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58800000053

第53章 谈崔琰之死

第九章谈崔琰之死

崔琰和荀彧一样同属非正常死亡,是被曹操不明不白地给弄死的,对于这样的事件特别具有故事性。对于讲故事的人,特别具有挑战性,总是千方百计地探明死因,讲清原委。对于听故事的人也特别具有挑逗性,总是希望听到千真万确,证据确凿的事实真相。由于双方都是这样一种心态,这类故事便越传越迷人,故事细节越传越扑朔迷离。毫无疑问,我对于崔琰的死,也十分感兴趣,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对于崔琰之死的看法,但没有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

一、崔琰怎么会死?

崔琰怎么会死?不是说崔琰会长生不老,是说崔琰怎么会被曹操不明不白地给弄死了。为什么崔琰不会被曹操不明不白地给弄死呢?

其一,崔琰是有背景的人。

崔琰的背景就是姓崔,当时,崔姓是河北境内一大姓,是名门望族,统治者都有意攀交崔氏。他们攀交崔氏有两个原因。一是借崔氏的传统力量为社会基础,以此维护自己的统治。二是与崔氏联姻,借此贵族血统来改变自己本家族的种族遗传基因。曹操就是一例,他的儿子曹植就是娶的崔琰哥哥的女儿。

其二,崔琰是有来历的。

崔琰的来历不是说有官方背景,而是他有一个了不起的老师,这老师就是郑玄。郑玄是当时社会有名的经学大师,他的名气到底有多大?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了。郑玄当年离开袁绍回老家,经过高密县,被黄巾起义军包围了,当黄巾起义军知道被包围的是郑玄后,不但没有为难郑玄,还对郑玄礼让三先,顶礼膜拜。后来郑玄居住的那个小县城因为有郑玄居住在那里,起义军竟不去骚扰。所以,崔琰有这样一位经学大师的老师其身价自然是水涨船高。

其三,崔琰是个有本事的人。

易中天教授品三国时说,崔琰能文能武,文武双全。

其四,崔琰是一个受人推崇的人。

他的堂弟崔林与陈群一起议论冀州地方人士,崔林对陈群说,崔琰是河北境内最了不起的人物,是河北境内名士的领军人物。

其五,崔琰有市场。

袁绍统治河北时,千方百计地拉拢崔琰为自己装点门户,袁绍死后,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与袁尚又各自想方设法地拉拢崔琰,都被崔琰拒绝了。崔琰因此进了牢房。后经阴夔、陈琳营救,才从牢房里逃了出来。曹操统治河北时期,崔琰又得到曹操的赏识。

这样一个有背景、有来历、有本事、受人推崇、又受到曹操赏识的人,为什么不明不白地给曹操弄死了呢?其实,曹操并不想弄死崔琰,崔琰从建公元204年到公元216年被曹操弄死,在曹操身边工作了十二年,这十二年中,曹操对于崔琰是十分倚重的。崔琰走进曹魏集团之初,虽然官职不大,却是一路上涨的行情,期间还担任过管干部的官,曾经与毛玠一起为曹操选聘、任免干部,曹操对崔琰与毛玠的工作是十分满意的。曹操曾经说过,“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意思是说用人达到了这个程度,让天下人自己管理自己,我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呢?由此可见崔琰与毛玠在曹操心目中的分量与地位。曹操不但赏识崔琰的工作能力与人品,而且对崔琰有几许敬畏,敬畏到让崔琰在关键时候扮作自己替身的地步。《汉语词典》中有个词语“捉刀”,就是讲这方面的故事。其意思是说,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却持刀站立床头。接见完毕,叫人问匈奴使者,魏王如何?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不管其故事性的真实性如何,终究说明曹操是有几分敬畏崔琰的。这在《三国志。崔琰传》中也有记载。

曹操这么倚重的一个人,为什么十二年之后又被曹操不明不白地弄死了呢?

二、崔琰是怎样被曹操给弄死的?

