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46300000007

第7章 魅力口才的第四项修炼:说好难说的话(2)

§§§第16章 说服:良药也可以不苦口

说服他人应该先“攻心”

在说服对方之前,先攻心,以情感之,说服才更容易成功。尤其是面对权势之人时,说服的攻势更不能直接展开,而应该采用情理交融的方式。

赵惠文王崩逝,由孝成王继位。孝成王当时还年幼,就由他的母亲赵太后摄政。秦国趁机大举攻赵。赵太后转而向齐国求援。

齐国提出了苛刻的条件——“一定要以长安君为人质,否则就不出兵”。长安君是孝成王最小的弟弟,赵太后最小的儿子。

赵太后坚决拒绝了齐国的要求,无论重臣们如何竭力劝谏,她都不答应,还说:“如果再有人要我把长安君送去当人质,我就将口水吐到他的脸上。”然而,左师触龙却以迂回诱导的办法,寓理于情,攻心为上,说服了赵太后。

左师触龙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慢慢走了进去,首先抱歉地说:“我的脚有点毛病,行走困难,所以许久未向您请安,但又担心太后的健康状况,所以前来进见……”

“我平日都是以车代步的。”

“那饮食方面呢?”

“都是吃粥。”

“我最近也是食欲不振,所以我每天要固定地散散步,以增加些食欲,也可以使身体健康些。”

至此,赵太后的表情才稍稍缓和了下来。

触龙又说:“我有个小儿子,名叫舒祺,非常不成才,真叫我困扰。我的年纪也大了,希望太后给他个王宫卫士的差事,这是我一生的愿望啊!”

“可以,他今年几岁了?”

“15岁,或许太年轻了,但我希望能在生前将他的事情安排好……”

“看来你也是疼爱小儿子的。”

“是啊,而且超过了做母亲的。”

“不,母亲才是特别疼爱小儿子的。”

触龙以为小儿子舒祺谋事做借口,终于引出了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的话题:“是吗?我觉得太后比较疼爱长安君嫁到燕国的姐姐。”

“不,我最疼爱的是长安君。”

触龙说:“如果疼爱孩子,一定会为他考虑将来的事。当长安君的姐姐出嫁时,您因不忍离别而哭泣,之后又常常担心她的安危而掉泪。每当有祭拜时,你一定祈求她‘不要失宠而回赵国’,而且希望她的子孙都能显贵,继承王位。”

“是啊,是这样的。”

“那么请您仔细想想看,至今为止有哪位封侯的地位能持续三代而不坠的?”

“没有。”

“不只是赵国,其他的诸侯怎么样呢?”

“也没有听说过。”

“为什么呢?所谓祸害近可及身,远可殃及子孙。王族的子孙并非全是不孝者,但是他们没有功绩而居高位,没有功劳而得到众多的俸禄,其最终结果就是误了自己。现在您赐给长安君崇高的地位、丰沃的封地,却不给他建立功绩的机会,万一您将来出了什么意外,长安君的地位能保得住吗?所以我认为您并没有考虑到长安君的将来,您所疼爱的是长安君的姐姐。”

赵太后被触龙的情理打动了:“好吧,一切照你的意思去做!”

老谋深算的触龙采用迂回诱导的方式取得了成功。第一步采取以情动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进见赵太后时,触龙首先谈的是生活起居,把关怀之情送进赵太后的心中,造成了同病相怜的心理共鸣氛围,这种做法与其年龄、身份相称,因而使赵太后备感亲切。随后提到爱子心切,更是激发了赵太后的同情与共鸣。第二步才就事论理,说明无功受禄的危害,在更高意义上揭示了真正的母爱的含义。在这样情理交融、先情后理的诱导下,赵太后能不怦然心动、翻然醒悟吗?

可见,说服人关键在于说服其心,以情感人,才能晓之以理。

以情感说服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服”别人,用充满感情的言语说服别人。

用“是”说话,用心诱导

小芳已经连续三次被评为某汽车公司“金牌”业务人员,那么她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

小芳:请问你需要多大吨位的卡车?

顾客:很难说,大致两吨吧!

小芳:有时候多,有时候少,对吗?

顾客:是这样。

小芳:究竟要哪种型号的卡车,一方面要看你运什么货,一方面要看在什么路上行驶,你说对吗?

顾客:对,不过……

小芳:假如你在丘陵地区行驶,而且你们那里冬季较长,这时汽车的机器和车身所承受压力是不是比正常情况下要大些?

顾客:是这样的。

小芳:你们冬天出车的次数比夏天多吧?

顾客:可不是,多多了,夏天生意不行。

小芳:有时候货物太多,又在冬天的丘陵地区行驶,汽车是否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呢?

顾客:对,那是事实。

小芳:从长远的眼光看,是什么因素决定买车时,是否留有余地?

顾客:你的意思是……

小芳:从长远的眼光看,是什么因素决定买一辆车值不值呢?

顾客:当然要看车的使用寿命。

小芳:一辆车总是满负荷,另一辆车从不超载,你觉得哪一辆寿命更长些呢?

顾客:当然是马力大、载重多的那辆。

小芳:所以,我建议你买一辆载重4吨的卡车可能更划得来。

顾客表示赞同。

小芳就是在平淡无奇的谈话中,设法让顾客跟着她的思想走,达到成功推销的目的。

在求人办事时,对方能不能答应你的要求,能不能全力帮助你把事情办成,关键是什么?关键是你能否牵着对方的思维跟着你的话题走。这种行为就是“诱导”。

诱导别人的一个绝妙方法就是从一开始你就要对方回答“是”,而千万不要让他说出“不”来。

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他开头用了“不”字,即使后来他知道这“不”字用错了,但为了自尊,他所说的每句话,他都会坚持到底,所以我们要绝对避免对方一开头就说“不”字。

学会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引别人接受,一点一点诱别人上钩,既是求人办事的小技巧,也是获得成功的大原则。

说服他人要抓住对方利益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意思就是要抓住关键问题,找到影响问题的关键因素。说服别人也一样,要抓住对方切身利益的得失,才会使他的心弦受到震动,促使他深入思考,从而放弃自己消极的、错误的行动和想法。

巴西球王贝利,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踢球的天赋,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有一次,小贝利参加了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赛后,伙伴们都精疲力竭,有几位小球员点上了香烟,说是能解除疲劳。小贝利见状,也要了一支。他得意地抽着烟,看着淡淡的烟雾从嘴里喷出来,觉得自己很潇洒、很前卫。不巧的是,这一幕被前来看望他的父亲撞见。

晚上,贝利的父亲坐在椅子上问他:“你今天抽烟了?”

“抽了。”小贝利红着脸,低下了头,准备接受父亲的训斥。

但是,父亲并没有这样做。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屋子里来回地走了好半天,这才开口说话:“孩子,你踢球有几分天赋,如果你勤学苦练,将来或许会有点儿出息。但是,你应该明白足球运动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今天你抽烟了。也许你会说,我只是第一次,我只抽了一根,以后不再抽了。但你应该明白,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每次你都会想:仅仅一根,不会有什么关系的。但天长日久,你会渐渐上瘾,你的身体就会不如从前,而你最喜欢的足球可能因此渐渐地离你远去。”

父亲顿了顿,接着说:“作为父亲,我有责任教育你向好的方向努力,也有责任制止你的不良行为。但是,是向好的方向努力,还是向坏的方向滑去,主要还是取决于你自己。”

说到这里,父亲问贝利:“你是愿意在烟雾中损坏身体,还是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足球运动员呢?你已经懂事了,自己做出选择吧!”

