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58800000012

第12章 、英雄不死

第五节、英雄不死

人在曹营心在汉;说曹操,曹操到;望梅止渴;青梅煮酒论英雄;得陇望蜀----这些都是与曹操有关的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一刻也不曾离开过我们,而且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说英雄不死。当然,作为英雄的曹操,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这些常见的文化元素,还有那些与他有关的历史故事,他所建立的丰功伟绩,他那些前无古人的创举以及他所创作的诗篇。这些历史故事,他所建立的丰功伟绩,他那前无古人的创举以及他所创作的诗篇,不但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历史的进程,所以说英雄不死。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一、魏晋风骨,诗风永存。

什么叫魏晋风骨?魏晋风骨又称建安风骨,是指建安诗人以及由曹操代表的曹氏父子以及在曹操管理下的建安七子所创作的诗篇而显示的风格,其诗继承了《诗经》以及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了汉末的大动荡、大分裂的历史,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表达了诗人自己企图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魏晋风骨作为历史上发生过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成就之高令人敬仰。这种成就一直深深地影响着诗歌的创作、发展,影响着社会,影响着中华民族,影响着广大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这是诗仙李白对建安风骨的敬仰,把建安诗篇与藏在蓬莱宫中仙文相比,然后又拿蓬莱仙文、建安诗篇来衬托自己的诗篇,蓬莱文章建安骨,这种直抒胸臆的表达,给人的感觉是随心所欲,这种随心所欲的表达是受建安风骨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致。有人说,李白个性之强,近于魏晋,思想上也近于玄老,由此可见一斑,由此可见魏晋风骨对诗仙李白的深刻影响。

近代学者,文人鲁迅对魏晋风骨的赞赏也同样表现出对魏晋时代的人文精神由衷的敬仰。他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的演讲中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在曹操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可惜他的文章传的很少,他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了。听了鲁迅这些发自肺腑的赞赏,自然会想到鲁迅对曹操由衷的敬仰之情。李白、鲁迅仅是无数伟人中两个代表人物,这两个人物又是极富个性的。李白是放荡不羁,鲁迅是一个也不宽恕。这样两个轰动社会、光照历史的文化巨人都对建安风骨、对曹操如此敬仰,可见建安风骨以及曹操对社会、对中华民族影响之深。

魏晋风骨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是看得见,摸得着。曹操对后世的影响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从文学角度讲,曹操是杰出诗人,其杰出诗人的杰出诗作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其深刻。这其中包括诗圣杜甫。曹操在《蒿里行》中有这样的诗句,“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与可怕,表现对社会特别是底层百姓的关切与同情。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这是诗圣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诗句。从“白骨露于野”到“路有冻死骨”,不仅所见的社会现象相同,其表达方式也极其相似。我们不难看出“路有冻死骨”是由“白骨露于野”化用而来,不仅表达方式相似,思想感情也是一致的,表现了对战争的厌恶,表现了对社会、对生活在底层的百姓的关怀与同情。

曹操不仅是诗人,更是政治家,作为诗人的政治家或作为政治家的诗人,其写诗的目的用诗人、政治家自己经常吟诵的一句诗来说就是“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近代伟人******既是诗人也是政治家,也曾题词“诗言志”。在这一点上,两位伟人、跨越历史的时空心灵是相通的。

曹操有诗《观沧海》,其文如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有词《浪淘沙。北戴河》其文如下,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比较曹操的诗和******的词我们有如下发现,

其一,******的词直接引用曹操魏武挥鞭的典故,抒发怀古颂今的豪迈之情。

其二,“秋风萧瑟今又是”是由“秋风萧瑟”化用而来。

其三,诗言志,“秋风萧瑟今又是,换了人间。”近代诗人******抒发的是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历史伟人曹操抒发的是对大自然敬仰之情。从诗言志这个角度讲两位诗人的心灵是相通的,但从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心胸与气魄来看,近代伟人******又超出了历史伟人曹操。******看到的是“换了人间”的欣欣向荣的社会景象,抒发的是“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大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而曹操看到的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大自然壮观,抒发的是“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理想。表达的是“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无奈与感慨。其心胸的反差,是历史伟人受历史的局限还是现代伟人是站在历史伟人的肩上展示的是未来,不管我们现在怎样去评判这样两位伟人,都不影响两位伟人在历史上闪烁的光芒。两位伟人也都有自己的注释,历史伟人面对刘氏汉家政权的没落,表现出的是“既得陇,复望属”的知足常乐心态,所以,才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止步。而现代伟人******表现的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气魄,所以,才有“换了人间”的喜悦。