崔琰被曹操给弄死的说法很多,下面我们举几例作说明。

《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的说法是文武众官议立曹操为魏王,尚书崔琰力言不可。众官说汝独不见荀文若乎?崔琰大怒说,“时乎时乎,会当有变,任自为之。”有与崔琰不和者,告知曹操,曹操大怒,令廷尉杖杀崔琰于狱中。

《三国志。崔琰传》的说法有两点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从崔琰身上找原因。是关于杨训那件事情引火烧身,我在前面讲过,在后面我将还会提到。

第二个原因是从曹操身上找原因。认为曹操这个人疑心重,忌讳多,有些事情曹操是不能容忍的。如鲁国的孔融、南阳的许攸、娄圭这些人之所以被曹操处死了,是因为这些人倚仗自己是曹操老相识、老乡、老同学等而表现出对曹操不恭敬,使曹操无法忍受,曹操因此处死了这些人,崔琰的死也与此有关。

易中天教授品三国名气很大,他对崔琰的死也有专门论及。他在“命案真相”一讲中总结了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说曹操是神经过敏。认为晚年的曹操有点不清醒,犯糊涂。所以杀了崔琰。

第二个原因,是说曹操报复杀人。是指崔琰初到曹魏集团,就指责曹操不关心冀州百姓疾苦,只关心武器、兵员之类的事情,使曹操不爽,以致报复杀人。

第三个原因,是说曹操为了安排后事而杀崔琰。曹操为了保障权利的平稳过渡到曹丕那里而大开杀戒。

这三个原因,易中天教授都是从曹操身上找原因。

当然,还有很多说法,不过都大同小异,,这三种说法自古至今,应是具有代表性的说法。

崔琰到底是怎样被曹操不明不白地给弄死了,在我看来,主要原因不在曹操,而在崔琰自己。崔琰的死,经历了十二年的漫长的过程,是由于崔琰过分地看重在自己的名声,太喜欢表现自己,以致到了偏执的程度,由此一步步把自己弄死了。这十二年的过程,有五个关键点,这五个关键点也就是五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太刚硬,为其死亡埋下了祸根,这是十二年当中的第一个关键点。这个关键点的事情也就是易中天教授所讲的报复杀人那件事情。

曹操刚刚打下冀州,征召崔琰为别驾从事,曹操对崔琰说,冀州真是一个大州啊!昨天核对户籍,有户口三十余万。对此崔琰毫不留情地指责曹操说,现在天下分崩离析,动荡不安,袁氏二兄弟为争继承人大动干戈,使冀州百姓饱受战乱之苦,现在您刚到冀州不去安抚、关心冀州百姓的疾苦,却一心计较冀州人口有多少、武器有多少、兵员有多少,这难道是冀州百姓对您给予的希望吗?一番话使在场的众官员大惊失色,曹操也没有了刚才那种喜悦的心情,反而是由衷地向崔琰致歉、认错。

曹操的认错应该是诚心实意的,其理由有三。一是崔琰这番话确实在理,二是曹操由于先前杀了兖州名士边让的教训还记忆犹新,三是此后曹操不但没有为难崔琰,反而让崔琰的官职一路攀升。期间还让崔琰做了管官的官,官职不大,但地位很重要。并赞扬崔琰说,您有伯夷的清高,史鱼的正直,贪夫听到您的名声会变得清廉,壮士因崇尚您会变得更加勇敢,您可以作为当今世人的表率。

曹操如此器重,赞赏崔琰又为什么说此事为崔琰的死埋下了祸根呢?

古话说,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崔琰对曹操的不敬,不但没有招来曹操的责备,反而得到了曹操的赏识与重用。而崔琰得到的不是警惕与小心,二是放纵与自傲。曹操对崔琰的赏识与重用从另一个角度纵容与怂恿了崔琰那种爱出风头,爱表现自己的性格,这样继续下去只会使崔琰越来越偏执。

