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37300000030

第30章 五代十国——被害妄想症的夜宴(2)

后梁建立次年,李克用病卒,其子李存勖嗣位。野史中李克用有13个儿子号称十三太保,都非常厉害,其中最猛的是义子李存孝,大概和李元霸差不多厉害。不过这是野史,事实上最善战的当属亲长子李存勖(三太保),其次是义长子李嗣源(大太保)。李克用临终前,深恨未能向三大仇人复仇,一是后梁朱氏,二是幽州刘氏,三是契丹耶律氏。李克用要求李存勖一定要翦灭这三大仇敌,告于灵前。其实就和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个意思,但李克用没那么好的文才,说不出这种话,就给了儿子三支箭作指代。

李存勖将三箭供于宗祠,每次出征都带出去,打了胜仗就还于李克用灵前。李存勖战阵无敌,当时之世,何人敢撄其锋!即便后梁名将王彦章王铁枪也不是对手,大有李世民再世之风。数年间,李存勖大破梁太祖,生擒刘守光(刘仁恭之子),甚至将勃兴的契丹帝国打回北方。唐庄宗同光元年(923),李存勖攻灭后梁,在洛阳即皇帝位,号称光复唐朝,国号仍为唐,史称后唐庄宗。唐庄宗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手持三箭向李克用灵前复命,完成了三大遗愿。在那个人人都惶惶不可终日的时代,这样的风光场面着实罕见。

可惜唐庄宗是个强人,却不是一个智者,短暂的风光就冲昏了他的头脑,一个名义上的皇帝就让他满足了,全然无视还有那么多地区没有纳入统一。更可笑的是这位猛将同时还是位狂热的票友,痴迷于戏剧艺术,尤其宠爱优伶,甚至让优伶们做官掌权,称之为伶官。史上宠信宦官、女官、僧官的都有,宠信伶官的印象中还真只有三太保一位。您可别以为古代的戏子是现代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古人说婊子尚有情,戏子最无义,这些伶官既非世袭贵族,又非饱读诗书的士子,一旦权柄在手,大多胡作非为。有些伶官以权敛财,有些还强抢民女,唐庄宗一概放任。伶官们愈发嚣张,开始构陷重臣,企图谋夺更高的权位。

伶官们先是诬陷开国元勋郭崇韬、朱友谦,唐庄宗不分好歹将他们冤杀,引起恐慌。这时有一支戍守契丹边境的军队守期已满,换防归乡,即将抵达邺都(今河北大名)时唐庄宗突然下令原地驻扎,但又不说明理由,一时猜测纷呈。这时又有人看见伶官史彦琼无故夜半奔出邺都,彻底引爆大家的恐惧,戍卒皇甫晖劫持主将赵在礼,强迫他率领这支军队叛乱。叛军很快攻克邺都,唐庄宗派出大将元行钦镇压,却一触即溃,不得已,只好派出本已深深见疑的大太保李嗣源率军出战。

李嗣源原名邈佶烈,无姓氏,被李克用收为义子,排行老大。李嗣源勇猛作战数十年,浑身上下体无完肤,外号李横冲,是仅次于唐庄宗的猛将。唐庄宗登基后对大将们猜忌较重,李嗣源甚至也差点被冤杀。李嗣源或许也很想利用这个机会重新取回三弟的信任,但时代没有给他当忠臣的机会,刚抵达邺都前线,他的部下也发生哗变。赵在礼是被部下逼反,底气不足,他将两股哗变的叛军合为一处,要求李嗣源在河北称帝。这些叛军其实并不是多有野心,也是怕被唐庄宗杀才叛变,无数人围着李嗣源,哭声震野,求他一定要拯救大家。李嗣源很不愿意背叛三弟,也哭着对叛军说:“我理解你们的处境,但我不会带你们造反,我自回京师去了。”最后叛军亮出兵刃,逼李嗣源就范。李嗣源无奈,只好率这支叛军南下,路上他还有思想斗争,想回到洛阳就向三弟请罪,以保清白。女婿石敬瑭向他做了很多工作,阐明道理,如果不推翻唐庄宗的残暴统治,还会有更多这样的悲剧。最终李嗣源下定决心,率军攻向开封。

