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06700000022

第22章 拉什迪后现代姿态中的印度书写(2)

《午夜》的最后一卷是全书的高潮。在这一卷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1967—1971年印度共产党人领导的纳萨尔巴里农民武装斗争、1971年初东巴基斯坦死伤数万人的流血政治事件、印度军队于1971年11月进入东巴协助孟加拉国获得独立即第三次印巴战争、英迪拉?甘地颁布紧急状态法等。

在这一卷开头,萨利姆大难不死,开始深刻地反省人生,思考关于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文化脐带和历史关系。他想遗忘这不幸而痛苦的民族历史和家族历史,成为一个新的自我。萨利姆在血腥屠杀和死亡威胁面前幻想幸存的自己变为佛陀。这似乎使人想起印度历史上伟大的孔雀王朝皇帝阿育王抛弃血腥战争、皈依佛门的历史典故。他后来告诉帕德玛说,不是他,而是佛陀逃过了死亡的劫难。萨利姆和其他士兵逃进了一座大森林。他在树下如佛陀安坐。丛林里鬼魂似的猴子们在夜晚唱着泰戈尔的歌曲《金色的孟加拉》,士兵们不堪忍受歌声便用泥塞住耳朵。人们在这神秘的丛林中变得透明,他们也能看穿其他人和物。这里的丛林使人仿佛见到吉卜林笔下那任人驱使的丛林动物世界。拉什迪的丛林里则有着供人消遣享受的印度教寺庙神女。这是拉什迪和吉卜林东方主义手法的前后相因。七个月后,萨利姆和其他人安全返回人间。萨利姆在战争反思中突然想起了流亡一词。他的感受是:“在战争的废墟中间,我发现了公平与不公平。不公平闻起来就像洋葱,其味之强烈使我眼中流泪。”这分明反映了拉什迪的战争观,也隐约地透露了他对印巴战争,特别是对西巴镇压东巴的彻底反感。这是他身上政治意识的再现,也是自称“政治动物”者的必然反应。拉什迪还提到了叶海亚(Yahya Khan)和布托(Z. A. Bhutto)等前巴基斯坦领导人和中国领导人周恩来的名字。从战火弥漫的达卡回到印度,萨利姆兴奋之余还在思考“午夜孩子”们的命运。他不解地自问:“为什么在五亿多人口的国家里,我应该来承受历史的重担?”

1975年2月23日,萨利姆和被湿婆抛弃的帕拉瓦蒂结婚了。湿婆越发堕落,仿佛是印度宗教理念恶有恶报的应验,他最后被与他通奸的一个贵族妇女开枪打死。萨利姆的儿子即湿婆和帕拉瓦蒂的儿子终于出生了。但是,帕拉瓦蒂为了生下这个儿子花了十三天时间,这一过程与英迪拉?甘地克服政治危机的进程完全同步,这显示了拉什迪匠心独具的艺术安排。萨利姆的出生与帕拉瓦蒂的儿子出生都是在历史的紧要关头,这又是一种特别的隐喻。帕拉瓦蒂的儿子其面部特征近似于象头神,这与印度教神话完全契合。印度教大神湿婆和雪山神女帕拉瓦蒂的儿子就是象头神,它至今是印度民间最受欢迎的神之一。关于这个孩子,拉什迪的描述是:“这是一个听得太多而永远不开口说话的孩子。过多的喧闹已使他变成哑巴。”萨利姆以灵敏的嗅觉闻出了英迪拉?甘地带有古代帝王专制的独裁气息。这一气息使得人们暂时失去历史记忆。萨利姆号召午夜的孩子们团结起来与之斗争,但是他们都不幸被投入监狱。黑暗时代真正地来临了。接近故事尾声时,萨利姆再次回到家乡孟买,他在品尝“历史混合辣酱”似的泡菜时,邂逅了当年为她接生的玛丽,他已经原谅了当年玛丽的错过,因为:“我像需要父亲一样需要母亲,而母亲总是不能受到责备的。”萨利姆这时已经不再痴迷于纠缠“纯洁性”了,他已经开始习惯复杂的泡菜制作程序。拉什迪在这里的叙述有些深意:“架上的三十个泡菜坛子等待一个患健忘症的民族来品尝。但在它们的旁边,有一坛是空的。”如果说泡菜影射了混合辣酱似的印度次大陆历史,品尝将会是别具一格的收获。

