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 可以惩罚,但惩罚太多就不灵了
不管是轻闲的家长,还是忙碌的家长,都会遇到男孩有进步或者是犯错误的情况。这个时候,很多家长把身体上的痛苦与快乐当做奖惩手段支配男孩,给男孩买零食来奖励他,或者是不让他吃饭、打男孩来让他记住教训。甚至还有些家长对男孩过于严厉,动不动就惩罚,罚扫地、做家务;不准吃饭、不准睡觉;不准看电视、玩游戏等。男孩稍有过失,动辄训斥,甚至打骂。
赏罚有学问,简单的物质奖励和皮肉之苦都是不恰当的,当然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粗暴惩罚的家庭教育方式还会造成男孩心理扭曲—性格怪僻、冷漠,更不要说跟家长沟通了,严重的甚至会使男孩出走,交上坏朋友,走上截然相反的道路。因为男孩在家庭里得不到温暖,得不到尊重,得不到幸福,稍有诱惑,就会被坏人利用,受骗上当。
但在生活中,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还是习惯用传统的惩罚和压制的方式去约束男孩。
其实,大凡男孩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戒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对男孩进行适当的“惩罚教育”,是符合其心理需求的。但是,“惩罚教育”绝不是体罚,更不是伤害,也不是心理上的虐待和歧视,而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家长即使是惩罚男孩,也应该建立在公平和尊重的基础之上,男孩做错了事情你可以惩罚,如果没有做错事你还去惩罚,那不是过于武断了吗?更何况对于男孩来说,他们也有自己的辨别能力,如果连你自己都无法做到公平,那么在你要求男孩做到公平时,男孩又怎么会相信你的话呢?
我们更不能够把惩罚当成家常便饭。只有到必要的时候才能进行惩罚,而且一定要选择好合适的时机。真正能起到促进学生内化正行的目的,才是惩罚的真谛。对孩子的惩罚如果太多,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意识:惩罚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惩罚之后,孩子又会故态萌发,因为从频繁的惩罚中,孩子并没有明白自己接受惩罚的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说,“惩罚教育”甚至比赏识教育更应尊重男孩的自信。只有有了自信,男孩才会乐于接受惩罚。对家长而言,对男孩进行“惩罚教育”时,不能对男孩施加超过其自身所能承受的过高压力,以致男孩认为不能实现而不去尝试。另外,对男孩不能有太多的“怜悯”之心,否则,“惩罚”教育容易半途而废。
080 一次错误只批评一次
在现实生活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批评上的超限效应。所谓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内心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关于超限反应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美元。
“上帝都会原谅男孩们犯错误”。然而有些家长遇事就唠叨个没完,男孩犯了错误时就揭男孩的老底,把男孩过去的“劣迹”统统翻出来,一一数落给男孩听;有些家长在批评男孩之后,总觉得意犹未尽,还要重复批评一次,接着还会批评……使男孩极不耐烦,讨厌至极。男孩为什么对这样的批评产生厌烦心理、逆反心理呢?第一次挨批评时,男孩的厌烦心理并不太大,但是第二次,往往使厌烦倍增。如果再来个第三次、第四次……那么批评的累加效应就会不断增大,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演变成反抗心理,甚至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就像故事中的马克·吐温一样。
为避免这种效应在批评中出现,应切记:男孩犯一次错,一般只能批评一次。千万不要对男孩的同一件错事,重复同样的批评。如果问题严重一定要再次批评,也千万不要像鹦鹉学舌那样,简单地重复一次,应该换个角度进行批评。因为男孩一旦受到批评,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心情就无法恢复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如果一次错误只批评一次,男孩就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一再被“穷追不舍”,厌烦心理、反抗心理就会随之降低。
有的男孩由于自制力差,有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犯同样的一个错误。这时候,我们也不应该去纠缠旧账,而要就事论事,错在哪里就批评哪里。批评目标集中,批评一次就只能针对一次的错误,在什么地方、什么事上错了,应当只就这个错误进行批评。
最后,就是批评也一定要讲艺术,能让男孩愉快地接受。当你批评的时候一定要让男孩感觉到你的批评是对事不对人,家长批评男孩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他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纠正错误的行为。所以,家长在批评男孩时,应根据客观事实,避免主观明确地提出批评。用客观事实说明什么是导致你批评他的原因,避免做主观评价,做到批评其行为,而不伤害其本身。指出男孩的行为本身有何错误,而不应该对他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等。
总之,我们应该通过批评向男孩传达一个信息,你以前都做得很好,我之所以批评你,是因为你这次做错了,在批评的同时对男孩提出殷切的希望。相信每个犯错误的男孩都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让自己变得更好。
081 儿子认错时,要原谅他的过失
家长在面对男孩的错误时,应该让他们经历一个“犯错—认识—改正”的过程,以宽大和包容来对待男孩的错误。当然,对于严重的错误,一定要让男孩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并加以改正。重要的是,在纠正这些错误的时候,不能羞辱、嘲弄、打骂男孩,这也是为人父母必须具备的素质。
列宁,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
列宁从小活泼好动,所以常常把家里的东西弄坏。他8岁的时候,母亲带他到姑妈阿尼亚家中做客。活泼好动的小列宁一不小心,把姑妈的一只花瓶打破了,只是当时没有人看见。
很快姑妈发现了碎花瓶,便问孩子们:“谁把花瓶打碎了?”孩子们都说:“不是我。”
小列宁因为在姑妈家做客,怕说出实话会遭到姑妈的责备,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大声回答:“不—是—我!”