估计唐庄宗对李嗣源的叛变并非没有思想准备,但他的战将杀的杀,叛的叛,现在他只好重操旧业,提枪上阵,那些宠爱的伶官竟成为他最后的倚靠。唐庄宗集结部队,出援开封,将财物赏赐给部队。但士卒拿到钱骂道:“我们的妻儿都已经饿死了,你现在才给钱有个屁用!”唐庄宗只好一边陪好话,一边带着他们往开封拖。拖到半路接到消息,开封已被李嗣源攻占,唐庄宗的部队立即逃亡了一大半。唐庄宗连忙带剩下的人逃回洛阳,到了城下却发现更严重的情况——留守洛阳的卫戍部队从马直都指挥使郭从谦叛变了。

唐庄宗本来特别宠爱伶官郭从谦,尽管他是皇弟李存乂的养子,并拜郭崇韬为叔父,这两位都被唐庄宗无故冤杀,但唐庄宗依然用他率领京城卫戍。说不清楚这到底是心胸太宽广还是智力太低下,他怎么就对影星痴迷到这种程度,就算现在这个娱乐时代,玉米们对李宇春的热爱也不至如此吧?毕竟只是个郭从谦,又不是郭敬明,至于吗?

其实郭从谦也不是一开始就想叛变,他应该还是对唐庄宗的信任心存感激,但唐庄宗随口说了一句话,吓得他小心肝儿差点跳出来。唐庄宗临走前,从马直一位军士王温谋刺唐庄宗被捕,唐庄宗就对郭从谦笑嘻嘻地说:“你跟李存乂、郭崇韬一党,他们都背叛了我,现在又教王温来杀我,然后还想怎样?”从后来的事实看,这确实是句玩笑话。但是哥哥哟,药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呀!五代十国是什么年代,容你开这种玩笑?郭从谦认定唐庄宗也开始猜疑他了,那就没办法了,反吧!

郭从谦趁唐庄宗出征,给从马直做好思想工作,等唐庄宗狼狈归来,就在京城伏击他,唐庄宗忙率侍卫亲军黄甲军迎战。五代第一战神岂是浪得虚名,唐庄宗一人就斩杀上百名叛军。但毕竟寡不敌众,叛军占据了有利地形,将唐庄宗乱箭射倒在地。所谓患难见真情,见皇上被射倒,皇后毫不犹豫,立即带众人逃窜。诗云:“在天愿为比翼鸟,大难临头各自飞。”隋唐连绵300年这一大串边恩爱边戴绿帽子的爱情神话,到此终于交待。战神重伤倒地,但既没人去救也没人敢去碰他,从早晨一直捱到中午,终于自然死亡(仿佛用词有点怪怪的)。唐庄宗死后无人收尸,只有几个有良心的伶官拿一些他生前最喜爱的乐器,堆在他身上点火焚烧。这位浴血而出的五代战神,竟然死于这样一种方式,被后人视为五代时代最出众的一个笑柄。

李嗣源入主洛阳,在群臣拥立下即皇帝位,即为唐明宗。唐明宗接手的是这样一个江山,他要怎么打造后唐的框架呢?