小说的尾声终于来到。萨利姆恋恋不舍地辞别亲切的克什米尔,并念叨着它的名字进入天国。1978年8月15日,即第三十一个印度独立日到来之际,三十一岁的萨利姆的末日终于来临。这一特殊日子的选择与小说开头萨利姆在印度独立的午夜钟声里诞生形成寓意深刻的对照,既反映了拉什迪对于萨利姆所代表的印度命运前途的思考,又体现了印度生死轮回观对小说叙事首尾照应模式的影响。此前的一天即8月14日,萨利姆想道:“明天,或者是后天。8月15日将迎来爆炸。只有一点点时间了:明天我将了结。”萨利姆说,他是孟买上空的一颗炸弹,随着爆炸粉身碎骨从天而降,以后成千上万的人们会将他的骨灰踩在脚下,甚至将他的儿子、儿子的儿子也踩在脚下。在从天而降的“解脱”过程中,他在一种复杂含混的意识流中结束了关于印度的混杂性叙事之旅,也结束了小说最后一个段落:“是的,他们会将我践踏在脚下……他们也会踩踏那不是我儿子的儿子、不是他儿子的儿子、不是他儿子的儿子的儿子,直到第一千零一代,直到一千零一个午夜赠与他们可怕的礼物、一千零一个孩子已经死亡,因为那些午夜诞生的孩子们拥有特权和咒语成为他们时代的主人和牺牲品,并放弃隐私而被吸纳进巨大的毁灭性漩涡里,生与死都不得安宁。”某些印度学者对于这种悲观的民族叙事评价说:“拉什迪的《午夜》给人们展示了一个沉重压抑的印度形象,尽管它前半部分的叙述调子轻松有趣。”“《午夜》的最后几页最令人心情抑郁。有关萨利姆的叙述充满灰心绝望之感,他将印度写成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萨利姆宁愿消极死去,也不愿以战斗来改变印度的现状。”关于这个结尾,拉什迪在1983年在印度接受访谈时表示:“常常有人指责我是悲观的,但我认为,这本书(指《午夜》)的结尾并不意味消极心态。萨利姆的个人命运确实导致绝望,但他并不代表整个印度,而只体现一段特殊的历史进程,体现导致萨利姆死亡的一种丧失的希望。何况在书中我以这种方式也暗示了印度能够产生许多相反的可能。我想我已经说明,尽管萨利姆所代表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新的更强壮的一代刚刚开始。”应该承认,拉什迪的辩解有些道理,因为他替萨利姆的“后现代死亡”注入了印度的生命轮回观。通观《午夜》,以印度梵语诗学术语而论,其中蕴涵的“悲悯味”(Karuna Rasa)浓得化不开,这使全书充满了一种悲观的气息。而萨利姆粉身碎骨的结尾虽然被某些印度学者视为古典神话中的原人普鲁沙(Purusa)的形象再现,但其悠远的“平静味”(Santa Rasa)让人回味着生命的可悲和命运的无情。因此,拉什迪的辩解似乎又有些苍白。《午夜》就是充满悲悯味的民族叙事,印度命运在最后的平静味中被拉什迪以解构姿态进行悬置。

