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前还有些担忧地想,全村大多是老人,如果有个病啊灾的,这里离台湾本岛那么远,去个医院都不方便。没想到,陈氏夫妻俩乐了:“我们这里,个个都是医生、药王。”真有意思。
从陈氏夫妻家中出来,三转两转走到村头,看见一间寺庙旁,有一处绿色的房子,怎么看都与村中其他的房屋建筑不一样。导游小张说,那是安徽来的一人家,姓胡。因为不姓陈,不能住到陈氏村落中,就在村头边安了家,附带看守寺庙。
说到澎湖岛上的寺庙,据说,全澎湖县有97个村镇,寺庙大约就有140多座!澎湖岛上的渔民,世世代代、经年累月地在与风浪的搏击中生存了下来,面对无情却又必须赖以生存的浩瀚大海,他们求神保佑的心理特别强烈,笃信妈祖。因此,澎湖岛上的人们烧香拜佛,常年不断。导游小张说,“马公”之名,也是由“妈宫”二字转化而来的。
少雨、酷热、多风的澎湖岛上,树,简直可以说是岛上的奢侈品。没有树的街道,阳光可以任性地烘烤、照射着行人。以至于我从台湾回到北京后,同事们都说我黑瘦了一大圈。
走在几乎条条街巷都能通向大海的小道上,只见海水在澎湖湾里更像是湖,波澜不惊,神态自若。澎湖这样的美景,能多年保存下来,用当地人的话说,他们心里其实也很纠结。
澎湖人渴望经济发展,渴望旅游业兴隆,不再只是靠着海洋吃饭。可澎湖远离台湾本岛,进出只能靠飞机,发展受到很大局限。
2009年,台湾有人到澎湖岛上去鼓动,想在澎湖建立博彩业,把澎湖建成像美国阿拉斯加那样的赌博岛。当时,岛上居民一听,坐地不动就可改善生活,还能大把大把赚钱,这样短平快的好事,大家一边倒地表示欣喜和赞同。在准备举行岛上全民公投前半年,岛上又来了一批由台湾环保公益人士组成的反赌联盟,他们挨家挨户教育澎湖岛上的居民,如果发展博彩业,将带来一系列不可挽回的害处和环保恶果,澎湖的美景将不复存在……结果,澎湖岛全民公投时,结果出乎意料地翻盘。岛上居民的反对票,竟然超过赞同票数3000张,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
然而,台湾经济这几年的不景气,对澎湖的影响也不小。澎湖岛上,大片大片地滩涂荒在那里,长满杂草,没有人去开发。澎湖岛上的渔民不愿再冒险出海捕鱼,旅游业逐渐成为人们新的就业窗口。但是,记者在岛上两天采访看到,整个马公岛上行驶着的只有几辆拉载着大陆游客的大轿车。
澎湖居民也盼着能分享到大陆游客自由行带来的旅游收益,但澎湖交通承载量的限制,决定了澎湖岛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取得经济上的腾飞。
导游小张说,公投三年一次,2012年将进行第二次公决投票。届时,澎湖居民反对建博彩业的意志,还有没有当初那么坚决?台湾许多环保人士都为此暗捏了一把汗。
(3)潘安邦、张雨生的故乡
“眷村”,一个台湾人熟悉大陆人陌生的词语。眷村在台湾,通常是指1949年起至1960年期间,从大陆败退到台湾的国民党政府,为了安排被迫自大陆各省迁徙至台湾的国民党军人及其眷属所兴建的简易房舍。
60年后,眷村在台湾已经凋零,但它孕育的人才和影响力,是几代台湾人梦中的回忆。
台湾的眷村,走出了大量的名人。在台湾时查询资料得知,台湾演艺界、文化界以及政坛等,眷村子弟占了相当高的比例。从演艺界的邓丽君、蔡琴、李安、林青霞、王祖贤、张雨生、任贤齐、侯德健到文化界的龙应台、政坛上的朱立伦、胡志强、宋楚瑜、郝龙斌、章孝严、章孝慈,还有商界的郭台铭等等,都来自被称做“竹篱笆”的眷村。