第二个原因,太正直,是其死亡的根本原因,这是十二年过程中的第二个关键点。

曹操晚年一直困扰在立世子这件事情上,曹操那里一直犹豫在是立长子曹丕还是立才子曹植这个纠结的问题上。曹操为此进行了秘密问卷调查,调查的范围很小。只限于太中大夫贾诩、尚书崔琰、东掾邢颙、西掾丁议、黄门侍郎丁廙等五人之间。曹操对这次秘密问卷调查是很慎重、小心的。这五人都是曹操平常十分信任的人,况且邢颙与丁议本身就是“组织部长”,考察干部是他俩分内的事情。这五人之中其他四人都很慎重地对待秘密问卷调查,只有崔琰一人“露板”公开回复,公开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曹操对此公开的态度是还是一如既往地赞赏崔琰,“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曹操为什么要赞扬崔琰具有可贵的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高风亮节呢?因为崔琰公开表示支持立曹丕为世子,而曹植是崔琰哥哥的女婿。在这个问题上,崔琰依据《春秋》之义支持立长子曹丕,而不依据翁婿亲情立曹植为世子,所以曹操要赞赏崔琰,不过这也只是曹操公开的态度,但曹操此时还有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动,就是在此时不久曹操就因为崔琰的侄女、曹植的妻子穿着过于奢侈,有违“制命”而“还家赐死”,这一非同寻常的举动似乎是在告诫崔琰遇事悠着点,太过分了,我会受不了的。之所以有这样的猜想理由有三。

其一,崔琰“露板”公开回复,犯了大忌,不是兵家大忌,而是做人做事的大忌。孔子在给《易经》做注解时说过这样的话:“之所以总有‘乱’发生,其乱之源往往是由言语引发的。君说话不慎密则失信于臣,臣说话不慎密则灾殃及身,重要的事情不慎密则造成祸害。所以,君子处事说话谨守慎密,这样才能避免灾殃”崔琰公开表明态度是说话不慎密,必然会招致灾殃。

其二,这么一件机密大事,曹操是十分小心、慎重的。曹操知道,重要的事情不慎密则会造成祸害,所以很谨慎地在小范围内密卷问卷调查。不想这样一件机密大事则让崔琰嚷得天下人都知道了,这样做,最少干扰了曹操的既定方针。

其三,你崔琰这么光明磊落,置曹操于何等处境?

由此三大原因,曹操不处置崔琰真的是高抬贵手了。但是曹操又不想崔琰这样一意孤行,得想法子提醒崔琰,所以,才以处死曹植的妻子来敲打崔琰,可惜,崔琰对曹操如此良苦用心执迷不悟。

第三个原因,太聪明,是其死亡的直接原因,这是十二年过程中的第三个关键点。

杨训这个人据说才能不怎样,但人品不错。崔琰向曹操推荐了这个人,曹操也录用了这个人。后来曹操做了魏王,杨训上表褒扬曹操的功德,说了很多肉麻的话。有人指责杨训是奸佞小人,由此牵扯到崔琰举荐不当。就这么一件小事,崔琰知道了,有点沉不住气。把杨训上表的草稿要过来看,看了就算了,只要心里明白,也没有大不了的事情。但崔琰不是这个个性,看了后,又给杨训写信。写了这么几句话。“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直译过来就是,表我看过,事情很好!时间啊时间啊,一定有发生变化的时候。就是这么几句话,便惹出了很多麻烦。因为崔琰这几句话,自作聪明,故弄玄虚,似禅宗的偈语,谁也不知是什么意思!

《三国演义》也是抓住这几句捉摸不透话做文章,说其意是反对曹操晋封魏王。

《三国志》所讲述的故事,也是说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抓住这几句话做文章。向曹操报告说,崔琰这封信是玩世不恭,有诽谤的意思。

曹操也是抓住这几句话做文章。说,俗语说,“生女耳”,这个“耳”字不是好话。我们老百姓中确实有这种说法。当人家生了孩子时,你问人家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要是女孩,对方就会说“生的是个女孩子啊”,有点不情愿的意思。曹操抓住这个“耳”字由此类推,说崔琰这样说,有不满的意思,又说“会当有变时”表现了不恭敬,由此罚崔琰劳教。

