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3000000082

第82章 伊朗国王巴列维 (4)

9月底,鲍勃·阿莫告诉约瑟夫,巴列维国王的病情恶化了,请他联系纽约医院一位热带医药专家本杰明·基恩大夫。基恩飞到库埃纳瓦卡,给巴列维国王作了检查,得出的结论是,他得的是阻塞性黄疸,病因要么是胆囊疾病,要么是胰腺癌。他希望作进一步的化验,但巴列维国王拒绝了。约瑟夫将这一情形告诉了戴维·纽瑟姆,说也许巴列维国王有必要到美国进行治疗。纽瑟姆答复说,必须证明属于“重大疾病”他才可能被允许进入美国。

巴列维国王的病情进一步恶化。3个星期以后,也就是10月18日,基恩大夫再次被唤到墨西哥。这时,巴列维国王告诉基恩,他得了淋巴瘤,一批法国医生已经为他秘密医治了几年。知道这件事的只有巴列维国王身边的几个人,包括他的夫人。令人惊讶的是,在美国的任何人—无论是政府内部还是政府外部的人—对巴列维国王的病都一无所知。基恩立刻通知了国务院的医疗官员,巴列维国王患了恶性淋巴瘤,并怀疑有导致黄疸的内阻塞综合征。从治疗角度看,基恩说,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组织一个医疗队在墨西哥为巴列维国王医治,但他最好还是去纽约。基恩还给纽约的约瑟夫打了个电话,然后我指示约瑟夫给纽瑟姆打电话,告诉他巴列维国王由于病情严重要求立刻来美国,且我将愿意为他在纽约安排一家医院。

10月20日,卡特总统及其顾问们开会考虑了这些事实。正如万斯在他的回忆录《艰难的抉择》(Hard Choices)中所说的:“我们直接面临一个艰难的决定:要在常规准则和人道主义与可能对我们的使馆人员带来的伤害之间进行权衡。”经过仔细考虑之后,卡特总统宣布,“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为了诊断和确诊”,巴列维国王将被允许来纽约。

美国代办将巴列维国王的病情通知了巴扎根总理个人。虽然伊朗领导人警告说会出现敌对性示威游行,但他们感觉美国使馆将是安全的。政府还得到波提洛总统的保证,说巴列维国王在美国的治疗结束后将被允许回墨西哥。

接着,10月22日,巴列维国王被告知,他可以前往美国。但是,美国政府仍然不对巴列维国王负“官方”责任。10月23日早晨,当他的包机降落在纽约市的时候,迎接他的是鲍勃·阿莫,阿莫将他送到纽约医院。约瑟夫·里德在医院已经作好安排,让他以“戴维·纽瑟姆”的假名住院。真正的纽瑟姆在得知此事后,并不觉得多么有趣。

人质危机

巴列维国王到达纽约带来的反应是温和的。数百名抗议者集中在纽约医院外面谴责巴列维国王,但他们没有引起多少重视。但伊朗的反应却完全不同。不到几天时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在伊朗各地爆发,最终酿成1979年11月4日对美国使馆的攻击,70多名美国人被扣留。不祥的预兆是,占领使馆的“学生们”—他们声称自己是代表霍梅尼在“沿着伊玛目的道路前进”—要求将巴列维国王引渡到伊朗接受审判,作为释放人质的条件。

霍梅尼有了这样一个“事件”,伊朗革命更加极端的阶段即将开始。

巴扎根释放人质的努力是徒劳的。不到两天时间,他的政府便解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与霍梅尼基要主义的反美观点更加合拍的政府。新外交部部长阿布哈桑·巴尼萨德尔要求引渡前巴列维国王,让其归还其全部财产,并要求美国停止“干涉”伊朗事务,以此作为释放人质的条件。

11月14日,巴尼萨德尔威胁要撤回伊朗在美国各银行的所有储蓄—大约90亿美元—除非前巴列维国王被立刻引渡回伊朗。巴尼萨德尔发出声明几个小时后,卡特总统冻结了伊朗在美国以及在美国各银行海外分行机构里的官方资产和存款。当时,大通发放给伊朗政府的待偿还贷款以及其他债权总计3.66亿美元,但我们同时把持着5.09亿多美元的存款。我们立刻遵从了总统的命令。第二天,我们宣布伊朗政府未履行其义务,用他们的存款冲抵贷款,并偿付我们在伊朗的所有债权。

