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4600000011

第11章 我们的内心

有些人学佛之后,佛法知识越来越渊博,但是对周围人的态度越来越冷淡,这表示学佛的过程中缺乏发挥爱心,真正的学佛人佛学知识增长的同时会对众生生起慈悲;有些人对修行愈加投入的同时却对家务和工作感到越来越厌恶,这表示修行的过程中缺乏发挥智慧,真正的修行人修行越久,就越能做到生活中修行,修行中生活。

有些学佛人,表面上念佛认真、吃素严格、打坐精进,然而生活中,对家人缺乏关爱,不能做到家庭和睦,对金刚师兄缺乏包容,不能做到金刚师兄之间的团结。与家人不和睦,表明失去了做人的基础,与金刚师兄不团结,表明失去了修行的根本。既然没有做人的基础和修行的根本,那么学佛又有什么成就的希望呢?

学佛很久却仍未认识烦恼,表明我们的学佛仅限于学术;修行多年却仍未解决烦恼,表明我们的修行只注重形式;即使自称是上师、活佛、堪布、法师、成就者,若仍未战胜烦恼,心中不具备爱心和智慧,那么这些成就者等的名号就是徒有虚名。

皈依很早,仍不能生起虔诚之心,应当念诵百字明咒来忏悔业障;学佛很久,仍不能生起出离之心,应当观修四共加行来断除贪欲;认真修行,仍不能生起菩提之心,应当修持自他交换来降伏自私;禅修很久,仍不能生起空性正见,应当持诵心经和金刚经,并实修大手印的殊胜智慧来摧毁无明执著。

虽然我们皈依很早,却仍未生起虔诚心,说明我们业障很重;虽然我们学佛很久,却仍未生起出离心,说明我们贪欲很大;虽然我们修行认真,却仍未生起菩提心,说明我们私心很强;虽然我们打坐很久,却仍未树立空性见,说明我们无明很深。

学佛是否成功的标准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佛教知识,也不在于你在山洞里闭关多少年,而在于佛陀教导我们的人格标准你能做到多少。

我们总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是很好的修行人。当身处顺缘时,就心平静气、面带微笑,表面上一副好修行人的样子;一旦逆缘来袭,就立即表现出不喜欢、不接受、埋怨他人、脾气暴躁、激动易怒,情绪上仍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算是什么修行,根本就谈不上修行。

佛经中告诉我们,所有的修行方法以及为修行所做的付出和努力,重点都在于断除烦恼、降伏自心和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发挥内在的潜能——爱心与智慧。这样修行才会有实质性进展,修行才会对成就起到重大作用。无论身处逆缘还是顺缘,只要我们具足正确的见地,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成为增长修行的助缘。

若我们没有追求究竟解脱,人天果报没有丝毫信赖可靠之处。虽然天王帝释堪为世间应供处,但受业力所牵,仍有天福享尽,沦为受人役使之时;虽然曾是转轮圣王的地位,但受业力感召,仍有堕入恶趣,感受无量痛苦之日。龙树菩萨说:“帝释堪为世间供,以业感召亦堕地,纵然曾为转轮王,于轮回中复成仆。”

佛云:“自己是自己的怙主,自己是自己的敌人,行善与作恶的时候,自己是自己的证人。”

不伤害众生,就是断恶;能利益众生,就是行善。小乘行者注重断恶,大乘行者重视行善。出离心,是断恶的起点;菩提心,是行善的动力。证悟空性,是大小乘的共同趋向。为个人的解脱而修证无我,是小乘佛法的解脱之道;为普度众生而证得佛果,是大乘佛法的菩提大道。

佛教徒对生病的态度乐观而积极。因生病而体会到患者的感受,因生病而谨慎恶业,因生病而努力行善,因生病而消除业障,因生病而降低我慢,因生病而生起爱心,因生病而功德增上。生病是一场修行之旅,病越久业障消除越有效,病越重功德增上越迅速。生病是不求而得的助缘,也是不请而到的幸运。

宁愿自己生病,也不愿伤害任何一条生命。每一个生命都珍爱自己的性命,每一个生命都拥有苦乐的感受,每一个生命都寻求生存的平安,每一个生命都曾是我们的父母,每一个生命都是修行的助缘,每一个生命皆有如来佛性。祈请佛菩萨加持,愿我永具菩提心,愿您速证菩提果!