说着,父亲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钞票,递给贝利,并说道:“如果不愿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执意要抽烟的话,这些钱就作为你抽烟的费用吧!”说完,父亲走了出去。

小贝利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仔细回味着父亲那深沉而又恳切的话语,不由得掩面而泣,过了一会儿,他止住了哭,拿起钞票,来到父亲的面前:“爸爸,我再也不抽烟了,我一定要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

从此,贝利训练更加刻苦。后来,他终于成为一代球王。至今,贝利仍旧不抽烟。

某商店有位营业员很会做生意,他的营业额比一般营业员都高。有人问他:“是不是因为能说会道,所以生意兴隆?”他回答说:“不是,我的秘密武器是永远为顾客着想。”

有一天,一位顾客站在柜台前东瞧瞧,西看看,还不时用手摸摸摆在柜台上的布料,却不肯买货。凭经验,营业员判断这位顾客是想买块布料,于是赶忙迎上前去说:“您是想买这块布料吗?这块布料很不错,但是您要看仔细,这块布料染色深浅不一,我要是您,就不买这一块,而买那一块。”

说着,营业员又从柜台里抽出一匹带隐条的布料,在灯光下展开,接着说:“您像是机关里的干部,年龄和我差不多,穿这种布料的衣服会更好些,美观大方,要论价钱,这种面料比您刚才看到的那种每米多三元多钱,做一套衣服才多七元多,您仔细想想,认真盘算盘算,哪个合算。”

顾客见这位营业员如此热情,居然帮自己选布料,于是不再犹豫,买下了营业员推荐的布料。

这位营业员之所以能成功地做成这笔生意,就是因为运用了“打蛇打七寸”的方法。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替顾客精打细算,现身说法,使对方的戒备心理、防范心理大大降低,而且产生了认同感,故而说服了对方,做成了生意。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个人最关心的往往是与自己有关的利益,因为人们毕竟生活在一个很现实的社会里。因此,当你想要劝说某人时,应当告诉他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则会带来什么样的不利后果,相信他不会不为之所动。

先“抬高”对方再做说服

要想说服一个人,最好先把他抬高,给他一个超乎事实的美名,就像用“灰姑娘”故事里的仙棒,点在他身上,会使他从头至脚焕然一新。

从孩子的天性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称赞夸奖他们时,他们是何等高兴满足。其实,他们并不一定具有我们所称赞的优点,而只是我们期望他们做到这点而已。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戴高帽”的例子。在我们与人交往时,何不效仿这一做法呢?因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他们都喜欢别人给自己一个美名,如果他们没有做到这一点,内心也会朝此目标努力,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美名,获得他人的赞许。

假如一个好工人变成粗制滥造的工人,你会怎么做?你可以解雇他,但这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你可以责骂那个工人,但这只能引起怨怒。

亨利·汉克是印第安纳州洛威市一家卡车经销商的经理,公司有一个工人,工作每况愈下。但亨利·汉克没有对他吼叫或威胁他,而是把他叫到办公室里来,跟他进行了坦诚的交谈。

他说:“希尔,你是个很棒的技工。你在这里工作也有好几年了,你修的车子也令顾客满意,有很多人都赞美你的技术好。可是最近,你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却加长了,而且你的质量也比不上你以前的水平。也许我们可以一起来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希尔回答说,他并不知道他没有尽到职责,并且向他的上司保证,他以后一定改进。

希尔做了吗?他肯定做了。他曾经是一个优秀的技工,他怎么会达不到以前的水准呢?

总之,你若要在某方面去改变一个人,就把他看成他已经有了这种杰出的特质。莎士比亚曾说:“假如他没有一种德行,就假装他有吧!”给他们一个好的名声来作为努力的方向,他们就会痛改前非,努力向上,而不愿看到你的希望破灭。

对于那地位显赫、有权有势的人,想要说服他,更要学会先抬高后说服的策略。

古代,有位宰相请理发师给他修面。那理发师修面修到一半时,忽然停下刮刀,两眼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皮。

宰相见理发师傻乎乎发愣的样子,心里很纳闷:这平平板板的肚皮有什么好看呢?就问道:

“你不修面,却看我肚皮,这是为什么呢?”

“听人们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大人您的肚皮并不大,怎么可以撑船呢?”

宰相一听,哈哈大笑。

“那是讲宰相的度量十分大,能容天容地容古今,对鸡毛蒜皮的小事从不斤斤计较。”

理发师一听这话,“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着说:“小人该死,方才修面时不小心,将大人您的眉毛刮掉了,万望大人大德大量,恕小的一罪!”

宰相听说自己的眉毛被刮了,不禁怒从心起,正想发作,转念一想:刚才自己还讲宰相的度量很大,又怎好为这小事给他治罪呢?于是,只好说:“不妨,用眉笔把眉添上就行了。”

聪明的理发师以曲折迂回之法,层层诱导宰相进入自己早已设定的能进难退的“布袋”中,避免了一场降临头上的灾难。

从对方较得意的事情说起

每个人都有一些自己认为值得终身纪念的事。如果能预先打听清楚,在有意无意之间,很自然地讲到对方得意的事情,只要对方对你没有厌恶的情绪,只要他目前没有其他不如意的事情,他一定会高兴地听你说的,当然此时说服他就容易得多了。

在说服的时候当然要注意技巧,对对方要表示敬佩,但不要过分推崇,否则会引起他的不安。对于事情的关键,要慎重提出,加以正反两方面的阐述,使他认为你是他的知己。到了这种境地,他自然会格外高兴,会亲自讲述,你应该一面听、一面说几句表示赞赏的话,如此一来,即使他是个冷静的人,也会变得和蔼可亲,你再利用这个机会,稍稍暗示你的意思,进行试探,作为第二次进攻的基点。对于涉世经验不丰富的人,得此成绩已属不易。若想一举成功,除非对方与你素有交情,又正逢高兴的时候,而且你的谈吐又是很容易令人接受的,否则千万不要存此奢望。

不过对方得意的事情要从哪里去探听呢?试着在你的朋友之中找一下是否有与对方交往的人,如果有,向他探听当然是最容易的。如能留心报纸上的新闻,平日记牢关于对方的得意事情,到时便可以应用。此外,随时留心交际场合中的谈话,像这些时候谈到对方得意的事情,也是很平常的。但是必须注意,对方在高兴的时候,你的请求易于接受;在对方不高兴的时候,虽是极平常的请求,也会遭到拒绝。比如对方新近做成了一笔生意,你称赞他目光精准,手腕灵活,引得他眉飞色舞,乘机暗示来意,也是好机会。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全在于你随时留心,善于利用。

不过当你提出请求时,第一,要看时机是否成熟,第二,说服过程中要不卑不亢。过分显出哀求的神情,反而会引发对方藐视你的心理。尽管你的心里十分着急,但说话表情还是要表现得大方自然,不要只为自己打算,而是要说出为对方着想的理由来。

利用同步心理能更好说服

同步心理说白了就是从众心理,“大家都这样”等字眼的频繁使用,正是这种“从众”心理的体现。

妻子:“听说小张买了房子,而且还是复式的,总共有120平方米。真好啊!我们的一些朋友都已经陆续有了自己的家,唉,真是让人羡慕,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和他们一样呢?”