不管怎样,从历史发展来看,曹操作为诗人、政治家对诗人、政治家的******是有深刻影响的。

曹操是诗人、是政治家、是英雄,但也是芸芸众生的一份子,作为芸芸众生中的凡人,

曹操的诗篇对后世芸芸众生也产生过深刻影响。对于生命、对于未来,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慨,“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是曹操《短歌行》中开头的几句,我们常常借其表达自己对于人生无奈与无助的感叹。特别是在无奈与无助的时候,很容易想起这几句诗,并反复在心里低吟,以此慰藉那颗受压抑而无可奈何的落寞的心。当然,这些诗句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当作心灵的鸡汤来抚慰我们受伤的心灵。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面对生活想到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冲动,想到的是“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追求,借以自勉,激励自己不断向前。

总起来说,魏晋风骨,包括曹操的诗句不但影响后世的诗词创作,而且影响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包括诗人、学者、专家、伟人以及芸芸众生。魏晋风骨,诗风永存。斯人已去,精神永恒。

二、官渡之战与******思想。

官渡之战在中国军事史上经常当做范例引为借鉴,在这一点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当属现代伟人******。******领导中华民族驱逐走了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在这次反侵略的伟大战争中,******写有两篇重要军事著作。一篇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篇是《论持久战》。这两篇军事著作极大鼓舞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勇气,使中华民族在灾难深重中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篇光辉著作中,******以官渡之战为例,告诫中国共产党人、告诫中华民族,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预示中华民族抗战必胜。在《论持久战》这篇光辉军事著作中,伟人总结了十个月抗战以来的经验,指出中国的抗战是长期性的,将经历三个阶段。即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告诫中华同胞,面对强大强大的日本侵略者,中国不会灭亡,也不可能速胜,将是一场持久战。******的这些军事理论,就源于《三国演义》,源于官渡之战。如果我们将******的军事思想与官渡之战对接就会清晰地发现这一点。

现从战术上对接,******的军事思想一是游击战。游击战的核心是十六字令。“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尽管这十六字令的游击战术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面对******的围剿提出来的,但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抗日主张其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为主,******这十六字令的军事思想被朱德等各级指挥员娴熟地运用到具体的战斗中。

那么,这十六字令与官渡之战有什么关系呢?官渡之战,开战之初田丰为袁绍制订的战术是“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比较田丰的战术就是游击战术,训练精兵,开展游击战,其核心就是以扰河南的“扰”字,这就是******提炼出来的“敌驻我扰”的“扰”。怎么扰?田丰的战术是“救右击其左,救左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而******的扰就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然后是“敌疲我打”。这两者何其相似?“敌进我退,敌退我追”,只是******的战役视野大,机动性大。所以比之田丰的“救右击其左,救左击其右”的战术视野大,机动性也大。这里还有两个可惜,一个可惜袁绍对于田丰的战术思想没有理会;一个可惜是这个战术思想不是曹操直接提出来的。不过对于后一点可惜有两条理由修饰了这个可惜。第一,田丰的这一战术思想仍然是发生在官渡之战的大背景下,自然与我们讲的官渡之战这个主题有关,第二点是曹操以具体战例诠释了这一战术思想。

下面仅以“敌驻我扰”为例作说明。

“敌驻我扰”,审配驻守邺城,曹操久攻不下,后来曹操改用战术,这战术就是“敌驻我扰”。他将邺城围住,在周围掘沟引漳水灌城,白天,沟挖得很浅,审配在城墙上见到沟堑很浅,不以为然,笑曹操幼稚,心里说那么浅的水沟是湮灭不了邺城的。曹操这里实在高明,他在制造假象,提供虚假信息,以扰乱审配的思维,使审配做出了错误的判断,由此而麻痹轻敌,不做准备。晚上,曹操加大力度将沟堑挖得很深,将漳河水引来灌进邺城,最后是城中饿死过半。