每当我生病,身心不舒服时,就会想起恩德上师的窍诀:“当你生病时,应当想将如母有情众生的疾病都发生在自己身上,发愿如母众生永离疾病之苦而获得解脱。”由于上师的加持不可思议及窍诀殊胜之故,身心的疼痛和难受自然减轻或消失了。我坚信,如果你也如是清净发愿,就一定能从疾病的恐惧中得到解脱。

三宝加持的阳光下成长的我,由于获得恩德善知识的正确引导,坚定地认知心中本来具足爱心的明灯和智慧的光明,再也不怕生命的夜路,也不畏轮回的黑暗。

修身,不但能做到不杀生、不偷盗和不邪淫,还要做到爱护生命、布施财物和持守净戒;修口,不但能做到不妄语、不恶口、不挑拨离间和不绮语,还要做到言谈忠实、谈吐文雅、劝人和睦和言必及义;修意,不但能做到不嗔恚、不贪欲和不邪见,还要做到修持慈悲、保持少欲知足和树立正知正见。

修行,就是修身、口、意。通过闻、思、修和戒、定、慧的实践,让自己的身、口、意与诸佛的身、口、意逐渐相融合,最终达到自己和诸佛全然地合二为一,乃至超越一体和异体等二元对立的境界,并任运圆满弘扬佛法和普度众生的伟大事业。

关怀生命,使爱心博大宽广;闻思佛法,让智慧展现发挥;实修实证,令佛性全然显露、大彻大悟。

内不随念转,念起即觉觉即智;外不随境迁,境显即幻幻即空。智空双运,是真正的佛教禅定。

很多人都想成就,却往往不能如愿以偿。至今仍然没有获得成就,并不是意味着我们缺乏成就的能力,而是自大与私心阻碍了内在潜能的展现。自大会阻碍获得解脱,私心会阻碍证得佛果。

因为过于追逐此生的名利,所以往往忽略了修行,于是对死亡既没有作好任何准备,对来生也毫无把握正确的方向。

一个修行者要想渡过轮回的大海,若没有像舵手一样的上师善知识的引导,就难以超越轮回的束缚,虽然乘上了趋入佛法的大船,具备一些功德,但却因不能圆满而还会沉没在轮回的苦海中,随业流转,无法到达涅槃的彼岸。正如《华严经》说:“善知识就像船夫,救渡我们渡过轮回的苦海。”

在轮回的大牢狱里,很少人拥有出离的勇气;在生死的大苦海里,更少人拥有解脱的智慧。

一个人在危险的地方行走,可能会遭到强盗及野兽的伤害,若没有护送者的保护,要么会损失财产,要么身体受到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如果行路人身边伴随着一位英勇的护送者,他就会远离这些可怕的险境,并平安地到达目的地。如《不动优婆夷传记》云:“善知识们就像护送者,引导我们平安到达一切智者处。”

虽然我们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但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如果得不到善知识的引导、敦促和摄持,那么受往昔世强大的业力和不良习气的影响,我们只能不由自主地流转在轮回的苦海之中,并受苦受难和无法自拔。所以依止和亲近具德的善知识是多么的重要啊!

当遇到善知识时,我们要仔细观察,绝不可盲目依止。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可能出现,“善知识”当中可能有真有假,有具德的,也有不具德的;有利他的,也有利己的;有救度众生的,也有欺骗众生的。为了对师徒双方都负责任,我们就要小心翼翼地选择善知识。

对修行不负责的人分两种。一种是,到处皈依,从不修行;另一种是,从不皈依,到处学佛。

是否做到小乘的行为,取决于心中是否生起出离心,出离心是清净戒律的起点;是否符合大乘的思想,取决于心中是否具备菩提心,菩提心是六度万行的前提;是否达到金刚乘的见地,取决于心中是否保持清净观,清净观是生圆次第的先决条件。