眷村什么样?在我刚来台湾时没有什么概念。一位曾经的台湾电视资深记者告诉我,他从小就生长在眷村,他说,他的普通话之所以说得这么好,还能惟妙惟肖地学说许多大陆各地的方言,就受益于从小在眷村的生活。
于是,眷村成为我迫切想了解台湾的内容之一。听说澎湖岛上有眷村遗址,而且还是潘安邦和张雨生的故居,我便和导游驱车前往。
木栅栏、竹泥墙,砖造结构的主梁屋瓦,还有那牵得满屋都是的电线线路,这些都是原封不动的眷村。灰白低矮的眷村房舍在我眼里,像极了大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许多老旧民居建筑。进门小院,房后天井,水泥的地面,青砖铺就的房前小道,每间都不大的房子,有着小小的窗户。强烈的阳光,像射线般地从小窗户里照射进来,形成一道斜光。
潘安邦和张雨生的故居,现在分别叫“潘安邦旧居”和“张雨生纪念馆”,在澎湖县马公岛笃行十村的眷村群落中。笃行十村,是澎湖的历史建筑,始建于日据时期,原是澎湖岛要塞司令部的官舍群。笃行十村房舍,保存完好,张雨生纪念馆和潘安邦旧居,相邻大约50米远。
在潘安邦居住的眷村旧居院墙外,美丽的澎湖湾尽收眼底。据说,当年潘安邦就是站在门前的沙滩上,充满激情地写下《外婆的澎湖湾》这首唱响世界的歌曲。当年,潘安邦不仅以这首《外婆的澎湖湾》唱响歌坛,也让原本没有什么名气的台湾澎湖县,逐渐变成台湾旅游观光胜地。于是,澎湖县政府花钱买下了潘安邦家的小院,改建成“潘安邦旧居”旅游点,并在院门外塑造了一尊外婆和小男孩坐在矮墙上的大型雕塑。小男孩顽皮淘气地掏着脚下的矮墙,外婆慈祥微笑地看着小外孙,那副“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的幸福童年美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游人面前。
遗憾现在的此处海湾已经变成了军事禁区,禁止游人靠近。我只能靠在院子围墙外那尊生动形象的雕塑前,在如春暖阳的轻抚下,款款地哼唱那首脍炙人口的老歌儿……
(4)澎湖岛上的独木成林
澎湖岛上的地貌,火山溶岩凝固成黑灰色。
走在风洞礁石上,人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脚下。因为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一脚踩空跌摔到锋利的礁石上。
冒险踏着礁石,试探着走向大海边,是大多数像我一样的大陆人,渴望在相机中留下真真海边景色的想法。
说起来,澎湖岛上的景致实在是很多,除了前面介绍到的台湾最古老的妈祖庙、大果叶玄武岩、二莰村聚落保存区、莲花洞、眷村等,还有观音公园、观音庙、西瀛虹桥、沙滩、中央古街、四眼井、通梁古榕、保安宫等数个景点。
记忆中,沙滩很美,我就是站在那里,不停地在心中感叹,澎湖的海滩比绿岛的景观还要美的。那里,不仅有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小船,还有许多碎小的白珊瑚、小贝壳。随手捡起一个,穿上绳儿,就可以变做一个独一无二的别致项链。
在张雨生故事馆,两个胖胖的中年妇女管理员,听着我的口音,当时就与我搭讪,直夸大陆的普通话比台湾的国语标准好听,拉着我问长问短,言语里对大陆充满好奇和向往。她们热情礼貌,处处流露出的和善与淳朴,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真的,两岸百姓之间,沟通交流一点儿障碍也没有,只要不谈及政治或者信仰。