******的第二个战术思想是运动战,在运动中歼灭敌人。面对强大的对手通过运动分散敌人的力量,在运动中拖垮敌人,在运动中捕捉战机,然后,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一剧本的脚本就来源于官渡之战中的白马战役。《三国志.武帝纪》:“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公北救延。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这里荀攸给曹操的计策就是面对强大的敌人分兵出击,以一小部分牵制敌人,分散敌人的优势,然后以强大的力量突袭、包围白马的颜良并予以歼灭。******的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战术有如直接从曹操的白马之战中总结出来的一样。

******的第三个战术思想就是到敌人的后方去,到敌占区去,抗日战争如此,解放战争也是如此。到敌人后方去干什么呢?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这是其一。还有其二,这其二就是破坏敌人后方的补给线。百团大战干了什么?百团大战一大任务就是破坏铁路、桥梁、破坏日本侵略者后方的补给线。日本侵略者战线拉得越长,其运需补给的任务就越艰巨,切断其补给线,使前方得不到补给,自然会失去战斗力,不战而溃。官渡之战以弱胜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到袁绍的后方去,到袁绍的后方去干什么呢?就是破坏袁绍的补给,曹操两次到袁绍的后方去,都是去烧毁袁绍的军粮,特别是第二次奔袭乌巢烧毁了袁绍的粮仓,使袁绍彻底失望了。

以上三例是从战术方面将******军事思想与官渡之战对接,由此不难发现官渡之战在我国军事发展史上的重要影响及重要地位。

下面我们从战略方面将******的军事思想与官渡之战对接。前面我们讲到******的《论持久战》,该文将中国的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这一点与官渡之战也是极其相似的。其一,背景相同,都是敌强我弱。其二,心态相似,在敌强我弱的背景下都都表现出了恐慌。其三,都经历了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从这一点上分析,我们可以说官渡之战为******写作《论持久战》提供了历史题材与战例。

我们将******的军事思想与官渡之战对接,说明******的军事智慧受官渡之战启发,来源于官渡之战,似乎有点牵强附会,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在大家看来,******与曹操、******军事思想与曹操的官渡之战似乎是八辈子也挨不着的事情,但只要去认真搜集一些信息,认真读一些书,你也许就不再怀疑了,就会相信我这样的对接是有道理的。******之于《三国演义》是密不可分的,是形影不离的。******从十多岁开始阅读《三国演义》,直至老人家去世之前,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三国演义》,一辈子都在阅读《三国演义》。自己有阅读能力时自己阅读,眼睛看不清了,就请人代读,阅读《三国演义》持续七十多年时间,终其一生,你说******,对于《三国演义》,一生阅读过多少遍,翻开******阅读过的《三国演义》,对其中的大量人物都有批评,每一章都有评语。不仅自己认真阅读,而且建议高级将领阅读,并开玩笑说,不读《三国演义》、不读《水浒》、不能算中国人。井冈山时期,有人指责******是拿着《三国演义》指挥战争,******当然不承认,说一到关键时刻,这些东西都忘了,具体战役都是依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形制定战争策略,事情当然如此,但七十多年的阅读经历,《三国演义》烂记于心,这不可能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我将******的军事思想与官渡之战,当然包括《三国演义》这个大背景对接是不无道理的。

三、唯才是举,鉴今宜古。

唯才是举,是曹操的首创,这一创举,尽管一千多年过去了,一刻不曾离开过我们的现实社会,而且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现实社会。

唯才是举,是曹操选拔、培养干部的方针、政策,为了更好地贯彻唯才是举的方针、政策,曹操先后三次颁发求贤令。

曹操三次求贤令有两个共性。一是革命性,二是包容性。革命性是彻底否定了汉武帝以来推行的“举孝廉”的干部路线。包容性是强调只要有一技之长,尽管不仁不孝、尽管有被人耻笑的行为、尽管有贪污不廉洁的坏名声都在举荐之列,都应极力举荐。

