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上海有个大名鼎鼎的犹太富商哈同,他是来上海的犹太人中唯一由赤贫而至豪富的人,他的精明在上海也是妇孺皆知,几乎成了一种传说,还被看作犹太商人的典型。
哈同全名为雪拉斯·阿隆·哈同,又名欧司·爱·哈同,1851年出生于巴格达,1872年只身出走香港谋生,于次年来到上海,其时衣衫褴褛囊中空空。他通过熟人介绍进入老沙逊洋行供职,先做守门人员,后当跑街(外勤),很快转任烟土仓库管理员和收租员。由于工作勤勉、头脑灵活,于1879年被提拔为大班协力兼管房地产部。1901年,他独立开办了哈同洋行,专门从事房地产,事业兴旺,最后于1931年去世。
哈同做生意时的精明以及他对精明的心态,从他计算地租房租上就可以看出来。
哈同出租一般住房和小块土地的租期都较短,通常三至五年。租期短,既便于在需要时可及时收回,又可以在每次续约时增加租金金额。在哈同的地皮上,哪怕摆个小摊子,也得交租。有个皮匠在哈同所有的弄堂口摆了个皮匠担,每月也要付地租5元。哈同每次向他收地租时,总是很和蔼地对他说:“发财、发财。”但钱是一个不少的。
哈同计算收租的时间单位也与众不同。当时上海一般房地产业主按阳历月份收租,而哈同却以阴历月份订约计租。大家知道,阳历月份一般为三十或三十一天,而阴历月份为二十九或三十天,每三年有一个闰月,五年再闰一个月,十九年有七个闰月。所以,按阴历收租每三年可以多收一个月的租金,每五年可多收两个月的租金,而每十九年可多收七个月的租金。
还有,哈同发达之后,曾花了70万两银元建造了当时上海滩上最大的私家花园,名之为“爱俪园”。为了便于管理园内职工,哈同对职工的职责和等级作了明确的规定,并让账房间制作相应的徽章,但即使这样一个表明工作职责的徽章也要职工自己掏钱购买。每个徽章的制作成本仅为5个铜板,“零售价”却为4毛!
哈同的这种精明可说是已到了精明的极境,连每个月为二十九天还是三十天都要算计一番。但反过来看,这样的精明固然需要一定的算计能力,但毕竟又用不了多少聪明,真正需要的恐怕还是一种心态,一种对于精明本身的心态。随便什么地方,不但要想方设法的精明,而且一旦有了精明的点子,便理直气壮地付诸实施,而不顾别人会怎样想。可以说,当时的同行会采用哈同收小租的办法而没有广泛采纳他按阴历计租的办法,既是一个不如哈同精明的表现,更是一个不具备哈同对精明的坦荡态度的表现:当其他民族的商人为了自己是否会显得过于精明而犹豫不决甚或将精明的点子搁置一边时,他们同犹太商人的距离就拉开了,他们在同犹太商人的交易中处下风的必然处境也就决定了。
.在逆境中发财
犹太商人有一项极好的心理素质,就是能在不利的环境中,我行我素地做生意,甚至把逆境当做了做生意的最佳机会。犹太人有这么一个笑话,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犹太人有个规矩,安息日不能工作,只能在家虔诚休息,学习典籍。可有个别商店的老板却照常营业,亵渎了安息日。一次讲道时,拉比对这样的店主大加挞伐。可是,礼拜结束后,亵渎安息日最甚的一个老板,却送给拉比一大笔钱,拉比非常高兴。
到第二周礼拜时,拉比对安息日营业的老板指责得就不那么厉害了,因为他指望这样一来,那个老板给的钱会更多一些。
谁知结果一个子儿都没拿到。
拉比犹豫了好一阵子,鼓足勇气来到这个老板家里,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情十分简单。在你严厉谴责我的时候,我的竞争对手都害怕了,所以,安息日只有我一个人开店,生意兴隆。而你这次说话一客气,恐怕下周大家都会在安息日营业了。”
