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返平安大队
散会已是深夜,与工作组诸君结伴,疾步田埂而归。
云月朦胧田静,
竹林绰约村眠。
草鞋踏露走蜿蜒,
惊起蛙鸣塘堰。
阵阵清凉心爽,
时时说笑声喧。
金风谷染告丰年,
频送馨香一片。
1964.8
题解
作者大学毕业被分往四川,按当时政策规定,需先到农村经受为期一年的“四清”工作的锻炼。该词即为作者在成都龙泉驿平安乡期间所填。
尽管“四清”又开始了全国性的农村阶级斗争扩大化运动,但因此前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大跃进”时期的“一平二调”等政策有所纠正,农村终于摆脱普遍饥荒,开始显现生机。
沁园春——乡村早春夕景
日煦风和,田野人归,渐起袅烟①。
更鹊莺枝唱,羊欢阵阵;
鹅鸭水戏,燕舞翩翩。
坝啄鸡争,蹒跚牛健,最懒肥猪久午眠。
梅残处,有桃香弥漫,春返人间!
皆云乡景悠闲,
我道是农为社稷天。
看村庐环绕,绿流渠堰;
丘峦高筑,翠育梯田。
最盼丰收,馨飘阡陌②,壮麦铺金迎月镰。
谁知晓,舍农家辛苦,焉有桃源?
1965.2
题解
为了宣讲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二十三条”文件,各地组织机关干部下乡动员,为此,作者于1965年初受单位调遣,在四川自贡市黄市公社农丰大队工作一周。
因有感于饥荒之年刚过的早春复苏景象,怀着对辛劳困苦的乡民们的敬意和礼赞,而填此词。
注解
①袅(音鸟)烟:柔软细长的样子,此处形容炊烟缭绕上升。
②阡陌:田间纵横交错的小路,此处泛指广阔的田野。
七绝(三首)——出差盐源县感叹
(一)
由成都乘车至盐源县,耗时四天。沿途路况甚差,先后目睹五起车翻人亡之祸。初尝盘山越岭的车旅风味,眼界大开。
爬坡犹似慢蜗旋,
坡顶俯冲心胆悬。
左拐右弯千百度,
依然未出此山巅。
(二)
自盐源县城到该县黑盐塘,多为海拔四千米左右的乱石陡峭山径或悬崖羊肠小道,空气稀薄,只能骑马蹀躞而行,七十公里路程需两天方能抵达,惊险刺激,难以忘怀。
陡峰骑马绝人烟,
百里崎岖两日颠。
最是悬崖肠道走,
失蹄唯恐一丝偏。
(三)
黑盐塘卤井低矮湿漉,靠桐油灯照明,盐工赤膊而坐,用脚不停蹬推,将卤水沿百米竹管运往地面。员工每天仅食两餐伙食。
窄深矮巷步难前,
赤坐腿蹬不见天。
终日两餐勤苦力,
半生敬意半生怜。
1965.4.15
题解
作者时任四川省盐业公司生产技术处的技术员,奉命出差盐源彝族自治县的盐厂,了解亏损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并给员工讲解工艺技术知识。
盐源盐厂年产两千吨,规模极小,设施简陋,因就地供应川滇边远山区而得以维持。盐厂分为位于县城的白厂和毗邻云南的黑厂两部分。黑厂(即黑盐塘)既无电灯,又无电话,几乎与外界隔绝,因生活环境较差,盐工和当地居民十分贫困。
七律——贺罗秉林发表学术论文
紫气东来送吉祥,
联翩报讯鹊飞忙。
已经昨梦闻升位,
未料今朝读杰章。
霹雳一声惊学祖,
风光四海识锋芒。
茅庐初出威名壮,
蜀水欢歌为友狂。
1965.9.8
题解
作者此前收到福建学友罗秉林来信,悉其近日将喜做人父;复信当日,又读到其在国家科技杂志上发表的海盐学论文,遂于信尾附赠此诗。
七律(二首)——哭父祭父
家父猝逝,母亲嘱儿祭诗悼念,终因每每提笔泪如泉涌,难以成篇,直至两月过后,痛定思痛,初了祭愿。
晴空霹雳祸灾殃,
地坠天旋遍体凉。
已是通宵揪肺腑,
何堪噩讯断肝肠。
曾求节聚一团梦,
岂料今离两渺茫。
恸号万声恩未报,
绝望悲泪洒汪洋!
哀祭先灵泪雨流,
猝然驾鹤化魂游。
少年谋业凭勤慧,
乱世撑家费计筹。
改造洗心心未泯,
过劳拼命命终休。
欲言未出岂瞑目,
长使余悲泣哽喉!
1966.3
浪淘沙——通过入党申请
细雨伴和风,
滋润葱茏,
隔窗内外俱春浓。
举座诤言情切切,
暖意融融。
励志向高崇,
长道初通,
心潮激荡浪千重。
最盼相逢今夜梦,
告慰先容①。
1966.4.15
注解
①先容:此处指刚去世不久的父亲。
声声慢——深夜醉酒独叹
素不沾酒,却独斟浇愁,更添愁绪。彻夜难眠,闻窗外芭蕉滴雨,思家父先灵凄凉,望四周人鬼难分,叹天下无可理喻。
忧忧戚戚,
白白清清,
孤孤郁郁寂寂。
薄体沈腰①,岂敌初秋风袭?
