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6300000030

第30章 快看“独白下的传统” (1)

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帮助中国人了解中国,帮助非中国人——洋鬼子、东洋鬼子、假洋鬼子——别再误解中国。

中国人不了解中国。为什么?中国太难了解了。中国是一个庞然大物,在世界古国中,它是唯一香火不断的金身。巴比伦古国、埃及古国,早就亡于波斯;

印度古国,早就亡于回回。只有中国寿比南山,没有间断。没有间断,就有累积。有累积,就愈累积愈多,就愈难了解。

从地下挖出的“北京人”起算,已远在五十万年以前;从地下挖出的“山顶洞人”起算,已远在两万五千年以前;从地下挖出的彩陶文化起算,已远在四千五百年以前;从地下挖出的黑陶文化起算,已远在三千五百年以前。这时候,已经跟地下挖出的商朝文化接龙,史实开始明确。从周朝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起,中国人有了每一年都查得出来的记录;从周平王四十九年(公元前722年)起,中国人有了每一月都查得出来的记录。中国人有排排坐的文字历史,已长达两千八百多年。

两千一百多年前,殉道者文天祥被带到抓殉道者的元朝博罗丞相面前,他告诉博罗:“自古有兴有废,帝王将相,挨杀的多了,请你早点杀了我算了。”博罗说:“你说有兴有废,请问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今天,有几帝几王?我弄不清楚,你给我说说看。”文天祥说:“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三百多年过去了,《十七史》变成了《二十一史》。不同黑暗统治者合作的大思想家黄宗羲回忆说:“我十九、二十岁的时候看《二十一史》,每天清早看一本,看了两年。可是我很笨,常常一篇还没看完,已经搞不清那些人名了。”三百多年又过去了,《二十一史》变成了《二十五史》。书更多了,人更忙了,历史更长了。一部《二十五史》,从何处说起?

何况,中国历史又不只有《二十五史》。《二十五史》只是史部书中的正史。正史以外,还有其他十四类历史书。最有名的《资治通鉴》,就是一个例子。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还参考正史以外,还参考了三百二十二种其他类历史书,写成了两百九十四卷,前后花了十九年。大功告成以后,他回忆,只有他一个朋友王胜之看了一遍,别的人看了一页,就犯困了。

一部中国史,从何处说起?

何况,中国书又不只有历史书。历史书只是经史子集四库分类中的一部分。

清朝的史学家主张“六经皆史”,这下子经书又变成了历史书。其实凡书皆史才对,中国人面对的,已不是历史书的问题,而是古书的问题。

古书有多少呢?

古书多得吓人。

古书不只什么《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它们只不过占两种;古书不只什么《四书》《五经》,它们只不过占九种;古书不只什么《二十五史》,它们只不过占二十五种。古书远超过这些,超过十倍百倍一千倍,也超过两千倍,甚至三千倍,古书有——十万种!

吓人吧?

这还是客气的。本来有二十五万种呢!幸亏历代战乱,把五分之三的古书给弄丢了,不然的话,更给中国人好看!

又何况,还不止古书呢!还有古物和古迹,有书本以外的大量残碑断简、大量手泽宗卷、大量玉器石鼓、大量故垒孤坟和大量考古出土……要了解中国,更难上加难了。

又何况,一个人想一辈子从事这种“白首穷经”的工作,也不见得有好成绩。多少学究花一辈子时间在古书里打滚,写出来的,不过是“断烂朝报”;了解的,不过是“瞎子摸象”。中国太难了解了。

古人确实不能了解中国,因为他们缺乏方法训练,笨头笨脑的。明末清初第一流的大学者顾炎武,翻破了古书,找了一百六十二条证据来证明“服”字古音念“逼”,但他空忙了一场,他始终没弄清“逼”字到底怎么念,也不知道问问吃狗肉的老广怎么念。顾炎武如此误入歧途,劳而无功,但他还算是第一流的经世致用的知识分子!又如清朝第一流的大学者俞正燮,研究了中国文化好多年,竟下结论说中国人肺有六叶,洋鬼子四叶;中国人心有七窍,洋鬼子四窍;中国人肝在心左边,洋鬼子肝在右边;中国人睾丸有两个,洋鬼子睾丸有四个……并且,中国人信天主教,是其内脏数目不全的缘故!俞正燮如此误入歧途,劳而无功,但他还算是第一流的经世致用的知识分子。