犹太人以虔诚闻名于世,但在说笑话时,却老是出格,甚至极为出格,不要说道貌岸然的拉比,就是神本人也常被拉来取笑一番。不过,从这则本意在于调侃拉比的笑话中,也不难发现犹太商人的一只生意眼。
消除一切竞争对手、彻底垄断市场,这始终是商人的理想环境。说穿了,商人之间的相互竞争,争来争去不过争个不同程度的垄断。
垄断可以通过政治手段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但对犹太商人来说,政治手段是不现实的,因为既成权力与犹太人作对的时间远远多于同犹太人和平相处的时间,至于偏袒犹太人的时间更是极为罕见;换一下,经济手段也不现实,因为这对经济实力包括商品的生产技术以及品质等要求过高。在犹太商人看来,最有利的垄断局面是别人都囿于种种非理性的成见或因害怕冒险等而不肯或不敢介入之时。这种时候,市场回报很高,但垄断局面的维持却不需要多大的成本。笑话中的商店老板追求的就是这种有利条件,他付给拉比的一大笔钱,不过是安息日赢利的一小部分而已。这点费用要比采取其他招徕顾客的手法,如广告、惠赠、大削价等,省时省力省钱多了。
毫无疑问,犹太商人的这只生意眼是历史赋予的,当年犹太商人之所以能在几乎无人竞争的情况下从事放债和贸易这些获利丰厚的行业,就因为基督教神父讲道时对它们进行了严厉的谴责。犹太商人没有义务遵守基督教的教义,而且,只要合法,他们对神学上或道德上的说教历来不太在意,径自去赚自己的钱。
可就是这样一种态度使犹太商人能超脱形形色色的先入之见或刻板模式的束缚,在新兴的行业或领域兴起时,最快地发现之。
所以,当娱乐行业,如表演业、电影业等还被看作不正经行业时,犹太商人已大批进入了这个行业,甚至《圣经·诗篇》中“不坐亵慢人的座位”的告诫,也被置之脑后;在美术界还一味只知道保存美学趣味与审美价值时,犹太美术商已主宰了纽约第五十七大街上的世界美术市场;同样,当其他律师,尤其是华尔街上大法律事务所中的律师,还对人身伤害诉讼嗤之以鼻,把接手这类案子的律师称之为“追救护车的人”的时候,犹太律师正好把它作为自己赚取成功酬金的领地。
.时间就是一切
犹太商人非常珍惜时间。人们通常所说的“时间就是金钱”,看似已把时间的地位抬得很高了,但在犹太商人看来却还远远不够。犹太人历来认为,时间远不止是金钱,时间就是生活,时间就是生命。钱是可以借用的,而时间是不可以借用的,时间远比金钱宝贵。
正因为对时间有这样一种认识,犹太商人在做生意也好,工作也好,对时间的使用极为精打细算。在企业里,犹太人在工作时间里勤勤恳恳,毫不懈怠,但下班时间一到,哪怕手头工作接近完成,他们也会毫不迟疑地搁下工作,准时下班。因为多工作哪怕一分钟,对自己而不是对公司,都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表现。
所以,犹太人在商务活动中非常注意时间安排。公司每天上班开始的一小时内,是所谓的“发布命令时间”,将昨天下班后至今天上午上班前所接到的一切业务往来的材料或事务处理掉或做出具体安排。在这段时间里,不允许任何外人的打扰。而外人即使是商业上的联系,也必须事先有所约定,“不速之客”在犹太人的商务活动中几乎等于“不受欢迎的人”。因为不速之客会打乱原先的时间安排,因而浪费大家的时间。
在犹太人那里,预约不仅意味着时点的确定,还意味着时段的确定:客人是在上午10点至(比如说)10点15分前来晤谈某一业务。时间一过,请自动起身,犹太人有把会谈时间尽量压缩的习惯(当然为了争得一个“合理的价格”,他们也会不计时日地讨价还价),所以,一般见面后,只作简短寒暄,随之便进入主题,一般的客套“联络感情”,在犹太商人那里都是毫无意义的,除非他觉得同你客套有利可图。
