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培训或演习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它可以提高参与者对危机的熟悉程度和提高处理危机的能力。有效的培训可以降低实际操作过程中人为的错误,同时降低现场调配资源的时间耗费。进行演习具有两个核心意义:增加对潜在危机的警惕性;增加处理危机的经验。
具体而言,演练可以对人进行基本的技能性培训,观测其反应,然后增加训练的复杂程度和现实性,以加强人在处理类似威胁时的熟悉度和及时反应的能力。大部分人仅仅是通过他们遇到过的自然灾害或相似的危机,增加处理危机的经验。而反复进行演练有助于参加者更适应这样的环境,更好地处理他们在危机中遇到的各种状况。事实上,现实中的危机要比演习严重得多,现实的危机中到处都会存在干扰因素(警报、闪光灯、拔高的声音)和肉体上的刺激(烟雾、尘土、高温和水),不断地打击着反应人员的执行和决策能力。例如,在一家航空公司的飞机坠毁的重要演习中,医疗队每天都必须穿着极为难受的制服,“这种安全制服太热了”。但是,如果不穿上制服,没有正确的视觉标志,这些人就要为得不到应有的支援(包括水、食物、剩余时间和空气冷却器)负责。
演练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克服实际危机中出现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主要包括:(1)使每个成员熟悉他们在危机中的任务和位置,并知道如何应对由于危机时可能出现的混乱导致指挥失灵。(2)通过演习,调动、组合、部署人员,当危机真正发生时为管理人员节约更多的时间。(3)加强互助,熟悉预案的具体实施。(4)找到危机状态下最有效的沟通方式。(5)体会媒体在危机状态下发挥的作用。(6)学习如何尽快恢复到危机结束后的正常状态。
总之,培训和演习可以提高参加者对危机各个方面和结果的熟悉程度,同时明了他们在完成任务时可能面对的困难。除此以外,培训和演习还有其他作用。比如,可以帮助发掘和认识人才,对成员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可以提升组织形象,直接运用于现实中的公共关系和社区服务。而且,演练的现实性能够测试出危机计划中各个因素在压力下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必须注意的是,当运行模拟演练时,平时的正常活动不要中断,并且在成本投入上不能超过组织所能承受的范围。
(二)应急预案的培训
培训包括定期组织成员参加讨论会、技术指导、应急响应设备的使用、疏散演习、全面演习等。完整的培训需要制定计划,确定培训形式和内容。
1.培训计划
制定培训计划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下列因素:培训对象、培训教师、培训活动、各期培训时间、各期培训的评价和建档等。
2.培训形式
培训可以采取各种形式:(1)启蒙与教育会议。定期开展讨论会,提供信息、回答问题并确定需求和关注点。(2)桌面演习。应急管理人员聚集一堂,讨论各自的应急响应职责,针对应急响应情况如何做出反应。这是成本效益优化的方式,在确定更多培训需求之前,解决重复和交代不清的问题。(3)过场演习。应急管理人员和响应人员实际执行各自的应急响应功能。该活动涉及更多的人员,比桌面演习更加彻底。(4)功能演习。主要测试应急响应各项功能,但不必要求同时进行,如应急医疗、紧急通告、警告和通讯、设备的使用。要求各响应人员评价应急管理体系并辨识存在的问题。(5)疏散演习。所有人员通过疏散线路到达指定的地点,该程序应适用于所有测试人员。要求参与人员提出在疏散过程中发现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楼道散布了废物、通道充满了烟雾。应急预案应根据意见修改。(6)全面演习。尽可能模拟真实的应急情况。该演习包括组织的员工、管理人员和其他应急响应人员。
3.培训内容
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内容一般包括:(1)个人的职责;(2)威胁、危害信息和防护措施;(3)通报、警告和通讯程序;(4)在紧急情况下如何确定重要成员所在的位置;(5)应急响应程序;(6)疏散和避难的职责与程序;(7)一般应急设备的位置和使用;(8)应急程序的终止等。
(三)应急预案的演习
应急演习是指来自多个机构、组织或群体的人员针对假设事件,执行实际应急事件发生时各自职责和任务的排练活动,是检测重大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最好的度量标准。我国多部法律、法规及规章都对此项工作有相应的规定。
1.演习的类型