丈夫:“啊,小张?真是年轻有为啊!我们也得加快脚步才行,总不能在这里待上一辈子吧。可是贷款购房利息又沉重得惊人。”

妻子:“小张还比你小5岁呢。为什么人家可以,你就不行呢?目前贷款购房的人比比皆是,况且我们家也还负担得起。试试看嘛!不如这个星期我们去看看吧。现在正是楼市打折的时机呢。买不买是另一回事,看看也不错!”

于是星期天一到,夫妇俩就带着孩子去参观正在出售的房子。

妻子:“这地方真好啊!环境好又安静,孩子上学也近,而且房价也是我们负担得起的。一切都那么令人满意,不如我们干脆买一套吧!”

丈夫:“嗯,是啊!的确不错。我们应该负担得起。就这么决定吧!”

这句话正中妻子的下怀。她早看准了丈夫的决心一直在动摇,因而用旁敲侧击的方法让他作出决定,这是妻子的成功所在。

这位妻子为何能够如愿以偿呢?因为她懂得去激发同步心理。妻子成功地掌握了丈夫的同步心理,进而采取相应的说服对策。她先举出邻居张先生的例子,继而运用“大家都买了房子”“大家都不惜贷款购屋”等一连串话语来激发丈夫的同步心理,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发现说服对象的某些弱点

当你想改变一个人做某一件事的方法,将新方法推荐给他时,他不一定愿意采用你的新方法,他会感觉还是老方法好。即使你是上司,也要记得,说服总比强迫好,用说服的方法会使你得到更大的好处,更长远的好处。

你的目的不外是让对方抛弃他的旧思想,接受你的新思想,但是除非他完全相信你的新方法好于他的旧方法,而且还能给他带来更大的好处,他才可能放弃他的旧思想,接受你的新思想。为了使别人更顺畅地接受你的思想,要引导他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检查他自己的情况,以便于暴露他的弱点。

当你想说服某人接受你的观点时,最好是先让他开口说话,让他替他自己的情况辩护。这样,他说着说着就不可避免地要暴露出自己的弱点。当你发现了对方弱点的时候,你就可以用这个弱点来说服他接受你的观点。当他明白那确实是他的弱点的时候,他就会敞开胸怀接受你的建议。

你怎么才能让对方透露他的观点呢?不妨向他提出一些主要的问题。为了帮助你尽快掌握这种方法,让我们听听一家大公司的企业关系部主任谢利·贝内特女士是怎么说的。

如果我的一个新计划或者一种新思想遭遇一个雇员的阻力,我总会想方设法听听他的意见。”贝内特说,“他的意见总能给我一些提示,让我找到向他发问的门路。因为他在谈话中,会多多少少暴露出一些弱点,实际上,他也知道这些弱点,但这些弱点对我都是大有帮助的。我请他把反对理由的要点再考虑几次,然后通过询问他还有什么其他想补充的以发掘更多的情况。

通过询问一系列的问题,我能够得到他认为是重要的各种信息。在宣布我的主张之前,我要告诉他我对他的观点很感兴趣。一开始我让他多讲话,但绝不能让他操纵这次对话。我要通过提问来控制形势,我越问,他的话就会越少,到后来就会张口结舌。这样,我就完全掌握了主动权。如果你想确保你的思想方法战胜他的思想方法,你就让他设身处地发现他自己的弱点,那样他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观点了。

你也可以像贝内特那样做,如果你让说服对象先发表他们的看法,他们就会暴露他们的思想,从而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弱点。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谈话中有漏洞的时候,就会更愿意接受你的观点。

当然,如果你发现他的旧方法比你的新方法更好,则应保留旧方法而丢弃你的新方法,其结果依然对你有利。

利用权威和角色说服对方

在说服别人的时候,抬出权威来说话,这就是权威说服法。有些推销人员在卖人寿保险的时候,喜欢提到权威人士。他们说:“你们工厂的经理也买我们的人寿保险。”大家会说:“噢,我们的经理那么精明能干,他都买你们的人寿保险,看来你们的人寿保险是不错,买吧。”大家没有经过很深的判断,就这么决定了。推销人员这就是利用了权威的心理。

有的时候没有这种权威人士给你做宣传,那怎么办呢?那么用数字、用统计资料。因为一般人认为数字是不会骗人的,所以你说:这家工厂用了我们的机器后,产量增加20%,那个工厂用了我们的计算机后,效率提高了50%。你把这些数字拿给客户看,客户很容易就接受了。有的时候,统计数字还太少,产品刚刚出现,还没有那么多客户的时候,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前面的顾客买了产品觉得满意写来的信函。这个时候,这种做法对新顾客,对一些小的公司也能起一定的影响作用,这就是权威的心理。

利用角色说服对方:“让你换成我,你该怎么办?”这种说服法利用了“角色扮演”,使对方有互易立场的模拟感觉,借此模拟感觉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美国人际关系专家吉普逊认为他的好友,某陆军上将之所以有今日之成就,完全得力于他有超人的说服技巧。吉普逊说:“他从小就憧憬着军旅生涯,1929年美国经济恐慌,人人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年轻人都一窝蜂挤入各兵种的军事学校。他特别钟情于西点军校,可是有限的名额早就被有办法人的子弟占据了。他只是个小民,于是乎他鼓起勇气,一一拜访地方有头有脸的人物,不怕碰钉子,勇敢地毛遂自荐:‘我是个优秀青年,身体也很棒,我平生最大的意愿是进西点报效国家,如果您的子弟和我一样处境,请问这怎么办呢?’”

没想到,这些有权势的人物经过他这么一说,十之八九都给了他一份推荐书。有的人更积极为他打电话,拜托国会议员,他终于成了西点军校的学生了。

任何人对自己的事,总是怀有很大的兴趣。这位年轻人如果不以“如果您的子弟和我一样”作为攻心战术的话,他哪能有今日的成就!

要说服别人,先得使他进入情境,对你的问题感同身受,激起他的关切之心。别人在回答“如果你是我……”的问题时,不自觉地便把自己投射在该问题中了,最起码的收获,他的回答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较客观的解决方法。

§§§第17章 尴尬时刻:智慧应对,巧妙解脱

如何应对冷场的局面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如聚会、议事等常会出现冷场现象,大家彼此都尴尬。冷场,在人际关系中,无疑是一种“冰块”。打破冷场的技巧,就是及时融化妨碍交往的“冰块”。其实,只要会话者掌握住了破“冰”之术,及时根据情境设置话题,冷场是很容易被打破的。

1.要学会拓展话题的领域

开始第一句话要注意的是使人人都能了解,人人都能发表看法,由此再探出对方的兴趣和爱好,拓展谈话的领域。如果指着一件雕刻说:“真像罗丹的作品!”或是听见鸟唱就说:“很有孟德尔颂音乐的风味。”除非知道对方是内行,否则这样不仅不能讨好,而且会事与愿违。如果不知道对方的职业,就不可胡乱问他。如果你想开拓谈话的领域而希望知道他的职业,只能用试探的方法:“先生常常去游泳吗?”如果他说“不”,你就可以问他是否很忙。如果他回答“是”,你便可加上一句问他平时什么时候去游泳,从而判断他有无职业。如果他说是星期天或每天下午五点以后去,那无疑是有固定工作。

