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41200000023

第23章 英国远征军(4)

可是当他抵达宁波之后,他彻底地绝望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英国庞大的军舰,烁亮的巨炮,和茫茫的大海。

在大清所有的总督里,伊里布是极少数靠军功起家的将领,他在云南曾经无数次立过重大军功,连义律对他也十分赞赏。他唯一的一次受罚,竟然是主动要求上前线,受到了道光皇帝责罚。可就是这样一位百战将军,当他看到了这无边无际的大海,和英国的军舰,他心中的勇气和信心,彻底丧失殆尽。

海上作战与陆地不同,一望无际的大海没有任何藏身之处,所有的行动都是在对方的眼皮子底下进行的,除了指挥军舰迎风直上,与敌舰进行殊死的海战之外,别无途径。

所有的战术战法,必须建立在强大的水师基础上,英军船坚炮利,浙江无船无炮,又如何能够渡海作战。像林则徐所说的近身肉搏、火烧敌舰等等战术,无疑都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

定海离浙江很近,最近的地方只有10海里,站在镇海的海滩上,能够清晰地看到定海的情景,也能够清晰地看到执行封锁的英国战舰。那些英舰上的大炮,随时可以摧毁出海的所有船只,一举一动都被英国军舰清晰掌握。如果大清没有高质量的水师,收复定海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空想。

这一次,伊里布真正明白了什么叫望洋兴叹。

伊里布曾在奏折中详细批驳了林则徐的种种战术,在伊里布看来,林则徐所谓偷渡定海,以兵勇扮乡民,约期动手,杀之如鸡狗的计策,以及江苏巡抚裕谦所谓分兵两路,小船乘夜偷渡,都是没有可操作性的想象,根本都是纸上谈兵。《鸦片战争史料档案》第二册,第459页,第700页。

为了能够收复孤悬海外的定海,伊里布与余步去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两位大清真正意义上的将军,在会商之后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如果没有像样的水师,那么反攻定海就彻底成了空谈。为此他们做出了鸦片战争当中最为大胆的尝试,他们要仿制洋人的坚船利炮。

这种尝试才是真正找到了中外之间的差距,也找到了制胜的根源所在。但是很可惜,没有军事科技做支撑,这种尝试注定要失败。仿制的坚船无法出海,仿制的洋炮,试射时直接炸膛,让伊里布无比心伤。

还有一件比收复定海更难的事,在折磨着伊里布,那就是他无法预知,英军会不会攻击镇海。

伊里布内心十分清楚,收复定海,不存在任何的可能性,只要能守住镇海,已经是侥天之幸。万一英军的大炮攻击镇海,甚至沿着吴淞口突入内河,长江两岸势必会生灵涂炭,满目疮痍。

可是他又该如何去面对道光皇帝一道道严厉的圣旨,和全国人民殷切的希望。不战,是怯懦无能,既负圣恩,又失民望。战则必败,更是丧师失地,罪无可逭。更何况,天朝立国二百余年,威服海内,四海朝贡,竟然在自己的手里,被一个小小的岛国打败,全国士子的悠悠众口,足可以让自己生不如死。

更惨的是,伊里布还不能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此时正是道光皇帝要求长驱直入,直捣敌巢的时候,也恰是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之际,又让他怎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透露战必败的实情呢。

伊里布陷入了焦虑,对他来说,这是一场必须取胜的战争,却注定只有失败的结果。无论战与不战,自己都将万劫不复。

为了保住自己的声望和官位,不使自己坠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他想到了官场当中最重要的那个字,这个字就是缓字。目前只有把这场战事拖下去,也许还有其他的结果,至少不能主动进攻,自取其辱。不过,最难办的倒不是这些洋人,而是坐镇紫禁城的道光皇帝。

他向道光皇帝说出了自己的计策,首先渡海作战,没有战船和大炮是不行的,这一点他倒没有说谎。他说,目前浙江的战船实在太小,无法抵抗英军的炮击,所以必须加紧制造战船,而造船的大型木材浙江没有,需要从福建运来,另外还要派人监造大炮,如果没有适用的大炮,那么海战的结局可想而知。

即使有了坚船和大炮,目前浙江的水师也不敷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四省合围,联合进攻,这当然需要调动广东水师、福建水师和江苏水师各两千人,加上浙江本身的军力,四省大军汇合,联合进攻,才有希望收复定海。

伊里布非常的聪明,调动四省大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仅此一项,就足以拖出一段时间来。