有一句话,叫做聪明反被聪明误,正好说的是此时的崔琰。有人指责杨训溜须拍马,也没有大了不得的事,人家曹操都没有说什么,崔琰本可装糊涂了事。哪个人前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由他的便好了。但崔琰不是这样。他那爱表现自己、爱出风头的性格忍受不了。崔琰冲出来了,他想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弄个水落石出也无可厚非,把表要过来看了,自己明白就算了,就此打住,也会风平浪静。崔琰却又要给杨训回信,回信就回信,也没有大了不得,明明白白把事情说清楚也许是件好事,但崔琰不这样做,却要学着禅宗的样子卖关子,写些“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鬼都看不懂的句子。所以人们只好根据自己的需要瞎掰。陈寿是怀着好意去理解这几句话,说这几句话的本意是讥讽那些告密者喜欢指责而不辨情理。实际上陈寿这样理解也是瞎掰。从“时乎视乎,会当有变时”这句话中根本看不出有这样的意思。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第四个原因,太张扬,是其死亡的必然原因,这是十二年过程中的第四个关键点。

对于杨训事件曹操也没有大做文章的意思,原本只是就崔琰的不恭敬杀杀崔琰的锐气,做几天苦力,劳动改造几天,本可以了事。所以当崔琰劳动改造的过程中,曹操派人去观察崔琰的表现,看看是否在认真劳动改造,本没有什么特别的用意。不想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派去的人回来告诉曹操说,崔琰在劳动改造期间不但不好好劳动改造,而且宾客盈门似乎有不满情绪。曹操听了大吃一惊。让你崔琰劳教几天本是爱护你,希望你做事低调一点,谨慎一点,不想,你还有怨言,你这不是和我曹操对着干吗?要是恢复你的工作机会,让你********还不知道你会干出什么事情来?于是曹操彻底的对崔琰失望了,便有杀崔琰的意思。易中天教授据此推断曹操杀崔琰是为了安排后事也不无道理。

有句古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崔琰为了表现自己,每每与曹操过不去,既有“众人非之”的缘故,也有使曹操忍无可忍的原因,所以曹操便赐予崔琰自行了结。

第五个原因,太清高,决定了其命运必然是以悲剧告终。

崔琰的悲剧命运真的是十分蹊跷。据《三国志。崔琰传》裴松之注《魏略》交代,崔琰写给杨训的信不知怎样流落到街头小商小贩手里了。小商贩用崔琰写给杨训的信纸糊在蒸笼上,以防止蒸笼跑气。这样一件事被路过的官员远远看见了,恰好这个官员与崔琰关系不咋地,又把这件事告诉曹操,曹操更加恼怒,认为崔琰这是“腹诽心谤”,内心还怀有不满情绪,由此给崔琰剃了光头,罚崔琰劳教。再加上开始举报崔琰的那个人盯着崔琰不放,有乘机奏了一本,说崔琰劳教时“虬须直视,心似不平”,太祖当时也有这个看法,于是曹操赐崔琰死罪。这种说法稍有不同于前,但有两点很重要。一是杨训太不识轻重了,怎么将崔琰的信流落到了集市上,从这个细节上可以看出崔琰识人还是有欠缺。二是曹操没有派人去观察崔琰劳动改造的情况,这点很重要。这说明两点。第一点是曹操罚崔琰劳动改造并不十分在意,过一段时间也许就没事了。二是说明崔琰与同僚的关系十分恶劣,那个先前举报崔琰的人简直是盯着崔琰玩。

古话说,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崔琰太清高了,所以没有一个生死与共的朋友。落难时,不但没有人舍身相救,反而是落井下石的人不少。反观毛玠,曹操治毛玠的罪,就是毛玠因为曹操处死崔琰说了几句牢骚话,被人告发。曹操本想处死毛玠,后来有桓阶、和洽两人相救,曹操才给了毛玠一条生路。两相比较,告诉世人,过分清高也是要不得的,人至察无徒。