确定了别人有工作,才可问他的职业,这样就可以谈他的工作范围内的事情。如果不知对方有没有职业,或确知对方为失业者,那么还是谈别的话题为佳。

2.巧妙析姓辨名

在气氛不活跃时,可以针对一些人的姓名进行别致的解释,其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从而活跃气氛。

客人初次见面,往往要介绍姓名。有些人擅长抓住这一机会,运用渊博的知识,把客人的姓名作有趣的解析,使交谈一开始就消除了对方的紧张情绪,显得亲切随和,交谈气氛就更为活跃。

20世纪70年代,唐由之初任毛泽东的保健医生,首次见面时,心情很紧张。谁知毛泽东望着唐由之,反复念着他的名字:“由之,由之……”并问:“你的名字是出自《论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吧?”又说:“你不要按孔夫子的‘由之’去做,而是按鲁迅的‘由之’去做。”随即又抑扬顿挫地哼起了鲁迅的诗句:“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毛泽东出语成趣,使唐大夫欢笑出声,开始了融洽的交谈。

这里,毛泽东采取了解析名字出处,并随机发挥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风趣接话转话题

在谈话中善于抓住对方的话题,机智巧妙接答,可以使我们谈话变得风趣,从而使谈话气氛活跃起来。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我们夸奖对方取得的成绩时,总能听到“一般情况”的说法。倘若我们不接着话茬说下去,就有点赞同对方的“一般情况”说法的意思,达不到接话说的目的。可以这样回答:“‘一般’情况尚且如此,那‘二般’情况就可想而知了。”这种方式,一般是采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接住对方的话茬,作风趣的转答。

巧妙地接答对方的话茬儿,可以把原来的话题引向另一个话题,使谈话转变一个角度后继续进行下去。

刘某是公司负责某一地区的销售业务员。公司为了加强和客户之间的联系,特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工商联谊会”。公司安排刘某在会议期间陪同他的客户顾某。他们路过一家商场,谈起了商场销售情况。末了,顾某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市场竞争够激烈的。”刘某接过他的话茬儿说:“就是。在你们单位工作的业务员也不少吧?”

就这样刘某既把话题延伸下去,同时又使话题朝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4.适时地提一些引导性的话题

提出引导性话题,可以给他人留下谈话时机和空间,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善于当众讲话的人。这些话题可以根据对方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职业性质等方面来设置。比如:“近来工作顺利吧”“听说你最近有件高兴的事,是什么呢”“前一阵子我见到你的孩子,学习怎么样”。先用这些听起来使对方温暖的话寒暄一下,便于开展谈话。对于那些在公司上班的人,可以探问对其公司的日常规则的看法,像:“你们公司,每周都要召开例会,你怎么看待?”

引导性话题应该注重可谈性和可公开性。对学文的不宜谈深奥的理科的问题,反之亦然。不宜在公开场合触及个人隐私,或者是背后议论他人等。如果引导性话题过于敏感,或者越出了对方的兴趣爱好,或者过于深奥,超出了对方的知识结构等,对方也许就不愿说了,也许真的无话可说。提出这类话题,目的是让对方开口讲话,不能让对方讲,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提一些引导性话题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和策略,不要让对方感到难以回答。

冷场的出现,往往与“话题”有关,“曲高和寡”会导致冷场,“淡而无味”同样会引起冷场。不希望出现冷场的交谈者,应当事先做些准备,使自己有一点“库存话题”,以备不时之需。

遭遇尴尬时故说痴话

我们在不同的场合都会遭遇尴尬。尴尬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应对方式当然也有差别。用语言应对的一种很好方式就是佯装不知,故说“痴”话,好像这种尴尬从来没发生过一样。

一家星级宾馆招聘客房服务人员,经理给应聘者出了一道题目:

“假如你无意间把房间推开,看见女客一丝不挂地在沐浴,而她也看见你了,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第一位答:“说声‘对不起’,就关门退出。”

第二位答:“说声‘对不起,小姐’,就关门退出。”

第三位答:“说声‘对不起,先生’,就关门退出。”

结果第三位应聘者被录取了。

为什么呢?前两位的回答都让客人有了解不开的尴尬心结,唯有第三位的回答很巧妙。他妙就妙在假装没看清,故作痴呆,既保全了客人的面子,又使双方摆脱了尴尬。

小玲在一次聚会上第一次穿高跟鞋和超短裙,还化了比较浓的妆。朋友们见到她这样的打扮,一片惊呼,自然而然地,她成了聚会的中心之一。但是年轻人聚会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就是蹦迪,高跟鞋和超短裙肯定是不利于蹦迪的,何况小玲还是第一回穿呢。开始她不愿意下舞池,后来在朋友们的劝说之下勉强蹦了一会儿,谁知却出了问题,一个鞋跟折断了,短裙也不小心撑裂了,只好装作没事一样,一瘸一拐地回到了座位上。

一个女孩看见了,忙跑过来问她怎么回事,小玲回答说脚扭了。女孩关心地弯下腰去看。“啊,你的鞋跟断了呀。真是的,怎么这么倒霉啊。哇,你的裙子怎么……好了别介意,大家都是朋友,谁都不会笑话你的,我也会给你保密的。你就在这儿坐着好了,待会儿结束了我陪你回家。”说着她又下了舞池,留小玲沮丧地坐在那里。

一曲终了,大家都下场来,一个男孩过来坐到了小玲对面,小玲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生怕被他发现了,赶忙说脚有点不舒服,说着把没有断跟的右脚伸到了前面。男孩并不看她的“伤势”,只是叫了两杯饮料,说:“蹦迪很累吧,你看起来挺文弱的,一定小心啊。这种激烈运动连我都浑身湿透了,你肯定更累吧。以后多锻炼锻炼,再穿上今天这么漂亮的衣服,那效果肯定超棒!”

两个人聊了半天,男孩始终没有再提起她的“伤”。其实他早就看到是怎么回事了,为了不让小玲太尴尬,他装作不知道,让小玲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位男孩就是巧妙运用了“佯装不知”的技巧,避免了尴尬。

危急时刻拿自己开涮

当你陷入窘境时,逃避嘲笑并非良方,不如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的超脱。这种超脱既能使自己摆脱狭隘的自尊心理束缚,又能使凶悍的对手“心软”下来。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总统杜鲁门会见十分傲慢的麦克阿瑟将军。会见中,麦克阿瑟拿出烟斗,装上烟丝,把烟斗叼在嘴里,取出火柴。当他准备划燃火柴时,才停下来,对杜鲁门说:“抽烟,你不会介意吧?”