要破解《午夜》的悲悯味密码及其遗传基因,还得鉴定拉什迪的创作旨趣。有人评价拉什迪的《午夜》说,这是一部“关于后独立时代的印度的反讽性史诗”,它以反讽的姿势来“撼动这个民族”。《午夜》之所以是史诗作品,是因为它所反映的历史时间跨度之大,几可比拟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史诗巨制《静静的顿河》。拉什迪的历史意识和早年的历史学专业训练对他创作《午夜》并获得巨大成功影响不小。至于“撼动这个民族”的“反讽”手法的运用,其实就是拉什迪后现代解构姿态在《午夜》中对所谓印度民族“神话”的消解。拉什迪曾经说过:“至少就印度来说,寻求民族性本真的一个最荒诞的方面是:完全错误地设想这里有一种纯粹稳定而可资利用的东西。唯一信以为真的人就是那些宗教极端分子。我们其他人都深信,印度文化的本质是我们拥有一种混合的传统。”学者评论说:“《午夜诞生的孩子》试图探究这种弹性的混杂性,并不能显示以线形而同质的文学形式来理解印度次大陆的复数多义性。”从更深一层意义看,拉什迪的第三世界民族叙事观是对他的同胞、印裔美国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的理论启迪。巴巴从拉什迪的创作中得出启示,建构了一种现代的民族观念,即一种存在于历史叙述之中的民族。巴巴认为,民族如果追溯它的源头的话,只是一个神话而已。现代意义上的民族观念,来自于西方的政治和文学传统。在此意义上,巴巴将《撒旦诗篇》赞誉为“混杂的民族叙事”。其实,将拉什迪在《撒旦诗篇》面市七年之前出版的《午夜》视为“混杂的民族叙事”似乎更为妥当。例如,在小说第一卷临近结束时,拉什迪借萨利姆的意识流对即将诞生的独立印度作如是解构性评价:萨利姆想,人们正将庆祝一个“新的神话(new myth)”,即一个“此前从未存在过的民族国家将赢得自己的自由”,这个国家就是印度。这里的“神话”即“myth”一词在英语中有“虚构”即不现实之意。萨利姆认为,尽管印度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并有过象棋等许多发明,但一个民族国家的“神话”还是将人们心目中的印度很快转化为一个“虚构的神话似的国度”,一个依靠集体幻想存在的国家,一个大家在梦里都梦见的国家。萨利姆还认为,印度这个概念是“孟加拉人、旁遮普人、马德拉斯人、贾特人等不同程度上怀有的一种大众幻象,它要不时得到神化和更新,这只能由血的仪式来达成。印度这个新的神话,是一种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集体虚构,是一个与其他两种幻想即钱和神紧相偎依的寓言。”而在《午夜》接近尾声时,在印度独立纪念日前夕,萨利姆靠灵敏的嗅觉发现:“暗淡晦涩的气味:幻灭、贪污、玩世不恭……将近三十一年的印度自由神话已经不再存在。需要一种新的神话,但那与我无关。”.作为一个东方古国,印度的文明传承一直香火不断。虽然它在历史上遭受过多次外族入侵,并遭到英国人对它各个方面前所未有的殖民,但都保存了自己最核心的文明价值体系。印度独立以来,虽然其现代化进程步履蹒跚,但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不至于在前进的道路上彻底停滞。虽然它至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派冲突、种姓制度、贫穷失业等内部问题,但它毕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民主体制使它在现代化道路上从未完全丧失发展活力。二十一世纪以来,印度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其官方民间都在议论一个话题即印度什么时候能够赶超中国,一些印度领导人毫不讳言地提出了印度的大国战略构想,并断言二十一世纪是印度的世纪。因此,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印度不是虚构的“神话”。拉什迪对印度的“神话”式消解,只是后现代文化气候中的一种“神话”而已。或许正因如此,有评论家说:“要是《午夜》在十八后(1999年)的今天出版的话,在当前这种社会和政治气候中,它不太可能获得同样热情的欢迎。要是它由印度的出版社出版的话,它不太可能获得布克奖。要是没有来自印度以外的喝彩,印度国内就不会有人那么如饥似渴地阅读它。”这些话是对拉什迪后现代姿态写作的背景分析,有助于解开围绕在《午夜》上的个个谜团。

关于拉什迪印度书写的后现代解构主义姿态,学者们进行了研究。在《午夜》中,萨利姆外祖父阿齐兹医生去给后来成为萨利姆外祖母的纳西姆诊治病情。由于穆斯林女性的深闺回避制,纳西姆被她的家人以一幅被单覆盖,只在患病部位剪开一个七英寸的洞。纳西姆的母亲说,她女儿是个乖孩子,不能在陌生人面前显露肢体。拉什迪对阿齐兹的描写是:“他不敢看被单上那个洞里都是什么。也许她是丑陋的,这或许可以解释她父母为何将她放在被单后面……他看见了。他瞧见了一张光滑的并不丑陋的脸庞。”拉什迪自己曾经说过,作为历史学家,一个人只能了解历史记录的碎片性、模糊性和独特性。根据上述《午夜》中的描叙和拉什迪的言论,有学者推断道:“这种碎片性由《午夜诞生的孩子》中那个‘穿孔的被单’(perforated sheet)的隐喻而体现出来。萨利姆的外祖父阿齐兹医生最初通过这个被单孔窥视他的病人的部分肢体,那人后来成为他的妻子。”这种碎片书写法是后现代解构姿态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被拉什迪运用得非常娴熟。因此有人称他的《午夜》与“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即解构主义挂上了钩。拉什迪对关于被单的这段描叙非常重视,他在1997年与人合编印度英语文学作品选时,毫不犹豫地将《午夜》中包含这段情节的一章收录进去。还有学者认为,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看,拉什迪此处关于有孔被单的描写可以说大有深意:“被单上的空洞变成一种欲望的空间……当他治疗她的部分肢体时,他开始想象起她的整个身体。这与他想象自己的‘整体’印度人身份而非克什米尔区域性身份相一致。”这是一种类似于印度孟买宝来坞娱乐业的一种电影制作法,这与拉什迪曾经作过艺人的经历有关。

