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晚上,《百家讲坛》继续播出。
而张三这个时候,还在录节目。因为有前世的模板,所以,张三完全不存在卡顿,基本上都是一条过。
一个小时左右录制好一期,张三打算将五十二期的节目,在十天之内给录完。当然,这还不是结束,还有《论语心得》,这两部作品,是张三几年前就抽到的奖品。但是因为那个时候太小,拿出来的话,实在是有些惊世骇俗。
虽然张三现在的年纪还是不大,但是好歹有个少年班四年学习的背景撑着,华夏的天才集中营嘛,出现什么样的怪才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论语心得》是七期,加在一起,也就最多十一天就能够录完。
专心录节目的张三,不知道他的节目,在外面引起了多么大的轰动。或许知道了也不会太过于在意,这不是他的本事,他只是将前世的东西,照搬了过来而已。
《华夏日报》一直对于张三的评论非常高,从他写诗歌和童话开始,相对于青少年诗歌,以及童话来说,品三国这个节目,要相对来说突然高端很多。
文学虽然没有高低贵贱,但是文学的受众还是有群体划分的。
张三的诗歌都是青少年诗,童话作品虽然受到成年人的追捧,但是,主体针对的还是青少年和孩子。
品三国不同,哪怕你讲的再好听,也没办法让孩子们真的能够用心的听你讲历史。它的受众,是成年人。而成年人,则是社会的主体。
所以《华夏日报》在第三天发出了一篇名为《张-三-国》的报导。之所以这篇报道是在第三天发出来,是因为要看第二天的收视率。所有人都知道,这个节目第一天的收视率,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因为第一天惊人的收视率,把这个节目给夸上天的话,第二天却发现第一天的观众,都是看张三的,看完了之后,不想看了,那岂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如果直接对这个节目进行否定,却发现第二天的收视率,依然居高不下,那也是打自己的脸。你说不好的,观众都爱看,那么,你到底是在替谁说话?是看你报道的读者,还是你自己?
所以,在节目的第二天,依然取得了2.6的收视率的时候,《华夏日报》刊登了对张三的报道。
这是一个久违的人,给我们带来的一场久违的故事。
这个人我们以前见过很多次,但我觉得这一次,却像是第一次见。
这个故事我们听过很多次,但我觉得这一次,却像是第一次听。
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受,一段枯燥的历史,能够被演绎的如此生动,这绝对是一场听觉上的盛宴。
有多少人,被这一段张三讲述的不一样的三国历史,被吸引到回家就打开电视呢?
截止发稿时止,这个节目两天的收视率共计5.41,收视人次为6032万人。
这不是电视剧,不是综艺节目,而是历史。
你会相信,两节历史课,会有6032万人来听课吗?
华夏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国朝对于这个节目的评语是这样的。
“张三在节目中所说的那个他尊重,但是不同意说法的那个老师,其实就是我。呵呵,我这个学生,真是打了我一巴掌啊,不过,我很感谢他这一巴掌,打醒了我这个老顽固。他说的对,历史,是所有人的历史。在少年班的学生里面,张三是对历史最感兴趣的的一名学生,当然,好像他对很多知识都很感兴趣。不过我没有想到,他这几年对于三国这段历史的研究,能够深入到如此程度。”
“一个十四岁的少年,研究历史,听起来像是无稽之谈。但结果,却震惊了我们整个学术界,甚至是整个华夏。我是张三的老师,但是,张三又何尝不是我的老师呢?他教会了我,历史不一定要严肃的来讲解,历史课,也是可以非常生动有趣的嘛。唯有吸引人,才能让人真正的想要去了解,去学习。”
……
除了《华夏日报》,还有很多媒体开始了关于张三这个节目,和张三所讲的三国的报道。
眼看着这个节目形式如此简单,收视率却如此火爆,跟风者开始出现。一时之间,各种偏门的学术教授,开始受到追捧。
你一个十四岁的小孩都能讲的这么精彩,那么,当那些研究好多年相关知识的学者们,又能达到如何程度呢?
这些因为张三而受益的学者们,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投桃报李,适当的在采访中,或者是自己的一些专栏上面,夸你几句,这就是互惠互利,你好我好大家好。
而那些之前针对张三、刘平安、黄院长他们的那些反面报道,一时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就是现实啊。”张三叹了一口气之后,背起了自己的行李。
钟丽丽笑了笑,说道:“明知道你现在火的不行,还往你身上撞,那不是厕所里打灯笼吗?”
黄院长帮着张三理了理身上的衣服和旅行包,说道:“其实那些报道,我真的无所谓,这么多年过来,说的比那还难听的不知道有多少,只要我们真正的是在做好事儿,让那些孩子们能够开心快乐,不就行了吗?”
张三享受着黄院长母亲般的关怀,扬了扬嘴角,说道:“话是这么说,但是我不想看到您受到任何的委屈,您也不应该受到那些委屈。”
“这孩子。”黄院长弹了一下张三的脑门。
“你还敢弹他的脑袋?”钟丽丽取笑道:“不怕把小三儿弹傻了啊,他这脑袋现在可金贵着呢。现在外面可都开始说什么张三现象啊,学术少年的。”
张三现象,指的是由张三引发的文化热点。学术少年,是一个权威周刊对张三的称呼,这个称呼也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赞同。
“没事儿,我脑门硬的很。”张三对于自己的身体素质很有信心,毕竟一直在坚持练习第九十九套广播操,还有咏春。
黄院长看着收视好了的张三,真是觉得感慨万千啊,感觉就像是转眼间,这孩子已经给自己来了个大变活人。想到一会儿张三就要出发,这一去,就是几年,黄院长的眼睛开始泛红了。
“这几年我一直在外面跑希望小学的建设,本来见你面就少,你现在这一去,就更难见面了。”
这几年来,张三对于黄院长的感情,已经不只是当初的被收养、被照顾的感恩,还有对黄院长的人格魅力的敬重了,而是感觉像是自己真正的家人一样,虽然张三两辈子都没有感受过家人到底是什么样,但这不妨碍他用家人这两个字。
“院长,我又不是不回来了,磨练几年而已。”张三安慰道。
钟丽丽虽然也舍不得张三,但还是帮忙安慰道:“就是啊,亚亚,现在又不是打仗的时候,国际社会一片安定团结。再说了,你没发现小三儿有点儿越来越像小白脸了啊,这还了得?等从军队回来,还你一个男子汉。”
“时间到了,院长,钟姨,我要走了,你们不用送我了,我自己坐车去,我不想分别的等待太长。”张三文艺了一把,分别拥抱了一下黄院长和钟丽丽,告别离开。
……
严格来说,未满十八岁是不能服役的。不过张三早已不是前世的张三,只要不是绝不可能,这辈子的张三,觉得自己都可能做到。
身体和脑袋,张三并不想厚此薄彼。军营,也是张三两世为人一直向往的地方,无关乎男人最爱的那些武器,只为了能够走进那群可爱的人。不可否认败类的存在,但是,哪里又真的没有败类呢?
2004年,当华夏社会,再一次将张三遗忘的时候。
张三回来了。
……
……
ps:鞠躬感谢yura52013、凤芯莹、花颜魅月、凡尘凡尘i、我心依旧8050、弄T啥M嘞、闽南浪子的打赏,下一章开始,张三终于算是长大了。不多罗嗦,今天又是三更,求收藏,求推荐票。鞠躬感谢所有书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