道光皇帝从政已经二十年了,伊里布的这种小伎俩,当然不能逃过他的洞悉。所以,伊里布这个奏折引来的,是道光皇帝的勃然大怒。要知道广东、福建、江苏处处都是前线,整个沿海现在都已进入了战备,各省自身军力都不够用,又如何能抽调出兵力配合伊里布的攻略。

道光皇帝下旨命令伊里布,不要拖延观望,拖延时间,迅速起兵兜剿,要敢贻误战机,就要唯伊里布是问。

后有猛虎,前临深渊,伊里布左右为难,攻也不是,守也不行。他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向道光皇帝解释,调集水师之难,无炮作战之难,定海四面环海,我军难以飞渡。无奈道光皇帝坐在紫禁城里,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这些洋人是什么样的洪水猛兽,何以让曾经精明果敢、意气风发的伊里布,变得如此畏手畏脚。

道光皇帝的圣旨越来越严厉了,眼看就要变成雷霆之怒,伊里布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命运,他对这些结果其实早已预料,却又无可奈何。他站在海滩上望着定海,望眼欲穿。

任凭他聪明绝顶,也想象不到,此刻驻守在定海的英国远征军,比他的日子还要难熬,比他的境遇还要悲惨。

伊里布玩小伎俩

义律北上天津去了,他把定海交给了陆军司令布尔利,和翻译郭士立治理。

郭士立本人的翻译水平有限,曾经错把六个小时翻译成半个时辰,但是他对中国的官僚结构,以及中国的国情非常了解。在定海,他自任为定海县令,而让布尔利担任定海总兵,两人一内一外,俨然就是曾经的姚怀祥和张朝发。

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整个定海县城张贴安民告示,表示英军将秋毫无犯,并且希望定海居民回迁。同时他自己,穿长袍,坐轿子,操着一口流利的闽南语,还把原先县衙的衙役请了回来,协助他治理定海。

他的这些做法,很快就消除了百姓的疑虑。毕竟很多人都是有家有室,世世代代在定海居住,谁也不甘心就此失去产业。

一时间,定海又出现了门庭若市的情景,还有人主动找上英军,做起了小买卖。很多人甚至以为这位郭县长,本身就是华人假扮的洋鬼子。

但是好景不长,7月26日,新任浙江巡抚刘韵珂发布了汉奸令,既然一时之间无法收复定海,那么整个浙江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查获汉奸的身上。凡与英军互市的百姓,都是汉奸,要严加查办。这一次,谁也不敢再与英国人做生意了,连原先返回定海的居民,也只好回迁大陆,不敢再与英军交往。

整个定海再次陷入了沉寂。

居民离去之后,食品供应问题就开始困扰英军。英国人与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不同,中国人的饮食以米粮为主,以菜为辅,而英国人却是以牛肉为主,他们需要热量更高的食品,但是定海县城,没有他们需要的牛肉。

原本缺乏牛肉,英军还可以对付,现在居民大量回迁大陆,连鸡也没有了,米面菜食更是少的可怜。英国人说,现在连鸟都很少飞来。这些军人每天都在水沟里钓鱼,打发饥饿和无聊的时光。

还好,有一个汉奸布定邦,负责给他们在定海农村收购蔬菜。

7月23日,布定邦在北门外买肉的时候,被当地村民拿下,押往宁波审讯了,英军彻底断粮了。

新任浙江巡抚刘韵珂确实是一位干员,他张贴布告,只要定海居民回迁大陆,政府不但给予奖励,还每天发放生活费,如果能诱捕英国鬼子,政府将给予重奖。这一下,连定海郊区的居民也开始回迁,英军不但被孤立起来,而且还要防止落单,防止农民的偷袭。

食品没有了,汉奸也被抓捕了,被逼疯的英国军队,开始在定海抢粮。抢掠一旦发生,只能迫使更多的居民加速回迁大陆,这一次,整个舟山群岛彻底空无一人,英军只好到处搜索着发霉的粮食勉强度日。

如果说食品已经让英军陷入绝境的话,那么疫病更是让英军雪上加霜。陆军司令布尔利,是一位铁面军人,他认为英军驻扎在城内,有可能激化与当地居民的矛盾,所以他坚决要求军队驻扎在城外,当然这也有防止有人偷袭的因素。