《三乘佛教如何同步修持》——(显密圆融) 我们的行为,要做到小乘的行为:少欲知足、谨慎取舍。我们的思想,要符合大乘的思想:毫不利己、普度众生。我们的见地,要达到金刚乘的见地:悲智双运、轮涅不二。

当我们受到别人赞美的时候,如果我们谦虚对待的话,我们的福德便会更加增长;当我们受到别人赞美的时候,如果随之生起我慢的话,我们的福德不久就会消失。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意思是说,即使是千劫中通过布施和供奉诸佛等获得的善业福报,只要你生气发怒一次,就会将全部福善功德抵消干净。

佛陀像太阳,善知识就像放大镜,自己则像燃料。如果没有放大镜聚集太阳的光芒,燃料是无法自行燃烧的。我们想要得到佛陀的加持,如果没有依止善知识的指导,三宝的加持之光就不可能聚集到我们的身上,我们就无法燃烧掉相续中的我执、烦恼、习气等罪业的燃料。

初学佛法的人在没有打好基础的情况下就学习一些深奥的法门,其后果犹如空中楼阁。如果没有打好稳固的修行基础,不但无法树立空性的深奥境界之正见,连世间法都难以承办。就好像是冬天在冰上盖房子,冬季一过,冰雪融化,房子很快就会垮塌一样。

一切众生都是修行的所依助缘,是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修行对象。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修法所依缘,有情等诸佛,敬佛不敬众,岂有此言教。”从修行所依助缘的角度而言,众生与佛的作用是相等的,佛和众生是同等的重要,那我们为什么只尊重佛陀而不尊重众生呢?

当我们以正面心态去修行,即使做世间琐事,也会成为获得解脱的缘;当我们以负面心态去修行,即使行佛教事业,也会成为堕落恶趣的因。

学佛时间越久,修行功夫越高,越应该将烦恼、执著、习气彻底降伏和断除,同时,爱心和智慧得到无限提升。然而,有些人往往是背道而驰,烦恼比没有学佛人更炽盛,内心的执著和习气比没有开始修行时更严重。原因是,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缺乏了正知正见,于是所学所修的一切,反而成为增长邪知邪见的助缘。

非常幸运,我们开始学佛并修行了,这不意味着从此我们比任何人更特殊。越是学习体会佛法,就越应该接受、包容一切,尊重、恒顺一切,而不能因为我们是学佛人、修行人,就要让他人尊重恒顺我们。我们学佛修行的唯一目的,并非是为了比别人伟大,而是为了更无私地奉献和更好地服务于众生,并充满爱心与和谐。

每个众生都具佛性,然而众生的佛性被无明烦恼遮住,就像太阳被乌云遮住一般。只有通过实修实证才能够将自己的本能发挥出来,将如同太阳一般的佛性展现出来。成佛并不是说我们去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也不是得到一些没有得到过的东西,而是我们心中原有的潜能全然的显露,也是我们的心彻底清净。

同类推荐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金瓶梅里的心经

    金瓶梅里的心经

    本书是文人讲《心经》,借文学人物,用心参悟。作者亲近三宝,生活中有感悟,诵经时能感通,读书时有感应,其用通俗语言讲经,引人颂善,以《金瓶梅》里的芸芸众生为案例,用心良苦。本书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开示。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后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禅:悟人生-用禅释译生活中的放下

    禅:悟人生-用禅释译生活中的放下

    心灵的健康对一个人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忙碌的生活中给心灵放假并放下“包袱”至关重要。本书带领读者共同悟证人生真谛。
  • 红尘禅影壹

    红尘禅影壹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热门推荐
  • 武灵传记

    武灵传记

    灵界,这个到处都充斥着人类科技与奇异灵兽的异世界。我们的主角石磊,一个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应届毕业生,因一场意外来到了这里…你确定这位大叔是我爷爷?好吧,那这小屁孩怎么回事,你要我管他叫小叔?行,这些先都不说,那你给我解释解释这36D的外国妞是怎么回事?你竟然要我管她叫太奶奶?***PS:本书【不邪恶】【不恶搞】【不后宫】【不种马】【少许yy】【少许柔情】【更多刺激】【更多热血】
  • 这个系统不按套路来