显然,这不是真心地向对方征求意见。杜鲁门讨厌抽烟的人,但他心里很明白,在面前的这个人已经做好抽烟准备的情况下,如果说他介意,那就会显得自己粗鲁和霸道。

杜鲁门看了麦克阿瑟一眼,自嘲道:“抽吧。将军,别人喷到我脸上的烟雾,要比喷在任何一个美国人脸上的烟雾都多。”

杜鲁门总统以自我解嘲的方式来摆脱难堪的境况,而他的自嘲还包含着深深的责备和不满,无形中给了傲慢的将军以含蓄的训诫。

置身于难堪境地时,如果过分掩饰自己的失态,反而会欲盖弥彰,弄巧成拙,使自己越发尴尬。而以漫不经心、自我解嘲的口吻说几句取悦于人的话,却可以活跃气氛,消除尴尬,还显得自己心胸豁达。

在社交场合,有时我们会遇到别人有意无意的抢白、奚落、挖苦、讥讽,这时该怎么办?有随机应变能力的人,能调动自己的智慧,化被动为主动,使尴尬烟消云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可视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应付办法。

1.仿拟话语

仿照对方讽刺性的话语形式,制造出一种新的说法,将对方置于一种不利的位置上,从而使对方落入“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自设的陷阱中。

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一生俭朴,常常戴一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溜达。一次,一个富翁嘲笑他说:“你脑袋上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个什么东西,能算是一顶帽子吗?”安徒生马上回敬了一句:“你帽子底下的那玩意儿是个什么东西,能算是个脑袋吗?”

对方本想嘲笑安徒生服饰破旧寒酸,不想反被安徒生嘲弄了一番。安徒生仿拟对方的话语形式,改换了几个字词,便辛辣地讽刺了对方的愚蠢卑鄙。

2.以毒攻毒

当对方用恶毒的话攻击你的时候,不妨顺水推舟,借他的话回敬他。

孔融10岁那年,有一次到李膺家做客,当时在场的都是些社会名流,孔融应答如流,得到宾客们的称赞。但有一位叫陈韪的大夫却不以为然,讥讽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也聪明。”孔融立刻回答道:“我想先生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孔融采用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的语言形式,以问作答,把对方射过来的“炮弹”又原样给弹了回去,暗示对方长大后就变愚蠢了。

3.一箭双雕

抓住主要事实或揭露要害,在自己摆脱困境的同时,通过对比指出对方的弱点,置其于窘境。

1988年,美国第41届总统竞选。民意测验表明:8月份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杜卡基斯,尚比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多出十多个百分点。当布什与杜卡基斯进行最后一次电视辩论时,布什的策略是抓住对方的弱点,揭其要害,戳其痛处,从而让对方陷入窘境。

杜卡基斯嘲笑布什不过是里根的影子,嘲弄式地发问“布什在哪里”。

布什轻松地回答了他的发问:“噢,布什在家里,同夫人巴巴拉在一起,这有什么错吗?”

平淡一句话,却语义双关,既表现了布什的道德品质,又讥讽了杜卡基斯的风流癖好,置杜卡基斯于极尴尬的境地,可谓是一箭双雕。

4.巧借比喻

巧借对方比喻中的不雅事物,用与此相克的相关事物作比,针锋相对,给予对方迎头痛击。

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后,赫胥黎竭力加以支持和宣传,并与宗教势力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教会诅咒他为“达尔文的斗犬”。在伦敦的一次辩论会上,宗教首领见赫胥黎步入会场,便骂道:“当心,这只狗又来了!”赫胥黎轻蔑地答道:“是啊,盗贼最害怕嗅觉灵敏的猎犬!”

赫胥黎巧借比喻,引出被克的事物“盗贼”,巧妙地戳穿了宗教首领的丑恶本质和害怕真理的面目。

由此可见,在防卫中运用优雅、得体的语言会让你显得智慧和大度。

装聋作哑,糊涂到底

实习期间,一位实习老师在黑板上刚写了几个字,学生中突然有人叫起来:“实习老师的字比我们李老师的字还要好看!”

真是语惊四座!幼稚的学生哪能想到:此时后排的班主任李老师该多么尴尬!对这位实习生来说,初上岗位,就碰到这般让人难堪的场面,的确使人头疼,以后怎样同这位班主任一起处呢?怎么办?转过身来谦虚几句,行吗?不行!这位实习生灵机一动,装作没有听到,继续写了几个字,头也不回地说:

“不安安静静地看课文,是谁在下边大声喧哗?”

此语一出,后排的李老师紧张尴尬的神情,顿时轻松多了,尴尬局面也随之消除。

这里实习老师巧妙地运用了“装聋作哑”的技巧,避实就虚,避开“称赞”这一实体,装作没有听清楚,而攻击“喧闹”这一虚象,既巧妙地告诉班主任“我根本没有听到”,又敲打了那位学生的称赞兴致,避免了学生误认为老师没有听见可能再称赞几句,从而再次造成尴尬的局面。

“装聋作哑”,就是指对别人的话装作没有听到或没有听清楚,以便避实就虚、猛然出击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英国前首相威尔逊在一次竞选演讲中,遭到一个捣乱分子的挑衅。演讲正在进行,捣乱分子突然高声喊叫:“狗屁!垃圾!臭大粪!”这个人的意思很明显,是骂威尔逊的演讲臭不可闻,不值得一听。但是威尔逊毫不理会他的本意,只是报以容忍的一笑:“这位先生,我马上就要谈到你提出的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了。”随之,听众中爆发出掌声、笑声,大家都为威尔逊的机智妙答喝彩。

对于别人的刻薄攻击,不仅可以当做耳旁风,而且还能对其反讥一番,这可是化解尴尬的最好途径。

对于一些敏感性问题,提问者一般不直接就问题的本质提出质疑,而是从其他貌似平常的事物着手,旁敲侧击地进行诱导性询问。这时,我们可以故意装作不懂对方的真正用意,而站在非常表面的、肤浅的层次上曲解其问话,并将这种曲解强加给对方,使对方意识到我们的有意误解实际上是在表达委婉的抗议和回避,从而识趣地放弃自己的追问。

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使用“装聋作哑”的办法,才能保护自己,避免尴尬。

智对左右为难的问题

回答左右为难的问题并非难上加难,下面就针对一些情况介绍几种处理方式。

1.迂回出击法

有一回,乾隆皇帝想开个玩笑,以考验著名才子纪晓岚的辩才,便问纪晓岚:“纪爱卿,‘忠孝’二字当作何解释?”

纪晓岚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为孝。”

乾隆立刻说:“那好,朕要你现在就去死。你怎么办?”

这实在是不好回答的问题,若回答不去死,则属违抗圣旨;回答去死,未免太冤。怎么回答呢?纪晓岚灵机一动,有了主意,说道:“臣领旨!”

“你打算怎么个死法?”

“跳河。”

“好吧!”乾隆当然知道纪晓岚不可能去死,于是静观其变。不一会儿,纪晓岚回到乾隆跟前。乾隆笑道:“纪卿何以未死?”

“我碰到屈原了,他不让我死。”纪晓岚回答。

“此话怎讲?”

“我到河边,正要往下跳时,屈原从水里向我走来,他说:‘晓岚,你此举大错矣!想当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可如今皇上如此圣明,你为什么要死呢?你应该先回去问问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说他跟当年的楚王一样是个昏君,你再死也不迟啊!’”

乾隆听后,放声大笑,连连称赞道:“好一个如簧之舌啊!”