20世纪以后,中国第一流的知识分子,在了解中国方面,有没有新的进度与境界呢?有。他们的方法比较讲究了、思想比较新派了,他们从象鼻子、象腿、象尾巴开始朝上摸了。最后写出来的成绩如何呢?很糟,除了极少数的例外——他们只是一群新学究。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其实天知道他们通了多少西学,天知道他们看了多少中学。他们是群居动物,很会垄断学术、专卖学术和拙劣宣传他们定义下的学术。于是,在他们多年的乌烟瘴气下,中国的真面目,还是土脸与灰头。

中国这个庞然大物,还在雾里。

作为一个中国人,要想了解中国,简直没有合适的书可看。古代的知识分子没有留下合适的,现代的知识分子不能写出合适的。中国人要想了解中国,只有标准教科书,只有《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呼延庆征南》《罗通扫北》,只有大戏考中的《一捧雪》《二进宫》《三击掌》《四进士》《五人义》《六月雪》《七擒孟获》《八大槌》《九江口》《十老安刘》……这太可悲了。

中国的真相不在这里,中国的真相不是这样的,中国的真相既没有这样简单,也没有这样《春秋配》。

中国没能被了解——全盘地了解。中国被误解了。中国是庞然大物,中国被“瞎子摸象”。

就说被摸的象吧。中国人一直以为象是“南越大兽”,是南方泰国、缅甸、印度的产物。中国人喜欢这个和气的大家伙,酒杯上用它,叫“象尊”。御车上用它,叫“象辇”;游戏里用它,叫“象棋”。最有缘的是,在文字里用它,代表了六书中的第一种——“象形”。象形就是根据象而画出来的形,人一看到就知道是象,又大又好画,大家都喜欢画它,愈画愈像,所以这个“像”的字,就从这个动物演变出来了。

现在我们写“为者常成”的“为”字,古字中象形写法见上图。左边的象形是手,右边的象形是象,“为”字的原始意思就是“用手牵象”。牵象干什么?打仗、做工,都是最起码的。中国人在用牛用马以前,早就用到了象。象不是外国货,最早在黄河流域,就有这种庞然大物。后来,黄河流域气温变凉了,象开始南下,出国了。在古人写古书的时候,已经看不到它了。所以《韩非子》里说:

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按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当象再回国的时候,中国人不认识它了,以为它是外国货,把它当成“南越大兽”了。象以珍禽异兽的姿态出现,让中国人瞎摸了。

中国人不了解中国,不了解中国有什么。

中国人对中国无知,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失败。中国人“希见生象”,又不能“得死象之骨,按其图以想其生”,所以只能瞎摸、瞎摸。瞎摸到生象,还算是“摸象”;瞎摸到死象,就完全是“摸骨”了。中国人对中国的了解,确实还是龙海山人关西摸骨的水准,中国人真可怜!

问题出在中国知识分子身上。

中国知识分子是中国最可耻的一个阶级。这个阶级夹在统治者和老百姓之间,上下其手。他们之中不是没有特立独行的好货,可是只占千万分之一,其他都是“小人儒”。庸德之行,庸言之谨,读书不化,守旧而顽固。中国知识分子坚守他们在统治者和老百姓中间的夹层地位,误尽苍生。当特立独行的王安石搞变法,想直接授惠于老百姓的时候,文彦博站出来向皇帝说话了,他说:“陛下是同士大夫治天下,不是同老百姓治天下。”王安石想越过这批拦路虎,可是他碰到了绊脚石。