后现代主义趋向一种多元开放、玩世不恭、不确定的形式,一种碎片和反讽的话语,一种分解的渴望和对复杂含混的创新。后现代主义作品的特征是解构性等,它对一切准则和权威的合法性加以消解。有学者称,后现代理论可以适用于拉什迪。因为,他的《午夜》可以视为“历史书写元小说(historiographic metafiction),这一术语是用来界定那些既有强烈自省意识,同时又自相矛盾地涉及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著名小说”。综上所述,拉什迪是一个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不仅那幅带孔的被单是一个经典的范例,而且连萨利姆最后在孟买上空爆炸时粉身碎骨从天而降也可以按照前述思路进行分析:“萨利姆?辛奈发现自己与印度一样,爆炸成为细小的碎片,如同他的外祖父爱上他外祖母的那些碎片和他母亲试图爱上他父亲的那些碎片,但是,如同印巴分治,他最后的零散分裂不可避免,就像他祖父从来没有看到妻子的整个身体,像他的母亲从来不能全身心爱着丈夫一样。”当然应该看到,拉什迪对印度民族国家的解构叙事,除了他的后现代姿态外,还有他对印度人自治能力的低估:“事实上,拉什迪小说的核心反讽就是,独立已经损害了印度的精神意志,他的证据是,印度与英国以前的做法一样的糟糕透顶。”这说明,已经某种程度西化的拉什迪与福斯特等英国作家在某些方面存在共同语言。

同类推荐
  • 给我一支枪,干翻小鬼子

    给我一支枪,干翻小鬼子

    亲情、友情、爱情交织的乱世悲歌。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北地区。马龙、亢振刚等这些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在这场空前的民族危机中,逐步成长为一批勇敢、机智的民族英雄。故事一波三折,场面震撼人心。亲情、爱情、友情也在这场民族搏杀中演绎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壮歌。
  • 散文公社(云南卷)·像大地一样

    散文公社(云南卷)·像大地一样

    《散文公社·云南卷:像大地一样》亲人们的一个个离去,使我对现在的家怀有深深的恐惧,每次面对它的“空”。我都有一种撕裂感,除了半空的屋子,我的心还撕裂予半空的屋子里那一双双在面对我时含着泪水的眼睛。而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待着,我同样是恐慌的――我害怕被割离,害怕被抛弃,害怕被遗忘,窖怕我的新有白天和夜晚都与家无关。于是,我只有把自己放在路上,像是在回家,有着回家的欣喜和欢乐,却永远到不了家而能承载我的远行、寻找和返乡之路的,除了大地,还会有谁呢……
  • 眺望柔软的玫瑰园

    眺望柔软的玫瑰园

    其实,你是价值连城的钻石,切莫把自己当成鹅卵石一样随意丢弃。慢慢地寻找吧,去发现和你相匹配的宝贝。
  • 看螃蟹上树

    看螃蟹上树

    作者将文学与美食相互结合而镶嵌在“散文”这个美丽的框子里,是其创作生涯里一项全新的尝试。作者把她在人生道路上拾掇而得的饮食故事娓娓道出,让读者与她共同分享蕴藏在袅袅炊烟里的爱情、家情、亲情、国情和旅游情。
  • 唐宋八大家(第四卷)

    唐宋八大家(第四卷)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热门推荐
  • 废材逆袭绝宠溺爱

    废材逆袭绝宠溺爱

    一朝穿越,她整个世界听了都颤抖的一个天才,竟穿越成一个废材,爹不疼,娘不爱,整天被人欺辱,呵!人若欺我,我犯她全家,全部都让开了,她要一个个的算!“娘子,人家要买糖糖。”她宠溺望向那里。没有倾城之貌,没有权利,没有势力,一个傻王爷,却让她莫名的宠上瘾。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
  • 凡人很难为

