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火娃骑着火龙马带着金雕来到一个小河边,边放马边溜鸟,河边有一个枣树林,火娃经常来这里玩耍,如今已是深秋,平时爱吃的枣儿也没有了。火娃习惯的爬上一颗树上,坐在原来的老地方,观看马儿自在的吃草和奔跑,那时算是旧石器时代末期,没有足够的食物,还没有人开始圈养家畜,也并没有开始牧猎,食物来源也比较少,以水果坚果为主。金雕时而从高空盘旋一圈回来站在火娃身边的树枝上,机灵的观察着四周的动静。这时,金雕一动不动凝视着远处,火娃探起身来顺势看了一下,百米外有一颗白杨树,非十几个人手拉手不能合抱过来,树上有一个洞,树下草丛中是连片的花生地,一只肥大的老鼠正衔着几粒花生东啾西望地向树上爬,金雕快速的低空飞去,因距离远,还是晚了,老鼠丢下花生钻进洞里,没有抓住,金雕飞到树枝上守株待兔。火娃也比较无聊也赶了过来。到了树下,火娃发现满地的花生是被雨水从土里冲洗出来的,已经晒的半干。捡起来一个,尝一下挺好吃,可以作为储备粮的。火娃边吃边想,有的已经发芽,不久也将和树上的枣一样无法觅其影踪,应该向老鼠学习及时地收藏起来是最好的办法。这时又想起那个饿死的小孩,哀怨地望着他的眼神,令他久久不能平静。应该扩大食物来源,花生仅在河边的一小块沙地才有,如果能有更多就好了,可是怎么才能有更多呢?这令他陷入了沉思,他拿起一个发芽的花生仔细看,两片绿色的叶子从花生的壳里钻出来,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不久也将破土茁壮成长。花生既然能发芽,也能长大结果,又多了一个食物来源,如果能收获好多,能解决更多人的食物问题,能养活并解解决日渐增长的人口。可是现在花生发芽不能挨过寒冷的冬天,他经常来这里放马,知道每年的春天花生才是生长最茂盛的时候,秋天才能结出果实。那是因为埋在地下的花生如果不被雨水冲出来,冬天雨量少沙土又比较干燥不会腐烂可以冬眠至春天才发芽。他从小观察力强,又爱好思考,在想如果明年春天再在河边开发出一片沙土地种下花生种子是不是可以收获好多了,想到这里有点兴奋了,好像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草丛中的花生茎叶有点枯黄,拔下成把的茎叶,带出二三十个活鲜的花生,火娃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听到身后有老鼠的吱吱叫声,往后看时,金雕双爪按住了刚从树洞中钻出的老鼠并啄出了内脏,叼起来到树上享用去了。火娃站起来,走到树洞口看了看,洞口很大,洞内也很深,洞口内的一粒小枣引起了火娃的注意,他拿起来并没有吃先开始流口水了,向洞内仔细瞧,黑洞洞的,在想里面应该还有很多。于是,他就伸手往里面掏,他的胳膊长,掏出来有很多,花生、枣、栗子等。又去河里采了大荷叶,分包成几大包,用藤类植物捆扎好,招呼马儿过来,放在马背上,带着金雕高高兴兴的运送回去了。然后,把这一切报告给大王,并详细的述说了种花生的事,大王也很有兴致,认真地听后,非常赞同。大王还夸赞说:“这是个好主意,如果种花生成功了,其它的也可以试着种植,那将不愁族人经常吃不饱还挨饿了,而且还可以惠及以后的子孙。”众人知道后,不免热议一番,但都个个举手称赞。最后,火娃带领人,到河边拔完花生并采摘下来肩扛手提往回运,一个个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来年春天,几场春雨过后,各种花草次第开放,火娃知道播种的季节到了,提前做好了播种专用的树枝,一头在石头上磨的尖尖的,招呼众人带着种子,赶到河边。选好一片松软又潮湿的沙土地,先大体上拔掉了一些杂草,用尖树枝戳出一个坑来,放入种子,再用脚或树枝弄些沙土掩盖起来。这过程当中,有的说放入去掉外壳皮的花生,容易发芽,有的说不行,那样会让别的生物给吃掉或泡水后容易腐烂,有的说种时应该加水,有的说种后再加水。说的是七嘴八舌,做的也是五花八门,因为是第一次种,谁也不知谁说的对,只能常来观察验证对错。有些细心的人做下了各种标记,待几日后来验证。接下来的日子,每天都会有人来看,甚是期待。一场大雨之后,一夜之间土里终于钻出了花生芽,伴着星星点点绿草,每个来看的人都很惊喜,稀啦的长出了一片片,有些不够整齐,剜开土看到,凡发芽的,都是已经去掉外壳皮的,没有发芽的,连皮还静静的躺在土里。就有人坚信一定会发芽的,果不其然,几日后,几乎全部都发芽了。旁边另外的地方还有一些自生自长的花生也发芽了。闲暇的时候,总有人来看花生,给花生拔草、浇水。