唯才是举的干部路线对后世产生过深刻与深远的影响,一直为我们诟病的科举制之于唯才是举有其共性,也受其影响。唯才是举是直接否定了前代的举孝廉,而科举制也是直接否定之前的九品中正制的干部路线,同样体现了革命性。科举制的首创者是隋文帝杨坚,在杨坚主政之前的干部路线是世袭制,是魏晋以来形成的九品中正制。在这种世袭制的庇护下,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或地方担任高官,为了改革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这就是科举制的源头。科举制冲破了门阀权贵世袭的干部选拔路线,使有真才实学的、出身低微的人能凭能力走进统治集团核心为官,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实行了考试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科举制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与唯才是举通过推荐选拔人才,由于一对双胞胎,一男一女、一阴一阳,一直没有离开过中国社会,而且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形成的高考制度就一直徘徊在这两种制度之间。建国之初的十七年,教育部门实行的是考试制度,后来被否定了,其理由是在搞封、资、修一套,培养的是死读书的书呆子,只专不红。要实行教育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去锻炼,然后通过推荐、选拔又红又专的接班人上大学,这种做法造成的后果是不但是只红不专,而且甚至是既不红,也不专,后来这种做法又被否定了。这种做法的危害性更大,造成中国社会人才的青黄不接。后来又恢复了高考制度。高考制度长期沿用形成了有如明朝期间科举制一样的固定模式。人们熟悉了这种套路,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是高分低能,我们又开始思考这种制度的弊端,试着推出了在重点大学推荐加考试的选拔模式,有的重点大学甚至提出由重点中学校长直接推荐的试点,这种做法被人戏称为“举孝廉”。今天教育发展的整个过程就有如在唯才是举的举荐中与科举制的考试选拔中阴阳徘徊,不管其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终归是没有逃离其影响。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不在于其制度本身。包括科举制、唯才是举,高考的人才选拔制度。这正像一个苹果,苹果生长在树上是健康的,因为有大树这个母体为其提供营养、提供免疫力。当他一旦离开大树这个母体后,这就不同了,一是“物壮则老”,果子终归是要成熟的,成熟后终归要离开母体。二是环境变了,不但没有母体为其提供营养、提供免疫力,而且坏境中的空气、水分、阳光等这些在母体时期是其生长时的必要元素,后来却变成了腐蚀、侵害其存在的有害元素,这时人类不给予必要的保护就会烂掉。唯才是举、科举制在其创建之初是适合其环境的,由于后来其生长的坏境变了,才带来了其性质的变化。高考制度也如唯才是举、科举制一样有一个继承、创新、发展的过程,不然,终究走不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的自然规律。

以上是唯才是举的革命性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唯才是举的包容性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也是深刻的。唐太宗的“君子用人如器”的主张体现的就是唯才是举的包容性。我们今天常常引以为戒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一棍子把人打死,既允许人犯错误,也允许人改正错误”等格言警句也同样体现的是人才观的包容性。

受唯才是举影响而产生的科举制尽管被历史否定了,让其离开了历史舞台,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却不曾离开。而惟才是举的人才选拔制度我们今天不但没有否定,我们的社会还一直以此为警钟,告诫我们不要忽视人才,不要荒废人才,尽管我们常以唯才是举警示我们要慎重使用人才,却不知唯才是举的出处,但并不影响其存在的意义,相反,当我们频频提到唯才是举时,在考究其深刻意义的时候我们终归会想起曹操来。

曹操一生建立的丰功伟绩举不胜举,很多我们都可以忽略,但曹操创建的魏晋风骨,曹操经历指挥的官渡之战,曹操的唯才是举,不管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要将其忽略,但终归是无法抹掉其给历史留下的烙印,由此我们可以大声说,英雄不死!说到这里,我想为曹操画个像。曹操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在我看来,曹操应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革命家。欲知其详,请看下一章,装在套子里的革命家。

同类推荐
  • 匪影溃灭记

    匪影溃灭记

    一条运河流经古老的济宁,商贾也因此汇聚与此,使此地繁华一时。在民国时期那里也流传着许多绿林豪杰,土匪响马的故事,作为济宁市的一个传奇人多小梁子(陈德山)是怎样由一个普通人变为了土匪,而共产党又怎样一步步消灭以小梁子,刘本功为主体的国民党?而在这期间共产党的为民族谋生存的人文主义也深深的感动着老百姓,使工农团结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共产党的领导下,红日永远照亮山河
  • 重生大清之嘉庆大帝