这里,乾隆是根据纪晓岚提出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的论点叫他去死,纪晓岚怎样回答都很难,于是聪明地采用了迂回出击的办法,到最后,反把难题留给了乾隆。乾隆当然不能承认自己是昏君,所以,纪晓岚很自然地把自己从“死”中解脱出来。

现实生活中,对于一些不能得罪的人提出的难题或者无理的要求,不要急于做正面的反击,可以采取迂回的技巧,避免与对方正面冲突,在抓住对方漏洞的前提下,再不动声色地反击,从而反败为胜。

2.回避正题法

一个美国客人在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参观后,在一家饭店吃饭,老板娘的一手正宗湘菜让美国游客吃得津津有味。他在付钱时,看到老板娘家境富裕,突然问道:

“老板娘,如果你的老同乡毛泽东还在,会允许你开店挣钱吗?”

这摆明了是明知故问,美国客人的用意就在于让老板娘做出“不会允许开店”的回答,来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如果老板娘这样回答了,正中他下怀,如果老板娘回答“会允许开店”,又明显与历史不符。总之,无论是肯定回答还是否定回答都不妥当。

老板娘略作思考后,回答道:

“没有毛主席他老人家,我早就饿死了,还能开什么店啊?如今,邓小平接了班,党的富民政策好,日子越过越美好!”

好一个令人折服的回答。老板娘回避了正题,使用了模糊的语言,巧妙回答了美国人的问题,一方面没有怠慢外国游客,另一方面又维护了毛主席的威望,同时还赞扬了如今的富民政策。

这种回避正题的模糊回答,比较适合用于那些不宜完全根据对方的问题来答话的场合,它的关键在于巧妙避开对方问题中的确指性内容,让对方感觉到你没有拒绝他的问题,但你的回答又不是他期望的答案。

3.巧妙对比法

中国和以色列建交后,以张贤亮为团长的中国作家代表团应邀首次访问以色列。其间,以色列的两家电视台同时以直播的方式对张贤亮进行了采访。眼看节目就要顺利结束时,主持人突然问道:

“张贤亮先生,你是一名共产党员,近来你以作家的身份走访过很多西方国家,请问,经过比较,你究竟是认为资本主义好还是社会主义好?”

好一个突如其来的刁钻问题!面对这种“选择疑问句”的问题,如果断然拒绝或反唇相讥,则有失礼仪;如果正面回答,则不论是说资本主义好还是说社会主义好,要么有损中国人形象,要么会激起对方国民的反感。

张贤亮稍做思考,答道:“这个问题对一个共产党员来说不成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者不会做这种比较。因为我们共产党人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流程,原始社会以后是奴隶社会,奴隶社会以后是封建社会,当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被资本主义社会所代替。同样,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高度发展以后,就会自然地出现社会主义社会。这就像春天以后是夏天,夏天以后是秋天,秋天以后是冬天一样。你能比较到底是春天好还是夏天好,或说是秋天比冬天好吗?每个季节都有它的好处和特点,不管人认为好不好,每个季节都必然要来临,你也必须去适应它,度过它。”

在这个左右为难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前,张贤亮以其超人的睿智和处乱不惊的应变能力渡过了难关。他有关“自然流程”的释疑,简明扼要地道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他始终没有正面回答对方的问题,但又用这种巧妙的比喻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有些问题,如果直接回答,无论是哪种答案都不妥,因此,巧用对比不失为一个解脱的办法。

灵活应对别人的奚落

当别人挖苦你、讥讽你的时候,你可以用语言作为“护身符”,筑起防卫的堤防。“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可视不同的来者选择不同的应付办法。

若判明来者不善,是怀有恶意,故意挑衅,你可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有理、有利和有节地回敬对手。

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同周总理谈话时,看到周总理的桌上有一支美国派克钢笔,就带着几分讥讽的口气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何还用我们美国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庄重而又风趣地答道:“提起这支钢笔,话就长了,这是一位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嘛,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这支钢笔。”那个记者听后,一脸窘相,怔得半晌也说不出话来。

如果对方来势汹汹、盛气凌人,前来指责你,而你确信真理在手,则应保持藐视的目光、冷峻的笑容,让他尽情地发泄个够,而不予理会。有时沉默无言的蔑视能力胜千钧,抵得上万语千言。假如有人冲着你横眉竖眼,恶语中伤地骂道:“你这个人两面三刀,专门告我的阴状,想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没门!”如果你心中无愧,完全不必大发雷霆,倒不妨解嘲地反诘:“哦!是真的吗?我倒要洗耳恭听。”然后诱使谩骂者说下去,直到对方找不到言辞了,你再“鸣金收兵”。在这种情况下,你以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方式笑迎攻击者,显然比暴跳如雷、大动肝火好得多。

你刚被提拔到某领导岗位,有人对此揶揄道:“这下子你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了吧!”你听了不必拘谨,可一笑了之:“是这样吗?你算得这样准?”用这种不卑不亢的应对方法,立即使对方语塞。相反,你过于计较,说出一大堆道理,倒显得太认真,反而适得其反。

如果有人用过于唐突的言辞使你受到伤害,或叫你难堪,你应该含蓄以对,或装聋作哑、拐弯抹角、闪烁其词,或顺水推舟、转移“视线”、答非所问,谈一些完全与其问话“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用这种委婉曲折的方法反驳对手,一定会取得奇特的功效。

遇到别人的奚落时,若能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回答,往往能化险为夷,改变窘态,让难堪的局面消失在谈笑之中。

言语失误时积极补救

言语失误是生活、交往、工作中常面临的一种困境,此时,你虽然可以选择保持沉默,但这不是最好的方式,所以你应积极寻找措施摆脱困境。

1.言语失误及时改口

一次,美国总统里根访问巴西,由于旅途疲乏,加之他年岁又大,在欢迎宴会上,他脱口说道: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为能访问玻利维亚而感到非常高兴。”

有人低声提醒他说错了,里根忙改口道:

“很抱歉,我不久前访问过玻利维亚。今天,我来到了美丽的巴西。”

当那些听众还来不及反应时,里根的这一口误已经淹没在他后来的滔滔大论之中了。这种及时将口误加以掩饰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当时丢丑,不失为补救的有效手段。

在实践中,遇到这种情况,有几个补救办法可供参考:

(1)移植法:就是把错话移植到他人头上。如说:“这是某些人的观点,我认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就把自己已出口的某个错误纠正过来了。

(2)反问法:迅速对错误言辞进行否定,避免在错误中纠缠。就是接着那句话之后说:“难道这种错误说法能被大家接受吗?”或者说:“难道大家能被这种错误观点所左右吗?”这样就可将错话抹掉。

2.顾左右而言他

某班在一次高考中,数学和外语成绩突出,名列前茅。校长在总结会上这样说:

“数学考得好,是老师教得好;外语考得好,是学生基础好。”

在座师生听罢沸沸扬扬,都认为校长的说法有失公正。一位教师起身反驳道:

“同一个班,师生条件基本相同。相同的条件产生了相同的结果,原是很自然的事。原有的基础与以后的提高有相互联系,不能设想学生某一学科基础差而能提高得快,也不能设想学生某一学科基础好而不需要良好的教学就能提高。校长对待教师的劳动不一视同仁,将不利于团结,不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会场上有人轻轻鼓掌,然后是一阵静默,而静默似乎比掌声对校长更有压力和挑战意味。校长没有恼怒,反而“嘿嘿”地笑起来。他说:“这位老师能言善辩,真是好口才。看来,我们老师的素质都很高嘛。”