但是他找的这块地方,实在是块“风水宝地”。据说他把兵营扎在了一块充满瘴气的稻田里,此时正值7月,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英军穿着毛呢外套,长筒皮靴,布尔利绝不允许士兵衣装不整,制服的风纪扣更是检查的重点,结果导致整个英军疫病横行,大病特病。

从占领定海的那一天开始,4000人的部队共有5239人次住院,更有1500多人同时住院的纪录。大多数士兵都患有痢疾,一半以上的士兵患了间歇性发热症。最后的结果,共有448人病死。也就是说,每九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病死在定海。

英军在攻占定海的时候,没有一人伤亡,却在这里非战斗减员448人,损失惨重之极。所有人都对目前的状况目瞪口呆,束手无策,谁又能预知,无敌的英军会败在老天爷的手里。

当然英军的损失再大,也无法改变伊里布的命运,即使英军减员严重,他也还是无法渡海作战。道光皇帝的圣旨像催命符一样追着伊里布,让他穷于应付。皇帝的责难,群僚的指责,伊里布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度日如年。

这个时候,终于有一个人现身出来,救了伊里布,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英国远征军全权大使义律。

琦善天津会义律

义律当初并没有在定海停留,而是直接前往天津,8月6日,他顺利地抵达了天津城外的白河口。大清朝第一重臣直隶总督琦善,已经在此等待他多时了。

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卖国贼琦善,在电影里是一个昏昏老者,让人一看就觉得此人昏庸无道,贪得无厌。但现实中的琦善,不但不昏庸,更是大清有史以来,难得的一位能臣。

琦善并不是满人,他是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这个姓氏在元朝,被译为孛儿只斤氏,是蒙古的黄金家族。也就是说,琦善是正牌子成吉思汗的子孙。

琦善的父亲成德,是一等侯爵热河都统,相当于皇帝的警备司令,所以忠心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琦善16岁成为候补员外郎,18岁任职,29岁就任河南巡抚,年纪轻轻就成了独挡一面的封疆大吏。他的升官之快,在整个清史当中,也是凤毛麟角。此后,他顺风顺水,历任山东巡抚、两江总督、成都将军等职。1831年,年仅40岁的琦善就任直隶总督,正式成为大清疆臣之首。

此时的琦善,自称为爵阁部堂。爵是指,他是一等侯爵,自古异姓不封王,若没有开疆辟地的功劳,轻易也不封公爵,所以琦善的一等侯爵,已经可以算作是可封爵位之首。

当然,他本人没有军功,继承的是父辈的爵位。琦善自称的阁,是指他当时是文渊阁大学士,因为保和殿大学士整个清朝近三百年当中,只有傅恒一人有过这种荣誉,所以琦善在内阁当中,排名第三。他自称的部堂,是指他的职位是直隶总督,是大清疆臣之首。

琦善的身份,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扫灭太平天国,奠定大清中兴的能臣曾国藩。像曾国藩这种再造大清的重臣,身份也无非是侯爵、大学士和直隶总督,琦善和曾国藩的身份地位,是何等的相似。

琦善另有一个特殊的情况,与其他官员不同,虽然看上去他升迁很快,其实他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封疆大吏当中,他升迁的速度最快,受到的处罚也最多。他在治理地方的时候大刀阔斧,十分大胆,所以受到的褒奖和处罚都是名列前茅。

陶澍死后,琦善已经成了当之无愧的大清第一能臣,位极人臣,盛名天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年轻有为,意气风发,正是志得意满大有作为的时候。

早在义律到达之前,琦善就接到了道光皇帝的圣旨,要求天津加强防御,一旦英国人来天津,就将他们赶回广州,琦善也刻不容缓地办理起来。不过琦善体现出了他非同一般的敏锐洞查力,他向道光皇帝咨询说,洋人诡计多端,如果只是为了通商,何必远道跑来天津,在广州他们就能办到。如果是为了乞恩,又怎么敢攻占定海。还没有收到英国国书的时候,他就意识到这些人并不是海盗,也不是鸦片走私船。

他还向道光皇帝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推测,他说,这些洋人显怀异志(战争),不可不严兵戒备。

道光皇帝正是在琦善的点醒之下,才突然发现,这些洋人绝不可能仅仅是为了贸易。这才使得道光皇帝临时改变主意,要求琦善,若是洋人投递国书,无论汉字英文,立即原封进呈。

这份圣旨到达的第二天,琦善就在白河口外,发现了英国战舰。

琦善按照道光的要求,收下了这份国书,并以最快的速度,将这封《巴麦尊致中国宰相书》进呈给道光皇帝。

这是鸦片战争当中最重要的文书,因为英国不了解中国国情,错以为中国跟英国一样,由一位宰相治国。实际自明朝朱元璋开始,中国已经有五百年不设宰相了,所有的大事都是由皇帝来决策。