其实,唐明宗生于战火之中,没有机会读书,都当皇帝了居然还不识字,好像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文盲皇帝。这乍一看似乎很符合五代的风格,但事实上,恰恰是这样一位没文化的皇帝,却在这个乱世深渊中闪耀出一星温暖的人性光辉。

唐明宗不识字,所有文件都要由枢密使安重诲诵读,他顺便学习文化。唐明宗还坚持汉唐以来大学士开筵讲授儒家经典的传统,尽管由于基础太差,而且过了读书识字的年龄,学习收效甚微,但这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态度,和唐庄宗沉溺于声色、优伶形成了鲜明对比。

唐明宗痛感唐庄宗的奢靡浪费,首先捕杀了为祸的宦官和伶官,把剩下没做坏事的也大部分遣散,偌大的皇宫只留100名宫人。最有趣的是唐明宗把年轻漂亮的宫女都遣散回家,只留一些中老年妇女承担宫务。有道理啊!宫女本来就是做家务的,要那么漂亮干什么?能够还政于民、还富于民的君主颇为不少,但能还靓于民的皇帝就相当罕见了,唐明宗真是个伟大的男人!

唐明宗虽然不怎么识字,但也喜欢吟诵点诗词。那这位13太保排行第一的悍将最爱吟什么诗呢?唐朝留下无数豪情四溢的边塞诗和武将诗,但都不是他的所爱,他最爱的是聂夷中的《伤田家诗》: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

如果您还没有理解这首诗中的悲天悯人情怀,或者说不认识聂夷中这个人,那可以顺便看看他《悯农》系列中更著名的这首《田家》(也有人认为是李绅作品):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位以武勇立于乱世的猛将,内心深处追求的价值却并非以武力建功立业,而是非常痛惜百姓在乱世中遭受的苦难。唐明宗出身部族,但不是这个部族的奴隶主贵族,而是一介平民,更成长在汉人的环境中,带着一种纯真质朴的平民意识。所以唐明宗当上皇帝不求享乐,甚至在乱世中也没有急于大发统一战争,而是想用手中的权力为正在苦难深渊中呻吟的百姓做一点实事。当一个仁君其实并不复杂,大致就是精简机构、减免赋役、休养生息等,和前面说的汉文帝差不多,就不重复了。唐明宗在位7年,是五代在位最长的皇帝,这7年相对安定,物价下降,可以说是中国人民难得的一次喘息之机。除他之外,五代的其他皇帝就只有两种:打输的是暴君,打赢的是战神,反正都不愿给百姓哪怕片刻的休息。

不过,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毕竟不是文盲可以治理的,尤其在五代这个组织结构很不规范的乱世。唐明宗最为倚仗的左右臂是宰相任圜和枢密使安重诲,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但他居然不能协调好这两人的关系,经常争权夺利甚至在朝堂上公开争吵。此二人不和,朝政也就不可能和谐。唐明宗虽然仁爱,但心胸也说不上多宽广,不是很听得进反对意见,晚年就因不满任圜的忠言直谏而对他怀恨在心,最终免官。而唐明宗最大的缺陷仍在于子嗣问题,他当皇帝时已经60岁,但一直没有确定储君。他的儿子中最能干是次子秦王李从荣,又见老二!又见秦王!这是一个好兆头吗?

李从荣非常善战,官至守尚书令兼侍中,加河南府尹、大元帅,位在宰相之上。但他为人凶残暴虐,人缘极差,文武百官都不愿他继位。李从荣也感觉到压力,长兴四年(933),67岁高龄的唐明宗卧病在床,骄纵的李从荣认为可以趁机夺权。说他骄纵,他还不是一般的骄纵,事先将这个计谋告诉枢密使朱宏昭、三司使冯赟,先给他们个机会投诚,免得到时候我来捆你们。但几位重臣没有接招,李从荣大怒,率河南府步骑千人占领宫门的天津桥,准备强行攻入。

近臣们赶紧把消息告诉唐明宗,唐明宗本来以为自己眼看就要死了还没被篡位,大有希望在五代乱世出淤泥而不染,创下一个善终的纪录,结果临死前还是被这个逆子破了,气得指天大哭。