11月15日,我致电卡特总统,告诉他形势已经到了个人无法处理的程度。我说,当时正在接受癌症放疗的巴列维国王意识到了由于他来纽约而导致的问题,觉得他在几天内将能够康复到可以旅行的地步。我请总统派一名高级代表来纽约处理这一局势。总统拒绝了,其理由是他不希望被人们认为自己已经在逼迫巴列维国王离开美国,因为那样会被看成是屈服于伊朗的压力。因此,虽然危机十分严重,总统仍然不愿意为巴列维国王承担官方责任。

两个星期以后的11月30日,事态又一次发生了奇怪的变化。我正要在明尼阿波利斯发表演讲时,收到了波提洛总统的一个高级助手的电话,通知我说他已经决定撤回巴列维国王在其签证于12月10日到期后继续留在墨西哥的许可,因为巴列维国王的出现对他的国家利益构成了威胁。当我问及为什么给我打电话时,他说波提洛总统对卡特总统处理伊朗危机的方式感到恼怒,宁可通过我转达该信息,而不是国务院。我指出墨西哥立场的这种突然转变非常尴尬,因为巴列维国王已经计划回到库埃纳瓦卡,而且没有其他地方可去。他告诉我,该决定是不可更改的,并请我将该信息转达给卡特总统。我通过白宫的工作人员转达了墨西哥方面的决定。

由于波提洛总统拒绝信守诺言,卡特总统被迫对巴列维国王及其行动承担起责任。我给白宫打电话后不久,总统就派出他的顾问劳埃德·卡特勒来到纽约。有了卡特勒,我终于可以完全抽身出来了。

巴列维国王后来的故事非常悲惨—他在得克萨斯住院,在巴拿马受到虐待,回到埃及后于1980年6月去世。罗伯特·阿莫一直陪伴着他,直到他逝世,但所有的进一步安排都由卡特政府的白宫负责,作为解救美国人质的一部分努力。

我最后一次见到巴列维国王是在1979年10月23日,也就是他到达纽约的那天。我从后门悄悄地进入纽约医院,以便避开抗议者和媒体。法拉哈·迪巴和前财政部部长胡桑·安斯利跟他在一起。我和巴列维国王只交谈了几句。他显然非常疲惫,看上去瘦弱苍白,他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他握了握我的手,感谢我在过去几个月给予他的帮助。我祝他身体安康—除此以外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然后便离开了医院。

追忆巴列维国王

在编写这部回忆录的时候,我查阅了卡特政府中针对巴列维国王作出关键性决策的要人的着述,包括卡特和万斯。他们的书描写了那些年里美国的整个对外政策,叙述得十分细致,包括他们自己不懈努力,对伊朗新政权—他们对其高度重视—制定的权宜之计。

但是,他们在描述巴列维国王流放期间他们是如何对待他的问题上,却不是那么直截了当。无论是卡特总统还是万斯国务卿都没有提到,在他们决定禁止其入境以后,他们曾经请民间人士转达这一“官方”信息。他们也没有说明在接下来的7个月期间,他们为什么拒绝为巴列维国王提供任何官方支持,为什么与他没有任何官方交流,而与此同时他们却几次间接地给他传话说,他们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允许他进入美国。事情的真相是,卡特政府公然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在巴列维国王还在摩洛哥的时候就与他划清了界限,但却从来没有胆量公开这么说。相反,他们将他抛弃在流亡的“海洋”中“漂浮”,依赖几个民间人士来周济他。

巴列维国王奇异的流浪故事与美国在伊朗的人质的痛苦形成了“呼应”。他们的痛苦后来持续了很长时间,甚至因为美国政府冻结了存放在大通和美国其他银行的伊朗资产而变得更加复杂。他们被扣留的444天是骇人的艰苦日子,也是我们国家的磨难,因为我们眼巴巴地看着我们的同胞蒙羞受辱。

但是,即便是事后分析,我也相信我们的政府从一开始就不应当屈服于讹诈勒索。它表现的是软弱可欺。由于我们对巴列维国王的怠慢,不仅我们的人质,而且我们的国家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原则上说,国家必须象征着什么,国家必须信守诺言。我们在巴列维国王的问题上没有做到这一点,而他作为一个统治者尽管有着他的缺陷,却理应取得这个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的更加荣耀的待遇。毫无疑问,如果巴列维国王在1979年2月或者3月来到美国,伊朗的新政府一定会反应强烈。但是,如果如此处理那种性质的危机,比起抛弃一个最需要我们的朋友,对美国的形象和声誉造成的损伤就会小得多。