当然这样的错误,也并不影响道光皇帝,他也没有过分去纠正这个错误。在他的眼里,这些洋人不懂中国体制,才是最正常的事情。

这封国书里第一句是这样写的:

英国外相巴麦尊,敬此照会中国宰相,因中国官员侵害英国人,亵渎英国国家形象,英国国王派军队前往,求皇上昭雪伸冤。

其后的内容罗列了英国人在中国是多么的守法,一旦有人犯法,英国也不会庇护,但是林则徐却对这些英国人百般侮辱,非法掠夺了他们的财产,他们受到了很大的冤屈。

直到此文的下半部分,才罗列了英国的要求。一是赔款,赔款当中包括鸦片损失和军费;二是两国建立平等外交;三是永久割让一处岛屿作为英国人的居住地,使他们免受官府迫害;四是赔偿商欠,也就是行商们做生意时,拖欠洋人的款项,此项数目相当庞大。

在文章的结尾,巴麦尊也没忘了奉承道光皇帝,他说:

大英国所受的冤曲,以及要求的赔偿,已经阐述完毕,不敢隐瞒。皇上的睿智和公正,声名远扬,英国也一直非常向往。希望我国催要的款项,能够得到皇上的允可,那样中英两国长期存在的友好关系,就会重新开启,我们两国也会在进一步的交往当中获得裨益。

在道光皇帝的眼中,此时的情景虽不能说似曾相识,至少也是有过先例。早在1777年乾隆朝的时候,当时发生了几件震动朝野的商欠大案,先是行商黎光华、倪文宏等人拖欠洋人银两,洋人进京告御状,乾隆皇帝一怒之下,将这些行商抄家入狱,发配伊犁。由于这些行商的家产资不抵债,乾隆皇帝竟然让广州的官员垫付。

没想到这一下,反而引来了更多的洋人告状,英国还特派一艘巡船前来讨要欠款。原来广州行商拖欠洋人款项已经形成巨大的漏洞,数十年里竟然欠下了数百万两白银,仅行商颜时瑛一人就拖欠了一百多万两。

同类推荐
  • 趣说清史

    趣说清史

    这本书是我的处女座,也是我的一个成人礼吧,十八岁开始写,希望二十岁前能写完,这本书主要记载清朝三百多年的历史,由小天我带领大家回顾一段真实的历史,大清王朝!因为写作目标是清朝,所以大家不要闹民族矛盾,谢谢,因为是三百年的故事所以会写很久,送给和我一样喜欢历史的朋友!
  • 笑谈三国之张飞笔录

    笑谈三国之张飞笔录

    本书采用回忆形式讲述从张飞出生开始,先是在平民的生活中努力奋斗创业,后遇刘备和关羽便一点点逐步卷入三国争霸的形形色色的斗争。起初他还以为斗的是黄金军,抱的是发财的目的。然而现实改变了他最初的小农意识,在诸多悲喜交替的战争中,他明白了人生还有更高的追求,他很重情重义,对爱情勇于追求。无数次的磨难让他和他的周围人等一同携手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最后随同大哥开始创建了蜀国大业时,他也完全丰富了自我,并在和孔明军师打赌入川时利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忍耐性夺取了第一功。全书顺着罗贯中《三国演义》这条主线,通过张飞的视觉,经历和报纸等媒体见闻开展,同时结合民间笑料及三国人物美丽的传说一气呵成,从而达到正史,传闻,笑料以及作者自我想象的场景相结合涂抹成一幅原本是具有很大悲剧色彩的名著现在读来就像是一本笑话百科全书,让人在不断的悲喜交替中遥想历史的真正内涵,也可作为茶余饭后的一道精神食粮。
  • 一本书读通中国史

    一本书读通中国史

    本书一改过去那种就事论事的编纂体例,采用了一种新型的体例编纂方式,以面带动点,再由点来通观全局,全面再现了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到大清王朝覆灭的真实历史过程。每小节中的内容紧密连接、环环相扣,虽然篇幅不长.但是一些该表现出来的大道理、一些能对读者有用的启迪智慧之语已经在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后宫那些事儿