中国知识分子失败了。有两大方面的失败:一方面是品格上的,一方面是思想上的。思想上失败的特色是:他们很混、很糊涂、很笨。他们以知识为专业,结果却头脑不清,文章不行。这种特色不但使他们的品格诸善莫做,并且扶同为恶而不自知;在思想上,也不能深入群众,影响普遍的中国人。他们写的东西,只能自我陶醉,或者与互相捧场的同流货色一起陶醉,实际上,确实不成东西。绝大部分中国知识分子的作品,我看来看去,觉得只是可怜的“小脚作品”。它们的集体悲剧,乃是不论它们的呈现方式是什么,它们所遭遇的共同命运,都是“被层层桎梏”的命运。

不论它们的呈现方式是“散文”、“骈文”、“时文”、“八股文”、“语体文”,是“论辨”、“序跋”、“志传”、“奏议”、“哀祭”、“书牍”、“诏令”、“论文”,是“诗”、“词”、“歌”、“赋”、“颂赞”、“箴铭”、“弹词”、“小说”,是“气”、“骨”、“神”、“势”、“实”、“虚”、“韵”、“逸”、“用典”、“白描”,是“简洁”、“蔓衍”、“谈理”、“抒情”、“刚健”、“优柔”、“平朴”、“绚丽”,或是“革新”、“守旧”、“创新”、“追摹”、“独造”……不论从哪一路进退冲守,都是“小脚如来”的“掌心行者”,都不能逃出共同被传统“桎梏”、“修理”的命运。在这种共同命运之下,“文体”的争论也好,“诗体”的争论也罢,乃至什么“雅”“俗”之分、“刚”“柔”之异、“古”“今”之别、“朝”“派”之变、“文”“白”之争……从如来掌心以外来看,它们所能表示的,至多只是被“修理”的轻重深浅而已。换句话说,它们统统都被传统的水平观念缠住、被传统的社会背景缠住、被传统的意识形态缠住、被传统的粗糙肤浅缠住……这样的一缠再缠,中国的作品便一直在“裹脚布”中行走,不论十个脚趾如何伸缩动静,都无助于它在一出世后就被扭折了的骨头。

这样子的悲剧命运,使千年的庞大文字遗产,只表露了庞大的烦琐与悲哀。

同类推荐
  • 慧卿思语

    慧卿思语

    《慧卿思语》共四章,里面记载着作者对亲情、友情、生活、自然的点滴思考与感悟。作者将多年生活、工作的记忆点滴,罗列成文,内容涵盖幸福和快乐、感动和忧伤、相遇和别离等诸多情感经历。
  • 西西里大反攻

    西西里大反攻

    1943年7月10日,西西里岛登陆战打响,盟军参战兵力达47.8万人,出动各种舰艇、登陆船只约3200艘,作战飞机4000余架。
  • 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诗学

    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诗学

    乾隆时期的诗学,主要围绕着对明代以来诗学的反思展开,那个时期国力强盛,士人心态比较平和,所以当时的诗学比较注重审美和艺术的方面,到嘉庆、道光时期,清朝走向衰败,士人心态,由平和转向焦躁愤激,许多诗歌反映了现实。本书就是对乾隆时期诗学、乾隆嘉庆之际诗学、嘉庆道光时期诗学的研究。
  • 再见,好时光

    再见,好时光

    苏善生编著的《再见好时光》以散文、随笔的形式书写了一本关于人生感悟的图书。爱,原来是需要爱来当参照物的,年少时的我们,少不更事,常常看不到父辈们那份深沉的爱,是因为那时我们自己根本就不会爱。长大后,我们懂了,那个这样爱了我们一生的人,却是渐行渐远。花开当珍惜,爱也要趁早。
  • 小小的履印

    小小的履印

    美无言,爱无声。那么,所有的路过可以是静静的;所有的履印可以是浅浅的。只需要把路当风景量,把自己当风景长。真善美散布天地间。它们有多高,我就长多高,宁愿变成植物;它们有多远,我就追多远,宁愿变成小鸟。眼睛看不到的风景,我的想象会看到;脚印到达不了的胜境,我的心灵会到达。都是不说的。
热门推荐
  • 毛泽东瞩目的巾帼红颜