可是,他的表情没逃过母亲的眼睛,母亲断定花瓶是小列宁打碎的。因为小列宁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每一次小列宁都主动承认错误,从不撒谎。
列宁的妈妈在想:这不是一件小事,该怎样对待小列宁撒谎这件事呢?当然,直接揭穿这件事,并且严厉地处罚他是最省事的办法。但是列宁的妈妈没有这么做。她要想办法教育列宁犯错误后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男孩。
于是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但是她却利用给列宁讲故事的机会,专讲各种各样诚实守信的故事。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等待着儿子的良心深处萌发出对自己错误行为的羞愧感。
从此以后,列宁的妈妈明显地感觉到,列宁不如以前活泼了,似乎是有什么郁闷的事在折磨着他。
这天晚上,妈妈又像往常一样,一边抚摸着小列宁的头,一边给他讲故事。不料小列宁突然哽咽地大哭起来,伤心地告诉妈妈:“我撒了谎,并且欺骗了阿尼亚姑妈,姑妈家的花瓶是我打碎的,但是我没有承认是我干的。”听着儿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劝慰他,说:“好儿子,你是好样的,这没什么,勇于悔过就是好男孩。赶快给阿尼亚姑妈写封信,向她承认错误,姑妈一定会原谅你的。”
于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小列宁给姑妈写了一封信,向姑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花瓶是自己打碎的,并恳请姑妈原谅。
没过几天,小列宁收到了阿尼亚姑妈的回信,在信中,姑妈不但表示原谅小列宁,还称赞小列宁是个诚实懂事的好男孩。
小列宁得到姑妈的原谅后,自然十分高兴,又像以前一样活泼开心了。他还悄悄地对妈妈说:“做诚实的人真好,心里踏实,也不用有思想负担。”
妈妈看着儿子开心地笑了。
现实中,并非男孩的所有错误都与“品德不端”有关。许多时候,男孩犯错的最初原因可能在家长身上,可能是男孩无意中模仿了大人的不实之词,或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或为了迎合家长的过高期望,满足某种虚荣心。男孩犯错,作为家长要正确理解并加以引导,根据不同情况客观分析,对他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即使男孩犯错,只要说了真话,就应肯定他的表现,并引导他不断完善自己。
我们以男孩说谎为例。教育说谎话的男孩,一定要注意批评的技巧,切不可一味地批评、打骂男孩。
当发现男孩说谎时,父母要弄清楚他说谎话的原因,一般情况下,男孩说谎是模仿成人行为的结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应付某些特殊情况而不得不讲假话时,男孩不加分析、判断就会全盘模仿。
此外,还有可能是为了逃避责任,免遭打骂和惩罚。男孩有时是在环境的压迫下才说谎的,而且只有在发现说谎可以逃避责任、免遭打骂和惩罚时,才真正有意识地说起谎来。
有时候对于男孩的无意说谎,家长不必过于追究,因为随着男孩认识能力的提高,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而对于有意说谎的男孩,则要严肃对待。有意说谎通常带有明显的欺骗目的,当他们知道一旦讲出事实真相将要受到惩罚时,就可能用谎言来掩盖事实。或者,当男孩意识到不隐瞒事实将得不到社会承认或家长表扬时,也可能采用说谎的方法。
针对这一点,家长可以对男孩说:“说谎的人会失去别人的信任。”以此来增强男孩的自律意识,使男孩自觉地改变说谎的坏习惯。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儿子认错时,要原谅他的过失
许多时候,男孩犯错的最初原因可能在家长身上,可能是男孩无意中模仿了大人的不实之词,或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或为了迎合家长的过高期望,满足某种虚荣心。男孩犯错,作为家长要正确理解并加以引导,根据不同情况客观分析,对他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即使男孩犯错,只要说了真话,就应肯定他的表现,并引导他不断完善自己。
082 等自己情绪平静后再批评儿子
作为家长,一发现男孩犯错误就火冒三丈,这千万要不得。想想自己小时候不也犯过错误吗?