    后宫那些事儿

    本书内容包括:娥皇,有一种爱叫不离不弃;妲己,不是我想狠毒;褒姒,我的笑真的值千金吗;吕雉,阴笑到最后等。
  • 十月生辰石

    十月生辰石

    生辰石,秦年初现,始皇得之。据传始皇将之铸成钥匙八具,命名十月。然大成之日,八把钥匙诡异消失,下落不明。嬴政遂派方士徐福出海找寻,其后徐福亦不知所踪,而后不了了之。沧海桑田,逾两千余年,钥匙重现人间。消息出,天下人趋之若鹜……
热门推荐
  • 中国小留学生

    中国小留学生

    介绍高中留学的真实生活,帮助大家。希望能为想留学的朋友提供参考。
  • 九黎鉴

    九黎鉴

    夜夜晓,不知梦。流年跨过千里涧,高山流水问君愁。愁更愁,不及恨。千古岁月忘却我,而今我焉在!
  • 三国第一妃

    三国第一妃

    孙权,字仲谋,18岁起执掌江东,他聪敏睿智,独具慧眼,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皆因他的重用创下盖世奇功!然而,这一切皆是必然吗?皇甫琳,这个意外穿越的女子怎能料到,这一切,原来却皆是因她而起……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幸福,无言以对(全本)

    幸福,无言以对(全本)

    【经典文学】今日风行,明日经典【晴语】编辑旗下出品——————————新坑《从没后悔遇见你》一段烂漫花开的爱情故事,回忆我们共同的朋友(原名《不与年华问安》)热更中,望支持……一键穿越:http://novel.hongxiu.com/a/402891/本文简介:七年前,她走不出生活的阴影;是他,让她有了最初追求幸福的勇气。却在黎明破晓之际,他随家去了美国。多年后偶遇,街头的回眸,竟一见钟情。爱一个人从来就不会风平浪静七年后,糊涂的她误入豪门公子的怀抱,无奈卷入家族争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虐待、丑闻、怨恨、纠缠,欲生欲死……生活,究竟是无底的深渊?还是华丽的梦魇?最终该牵住的手,是身在豪门的他?还是沉默的他?当她终于做出抉择,却赫然发现已有了他的骨肉!苍天,你还要开多少玩笑,才肯放过我……欲哭无泪,不如挂起微笑以骄傲的姿态,继续寻找幸福即使它,很远很远……————求指教,求收藏,求推荐,求鲜花,求……求包养,求……交流群:190572610(宅子),敲门砖:任意主角名
  • 复仇公主的樱花爱恋

    复仇公主的樱花爱恋

    她暗夜紫忧;她暗夜紫若;她恋梦晴;他北辰溪;他陌夜;他冷旭傲
  • 狂歌系列之地神骨戒

    狂歌系列之地神骨戒

    《狂歌系列之地神骨戒》一个门派弑海楼,老主人派萧鹤行进入江湖,为了寻找玉龙剑,玉龙剑是和珊瑚海有关的一个神兵,和八仙的传说有关,萧鹤行得到玉龙剑后却没有回到弑海楼,而是继续留在江湖中,期间遇到了任桃和李慕仙还有有琴怜儿,和有琴怜儿产生了感情纠葛。萧鹤行看透了世态炎凉,心肠变得坚硬如铁,为人处世也因此异于常人。弑海楼老主人却并不知道萧鹤行的真实想法,世界上谁也无法猜透萧鹤行的内心世界,萧鹤行将老主人当成自己唯一的亲人,却早已厌倦了世上的一切。
  • 白色风云

    白色风云

    林枫,E省C市的最受欢迎的交际学导师,因路遇抢劫,仗义擒贼,其灵活敏捷的身手,博学杂识的儒雅品风,被华夏四大古老家族之一的东方世家相中。
  • 重生之年光荏苒

    重生之年光荏苒

    我们走散的时光,你会不会和我一样心慌。爱你,记忆如初。
  • 毛地黄喜泪交织

    毛地黄喜泪交织

    血泪中夹杂着一抹轻轻的微笑,谎言过后是二人陌路别离,还是微笑相聚?面对国与爱他们如何抉择。
  • 真爱时代

    真爱时代

    本小说根据本人刚完成、待售的电影剧本《真爱时代》改编,是一部青春、励志、爱情题材的小说,讲述一个游手好闲的小混混和两个美女之间的爱情故事。浪漫不浪漫,看了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