    这个系统不按套路来

    遇到一个不按套路来的系统,李海除了头疼以外,只剩下深深的无奈。这不,刚刚码好字,李海便接到了系统发来的任务:『任性的作者』:作为一个未来的大作家,怎么能老老实实的码字?让凡人们见识一下你的个性吧,从现在开始,只有读者打赏100000起点币才能更新一章,如需加更则要翻倍打赏。“系统,这样不好吧,我还在冲击月票榜呢,你这样一闹我可能连全勤都没了,你看……”李海巴巴地看着系统。“系统无法识别宿主的请求,请宿主完成任务。”“哎……”李海一手扶额,只能在更新说明中写道「今天只有给我打赏一个盟主我才更新,另外,加更需要翻倍打赏。」“这作者TM想钱想疯了吧!“一大票奔溃的读者。群:608156456
  • 魔心神王

    魔心神王

    低等位面的小家族之子玄青锋。出生时却有诡异的天龙曳棺,幽绿腐朽的青铜巨棺仿佛遮盖了万世前的秘密。十四岁前的废物,受人欺凌。却在一朝,一颗亿万年前天魔的心脏在他的胸膛静静跳动。拉棺人的话,心脏的主人,染血的衣裙,轮回的灵魂。当一切欲水落石出时,难道一切又是南柯一梦。一个古老的声音喃喃着:“神,你永远都不会知道真相。”这是强者的崛起,这是自我的救赎,这是一个好故事。
  • 邪神逆仙

    邪神逆仙

    一念若剑,邪念成仙;谁说成仙只能顺应天意,对于李宁浩而言,成仙却是必定需要逆天而行;需要一股刚正的邪气,才能坐拥美女,成就邪神!
  • 沧海桑田月难眠

    沧海桑田月难眠

    刚接触你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你会给我带来这么多的故事。醉于今世,梦中相思。月泪散,韧南破。一剑刺来,姜国公主倒下了。夜照带着绝情剑走了。
  • 异界战天

    异界战天

    平凡少年英雄救美,却不惜身死,魂穿于异世。一个以强为尊的大陆,叶异天由乞丐开始崛起,最终成为一代强者。
  • 永夜星辉歌录

    永夜星辉歌录

    *无尽冒险*高悬疑,略惊悚*设定集不定期放出
  • 魔君是我的

    魔君是我的

    魔君爹爹是我的,要是有人勾引魔君爹爹,她就扒光女人的衣服,让她裸奔。魔君爹爹有生理需要,她就闯进去打扰他们。魔君爹爹要娶妻子,她就爬上他的床,怀上他的孩子。
  • 重生之阎少专爱未婚妻

    重生之阎少专爱未婚妻

    半年前,她就知道自己有轻微的心脏病,一直吃着医生开给她治愈的药,可病情未痊愈反而更严重了。她赶回家寻找原因时,她看到站在门外的女人手中的药丸才知道原来药被她换了。她震惊的看着胸口上的刀,痛苦的问“为什么?”直到她倒下了才隐约知道她说“你该死!”原来她靠近她,讨好她是有目的。他看着眼前的女人恨不得她五马分尸,但他只是让手下折磨着她生不如死。他站在颜颖思的坟前痛哭的说“我爱你!我已经让那女人付出了代价”说完后亲了下照片。在他身边的灵魂流下了眼泪,突然消失了。“啊”床上的女人叫着,睁开眼睛意外发现自己重回到二十岁。这一世会好好活下去,紧抓住他的手。
  • 四种爱

    四种爱

    一本洞彻人心的爱之经典,一部完美解读爱的文学名著!J.K.罗琳最喜爱的作家——英国著名文学家c.s.刘易斯散文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一本。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你我能彼此理解、包容和帮助的唯一方式。在本书中,C.S.刘易斯以丰富的人生经验、睿智的洞察力和厚重绝美的笔力深刻剖析了爱的种种美德与缺欠,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全面挖掘了爱,揭示了爱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