至于我自己在这些事件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银行家,我与伊朗这个对大通来说非常重要的国家建立了关系,而在巴列维国王流亡以后,我又致力于维护我们在新政府下的利益。在1979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大通与伊朗的关系一直很稳定。事实上,这种稳定关系一直持续到使馆于11月初被占领的那一天。在1979年上半年,政府没有减少他们在我们大通的资产余额,事实上他们的存款又恢复到了历史高点—大约5亿美元。卡特对伊朗官方资产的“冻结”保护了我们的利益,但大通里没有一个人在说服卡特政府实施冻结措施方面起过任何作用。1981年年初,作为解救人质的整体交易的一部分,大通(以及美国所有有牵连的其他银行)收回了所有到期的资金,没有蒙受任何损失。

从个人角度说,尽管记者和历史修正主义者一再强调,但从来没有什么“洛克菲勒/基辛格幕后战役”给卡特政府施加“无情的压力”,迫使其不计代价地允许巴列维国王进入美国。事实上,更加准确的说法是,在许多个月当中,我们很不情愿地为政府充当了替身,因为政府没有负起全面责任。

伊朗危机对于大通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我与巴列维国王的个人关联性却在许多年后才被正确看待。

当公众人物的一个相当令人怀疑的“好处”是,《纽约时报》会定期派一名记者来更新你的—用他们的话说—“传记”。字面解释是“讣告”。1981年,在我作为银行董事长即将退休的时候,有位记者前来更新我的传记。我们谈了整整一个小时,而他提出的问题中,有90%涉及巴列维国王。对《纽约时报》来说,好像我与他之间的交往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也许是唯一重要的事件。1986年,《纽约时报》的另一位记者再次更新我的传记,大概有50%的内容与巴列维国王有关。1996年另一位记者对我传记的又一次更新中,与巴列维国王有关的问题大约只有20%左右了。如果我再活个几十年,估计我就可以完全从与巴列维国王之间的负面报道中摆脱出来了。

同类推荐
  • 《希特勒的月亮》

    《希特勒的月亮》

    《希特勒的月亮》讲述了新一轮航天竞争的序幕早已拉开,但回顾历史发现,原来纳粹德国竟然是现代航天的奠基人。美国、苏联以及欧洲的现代航天技术都是在纳粹德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美国更是重用了来自德国的冯?布劳恩等人才实现了登月计划,圆了希特勒曾经的梦想:用新技术、超级武器控制世界。希特勒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被美国人实现了,但美国人也并非是月球真正的主人,在新一轮的登月竞争中,中国、巴西、印度、日本、欧洲、俄罗斯等都有各自雄心勃勃的计划,最终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 中国十大文豪——曹雪芹

    中国十大文豪——曹雪芹

    曹雪芹(?—1763,一作1764)清代小说家。名,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上为汉人,其远祖曹彬是宋代开国大将军。曹彬生七子,其中一支后来移居辽东。曹雪芹先祖世选(又作“锡远”),约在明万历年间被满军俘虏,做了奴隶,不久就跟了多尔衮,属满洲正白旗,后称“上三旗”包衣人(包衣,满语译音,即奴才)。
  • 史迪威日记

    史迪威日记

    二战之前,他曾先后3次被派往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节节进逼,他临危受命,被再次派往中国,指挥中缅印战区的对日作战。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他指挥盟国军队在缅甸与日军展开了两次惊心动魄的大血战,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立下殊勋。因战功卓著,他被晋升为四星上将。然而,他所始料不及的是,中美英三国由于各自的需要和利益,在对日作战的战略等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中美两国之间更由于军队指挥权和租借物资的分配等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他除了要忙于对付日本人之外,还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去应付这些“国际政治问题”。盟国间的这些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史迪威也因此在1944年10月被解除了在中国的指挥职务。
  • 埃尔顿·梅奥:人道主义的倡导者和促进者

    埃尔顿·梅奥:人道主义的倡导者和促进者

    这是一部关于埃尔顿·梅奥(1880—1949年)的生活和工作的定论性传记,它首次对梅奥的学术、工作和生活进行了全面准确的描述。梅奥作为澳大利亚和美国社会科学的先驱人物之一,开创了组织行为科学研究的先河,并以其在哈佛商学院和西部电气公司的工作对美国社会科学和工商管理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主题仍备受争议,而梅奥的思想横跨多个学科——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和工商管理。为了改善产业工人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他鼓励管理人员与下属之间的合作,他把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发展了工业心理学。特拉海尔的这部传记追溯了梅奥的思想根源,有助于澄清这场争论的方方面面。
  • 变法先锋:商鞅