    重生大清之嘉庆大帝

    为了救学生,他惨遭爆心·····意外重生,他当上了嘉庆皇帝·····规矩不懂,生活习性不同,极尽搞笑逗比!斗和珅,诳乾隆,收忠臣,平天下,施改革,且看一介屌丝如何摸爬滚打成为一代大帝!
  • 启示游戏—孤独的传道士

    启示游戏—孤独的传道士

    故事发生在几千年后的地球,科技已经达到了极致的发展,甚至到了无法再有提升的无法逾越的境地。不知道是谁提出了“人对神的妄想和渴慕阻碍了在科技发展上的注意力。只有消灭了神才能让人从新审视宇宙,才能继续发展科技。”邃导致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弑神运动”。那场“弑神运动”之后几百年,地球引力逐渐被太阳锁定,地球停止了自转。地球面朝太阳的一面变成了永恒的冒着沙砾被蒸发的热气的荒漠,背对太阳的一面被无尽的寒冷和死亡气息笼罩。人类龟缩在荒漠与冰原的夹层中,那里只有永恒的一种季节,类似于春天又仿佛秋天,岛屿与海洋杂错交纵……《启示游戏》读者交流群:143737497欢迎加入!~
  • 高衙内在三国

    高衙内在三国

    现代型男重生到了汉末,有了一个牛逼哄哄的名字:高干,还有三个牛气冲天的身份:陈留高氏未来的家主;袁绍最宠爱的外甥;新任并州刺史。这可是如假包换的高衙内吶!生活看起来是如此美好,高干却悍然出兵抢了二表兄袁熙未过门的妻子甄洛,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到底是不爱江山爱美人?还是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嫂子的观念在作祟?或者是另有他图?蓝袍白马,背后还有美人环腰,高衙内和洛神同乘一骑私奔的滋味相当不错。可是如果身后再跟着一辆香车,车上坐着抢来的大小乔、孙尚香等人,那感觉岂不是更爽?PS:本书尽量贴近史实,因剧情需要,改了甄洛年龄,考据党勿怪!
  • 回到清末当土匪

    回到清末当土匪

    一个无所事事的程序员,被某种力量拉回到1890年的清末做了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土匪,开始了改变历史进程的一生。更改了甲午之战的结果,在八国联军之前干掉满清,然后占领朝鲜、日本、东南亚,最后在一战中为中国谋取最大程度的利益。书友群:15053101
热门推荐
  • 怒颜妃容倾天下

    怒颜妃容倾天下

    本书原名《怒颜妃容倾天下》她曾是羡煞天下女子的慕府千金,父亲视为掌上明珠,天资聪颖,更是从小赋以才女之名,可天有不测风云,曾经风光无限的慕府在一夕之间血流成河,她亲眼看着父亲沦为刀下魂,亲眼目睹母亲遭人凌!辱,一夕之间,天堂沦为地狱,年仅七岁的她亲手将匕首送进了母亲的胸!口。为了报血洗之仇,她忍辱负重认了敌人的儿子为义父,她授予她武功,他赋予她权力,她却在这虚假的柔情间迷失了自己的心,可他却在她将心以付之时亲手将她送上了和亲之路,亲手将她送上另一个男人的床。寿宴上,身为敌国摄政王的他当众求娶,将内定为和亲人选的她迎娶,她身负着义父的嘱托前往敌国,与名义上的丈夫携手,笑看官场风云,却不想在不知不觉中,义父的影子早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与自己朝夕相处却又处处礼让三分的丈夫。她一路为他披荆斩棘,与他携手看尽朝堂风雨,当一切尘埃落定,他却在她生产之后将她十月怀胎的孩子夺了去,只为救他的昏迷至死的相好………到底,谁才是她的良人?是冷酷无情的义父?还是温柔为刀的丈夫?
  • 颠峰对决