    凡人很难为

    她发誓,她被推下忘川的时候真的只是随手一拉而已,并不是故意要把神子拉下水的!她又发誓,她不知道当时灵王就站在神子边上,所以也被拉下水了!——但灵王绝对不是她拉的!于是史上最热闹的转世组合(神、灵、人、XX)出现了。这里有一个天天盘算着如何回家却每一天都离家更远的女主;一个心理阴暗群众基础超差的灵王大大;一个与女主捆绑打包投胎的温润(腹黑)神子;一个霸气非凡但偏偏虎落平阳的太乙上尊;一群踏破铁鞋搜寻老板的神灵与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的群魔们……等等等等。奔跑吧,姐妹!那些神啊灵啊魔啊XX啊的都算是什么啊,想回家的话还是只能靠自己啊!其实这文,挺严肃的。
  • 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

    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

    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寻常。世人欲识寒园客,只是江南读书郎。江哲,字随云,贫寒出身,寒窗十年,终于金榜题名,进入翰林院。但无意间,江哲陷入大雍的储君之争中。面对阴谋诡计,诸多实力斗智斗势。他本想逃离这场卷席整个朝野上下的漩涡,但形势逼人,由不得他逃避。无可奈何,江哲只能随波逐流,投身朝堂争斗,用自己的智慧,为自己与身边的人,在这个险恶的世界谋一份安稳的生存空间。
  • 零基础棒针钩针技法大全

    零基础棒针钩针技法大全

    本书结合了棒针和钩针的所有基本技法,从起针方法、编织符号、基本织片、配色花样到收针缝边、加减针等,由易到难,并附上棒针、钩针实例各一款,让读者能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书中的技法都有完整的步骤图片进行演示,新手也能轻松学会,棒针钩针一本搞定。
  • 傲然回归:冷总的溺宠甜妻

    傲然回归:冷总的溺宠甜妻

    爱情将他变得不再冷酷无情,爱情将她变得不再没心没肺。爱情让他不再孤单,让他不再封闭自己的内心。迟钝的她是他生命中久违的阳光,是他困苦的是解药,是他疲惫时的依靠。冷酷的他是她唯心所欲的令牌,是她善后的法宝,是她奋斗的目标。初遇时,只有她笑容满面无所畏惧的靠近他。也只有她有胆将他当成挡箭牌。而他也只为她敞开怀抱宠着她。当他们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黑暗中伸出一双无形的魔爪,打破了他们幸福宁静的生活。失去他的她变得沉默寡言,变得独裁果断;闯过鬼门关的他决心强大起来。当她坚信他还健在的时候,他在为她而奋斗;当她着手调查那场意外时,他傲然归来……
  • 外星甜宠:别惹鲛人少主

    外星甜宠:别惹鲛人少主

    文案被后母陷害逼婚的林翩翩跳海身亡。再醒来,竟回到了七年前,只是身上不断发生的变化,为她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身怀异族传承的她,到底是再度悲惨死去,还是用纤纤素手,撑起一个未来?且看翩翩如何走上威武霸气的道路,成就人生赢家!
  • 通天古域

    通天古域

    流尽最后一滴血,战守最后一座城。上古恩怨终消散,荒洪仙剑何从去。独步天下的剑客,撕裂星宇的神灵。无法无天的古域,藕断丝连的未知。不可知,不可测,一个落魄的人族少年,杀到天哭地泣、先民祭祀流泪、古道洪钟再响,到头来尸骨无存,却问天下何人能葬?
  • 九转传奇之狼神

    九转传奇之狼神

    一个17岁的少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参加了A市的一次远古文物展览会,机遇巧合下得到了一块暗淡无光的远古怪石,开启了他一生的传奇故事。穿越异界?那就主宰万物。又回来了?那就扮猪吃老虎。纵意花丛却只爱一人。狼啸九天震异界,纵横大地霸世间。梦回世间苦情人,笑傲天地九转现。
  • 仙魔鬼神缘

    仙魔鬼神缘

    善缘是缘,恶缘同样是缘,身怀特殊血脉的少年风久走出小山村,一步一步往前走,遇魔镇魔,遇仙戮仙,佛挡杀佛,神阻杀神!
  • 堕天国宣战

    堕天国宣战

    踟蹰之人,愚不可及。翩然飘落黑羽一片,无声触碰指尖。倘若你是一卷故事,尚还能被几度改写?血之墨,永不干涸。将这荒弃的世间改变之人,乃是其名无人知晓的我们!高举手中长剑,女孩在身后吟唱圣歌,飘扬的裙裾仿佛柔软的时光。盔甲里的身躯不能回头,战士的使命注定在远方。当血铸蔷薇开遍战场,开遍山河,最后的英雄将屹立在尸山上向那些所谓神圣一一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