一般来说,孩子的判断能力远不及大人,他们时常会犯错误。但是,即使是孩子,也具有区分好坏的基本判断能力,如果犯了严重的错误,内心深处一定会有所察觉。虽然不知原因,他也会自问是否做错了。这时他们心里往往已经产生了愧疚。所以,父母在批评时,没必要一遍一遍地诉说自己多么痛心,这种做法无异于在男孩心灵的伤口上撒盐。对于已经具备是非判断能力的中学生而言,批评只要点到为止,就会使男孩记忆深刻。过度批评,男孩的逆反心理就会作祟,容易与父母形成对立。如果父母在一旁呵斥,开始萌发的反省心也会一下子化为乌有,进而产生反感,甚至可能将错就错下去,那么这时候的批评不但无效反而要适得其反了,不但不会加深男孩的印象,相反还会使男孩更加反感。如果再碰上一个破罐子破摔的男孩,被批评烦了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男孩会在被批评的过程中,学会辨别是非,学会区分哪些事情是好的,哪些事情是坏的。但是,如何批评才能达到既改正男孩缺点,又不伤害男孩的自尊心呢?这其中有许多技巧。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批评男孩,应该保持冷静的态度,向他讲道理,以理服人,而且自己的立场也要始终如一。批评固然是好事,可是莫名其妙地批评训斥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另外,同样的事情今天批评他了,到了明天却不去管教,这样的做法也不值得提倡。家长应该立场坚定,一如既往地教导男孩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不应该有丝毫的放松。
如果父母真的动怒,男孩也会认真接受。有的大人在责备男孩之后,一看男孩垂头丧气的样子,心里就会感到不安。更有甚者,由于激动时说出了伤害男孩的话,就担心会给男孩造成坏的影响。因此,有的母亲事后反而对男孩表示道歉,说:“刚才妈妈对你的责备过分了,真抱歉。”但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因为像这样以道歉否定自己,会使男孩学会对付父母。父母若是反复这样做,也会被男孩瞧不起,认为批评指责只不过是妈妈一时感情冲动而已。
在批评男孩时,最忌讳不假思索地说出伤人心的话。所以,不管男孩犯了多么不该犯的错误,都要强忍心中之火,在批评之前都要平息一下自己的情绪。想要动怒时,可以深呼吸、离开一会儿,或用凉水先洗把脸。
等头脑冷静后,再耐心细致地去做男孩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在友好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解决问题。批评结束时,要不忘对男孩的鼓励并表示出对他的信任。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等自己情绪平静后再批评儿子
批评男孩,应该保持冷静的态度,向他讲道理,以理服人。在批评男孩时,最忌讳不假思索地说出伤人心的话。所以,不管男孩犯了多么不该犯的错误,都要强忍心中之火,在批评之前都要平息一下自己的情绪。想要动怒时,可以深呼吸、离开一会儿,或用凉水先洗把脸。
083 男孩做错事,要立即指出来
多湖辉上中学时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有一次,老师发下试卷,多湖辉发现自己的数学成绩比预想的差得多,心里大吃一惊。记得考试时,除一道题没答上之外,其他都答得很完整。看完试卷之后才明白,自己因计算错误丢掉了好多分。回家后,他把试卷拿给父亲看,父亲看完卷子后说了这么一段话:“看了你的答卷,发现你太马虎了。有的前半部分都对了,最后却写错了答案,还有的把加减弄反了,像这种本不该错的却错了。现在,请你马上把错改过来,否则将会一错再错,养成粗心大意的习惯,后果将不堪设想。”
无意中犯的错,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它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
同样,当男孩犯了小错误,就应“随时确认”,及时给予批评警告。有时,男孩未必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不加以纠正,小错很可能演变成大错。因此,不断纠正小错误,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有一句话叫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点小过错不断纵容,就会累积成大过。因此,父母在教育男孩时,一定不要纵容男孩的小过错,要不然只会害了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