所幸事先已经有很多人知道李从荣的计划,在宫内设置了防备。控鹤指挥使李重吉是唐明宗义子潞王李从珂之子,正在禁宫值守。唐明宗对他哭着说:“你父亲跟我冒矢石定天下,多次救我于危难。李从荣这个逆子算什么东西,我准备把军权交给你爹,你给我顶住了!”尽管没说传位给他爹,但授军权也是很大的诱惑了,重吉小子抖擞精神,率军死命顶住宫门,更兼李从荣事先约定的内应康义诚临阵腿软,不敢打开宫门,叛军一时无法攻入。

政变这事儿,成败就在须臾之间,只要坚守片刻,等主力部队赶来,叛军也就完蛋了。马军都指挥使朱洪实率大批骑兵赶来,剿杀叛军,将李从荣夫妇及其幼子杀死在床下。李从荣还有一个小儿子从小养在宫中,唐明宗不忍杀害,但诸将坚决要杀,最后只好忍痛杀之。听到李从荣死讯后,唐明宗更是悲恸欲绝,昏厥数次,对赶来的群臣哭道:“我家事搞成这样,没脸见你们啊!”数日后,唐明宗在病痛交加中驾崩,享年67岁。

唐明宗虽然没文化,却有一种发自心底的质朴善良,在五代这个道德沦丧的血腥乱世中尤为令人感动。更可贵的是武夫出身的他,还非常恬静,完全没有部族军头的那种狂躁。他登基后每晚都焚香祝天:“我本胡人,因动乱被众人拥立。愿天早生圣人,为生民做主。”

这位沙陀血统的新汉人实在太符合儒家传统的审美观了,被视为五代乱世最难得的圣君。司马光指出,唐明宗执政期间是五代乱世仅存的小康社会。欧阳修更认为,夏商周三代能像唐明宗这样的圣君都是少数,何况后世,何况还是五代!然而事实上大家应该很清楚,唐明宗的名气也算不上很大,甚至比不上他那笑柄弟弟唐庄宗。这一方面是因为他自愿放弃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另一方面我认为是评论家们忽略了他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巨大贡献。

前文一直在强调一个问题:中国人自秦朝始,一直致力于建设一个无贵族的平行社会,途中屡有反复但始终在前行。“牛李党争”以来贵族阶层已渐处下风,唐朝的灭亡更是致命一击。后梁虽不值称道,但也对打击贵族门阀作出了重要贡献,到唐明宗时,所谓门阀贵族已命悬一线,这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大概还有卢、韦、豆卢(实为慕容氏所改汉姓)等寥寥数家,但也都活得战战兢兢。韦说和豆卢革尽管是拥立唐庄宗的功勋,但后来还是都遭到贬斥并赐死,门阀贵族基本绝迹于江湖。更重要的是唐明宗下诏废除了唐朝的贵族特审制度。

这大概是所谓贵族在中国的最后一项法定特权,唐朝规定贵族犯法虽也要伏法,但司法机构需专门呈报给皇帝亲自判罚,皇帝会酌情增减判罚,而不一定和平民适用同样的法律。

何谓贵族社会?何谓平行社会?

同一个国家内,对天生不同的人群适用不同的政策法规,这就叫贵族社会,而抹去了这种不同,就是平行社会。这就是中国历代公共管理者孜孜以求的境界,历经汉唐千年之演进,王谢之族渐失声息,至唐明宗朝,终可谓修成。

客观的说,唐明宗的扫尾工作并不复杂,他只是碰巧生在这个时候,但也不应该忘却他所作出的标志性贡献。不过话再说回来,唐明宗又证明了另一件事:结构庞杂的中华帝国绝非文盲可以治理,唐明宗虽善良可敬,但还远不具备构建一个宏大文官政府的资质。他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每晚向天祷祝“早生圣人”。不知是否这种至诚至善感动了上天,唐明宗天成二年(927),洛阳夹马营,飞捷指挥使赵弘殷的夫人诞下一名男婴,取名赵匡胤,也就是后来的宋太祖。这不正是应唐明宗之求,上天生下,将中华民族从五代深渊中解救出来的那位圣人吗?