应急演习类型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应急演习虽有不同特点,但在策划演习内容、演习情景、演习频次、演习评价方法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应急预案规定。在组织实施演习过程中,必须满足“领导重视、科学计划、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周密组织、统一指挥、分步实施、讲究实效”的要求。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采用的演习方法可分为桌面演习、功能演习和全面演习三大类。
(1)桌面演习。桌面演习是指由应急组织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的,按照应急预案及其标准运作程序,讨论应急情况时应采取行动的演习活动。桌面演习的主要特点是对演习情景进行口头演习,一般是在会议室内举行非正式的活动,成本较低。主要作用是在没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演习人员在检查和解决应急预案中问题的同时,获得一些建设性的讨论结果。主要目的是在友好、较小压力的情况下,锻炼演习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应急组织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的问题。
(2)功能演习。功能演习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活动举行的演习活动。功能演习一般在应急指挥中心举行,并可同时开展现场演习,调用有限的应急设备,主要目的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响应人员以及应急管理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例如,指挥和控制功能的演习,目的是检测、评价多个政府部门在一定压力情况下集权式的应急运行和及时响应能力,演习地点主要集中在若干个应急指挥中心或现场指挥所,并开展有限的现场活动,调用有限的外部资源。外部资源的调用范围和规模应能满足响应模拟应急情况时的指挥和控制要求。又如针对交通运输活动的演习,目的是检验地方响应官员建立现场指挥所,协调现场应急响应人员和交通运载工具的能力。功能演习比桌面演习规模要大,动员的应急响应人员和部门更多。必要时,还可要求国家级应急响应机构参与演习过程,为演习方案设计、协调和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因而协调工作的难度也随着应急响应组织的增多而增大。
(3)全面演习。全面演习指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演习活动。全面演习一般要求持续几个小时,采取交互式进行,演习过程要求尽量真实,调用更多的应急响应人员和资源,并开展人员、设备及其他资源的实战性演习,以展示相互协调的应急响应能力。与功能演习类似,全面演习也少不了负责应急运行、协调和政策拟定人员的参与以及国家级应急组织人员在演习方案设计、协调和评估工作中提供的技术支持。但全面演习过程中,这些人员或组织的演示范围要比功能演习更广。
三种演习类型的最大差别在于演习的复杂程度和规模。无论选择何种应急演习方法,应急演习方案都必须适应辖区重大事件应急管理的需求和资源条件。应急演习的组织者或策划者在确定应急演习方法时,应考虑本地区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执行程序制定工作的进展情况,本地区面临风险的性质和大小,本地区现有应急响应能力、应急演习成本及资金筹措状况,相关政府部门对应急演习工作的态度和各类应急组织投入资源的状况等因素。
2.演习的人员
按照演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可将应急演习参与人员分为如下三类:
(1)演习人员。演习人员是指在演习过程中尽可能对演习情景或模拟事件做出其在真实情景下可能采取的响应行动的人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演员。他们所承担的具体任务包括:救助伤员或被困人员;保护财产和公众安全健康;获取并管理各类应急资源;与其他应急响应人员协同应对重大事故或紧急事件。演习人员主要来自各类应急机构和组织。
(2)控制人员。控制人员是指根据演习情景,控制应急演习进展的人员。他们在演习过程中的任务包括:确保应急演习目标得到充分演示;确保演习活动对于演习人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保证演习进度;解答演习人员疑问和演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演习过程的安全。
(3)模拟人员。模拟人员是指在演习过程中扮演、替代正常情况或紧急情况下应与应急指挥中心、现场应急指挥所相互作用的机构或服务部门的人员。
3.演习的步骤
(1)演习的准备。首先应建立应急演习策划小组,由其完成应急准备阶段,包括编写演习方案、制定现场规则等在内的各项任务。