尽管别人猜不透校长说这话的真实意思,然而却不得不佩服他的应变能力:他为自己铺了台阶,而且下得又快又好。

3.巧妙转换话题

错话一经出口,在简单的致歉之后应立即转换话题,以幽默风趣、机智灵活的话语改变现场的气氛,使听者随之进入新的情境中去。

有一个毕业的大学生去某合资公司求职,一位负责接待的员工递过来名片。大学生神情紧张,匆匆一瞥,脱口说道:“滕野先生,您身为日本人,抛家别舍来华创业,令人佩服。”那人微微一笑道:“我姓滕,名野丹,地道的中国人。”大学生面红耳赤,无地自容。片刻后,他诚恳地说道:“对不起。您的名字使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他教给鲁迅许多为人治学的道理,让鲁迅受益终生。希望滕先生日后也能时常指教我。”滕先生面带惊喜,点头微笑,最终录用了他。

4.将错就错

为了使错话能够及时得以补救,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会话环境,最要紧的是掌握必要的纠错方法。

将错就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这种办法就是在错话出口之后,能巧妙地将错话接续下去,最后达到纠错的目的。其高妙之处在于,能够不动声色地改变说话的情境,使听者不由自主地改变原先的思路,不自觉地顺着说话者的思维而思维,随着说话者的话语而调动情感。

某次婚宴上,来宾很多,大家争着向新人祝福。一位先生激动地说道:“走过了恋爱的季节,就步入了婚姻的漫漫旅途。感情的世界时常需要润滑,你们现在就好比是一对旧机器……”其实他本想说“新机器”,却脱口说错,举座哗然。一对新人更是不满之情溢于言表,因为他们都是离异后结合在一起的,自然认为刚才之语隐含讥讽。那位先生的本意是要将一对新人比做新机器,希望他们能少些摩擦,多些谅解。但话既出口,若再纠正过来,反为不美。他马上镇定下来,不慌不忙地补充一句:“已过磨合期。”此言一出,举座称妙。这位先生继而深情地说道;“新郎新娘,祝愿你们永远沐浴在爱的春风里。”大厅内掌声雷动,一对新人早已笑容满面。

这位来宾的将错就错令人叫绝。错话出口,索性顺着错处续接下去,反倒巧妙地改换了语境,使原本尴尬的失语化做了深情的祝福,巧妙地摆脱了窘境。

5.矛头指向“替罪羊”

有时,突然遭遇尴尬场面,寻找“替罪羊”就很重要了,可以将自己的失误向“替罪羊”身上一推,自己就可以安然处之了。

老王的老同学到家里来聊天,二人在客厅里天南地北地聊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用餐的时间。老王5岁的儿子跑了进来,趴在老王的肩膀上“咬耳朵”。老王聊得正高兴,很不耐烦地训斥儿子:“没礼貌!当着客人的面说什么悄悄话?有话快说!”

儿子顺从地大声说:“妈妈叫我告诉你,家里没有菜了,不要留客人吃饭。”一时之间两个大人都愣住了,场面很是尴尬。

老王脑筋一转,伸出手来,在儿子的小脑袋上轻轻打了一下,然后说:“小笨蛋!我不是告诉过你,只有隔壁爱唠叨、让人讨厌的林阿姨来的时候,才要跑出来说这句话。你怎么弄错了?”

6.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不管普通人还是伟人,一生都会犯许多错误,所以,说话犯错误也不是什么大事。对一个想要达到既定目标的人来说,正确对待自己过错的态度应当是:闻过则喜、知过能改。

人们大都有一个弱点,喜欢为自己辩解、为自己开脱。而实际上,这种态度常会使一个人在人生的航道上越偏越远。知过能改需要一种坚强的纠错意识和宽广的胸怀。一般人做不到这一点,首要的原因可能是虚荣心在作祟。出于对面子的维护,人们会找理由开脱错误,或者干脆将过错掩盖起来。另外的原因是怕影响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威信及信誉。其实,作为下级,及时纠正自己的过错,更能得到领导的赏识与信任;作为上级,敢于正视自己的过错,也会使下属对自己更加敬重,从而提高自己的威望。

当你说话时不小心犯了错误,最好的办法是坦率地承认和检讨,并尽可能快地对事情进行补救。人们对犯错误的人都有同情、谅解之心,但对不承认错误的人却难以原谅。当你犯了错误时一定要想清楚这一点。

巧妙地运用语言,会弥补言语失误造成的损失。其实这种话并不难说,只要你镇定自若,一定能找到化解的办法。

如何巧妙地回击冷语

生活中的冷言冷语容易挫伤我们的自尊心,还经常让我们下不来台。冷言冷语多得难以分门别类,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些话都会使我们心烦意乱,情绪低落。本能地进行反击,其后果往往是形成讽刺挖苦、侮辱打击的恶性循环。正确的办法是以适当而有力的语言回击冷语,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1.正视挑衅者

顶住侮辱并非易事,办法之一是针锋相对,用严肃的对答来对付消极的评价,如你可以说:“你有什么理由来伤害我的感情?”或说:“要知道你的话也许会对别人有用。”

作为一种选择,你可以要求挑衅者澄清他的原意:“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或说:“我希望能弄清你的意图。”一旦挑衅者意识到你识破他的意图时,他们就会停止挑战。因为没有比阴谋被识破更丢脸的了。

2.运用幽默

有人曾很不客气地评价玛丽的新裙子:“一条新裙子?这布料更像是用来包椅子的。”

玛丽回答说:“那好,坐到我膝盖上来吧。”

路茜的母亲非常干净,简直像有洁癖,这使露茜有些受不了。

一天,母亲发现女儿房间里有蜘蛛网。“那是什么?”她故作吃惊地问。

“一项科学工程。”路茜幽默地回答说。

利用幽默可以避免冷语的伤害,还可以拒绝自己不想听到的话。

3.顺水推舟

接住话头是个好主意。例如,如果你妻子说:“你重了20磅了,亲爱的。”你就可以回答说:“准确地说是重了近25磅。”语言之所以有力,是因为你承认了它的力量。当你顺水推舟时,你就能使它失去力量。

4.拒绝接受

一个人出语伤害布达赫后,布达赫说:“如果有人拒绝接受一份礼物,那这份礼物会属于谁呢?”那人回答说:“当然是属于送礼物的人。”

“那就好了,”布达赫说,“我拒绝接受你的指责。”

有人觉得口头上贬低、指责别人会更显出自己的高大,所以他们嘴里装满轻蔑,随时都可能取出来抛给别人。拒绝接受他们的侮辱伤害,巧妙地还给他们,这样你就会减少紧张,增加快乐。

灵活的语言能让你避免麻烦,远离伤害,还可以不破坏原有的关系,学会运用它,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对方咄咄逼人怎么办

在交往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咄咄逼人的谈话场景,谈话者一般是有备而来,或是对自己的条件估计得比较充分,有信心战胜你。谈锋一般是指向你的要害部位实行“重点攻击”,会令你开始时就处于被动位置。

对付的方法有多种,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你可以加以选择。

1.以退为攻

假如对方的问话是你所必须回答的,而你又要对方跟着你的思路走,你可以装作退却。对方乘机逼过来,你把他带入了圈套,然后再回过头来对他进行反击。

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记者突然对周总理提出一个问题:“中国有没有妓女?”这是个严肃的问题,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声誉,甚至还可以联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回答当然应该是:“没有,绝对没有。”周总理却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小圈套,微笑着对那位记者说:“有。”全场马上发生一阵骚动,许多记者把脖子伸长,期待下面更具体的答案,周总理话锋一转,说:“在中国的台湾省。”回答得多么巧妙!