一晃秋天到了,大家辛勤的劳动结出了丰收的果实,大王由火娃陪着也亲自来了,收获的时候都高兴的合不扰嘴。大王和火娃商量着,这次试种花生取得了成功,应该扩大种值面积和其它种类,并让大家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先是从喜欢吃的说到能吃的;又说到河边的两边如何开发土地,树林和杂草如何处理。火娃认真的听,心中也有了自己的主意。
收完花生,火娃更忙了,为了能抓住秋天的尾巴,每天带领众人收集各种可以吃的种子,有粮食种子,有水果种子,还有一些蔬菜种子。其中有一堆裂开的棉花种子,众人皆不解其意,火娃自有用处。一部分是拿来吃,一部分是留着明年春天种的。收集了这么多的种子,在哪里种植?怎么种?这些问题,日夜营绕在火娃心头。河边的草比人还高,怎么能快速除掉?火娃跑遍七十二洞走访了多位老人,虚心的向老人请教,由于老人们只是见过大自然中的火,如火山爆发、雷击起火,自然界中的火不容易长久的保存下来,老人们也没有生火的办法,只能凭经验给出一些中肯的建议,如打磨石头时会撞起火花,这些经验和智慧足以让火娃少走弯路,当面热烈的讨论,回来后反复的试验,经过一个冬天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火娃终于掌握了火石取火的方法。
又是一年开春,大王下令扩大种植种类和面积,每个人都忙碌起来。首先,众人合力制作了一批石头类的工具,将石头打磨成倒三角形下头尖扁上头圆的可手的工具,称之为石刀,便于挖土放种子。有的还绑在木棍上,既可以作工具,又可以作武器。到了除草开荒的时候,都来看火娃如何生火。火娃带来了一黑一白的两块石头,他们是火娃骑着火龙马带着金雕翻过多少山岭,走过多少沟渠才找到的,黑的是硬度极高的铁矿石,白的是乳白色的火石。又找来一堆干草树叶,上面铺上一层棉花,两种石头用力激烈相撞,白天就可以看到冒出明亮的火光,火星溅到棉花上,生起一点白烟,随后火娃轻轻一吹,白烟散尽黑点处生起红红的火来,又点着了树叶,再加些干树枝,火势更猛,火苗顺风在两米左右高的杂草里乱蹿,人群围着火欢叫不止。大火在河的两岸漫延开来,也是人类首次开荒种田,大火过后,是平整的土地。再下场大雨,冲淡了灰烬,留下的是肥沃的土壤。可惜的是这种取火方法,受材料的取得限制,火石分布不广,铁矿石也仅分布在矿山中,不容易大面积的推广。不像后来的燧人氏发现的“钻木取火”材料易得。第二种植的是大豆,火娃把所有的年轻人分成两人一组,一个人或蹲或弯腰负责用石刀挖个小坑,另一个人负责放播过皮的种子到小坑里,再由拿石刀的人来平土。其间距也是随心所欲,两人一条线种到底。再后来,用这种方法,还种植了水稻、高梁等。古时候的人类一般都是群居,为的是共同抵御大型猛曾,也可以在生产生活中通力合作,更重要的是互相学习、交流传播经验和知识,一代代推动文明和科技的发展。
平时管理也很少,仅是来拔拔草,靠老天下雨来浇水。所花费的时间不多,更像是副业,更多的时间是到树林里采一些果子,在林中嬉戏。到了收获季节,这个族群收获更多食物的消息不径而走,别的族群食物匮乏难寻。“盘古小子”的名号经过口口相传,传播的更远,受到更多人的尊敬。再没有人敢来挑畔,代替侵掠和敌视的是友好和敬仰。不光是周围的族群,还有更远的族群慕名带着厚重的礼物来这里拜访。有的族群索性迁过来,希望能收纳他们。火娃和大王商量后,尽可能多的接纳他们,教给他们“刀耕火种”的方法。有了食物可以养更多的人,部落的人不断增多,力量不断壮大。从几十人发展到几百号人,再到几千人。人多就力量大,将河边一些不能结果子的扬树林、柳树林折枝做成工具,然后用火烧出一片可耕种的田地来。再用石刀种下更多粮食。众多的人来往劳作,也逐渐踏出了一条小路。正如鲁迅说的“地上本没有路,人走的多了,就成了路”。从此人类找到了一条种植的道路,也将人类从树上生活,引到地上生活。再后来又出现了一位智勇双全的人神农,大力发展成农业和药业,将盘古的事业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