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全新的商业模式,只是个别企业的事情,绝大部分的企业不可能像分众传媒那样,有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而只是在定位、赢利模式、关键资源或关键流程中的某一方面有创新,甚至在某一方面的某一点有创新,比如定位中的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核心模式中的技术、赢利模式中的成本。在实践中,PE也往往会从产品(服务)、技术、成本这三个角度,来考察企业的商业模式。
下面,我们通过慈铭体检、奥特佳和如家酒店这三个案例,来分别阐述企业如何通过服务、技术、成本方面的优势来获得PE的投资。
一、慈铭体检:服务差异化与标准化
2002年,慈铭体检第一家门诊开业,不到一个月时间就火了。
慈铭体检刚成立时,体检只是其门诊的一个副业。2001年年底,慈铭体检的创始人韩小红刚从德国进修回国,她的丈夫在北京开了一家慈济肿瘤门诊,但由于知名度低,客源少,开业半年就亏损了100万元。
韩小红曾经是一名肿瘤医生,亲眼目睹了很多送到医院已是癌症晚期的病人,因为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而酿成悲剧。她想,如果能把整个治疗过程前移,给用户提供体检,及早发现病情和进行治疗,一定会给门诊带来客源。
在这个想法的引导下,韩小红辞去了医院的工作,把门诊隔壁的房子租了下来,买进设备成立了体检部门:慈济健康体检中心在北京潘家园正式成立。
慈济体检的第一笔大单来自北京市律师协会,当时该协会的负责人正犯愁如何安排旗下8000多名律师的体检。协会联系过好多家大医院,由于体检人数太多,医院体检资源有限,都被婉言拒绝了。而韩小红刚成立的专业体检中心接下了这个大单,体检中心也因此在短短一个月就火了,三个月不到就实现了收支平衡。
后来,慈济改名为慈铭。经过多年发展,慈铭体检逐步在国内主要城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体检服务网络,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健康体检品牌,拥有良好的客户满意度、社会信誉度和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年体检量及累计体检量最多的专业体检机构。
慈铭体检的成功,离不开对传统医疗行业体检服务的创新。通过优良的、个性化的体检服务,慈铭体检得到了顾客的认可,企业获得了快速扩张,并得到了PE的投资。
1个性化服务
慈铭体检的快速发展,最主要的是抓住了传统公立医院服务意识差和体检业务容量有限的弱点。而走进慈铭体检,你会发现体检大厅装修得如同星级酒店一般,所有检查科室都在一个一千平方米的大厅里,独立单间,还设有VIP体检区。随处都可看到的微笑服务的导检员,还有柔美的音乐,与传统的公立医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时,慈铭体检通过体检顾客数量的控制,保证每位来体检的顾客都能在半天内体检完毕,24小时内看到结果。这在传统医院里往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
个性化的服务还体现在,体检前,中心工作人员会与顾客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基本健康状况,然后推荐相应的体检套餐,如压力族套餐、银发族套餐、职场套餐等等,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多样需求。
绝大多数受检人都希望体检数据可以通过统一口径和历史指标进行比较。为此,慈铭体检为每一位顾客建立了单独的数据库--健康档案,帮助顾客评价健康状况并提供保健指导,为顾客建立绿色就医通道,真正实现了“健康管理”的理念。
因此,顾客对慈铭体检的依赖程度较高,回头率在80%以上。
2标准化经营
与传统医院另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是,慈铭体检的服务形成了一套标准化体系。根据每个工作人员岗位的不同,慈铭都有相应的培训。并且,从前台如何接听电话、大夫如何与客户打招呼,到做一个体检项目要持续多长时间,慈铭都有严格的规定。
同时,每一个入职的医生都要有“为客人服务”的思想,剔除之前在医院当大爷的毛病,要给客人提供最好的体检感受,比如在听心跳前,会告诉顾客:听筒有点凉,请放松。
再比如,对客人提出的问题,医生都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各种专业术语。慈铭体检甚至规定,做上腹腔B超,大夫要检查三四分钟,不能用一两分钟敷衍了事。
标准化的制度关键也要看落实,慈铭体检通过网络将各个分公司连接起来,每扩充一家分公司,只需直接加入网络即可,所有的模式都可以复制。每天下午4点前,各个体检中心通过网络把体检人数、体检情况等信息上报至总公司。
现在,慈铭体检不仅在各体检中心进行自查,还会派出专门的审核小组进行抽查,抽查的对象可能是任何一个员工,并且抽查结果将影响其绩效水平和工资。
慈铭体检采取“集团化管理,连锁式经营”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中实施了“六统一”原则,即统一战略制定、统一品牌标志、统一流程体系、统一培训体系、统一财务核算、统一采购配送,以确保业务的标准化运行。
慈铭体检拥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三级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实行质量管理岗位责任制,对健康体检全部流程的风险进行控制,是国内首家通过ISO 9001认证的专业体检机构。
通过提供模块化、集成化的体检套餐,慈铭体检为客户提供了标准而又个性的健康体检服务。多年来,慈铭体检为中国石油、中国联通、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北京电视台、华能集团、IBM、戴尔、摩托罗拉、西门子等百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员工提供了健康体检服务,同时也是三十余家保险公司、北京律师协会、外企联合会等机构指定的体检单位。
3引入资本
慈铭体检的个性化服务,吸引了PE的关注。
2004年,鼎晖投资注资3500万元,持有慈铭体检40%的股权。2006年5月,鼎晖投资又对慈铭体检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慈铭医院追加了投资,以便慈铭体检能加快在上海及华东地区的布点。
引入资本后,慈铭体检进行了进一步的服务创新,从体检管理服务开始向健康管理服务拓展。
4健康管理
2010年,慈铭体检率先在国内推出健康“一卡通”,凭此卡,消费者可以获得慈铭体检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实现全国联网式的结算。
按韩小红的说法,这是慈铭体检从体检管理向健康管理模式转型的一步,体检管理只是健康管理的一环,她希望通过为消费者提供检前、检中、检后的全方位服务,构建一条健康管理全产业链,并希望这种商业模式能成为慈铭体检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体检机构所做的,都是检中的服务,是竞争最激烈的环节。因此,慈铭体检努力向产业链的前后两个方向拓展。
在检前,慈铭体检成立了大众医疗健康消费教育学校,目的是培养顾客的健康意识和健康习惯。显然,这一方面可以拓展健康教育市场,另一方面通过讲座、咨询可扩大潜在客户群。
慈铭体检还与中国平安保险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健康体检嫁接到健康保险中去,以利用平安保险手中大量的高额体检费用和客户资源。
在检后,慈铭体检拥有大量的健康体检数据资料,可以为健康体检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供流行病学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可以创建相关的健康评估模型。慈铭体检还通过增加门诊部的OTC药物和保健品的销售,使其收入多元化。
在未来,慈铭体检还可以与保险公司一起开展医疗保险业务,增加新的利润源泉。
黄氏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