本章开头,我讲崔琰的死是自己造成的,是崔琰自己一步步把自己逼到死亡线上,看了以上叙述,便是一目了然。崔琰初到曹魏集团时,当面指责曹操不关心黎民百姓的死活,只重视征战讨伐。曹操对崔琰的指责不但没有治罪,反而是重用崔琰。后来曹操就立太子之事征求崔琰的意见,崔琰公开表态,干扰了曹操的方针大计,曹操一面给了崔琰警告,希望其慎重,一面一如既往的重用崔琰。但崔琰对曹操的暗示,置若罔闻,仍然我行我素。后来又挑起来杨训事件,曹操对此只是罚崔琰劳教,想杀杀崔琰的锐气,可是崔琰却对此执迷不悟,劳教时还“虬须直视”,“通宾客,门若市人”,公开表现不满。由此彻底地惹怒了曹操,再加上“众必非之”,添盐加醋,落井下石,所以才逼迫曹操对崔琰动了杀机。

三、崔琰死得其所。

对于崔琰的死,《三国志。崔琰传》结尾评论说“而琰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世人对崔琰的死,最为痛惜,一直到陈寿作《三国志》时,人们还在为崔琰的死而愤愤不平。其实人们大可不必为崔琰的冤死而愤愤不平,因为,在崔琰自己看来,他不是冤死,而是为了保全他的名节而献身,他需要的就是这个结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他只有舍生取义。“蹈之而弗悔”,“遂志而成名”。“大丈夫为有邂逅耳”,一位君子所看中的是有没有遇到圣明君主,是否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至于如何保全自己的性命又何必在乎呢?崔琰就是这样一位君子,他看重的是自己的名声,不是生命。他看重的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抱负,不是哗众取宠。所以,当他得知曹操是要他自行了结生命的信息时,他毫不犹豫地从容地自行结束了生命。崔琰是一个为了名声而我行我素的人物,所以其命运必然以悲剧告终。本章开头提到荀彧,荀彧是大智者。荀彧是介于贾诩与崔琰之间的一个类型。他有贾诩一般的大智慧,但不屑于像贾诩那样圆通;他有如崔琰那样正直,却不稀罕崔琰那种刚烈。他和崔琰一样追求的是名节,不屑于随波逐流,所以也和崔琰一样,其性格决定了其悲剧命运。如有兴趣,请看下一章,从荀彧的遭遇看历史的纠结。

同类推荐
  • 三国天下传

    三国天下传

    “不至三国者,何以图英雄!不图英雄者,何以图天下!”(Ps:作者有工作,并且兼自考大学,压力颇大。平均3~4天休息的时候爆发一下,平时利用空闲时间码字,请读者大大们谅解。所以在不能稳定更新的情况下,本书暂时不会出VIP章节)另外在今年8月多左右的时候小左会存钱买个笔记本电脑,到时候会保持稳定更新。本书一群:155797499
  • 明清惊天大案

    明清惊天大案

    《明清惊天大案》精选了明清两朝11个著名的惊天大案,以通俗的笔调对它们进行解读和剖析,让读者在品味这些历史事件的同时,也能对中国的近代史进行一番梳理和思考。元朝是个短命的王朝。蒙古人的铁骑虽然曾经纵横欧亚大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版图最为庞大的帝国,但他们在治理国家和统治民众上实在不是行家里手,短短的160余年,元朝的统治就从终点回到了起点。
  • 南唐圣主

    南唐圣主

    李煜,历史上有名的“千古词帝”,一个只适合舞文弄墨,却不懂得治国的小国皇帝,最后只得将满腔的国仇家恨写进词里,不免让人惋惜!如果,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南唐,成为李煜的替身,是否会改变这个落魄皇帝的命运呢?接下来的历史又将如何演绎?《南唐圣主》为你揭晓答案!!!
  • 1896之最强帝国

    1896之最强帝国

    1896年台湾这是一个拥有金手指的男人横空出世,抢遍世界的故事。
  • 大晋之皇

    大晋之皇

    一个常常酒后失忆的中年男子,终于在一次大醉后假死而坠入阴间,却因为大闹森罗殿,骂阎王,打判官,而遭到报复,去到了一千多年前的朝代,当了个最悲惨的白痴皇帝,整日里提心吊胆,在权势中艰难求存,勾心斗角,只想捡一条命,寻觅回家的道路,再次享受家人的拥抱。
热门推荐
  • 一晃几十年