    变法先锋:商鞅

    本书为“中华历史贤臣”系列丛书之一。共分为六章,介绍了改革家商鞅的一生。他是中国历史上最铁腕的改革家,是大秦帝国的设计师,是中国走向大统一的奠基人。他大刀阔斧地除旧布新,却没有留意前方的地雷阵和万丈深渊,最终受到旧贵族的诬害而亡身。
热门推荐
  • 我的手机男友

    我的手机男友

    失意的洛小芈在寺庙捡到一只手机,手机中出现一名陌生男子,自称是手机精灵云飞扬。云飞扬希望成为真正的人类,为实现理想,他必须在一年内找到名真心人并获取她的真心之吻,否则他将永远离开人类世界。云飞扬在与洛小芈的相处中逐渐产生了原本不该属于精灵的情感,他希望洛小芈成为他的真心人……
  • 不务正业的明朝商人

    不务正业的明朝商人

    王乾,一个用老套剧情穿越回明朝的学生用农、工、商“三栖”发展方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帝国当他站在商业的最顶端的时候,却剑走偏锋,向军事发起了冲锋。没有人赞成他做法,但他力排众议,克服层层困难,最终神话再现,成就大明的日不落帝国。
  • 先婚后爱,总裁的契约新娘

    先婚后爱,总裁的契约新娘

    他和她的婚姻只是交易罢了,却不曾想,一步错步步错。到底是谁先爱上谁,谁中了谁的计。
  • 夜黑下的魔鬼

    夜黑下的魔鬼

    阴森的鬼雾,凄迷了多少人的眼?只有那幽蓝的灯光,指引着亡灵的方向,在这里没有谁可以停留,至少是理论上,但是偏偏有人徘徊于此,徘徊在生死之间……他率领魔界兵马杀人十几,毁一世界;他被神封印,觉醒之时为列强欺凌,率领大军沐浴敌人的鲜血;他的世界被恶魔入侵了,复仇追杀毁灭星球与天地宣战!他就是黑魔煞星,他的存在让三界不容。命运的轮回,让他来到一个原始社会的星球,投胎转世,龙血珠与之混体。他又会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呢?
  • 犹太人教子心经

    犹太人教子心经

    本书总结了犹太父母教育孩子的各个方面,包括孜孜以求的求知精神、塑造完美的自我、重视今天的每一步奋斗、与人为善、广交朋友、品德决定成就的高低和金钱是世俗的上帝六个部分。
  • 飞越盲区

    飞越盲区

    七十年代末,一群青年男女走进了军营,笼罩在他们头顶的仍是那片盲区。他们为各自的理想努力着,然而他们却陷入了生活的盲区,他们追寻着、沉浮着……这方充满魔幻的盲区,使他们迷惘、困惑,然而,他们并不甘心沉沦,他们用青春和生命为代价,寻找着生活的座标。小说以父子飞行员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奋力穿越地域和人生的“盲区”为主要线索,赞颂了两代军人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品格,在空灵的艺术风格中寄意遥深。
  • The Life of Francis Marion

    The Life of Francis Mar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腹黑宝贝逗逼妈

    腹黑宝贝逗逼妈

    某男:“老婆,你想带儿子去哪啊。”某女:“没。。。没去哪啊。”某男:“没去哪,那你收拾行李是想闹哪样啊。”某女:“不。。。。不想闹哪样。”结果某女华丽丽的被带去房间了。某萌宝看到这幅场面一副早一习惯的表情摆在脸上。
  • 断袖不欢

    断袖不欢

    何子非:她是我的暖床书童。知言:我不是男宠。孔轩:若是能将她收回府中,养在榻上……知言:我不是男宠。韩霖:你休要肖想世子的床榻!知言:我不是男宠。Remark:唐某是上班族,每天超过十二个小时不在家,晚上抽空码字。如遇工作量骤增、加班,甚至没有时间思考情节,故而更新龟速,请各位看官见谅。生平没有大志,唯独喜欢讲故事而已。欢迎看官们自带干粮板凳,前来入坑~
  • 迷途人与他的萤火虫们

    迷途人与他的萤火虫们

    J,为了实现他心中那个遥远的目的而开始从事杀手工作。手刃了无数条生命的他已经开始麻木了,直到有一天,一个曾经被他杀死过的女孩出现在他的面前,于是J的生活开始发生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