①编写演习方案。演习方案应以演习情景设计为基础。演习情景是指对假想事件按其发生过程进行叙述性的说明,情景设计就是针对假想事件的发展过程,设计出一系列的情景事件,包括重大事件和次级事件,目的是通过引入这些需要应急部门做出相应响应行动的事件,刺激演习不断进行,从而全面检验演习目标。演习情景中必须说明何时、何地、发生何种事故、被影响区域、气象条件等事项,即必须说明事件情景。演习人员在演习中的一切对策活动及应急行动,主要针对假想事故及其变化而产生,事件情景的作用在于为演习人员的演习活动提供初始条件并说明初始事件的有关情况。事件情景可通过情景说明书加以描述。情景、事件主要通过控制消息通知演习人员,消息的传递方式主要有电话、无线通信、传真、手工传递或口头传达等。
②演习现场规则。演习现场规则是指为确保演习安全而制定的,对有关演习和演习控制、参与人员职责、实际紧急事件、法规符合性、演习结束程序等事项的规定或要求。演习安全既包括演习参与人员的安全,也包括公众和环境的安全。确保演习安全是演习策划过程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策划小组应制定演习现场规则。
(2)演习的实施。应急演习阶段是指从宣布初始事件起到演习结束的整个过程,演习活动始于报警消息。演习阶段,参演应急人员应尽可能按实际应急事件发生时的响应要求进行演示,即“自由演示”,由参演应急组织和人员根据自已对最佳解决办法的理解做出响应行动。策划小组负责人的作用主要是宣布演习开始、结束和解决演习过程中的矛盾。控制人员的作用主要是向演习人员传递控制消息,提醒演习人员终止对情景演练具有负面影响或超出演示范围的行动,提醒演习人员采取必要行动以正确展示所有演习目标,终止演习人员不安全的行为,延迟或终止情景事件的演习。
(3)演习的评价。演习评价是指观察和记录演习活动、比较演习人员表现与演习目标要求,并提出演习发现的过程。要全面、正确地评价演习效果,必须在演习覆盖区域的关键地点和各参演应急部门的关键岗位上,派驻公正的评价人员。评价人员的作用主要是观察演习的进程,记录演习人员采取的每一项关键行动及其实施时间,访谈演习人员,要求参演应急部门提供文字材料,评价参演应急部门和演习人员的表现并反馈演习发现。
演习发现是指通过演习评价过程,发现应急救援体系、应急预案、应急执行程序或应急部门中存在的问题。按对人员生命安全的影响程度可将演习发现划分为三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为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不足项是指演习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可能导致场外应急准备工作在紧急事件发生时不足以确保应急部门或应急救援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保护附近公众生命安全健康的不完备。不足项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纠正。演习发现确定为不足项时,策划小组负责人应对该不足项详细说明,并给出纠正措施建议和完成时限。整改项是指演习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单独并不可能对公众生命安全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不完备。整改项应在下次演习时予以纠正。改进项是指应急准备过程中应予改善的问题。改进项不同于不足项和整改项,一般不会对人员生命安全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不必要求对其予以纠正。
(4)演习总结与追踪。演习结束后,进行总结与讲评是全面评价演习是否达到演习目标、应急准备水平及是否需要改进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演习人员进行自我评价的机会。演习总结与讲评可以通过访谈、汇报、协商、自我评价、公开会议和通报等形式完成。策划小组负责人应在演习结束规定期限内,根据评价人员演习过程中收集和整理的资料,以及演习人员和公开会议中获得的信息,编写演习报告并提交给有关政府部门。演习报告是对演习情况的详细说明和对该次演习的评价,即本次演习的总结。
追踪是指策划小组在演习总结与讲评过程结束之后,安排人员督促相关应急组织继续解决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或事项的活动。为确保参演应急部门能从演习中取得最大益处,策划小组应对演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研究,确定导致该问题的根本原因、纠正方法、纠正措施及完成时间,并指定专人负责对演习中发现的不足项和整改项的纠正过程实施追踪,监督检查纠正措施的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