2.后发制人

这是使自己能站稳脚跟的最有效办法。一般在两种情况下,最为有效。

(1)当对方到了已经不能自圆其说的时候。咄咄逼人者,其开始锋芒毕露,也许你根本找不到他的破绽。但是,他总有不攻自破的地方,总是有软弱的地方,只是你还没发现而已。等待时机,一旦其光芒收敛,想做喘息、休整的时候,你就可以反攻了。

(2)当对方已是山穷水尽的时候。这时候对方已经进攻完毕,而你发现,他连你的伤口的部位还没找到,他的锋芒所指只不过是你的微不足道的一个小错误,或者他打击的部位并不全面,从本质上动摇不了你,这就是所谓的“山穷水尽”。

3.把球踢给对方

这是谈话中的一个很普遍、很实用的技巧。当对方的问题很难回答,问的角度很刁,你回答肯定或否定都可能出差错时,那就不要回答,把问题还给对方,将对方一军。

国王故意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聪明,不知是真是假?如果你能数清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我就认为你聪明。”阿凡提说:“如果你能告诉我我骑的毛驴有多少根毛,我就告诉你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4.抓住一点,丝毫不让

当对方话锋之强烈,火药味之浓,使你无法反击,他提出的重大问题,你无法一一回答,这种情况下怎么办?迅速找到他的谈话内容中的一个小漏洞,即使再微不足道也无所谓,可以把这一点无限扩大,使其不能再充分展开其他方面的进攻。你就在这一点上,来回与他周旋,并迅速地想出应付其他问题的办法。

5.胡搅蛮缠

胡搅蛮缠是当你理亏时,被对方逼到了死角,而又实在不想丢面子,就可以乱缠一番,把没有理的说成有理的,把本来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说成是很有联系的事物,把不可能解决的、不好解决的问题与你的问题扯在一起,以应付对方的连续进攻。

胡搅蛮缠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正当的,但却也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特别是当对方欺人太甚、丝毫不留情面的时候。另外,用胡搅蛮缠的方法,可以先拖住对方,使你有时间考虑更好的应付办法。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圣夜皇家学院

    圣夜皇家学院

    我———百里紫幽生性冷漠,典型的面瘫。四大家族之一百里家族中的小女儿,回国应爸爸妈妈的要求而进入了圣夜皇家学院美名其曰历练历练,在哥哥的帮助下我很好的融入了这个学院。原来,面瘫也会有其他的表情只是我的笑容只为他绽放啊!
  • 万世之都

    万世之都

    曲芷岚说:游戏就是我的生命,我一世潇洒半世沉着。为什么上帝让我成为王者却失去了朋友雨雾说:我笑傲整个大陆,却背叛友人。如果时间可以重来的话竹流说:人说柔情似水宛若仙子下凡,仙子却眼睁睁看着友人从看淡走向了狠毒文玥说:有了智慧、学历、爱人,而我的朋友最后去了哪里如果说人性本恶,却总会怀念过去本就是活的无忧无虑,四中古怪的性格却硬生生拼凑在了一起一句简单的你好吗,包含了千言万语的关心“是什么,改变了我猖狂的性格”曲芷岚“花有闭合、盛开、枯萎,我们的友情也走到了浸尽头”竹流
  • 冒牌牛头人祭司

    冒牌牛头人祭司

    真亦假,假亦真,真真假假,难以辩分打造暴力牛头,战士才是我的最爱,祭司只是我的爱好说我是战士,我却是祭司说我是祭司,我却是战士
  • 兵之终曲

    兵之终曲

    一部军事幻想类小说,剧中主要讲述一位浪荡子在爷爷的捆绑下,送进以“先锋营”为番号组建的多国联合敢死队,登陆《利瓦法》第二生命星球为故事开端,绘画出一百四十多名精锐中的精锐,兵者!在利瓦法与外星生命物种的激情碰撞,而身为列兵的莫言,没有经过血洗礼的他,一路走向兵之王者的路上,会经历多少生死考验?只是当他回过头来,对着已经移民到利瓦法快乐的地球人说:“你们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印着我,和我的战友们的战斗足迹!”
  • 轮回秩序

    轮回秩序

    我在无休止的循环中醒来,为神,我心甘情愿;为魔,我也无可奈何。谁又创造了我?都没有关系了,因为这一切,可能是最后一次了......
  • 迷失战争

    迷失战争

    飞鹰军事社区的一次军友聚会,却让几个骨干会员莫名其妙地穿越到了一个神的游戏世界中。在这个游戏中,他们只不过是几个毫不起眼的数据而已,而他们,却被强迫在这场游戏中浴血奋战,直到完成神的任务回到现实社会为止。从此之后,几个人不断穿梭在各个场景中,《珍珠港》、《兄弟连》、《拯救大兵瑞恩》……一个个血与火的世界正在等着他们,一场场生死攸关的战斗正在进行当中!没有奖励点数,没有支线剧情,更没有千奇百怪的高科技装备。这里有的不是吓死人不偿命的无限恐怖,这里有的只是充满枪林弹雨的迷失战争!喜欢本书的朋友可以加群:41476400。
  • 创世之星辰珠

    创世之星辰珠

    一万星辰珠,一万幸运者,万珠集合则成创世之神。想要成为创世神必需掠夺他人手上的星辰珠,毛磊正是一万幸运者一之,创世之路开启,代表着一路血雨腥风。
  • 自信:奇迹从自信开始

    自信:奇迹从自信开始

    人生需要自信。自信者,可望获得成功;不自信者,与成功无缘。自信是成功的秘诀。渗透了自信的真谛,就算是已定的“事实”也有翻身的希望。自信是一种力量,一种潜在的、可贵的、强大的力量。自信是做人的原则。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顺利,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历经多少失败,都要努力去战胜困难,要像那无所畏惧的苍松一样傲然挺立。自信是一种拥有、一股勇气。就是凭借着这股激情,我们才能开拓自己的人生道路,尽情描绘明日的七彩世界。
  • 捕心猎人

    捕心猎人

    捕捉人心,猎获芳心,一场场心性经历,他的心境也随之变化。乐观、腹黑、邪气、冷酷、霸气,现实逼迫他不断改变,去应对随之而来的事故、情欢与变迁。混世魔王懵懂闯都市,算计死人命不偿命,智斗职场、商场与情场,不惧团伙、专权与土豪。这就是一位都市青年爽快的心路历程……
  • 邀月明

    邀月明

    遇见月华那一年,我刚刚满14岁。他躺在我家屋后那片小树林里,以一个极为销魂的姿势。不过配着那满身的血,怎么看怎么觉得诡异。我费了很大力气将他拖回家里,看起来长长瘦瘦一个人,不知怎么长得,简直比隔壁大娘家的老母猪都沉。……阿爹说,长得漂亮的蘑菇大都有毒。月华就像毒蘑菇,锥心蚀骨,宁死不悔。……仙胎圣者,身轻若无物;骨血至圣至洁,则污障无可侵也。怜泽众生,顾步生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