有心醉醺长寐,
总难眠,辗转②度夕。
杜氏③也,解何愁?
惆怅更添窒息!
遥念高堂④慈悴,
搅伤痛,犹闻父灵悲笛⑤。
孰鬼孰人,四顾脑糊似漆⑥。
卧听芭蕉泪雨,
伴凄凉,淅淅沥沥。
问世道,怎一声长叹了得!
1968.9
题解
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作者罹祸近三年之久。其时正被造反派勒令参加所谓“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每天交代“罪行”,受尽精神折磨,随时遭受各种批斗。
注解
①沈腰:比喻病、愁,或指身体日渐消瘦。典出《梁书?沈约传》,沈约卧病,身体日瘦,衣服腰带遂觉得宽大。
②辗转:翻来覆去。典出《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此句形容彻夜无法入眠。
③杜氏:指杜康,夏朝帝王,古代传说中酿酒的发明者,也用来作酒的别称。
④高堂:旧指父母,此处指母亲。
⑤作者父亲生前爱好民族音乐,擅吹笛。
⑥意指世道混沌,人鬼莫辨。孰:谁。
浪淘沙——游街敲锣记
造反派又开批斗大会,“牛鬼蛇神”①于会前游街。吾被勒令敲锣开道。因已多次出场,遂一路敲打秧歌锣点,节奏欢快,众愕然。
妖雾又铺天,
浊浪新翻,
声嘶力竭似狼癫。
示众游街长一串,
革命奇观。
坦荡莫遮颜,
笑意盈然,
招摇闹市打锣欢。
窃喜搭台常表演,
戏耍人间!
1968.11.3
注解
①文化大革命中,“走资派”和“地、富、反、坏、右”等一切冠以各种名目的专政对象,均被统称为“牛鬼蛇神”。
满江红——冷对批斗会
大字报再掀狂潮,吾添三条新罪,又被推上批斗大会,早已无处说理,唯以笔墨宣泄,甚解气也。
冷对横眉,
报棚处,又生猖獗。
笑愚丑,烂谣无耻,
蜀驴技缺。
三吠噪声吹耳过,
万言秽气穿肛泄。
借摇身,鬼蜮变神贤,
呀呀呸!
逆流冽,欺热血。
松骨硬,铮如铁。
任汹涛浊卷,巍然心洁。
妖艳昙花晨必谢,
横行霸蟹秋当灭。
问苍天,来日看谁人?
招魂咽!
1968.12.9
题解
按文化大革命的所谓伟大战略部署,全国于1968年底掀起批判右倾翻案风狂潮。作者所在单位的造反派抛出《右倾翻案风的种种表现》大字报和油印小字报,无中生有,无限上纲,给作者新添三条罪名,接着又连续批斗。该词为某次批斗大会后所作。
上阕最后一句三字本应为“滔天孽”,不仅词意连贯,且合入声四部韵的要求,只因不如“呀呀呸”痛快淋漓,作者特意舍正求误,破例改韵。
永遇乐——三峡放咏
乘舟东去,又过三峡,百感喷涌,乃曲笔抒意,仰天高诵,一洗心中块垒。
东破瞿塘①,卷涛扑面,礁刃夹道。
蜀浪千重,夔门②独锁,滚滚惊雷啸。
凌空蔽日,峭屏绝壁,鬼斧天工挥造。
抬头数,奇峰联袂③,醉看女神娇俏。
难将妙处,说人知晓,只觉似仙缥缈。
浩浩长河,绵绵秀景,三峡自孤傲。
千年回望,一江淘去,多少恶凶尽杳。
从来事,沉渣易起,英雄后笑!
1969.6.8
题解
作者于“文革”之初遭受批斗后,被剥夺了回家探亲的权利。直到1969年初夏获准探母,由重庆朝天门码头上船返沪,该词即为三峡途中所作。
注解
①长江三峡由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长两百零四公里,两岸悬崖绝壁,江流湍急。
②夔门为矍塘峡最狭窄的江段。
③船过三峡,途经巫山十二峰,其中神女峰最为俏丽。
西江月(二首)——和陈思寿戏作
造反派举办的所谓“学习班”散伙后,我回沪探亲疗伤。难友陈思寿来函附“西江月”一首慰问,戏称我临阵脱逃,并告其近日睡眠中不慎翻滚落床。余步韵借题发挥,和词二首,聊博一笑,苦中寻乐也。
(一)
何谓沙场逃脱,
分明战略回旋。
英雄进退理当然,
岂有罪名非浅?
素具傲狂骨硬,
饱经批斗神闲。
任它裂地又崩天,
依旧凛颜不变!
(二)
堪笑风吹鹤唳①,
更惊床滚猴旋。
忧天杞犯②独昏然,
留得伤疤不浅。
劝汝心安镇定,
学吾胆壮悠闲。
临危立地敢撑天,
莫再魂飞色变。
1969.6
注解
①风吹鹤唳:(唳音利,意为鹤叫)即风声鹤唳,形容人在极度害怕时,听到一点声音,就十分恐慌。典出《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前秦苻坚带兵,被打得大败,逃走时听到风声和鹤叫都以为是追兵。
②忧天杞犯:意即“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典出《列子?天瑞》:杞国有人担心天会塌下来,自己无处安身,以致吃不下饭,睡不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