    颠峰对决

    婆罗门花的花语……遗失的禁忌之恋!念奴娇,这一朵婆罗门花,触犯禁忌,滋生情素,一夜之间白发如霜!但她爱的那个人儿……历尽磨难,坚忍不屈,看淡了生死荣辱,磨平了棱角锋芒,笑于云谲波诡的官场,笑得若癫若狂若痴若傻!他的名字叫东方天宝!且看他谈笑间扭转乾坤,以谋略睥睨天下,率神龙奇兵与强虏巅峰对决,消弭战火,从而……名、冠、天、下!
  • 鸿蒙神诀

    鸿蒙神诀

    超级散仙轮回为21世纪大学生林枫,因意外身死后觉醒了修真记忆并重生在异界七月大陆的修真世界,看他如何闯荡修真界,如何得道成仙,如何抱得美人归!
  • 来自世界另一端的无能情人

    来自世界另一端的无能情人

    花海改变了一切,将她带到了另一个世界。莞筒筒在异界的拼命的活着,只想回到原来属于她的世界。本来有了希望却被几人无情的拉回。让她又恨又爱。“我要超你大爷!”“你可以有什么冲我来。”谢谢观看,第一次首发。不足的地方多多体谅。
  • 花雨流歌:羽翼复生

    花雨流歌:羽翼复生

    她是Q大最年轻的教授,也是让世界为之震惊的天才。为了组织,她接受最后的历练任务去往另一个世界。异世,冰蓝色在她的眼中流转,历经无数鲜血与爱恨情仇的洗礼,她为水系控者,睥睨天下!曾经有人与她同甘共苦却极少交流,最后消失在遥远的天际。曾经有淡青色的印记在眉间闪光。而现在,她将背后的一切交给一双金色的眼眸。“记得,只交给你负责,呢。”
  • 不死生物

    不死生物

    末日降临,一群异能者无意中认识,组成一支团队,于丧尸横行,变种潜伏的都市与乡镇穿梭,寻求不确定的新纪元。
  • 最三国最枭雄

    最三国最枭雄

    本书写的是东汉末年五十年间的人和事,以袁绍、曹操、刘备等历史人物的人生历练为叙事主线,勾勒出东汉末世的情势畸变,更描述历史人物的生存情境发生的巨大变化,揭示出所谓“时势造人、人亦造时”的道理。所谓历史,无非是许多人的人生构成的一个合集,反复地演绎、延续。这些真实的人生演绎、延续,宛如一幕幕引人入胜的戏剧,情节离奇曲折,在这样真实的故事面前,哪怕是最高明作家的虚构也显得矫揉造作。而东汉末年的五十年,这样一个千百年来中国人最喜闻乐道的英雄时代,尤其显现出一种特有的中国式生存竞争的别样智慧。本书正是立足这样一个独特的年代,讲述一段大家熟悉又陌生的历史。
  • 一见卿心:余生请多指教

    一见卿心:余生请多指教

    以作者亲身经历为蓝本改编。赵小凡、刘彦卿、尹幽笙三角师生虐恋耽美文;苏诘、闵之航欢喜冤家轻松文;尹幽箫、胡嘉尔疼痛青春文;沈奕琳撕逼陷害心机各种斗;你想看的,这里统统都有!一见卿心:余生请多指教敬请关注。内容标签:师生虐恋,非纯耽美文,法语界,时尚圈,公关行业,多条感情线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青葱校园,下卷都市职场。定了娃娃亲的青梅竹马同时爱上了法语系的代课老师,懵懂少年方知自己喜欢男人;在权谋利益面前,友情会不会变质?在世俗的眼光下,有情人终不成眷属?在这场多角爱情角逐里,谁才是真正赢家?从青葱校园步入都市职场,实习之时重逢昔日恩师,纠缠不清才知你终是我逃不过的命数
  • 墨武风流

    墨武风流

    这并不是一部小说,而是一个小说集,也是一个梦想。曾几何时,武侠江湖,名人辈出。金庸,古龙,梁羽生。他们纵横江湖,笑谈武林,指点天下,何等风流?而今,江湖仍在,名士不存。作为一个伴随着八十年代武侠潮所生的武侠迷,心中总是有种不甘。余不敢与巨匠比肩,但,江湖路,勇者先。今日提笔重抒怀,敢看明朝动江湖!来吧,拔剑来战!
  • 涴漫的狱中日记——瞿秋白作品精选

    涴漫的狱中日记——瞿秋白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