正是:

莫笑武夫不识丁,铁骨柔肠寓浓情。

天子当为苍生佑,何求一人建功名。

残唐五代道德崩溃,令人不齿,拖着整个中华民族步步滑向深渊,然而只要有那些相信真善美的人们还在坚持,美好的世界就一定能重返人间。

四、这个太宗没爷爷

是不是有一点点感动?在五代十国这最丑陋的一篇,还能看到唐明宗这么感人的故事,甚至让人有一点眼眶湿湿的感觉。而后唐过了的这个后晋,不仅是五代,甚至堪称整个中国历史之耻。

同类推荐
  • 梨花雪

    梨花雪

    我和阿黄逛罢街市,刚从院墙上跳下来,落进后院,我的贴身小丫头安雅就气急败坏的跑过来,向我打出一个安静的手势。看看身后的高墙,我得意洋洋的拍了拍阿黄的脑袋,算是对它功夫提高的称赞。一人多高的围墙它现在轻轻一跃就跳了进来,再不用我费力的抱它出去了。而且这家伙越长越威猛帅气了,整个洛阳城还没有它的敌手哩!这不,我才带着它看完斗狗回来,让它进一步学习搏斗技巧。
  • 重生之八旗纨绔子

    重生之八旗纨绔子

    重生于顺治年间,是为四阿哥,有强势的哥哥,甘为纨绔子弟,不尽然也。关于夺嫡顺治的反复无常,董鄂妃的失宠,和孝庄的祖孙感情纠葛,小三的强势与最后的失意。关于当皇帝,吴三桂,要不陪他玩玩,台湾,和平解决吧,如果不可能就那个武力吧。满汉的界限要少点。对外的政策要好点,至少不会是禁海,对于外族,要文化入侵。关于爱情,如果爱,就给她最好的,但是不会将她放在权利争端的第一线。关于儿子,兄友弟恭要培养,斗可以,不可以你死我活。继承人当然是最好的。会在合适的时候选择功成身退,一定是退得彻底。必须的生活,还是游山玩水。对于身后事,儿孙自有儿孙福。
  • 彭阳风物

    彭阳风物

    本书记载了彭阳的山川物产与风土人情,包括生态景致、河湖峡瀑、特殊乡域、古代形胜、彭阳八景、文化遗址、文物精萃、革命遗迹等内容。
  • 中华军魂

    中华军魂

    谨以此书献给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英烈们!现代特战队员穿越上世纪三十年代,思维意识与即将牺牲的红军高级将领寻淮洲军团长的记忆思维重叠,将会演绎怎样的热血故事?参加怎样的铁血抗战?建设怎样的强大中华?
  • 挥剑盛唐

    挥剑盛唐

    跟富人讲道德如同跟穷人讲面子,痴心妄想,富人的面子重于道德,穷人的道德重于面子,他们的区别源自阶级,即特权。消除特权如同黄金的纯度只能无限接近,所以佛家的众生平等给了人们一丝曙光。打破如此道德,颠覆古老传统,建立新的秩序,将是他的使命—李白,他生活在盛世,在他的内心整个大唐就是为他施展宏图大志所准备的,就像孟子所说的“夫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这样纵横天下当仁不让的王霸气度,是盛唐时代锻造出来的性格,是时代精神的象征。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盛世下的黑暗,富人中的贫民,把不公衬托的淋漓尽致,对现实的不满、失望,表现在行动上成了狂傲不羁,个性张扬,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自此字典中出现了积极浪漫这个成语。
热门推荐
  • 混乱与规则

    混乱与规则

    在一个玄幻的世界里,一个帅哥(猪脚)在另一位帅哥(悲情男子)的指导下,一步步的走向武道的巅峰……本书定义为玄幻,内涵各种感情纠葛……我随意写写,你随便看看。若能博你一笑,便是皆大欢喜……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家具鉴赏及收藏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家具鉴赏及收藏