在澎湖中央古街的一条小巷子里,一家专卖干小鱼小虾的美食特产小店吸引了我。台湾人说,澎湖岛上的鱼虾污染少,所以鱼虾都很新鲜。在商店虾仁干、紫菜、海苔酥等商品里,我买了一筒叫“澎湖杏仁丁香”的干小鱼食品,没想到带回北京后,女儿说超级好吃,只可惜当时买少了。
也是在这条小街里,我第一次尝到了仙人掌果实的味道。虽然果实长得很难看,但榨出来的汁水红红的,很甜。
在卖“仙人掌”的小店门前,就是那口四眼石井。
据说这个四眼石井,建于公元1592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现在是澎湖县的三级古迹。
我探头望向井下,依然波光粼粼。
在我的记忆里,井一般都只有一个口。小时候,我住在成都上升街的那个古老大院儿里,就有一口深不可测的水井。
在台湾彰化的鹿港,也有一个景点叫“半边井”。那是一位仁慈的富人,把自家的井口一半留在了墙外,以周济没有水喝的穷人。
在大陆的广西贺州,我也见过一池水被科学地分作四五个相通的小水池,以水流高低,从上往下分为“上水”、“中水”、“下水”之外“上水”用来饮用,“中水”用来洗菜,“下水”用来洗衣服洗马桶。环保又节约。
而澎湖岛上的四眼井,外形是四个井口,但共通一汪井水。
导游小张告诉我,四眼井原本是一口大井,出水量多,为避免民众取水时不慎跌落入井中,早年曾以六块花岗石条覆盖,并用红砖砌缘,后来改为水泥粉刷,再用花岗岩石环形收编。现在,逐渐形成四个圆形的取水口,可以方便四位民众同时提水,故被人们称做四眼井。当然这也是马公岛上最古老的水井。
澎湖岛上的井古老,树也古老。
在通向大海的一条小道旁,密密麻麻地盘绕着许多树枝。导游说,这是一棵独木成林的榕树。
独木成林?这在大陆的西双版纳、湘西等地可太多了。榕树,也是福建特有的植物。在厦门,榕树通过一个个气根垂落到地下,形成许多可以叫做“独木成林”的榕树林。
然而,比起台湾澎湖岛上的这棵榕树爷爷,或者老老爷爷,厦门的“独木成林”还是要甘拜下风。
在澎湖县白沙乡通梁村保安宫前的这棵大榕树,树龄已经有300多年,它是澎湖岛上唯一的一棵大榕树。
数十条支干,从一老腐的歪脖榕树上伸绕出来,绕七绕八,寻找安身的空地,又在经年后长成一棵树身,就这样,枝变树,树生枝,枝叶繁盛茂密,老榕树的几十条“腿儿”向四面八方扩展,形成一个天然的遮阳棚,绿阴覆盖了600多平方米。
澎湖人自豪这棵世上难见的大榕树,他们把每根枝干用板子包围起来,中间再架以支架、柱子,来支撑这棵巨树。
难见一树的澎湖岛上,能见到如此巨大的一棵树,实在是罕见。为了这棵老榕树能“现身”合理,澎湖岛上的人们口口相传着它的两种传说。一是说,清朝康熙年间,有商船航经澎湖,遇难沉没,只剩下小榕树苗被抛打至海岸,被澎湖区民捡起,种植在保安宫前,从而有了此树;另一种说法是,300多年前,由一艘贸易船运来的盆景栽种而成。
无论这些传说是否真实,但澎湖人的祖先本就是渡海过来的大陆泉州人。福建的榕树种植在澎湖岛上,一点也不奇怪,怪的只是,多风少雨的澎湖岛上也能成活大树,并且独木也能成林,真的要感谢妈祖的保佑了。
穿过通梁古榕,便可见树荫下的保安宫大殿。
澎湖人信奉保安宫神明,对当地地理、风水、疾病等问题,都能有明确的指示和显灵,所以,保安宫门前的这棵老榕树,被当地人冠以“祈福大榕树”之名,树身被缠满吉带,树枝上更是红绳飘飘。
澎湖现在已经形成了3条成熟的旅游线路:
到澎湖马公岛北面的4个小岛上去玩,称为北岛游。北岛游的主题是海,夜钓、潜水、乘快艇、沙滩排球、星光烤肉等等,都会成为游人的美好记忆。
而马公岛以南的4个小岛,则以欣赏玄武岩造型和体会海岛风情为主,当地人称为南岛游。
还有一个旅游线路是,在澎湖马公岛上的“古迹之旅”,又称为环岛游。
在澎湖岛上,我终于了却了一个心愿,就是买一条台湾的珊瑚项链。澎湖导游告诉我,澎湖现在也不让开采珊瑚,所以,商店里的店家卖的都是以前的存货。
