题发愁啦。”边在狭窄的海滨沙滩上搭帐篷,沙克尔顿边鼓励大家。
“今天晚上,把船上所有的海豹肉全都拿过来,开怀地吃吧。今天已经没时间了,从明天我们开始打海豹和海象,这样,大家就可以吃到鲜肉啦。愿大家都尽快恢复体力,在这里等待营救。”
沙克尔顿一吩咐完毕,大家就开始面带微笑,开始做晚餐准备。大家又是说又是笑,高兴地饱餐了一顿,然后钻进帐篷安祥地进入了梦乡。
解决了下一步的生存问题以后,才可以放开消费手头的储备。量入为出,绝不可寅吃卯粮。
此时此刻,沙克尔顿和怀尔德副队长、华斯雷船长三人并没有返回帐篷,而是继续商量今后的脱险计划。
领导和管理者不但但是掌握方向的人,而且是服务者。当领导和管理者做到这两点时,就能够获得大家真心的支持。
“也许,我们要在这里过上几个月的帐篷生活。这里地势低洼,有被潮水卷进去的危险。所以,我想这个沙滩并非久留之地。”沙克尔顿一开始就道出了自己的忧虑。
居安能够思危,才能提前躲过灾祸。面对危机,最高决策者应考虑到最坏的可能,必须对危机所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影响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例如是否会导致破产,是否危及企业的生存,影响是短期还是长期等等,以此为基础快速形成危机处理的主攻方向和重点。
2000年,正当华为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之时,身为华为总裁的任正非却在《华为的冬天》一文中大淡危机和失败:“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死亡也许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危机并不遥远,死亡却是永恒的,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你一定要相信。从哲学上,从任何自然规律上来说,我们都不能抗拒,只是如果我们能够清醒认识到我们存在的问题,我们就能延缓这个时间的到来。……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些。”这篇发人深省的《华为的冬天》,受到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的极力推荐,这篇文章在IT界刮起了一阵冷风。《华为的冬天》启发我们,领导人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对危机未雨绸缪的前瞻意识。实际上,最好的危机运营艺术就是将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要加强危机预控,在企业文化中深深根植危机意识,通过各种必要的危机检测、危机培训和危机演习等危机预警制度,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构建起危机“防火墙”。
“我同意您的意见。就是大海不发怒,春季的大潮一旦到来,我们就会被海水吞掉。”华斯雷船长接着说。
“的确如此,就是打海豹和海象也得坐船到别处去,所以在这里搭帐篷不合适。”怀尔德副队长表达了同样的意见。
不断地以怀疑的眼光审视目前的处境,增加危机感,才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寻找更安全的地位非常重要,这能够在危险到来之前又到达安全的地方。
“既然大家看法一致,那就麻请华斯雷船长您明天乘威尔斯号去寻找一个合适的营地。”
“没问题。”
1916年4月16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华斯雷船长带上三名身强力壮的队员乘威尔斯号驶出海湾而去。
然而,看看天色已晚,还是看不到他们归来的影子。
“究竟发生什么事了?”沙克尔顿开始感到心神不安。
正当他感到忧心重重时,也就是在晚上八点多,昏暗的海面上突然出现了威尔斯号的白色船影。一会儿工夫,华斯雷船长一行就回到了岸上。
“报告队长,我们在从此往西10公里的地方发现一所砂石铺就的好地方,很适于搭帐篷。附近有许多海豹和海象,不愁食物。”华斯雷船长高兴地说道。
“我代表全体队员感谢你们!”
每一次整体行动之前,先进行探测,这非常重要。这不但可以为整个团队找到更好的出路,而且可以付出最小的代价。
1916年4月17日,沙克尔顿率领全体队员来到10公里外的海岸搭建起新的帐篷,他称为“幸运帐篷”。这是因为大家最希望幸运地在这里遇到营救的捕鲸船。
不过,沙克尔顿的心里非常清楚,不管在象岛等多少年,这不可能等来营救的船只。即使有船只经过,也不一定会经过这里。
沙克尔顿一方面用幸运这样的字眼来安慰大家许久以来不安定的心绪,另一方面,他准备好了更长远的计划和行动。
幸运本不会从天下掉下来,都是积极努力争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