    本书主要内容为:古代家具概述、古代家具的主流——明清家具、明代家具的收藏、清式家具的收藏、古代家具的市场现状、古代家具的辨伪与投资。
  • 观自在菩萨怛嚩多唎随心陀罗尼经

    观自在菩萨怛嚩多唎随心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至尊妖颜:红娘子

    至尊妖颜:红娘子

    生,何为生;死,又有何惧?世人看到的只是她的冷漠与绝情,又有谁能够真正读懂她心中所想;世人看见的只是她那不食烟火般的容颜,殊不知她内心的一片真情。后人并不知道她的真实名字,只知道她叫做‘红娘子’。
  • 永痕的青春

    永痕的青春

    “如果,再来一次你愿意吗?”顾一夌,不!我满足了,跟他在一起就算一分钟也愿意……本文主讲青春爱情。暂时停更!
  • 爱的流放者

    爱的流放者

    苏晋消失后的第十年,唐雨棠的家乡已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镇发展成一个经济有依托的城市,长大后的唐雨棠从没忘记过苏晋,却自甘认命地答应了柯城的求婚。而与柯城订婚后不久,唐雨棠邂逅了艺术青年李落,李落的出现给唐雨棠死寂的心带来了一片生机,让唐雨棠时隔多年后跳脱懵懂,领悟到爱情的滋味,可是,与苏晋相似的李落身上神秘的气息也叫唐雨棠看到了一些危险的信号。与此同时,留美的沈婧姝终于归来,这期间她断绝了跟柯城和唐雨棠的联系,回来后态度异常陌生,而苏晋竟是婧姝的大学学长。唐雨棠与李落相遇后不久,父亲唐钰德被揭发检举,这一切与唐雨棠婚礼中躲在角落里的李落有着什么不可推脱的关系?
  • 萌妻驾到

    萌妻驾到

    尹诗嫣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女孩罢了,却执着地为了一小碟鱼香茄子而得罪了校草薄千逸。明明这个学校里不缺女生,还有一大堆的美女绕着薄千逸转来转去,薄千逸却强行要把她一个无名小卒留在身边,说是让其他女生死心,实则却要尹诗嫣帮忙买饮料、擦餐具……薄千逸也不曾亏待过她,把一大堆的零食送给了尹诗嫣,渐渐地,尹诗嫣胖了一圈。一直喂养她的校草大人才开口——“喂胖了好啊,这样就没有人喜欢胖嫣了。”
  • 重生之龙神传说

    重生之龙神传说

    西方大陆上的一个黑发黑瞳的孩子出生在金发碧眼的人中间,与众不同的不仅是外貌还有身体。他的身体虽然比一般的孩子都要强悍,但是却修炼不了魔法和斗气!
  • 逍遥天下神

    逍遥天下神

    混沌洪荒,集运天地灵气,终于凝聚出这天地间,最初的神魔,只在这七界之中,一直都这般说,流传不息。“创世神最强,梦神最善良,人皇最好,魔尊最狠,逍遥公子最逍遥,修罗神,最喜杀戮。”这句话的背后,藏着的,是七界中,不为人所知的,秘密。“如果我的人生注定如此,我便无可奈何,与天斗了数万年,也累了,学他逍遥些也好,不是么?”“如若你真的放弃,可曾想过那三界?”“自然。”“好,那便随你,退出了天界,打算用什么身份?”“当然是以我逍遥洒脱的公子身份去慈悲众生了!”“你确定不是在闹事吗……”
  • 《复仇公主之水晶》

    《复仇公主之水晶》

    ‘晶石是由前任尊王赠予两大帮的,据说和在一起可以实现一个愿望。’‘我是你们的。。’‘我虽然不如你们漂亮。’‘熙。。熙。。熙。。’‘晶石,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