在一家正规的珊瑚专卖店,我买了一条澎湖最为名贵的桃色珊瑚项链,原价好像是2万多,但因游客太少,店家多日不得开张,所以,店员经请示老板后,大打折扣,5000多台币卖给了我。
Ⅺ.南投茶香
(1)台湾人周末去南投休闲
从澎湖到南投,当地人告诉我,坐飞机到台中,再从台中坐接驳车或者搭公车过去是最方便。于是,15点30分,坐上的飞机准时起飞。
飞机飞得很低。从机窗边往下俯视,澎湖列岛就像一幅立体沙盘,没有高山,没有丘陵,平坦地随着飞机的飞行缓缓地向前延伸。弯弯曲曲的岛屿海岸线,在太平洋中伸展蜿蜒,让人不时产生错觉,以为是在俯瞰一张“活”地图。地图还没有展尽,15点55分,台中机场就到了。
换上汽车,再一路向南。很快,车子开上了盘山道,进入了南投县境内。
南投县位于台湾省的中部,东以中央山脉的分水岭,与花莲县为界,西以八卦丘陵,毗连彰化、云林两县,南以清水溪及玉山支脉,与云林、嘉义、高雄三县接境,北以北港、大甲二溪的分水岭向姑大山、八仙及乌溪,与台中县为界,是全台湾唯一不临海的县份。
南投县境内山地占了80%以上,4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3万多人,相当于130人拥有一平方公里。南投县管辖着南投、埔里、草屯、竹山、集集5个镇及名间、鹿谷、中寮、鱼池、水里、信义、仁爱等8个乡。
我从台中到南投,首先去往民间乡的方向。绵延起伏的山景在车窗外滑过。路过南投县仁爱乡,南投县农会的李秀贞大姐指着对面山体顶上的一些建筑告诉我,那儿就是清境农场。
清境农场是关注台湾旅游的大陆人士耳熟能详的田园游览胜地。清境农场碧草如茵,静谧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充足的日光,伴着鸟语花香、蔬果甘美,让人仿佛置身于广袤的牧园草场……
然而,隔着深凹的沟壑眺望过去,清境农场所在的山体一侧,从上到下一长溜,黄土翻滚,泥土树木塌陷着冲刷下来,满目青山中那道不窄的“黄流”,仿佛一道刺目的伤疤。那是这两年台湾多重地质灾害遗留下来的创痛。
转回头朝前看,南投县的山景其实非常的葱绿。丰足的雨水、强烈的阳光,大自然给了南投山林欣欣向荣的生长条件。眼前的山,枝繁叶茂,葱绿一片,经年的大树非常多。
台湾人周末节假日爱开车或者坐高铁、大巴到南投来休闲、洗肺、度假。南投更是台湾产茶的胜地。
一路上,南来北往汇到山里来的车很多。我们的车,在山道间曲里拐弯地穿行。随着一路海拔的升高,一大片一大片茶园绿油油地呈现在眼前。
南投县的茶园面积,大约有8千公顷,占了全台湾茶园面积的40%左右,而茶叶产量却占了全台湾的6%至65%。
南投县是台湾的农业县。她的县农会、乡农会组织异常发达。农民们在农会的帮助下,有序地发展茶叶园、竹园、梅子加工业、竹编业、观光造纸业、手编灯笼、观光农场、民宿等等,做得有声有色。
过去我对南投县的了解不多,到了南投才知道,原来大名鼎鼎的日月谭也在南投地界,而且,南投集中了台湾许多好吃好玩好看好住的东西和地方。
到南投,我最感兴趣的是茶园和茶叶生产作坊。于是,接待我的南投县农会李大姐,直接把我带到了名间乡一间茶叶生产车间。
进入南投县民间乡,天已傍晚,天色逐渐暗淡下来。
行李还没有搁下,南投县农会的李大姐,就把我直接带到名间乡名松路一段巷119号的“茗大茶叶”烤制车间。
这是一家有着十几个工人的私家茶叶作坊,茶叶加工,全是在半手工和半机械中完成的。
当我进到这家茶叶加工房时,工人们正在加紧焙制当天的最后一批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