    一晃几十年

    一群发小儿,从小一起长大一起读书,毕业后各奔东西,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们一起经历了什么?在分开的岁月里我们又经历了什么?再次相聚我们怎样了?内容以主人公杨柱,从农村考入大学,毕业后步步青云,多少人为了生活,背叛了自己的初衷,晨宏和周梅不顾世俗的疯狂的爱,一群小伙伴,一晃几十年,人到中年,从幼稚的童真,到激情的青春直至人到中年,文章以社会的风气变化,社会的变迁,成长的心理,幽默轻松的带你解读一晃几十年。。。
  • 玉妃引

    玉妃引

    他是乱世枭雄,老谋深算,铁血手腕,终究成就如画帝业。她是江湖奇女,肩负使命,坠入红尘,与他半生纠缠不休。悬崖边缘,漫天火光,凄楚惨烈。那一夜,她伫立崖边,衣炔飘飘,动人婉约,目光清澈如水,淡笑宛如飞仙。“你若自此跳下去,我生生世世不会原谅你!因为……因为你杀了我最爱的女人!”他的悲伤无助皆化为愤怒彷徨,目光如嗜血般惊悚。她不过淡淡一笑,手轻抚还未显山露水的平坦小腹:“你永远休想得到梅花令,还有……你的骨肉。”话音未落,人已坠下。那如噩梦般的前世因果,如何在这一世去偿还?一段荡气回肠的帝王之爱,一场刻骨铭心的痴缠纠葛,成就了一曲流芳百世的《玉妃引》。
  • 幸福就是回家吃饭

    幸福就是回家吃饭

    美食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忙碌的现代人没有太多时间来享受生活,但吃饭是每天必做的事情。《幸福就是回家吃饭》将情感渗透到美食里,让读者在欣赏美食、学做美食、享受美食的同时,体会到美食中蕴藏的点点滴滴情感,重新拾起生活中那些被我们忽视了的温馨与感动,找回幸失落的福感。
  • 邪刃药仙

    邪刃药仙

    一座山,一个古老的山洞,一位老者的遗骨,一方魔兽的镇守,到底是何人能有如此能耐?
  • 海誓山盟:冷峻少爷唯恋夕

    海誓山盟:冷峻少爷唯恋夕

    寒冷冬夜,为了母亲,他放下所有身段去求她,而她却对他冷嘲热讽,折磨无数,多年后的他,强势回归,为的只是让她看清,他回来了,不再是从前的他,他回来也是为了报复当初那个脚踏他感情的女人……
  • 奇斗江湖

    奇斗江湖

    华山弃徒令狐东,被扔到华山脚下,后遇到剑客方世南。方世南道:“不如我们就一起去闯荡江湖吧。”令狐东道:“在下正有此意。”于是两人开始了闯荡江湖之旅,一刀一剑走江湖,试问天下谁不服。本书定为玄幻,但既有江湖武侠风,又有玄幻风
  • 大陆纵横录

    大陆纵横录

    先丧失修为,后遭灭门惨案。后经过多年修为崛起后的一切的一切......
  • TFBOYS情定三生

    TFBOYS情定三生

    爱与恨交错在一起,也许会使爱情更加长久!酸甜苦辣咸,样样都会有自己的专属味道!尝试,是唯一的途径;失败,是成功的开始;经历,是爱情的延续……
  • 禅的心态

    禅的心态

    你知道这些吗:世上最痛快的事就是了断,最智慧的事也就是了断。内心不觉悟,穿金戴银只是乞丐。越放得下,收获越多。不是别人让你不自由,而是自己让自己不自由。我心不动,就没人动得了我。既然哪里都一样,不如留下来。挖人参要挖根,做学问也要挖根……禅,你可了解,你可理解?!禅不是高不可攀,禅可以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其实,我们活在世上,随缘得缘,随便得便,到处都是禅!
  • 英雄联盟之娱乐解说

    英雄联盟之娱乐解说

    江东回到了四年前s3的时候,没有什么野心,就想安安静静做一个娱乐解说,告诉大家什么叫真·帅不过三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