这些只是犹太商人对待时间的一般态度,还没什么特别之处,当然这是相对欧美商人而言,同中国或其他东方商人来比较,已经有些不寻常了。其更不寻常的,是在时间能够直接产生金钱的时候。在这方面,我们前面说过的那位哈同,也极具犹太商人的典型性。
哈同洋行出租房屋和地皮时,租户不但需要提前交租金,还要交纳巨额小租。所谓小租就是一次性的起租费,由哈同创设的这种收小租做法,日后成为上海流行的计租方式。比如,1927年2月,华新公司向哈同租赁南京东路394号店面一间,在合同上规定,在订立合同之日先交纳第一个月的租金为900两银元和6500两银元的小租,然后才能承租,而实际租期则从当年6月开始。这样,洋行提前四个月得到了7400两银元,可以再用以投资。
哈同非常重视收租金的日期,他要求租户必须如期交纳租金。他专门雇了十多个收租员收租,即便有了专人收租,一旦有租户没有如期交租的,他会亲自坐了汽车上门催讨。甚至到他已经成为拥有百万英镑的大富翁之后,如遇这类未如期交租的情况发生,他也会第二天就找上门去。有时,只为区区十几元钱的租金,他也会穿过小弄堂,走进破旧的老式房子,踩着吱吱作响的狭窄楼梯,敲开房门,亲自催讨。倘若他来的时候,户主正好不在,那么他会在灶披间(即厨房)里等上几个钟头。旧上海老房子灶间的杂乱、邋遏和异臭,同他百万富翁的形象构成了极其醒目的反差。哈同因其如此执著的态度,而被人戏称为“终身致力于收租”的人。
犹太商人在收取别人的租金和贷款时,最好提得越早越好,而在付给别人的贷款时,则想方设法给以拖延,不过以犹太人的重信守约习惯,他们在具体做法上还是有分寸的,可以说,有时还做到了不落把柄的地步。
由初到伦敦时一文不名的穷小子而成为日后南非首富之一的犹太钻石商巴奈·巴纳特,最初是带着四十箱雪茄烟作为创始资本来到南非的。他把这些雪茄抵押给探矿者,获得了一些钻石。从这开始,短短几年时间里,巴奈特成了一个富有的钻石商人和从事矿藏资源买卖的经纪人。
巴纳特的赢利呈周期性变化,每星期六是他获利最多的日子,因为这一天银行较早停止营业,巴纳特可以尽他自己的高兴用支票购买钻石,然后在星期一银行重新开门之前将钻石售出,以所得款项支付货款。
这种办法说穿了,差不多等于开空头支票。巴纳特借银行停止营业的一天多时间,“暂缓付款”且又不会让自己的空头支票给打回来,只要他有能力在每个星期一早上给自己的账号上存入足够兑付他星期六所开出的所有支票,那他就永远没有开“空头支票”。所以,巴纳特的这种拖延付款,纯粹利用了市场运行的时间表,在没有侵犯任何人的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调动了远比他实际拥有的资金多的资金。
巴纳特对时间的精打细算如此别出心裁,甚至让其他犹太人也感到惊奇,当时南非的犹太商人大多对巴纳特的做法不甚赞同。不过平心而论,只要巴纳特没有让卖主在星期一上午收不回款,谁也不能对他说什么,而只能服膺于这个犹太商人的“精明”。
.资讯决定一切
犹太商人不同意“时间就是金钱”的说法,可能也不同意“资讯就是金钱”的说法。因为对于这个长时期中缺乏保障的民族来说,有时一个资讯就可能决定生死存亡。由这样的传统出发,犹太商人形成了对资讯的高度重视与敏感。
事实上,犹太商人的消息灵通世界闻名。据日本商人说,犹太商人非常喜欢收购国外破产企业,每当日本有让犹太商人看着中意的企业破产之时,远在美国的犹太商人便会第一批获悉这一消息,而许多日本企业主近在国内,却是“出口转内销”,还得从犹太人那里获得有关情报。
在这方面,素有犹太经商之道的代表之美称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