    毛泽东瞩目的巾帼红颜

    本书里收进了毛泽东对终生难忘的世界友人的评点及其这些友人的传记。毛泽东是一位具有崇高民族气节和革命正义立场的人,他受憎分明,对支援过中国革命的白求恩、柯棣华等世界友人,他的评述饱含着无产阶段的深情厚谊,是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长期团结一致、和平共处、睦邻友好的意愿和真实写照。本书作者全面地反映毛泽东对历代巾帼红颜的评价并将她们的生平传记予以介绍,以便读者了解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女政治家、女革命家、女文学家及杰出的巾帼英雄。
  • 红颜计

    红颜计

    她,现世投行女精英,在夜晚子弹的扫射中命丧当场,穿越醒来后却发现置身于阴森的死人堆中。是劫杀?仇杀?亦或是情杀?恢复了本尊的荣贵,却又马上要以“间”的身份嫁给“一代兵圣”,还有一个青梅竹马的俊逸神秘公子的痴缠不已。面对阴谋和利用,面对温情、亲情、爱情,她何去何从......
  • 界之主宰

    界之主宰

    元脉被毁,秦枫毅然再起;身世成谜,问天不答,问地不语,谁能告诉我真相?且看无知少年握剑诀,掌阵灵,闯荡那无边世界,成就一代主宰!
  • 乡村轶事

    乡村轶事

    庄小街全部作品,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文艺随笔等。
  • 甜蜜公主爱恋

    甜蜜公主爱恋

    夏沫和洛熙都是孤儿,少年的他们在养父母家相识,因为童年留在内心的阴影,他们彼此充满戒备和防范。洛熙在夏沫和弟弟参加电视歌唱大赛遇到尴尬状况下为他们解围,两个孩子中间的坚冰在逐渐融化,也逐渐互相吸引。然而,深爱夏沫的富家少爷欧辰为了分开两人,把洛熙送到英国留学。夏沫的养父母在送夏沫弟弟去医院的路上出车祸死去,夏沫悲痛欲绝,认为这一切都是欧辰导致的,将彼此距离推得更远,以至于欧辰出车祸丧失了记忆。五年后的洛熙成了拥有无数FANS的天王巨星,夏沫与他再次相遇,在演艺圈中两人再续前缘,夏沫与洛熙的发展耀。。。
  • 一朵鲜花抢先采

    一朵鲜花抢先采

    “爸爸说高中毕业前,不准我交男朋友,等我高中毕业,你当我的男朋友好不好?”被高中女生这样生涩却坦率地告白,贺品遥失笑了。他比言子茗年长七岁,又是她哥哥的朋友,因此一直当她是个还没长大的小女生。即使这个女孩的心事只说给他听,他也真诚地关心她,可这份亲密也只是种贴心温暖的感情,就像大哥照顾、疼惜可爱的妹妹一样。所以,他也希望有个很好很好的男生,能用全部的生命珍惜这个女孩,疼爱她一辈子……是啊,明明是这样想的、明明无关男女爱情的,为什么等她长大了,蜕变成一个充满灵气的小女人,他就无法平心静气地看待她的追求者;而她一不在身边,也觉得怅然若失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棋妃

    棋妃

    棋妃,是弃妃还是奇妃,这是一个惹人争议的问题。当初还是皇子妃时就助夫君得到储君之位,成为太子妃后又帮助他践祚。谁知他却一道圣旨将她打入冷宫,禁锢她的自由,不让她有机会去接触外界。还美其名曰保护这个结发妻子,全王朝的人都知道这不过是一个借口,一个不让她重见天日的借口。
  • 火影之银色荣耀

    火影之银色荣耀

    想看看明天的世界谁是主角我用我的刀来守护珍宝
  • 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新技术·如何开发山地生态农业

    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新技术·如何开发山地生态农业

    本书阐述了开发山地农业的重要意义,同时针对山区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脆弱性,结合各个山区的地形、地貌的特点,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精华,介绍了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山地生态农业的具体方法。
  • 做我相公请排队

    做我相公请排队

    穿越竟成为亡国公主了?最惨的是,居然被关在监狱里!一次莫名其妙的劫狱,她有幸脱离监狱获得自由,从此开始潇洒人生!一个又爱又恨的将军,一个两面三刀的玉面医圣,一个猥琐的狐狸男人,一个冷酷的妖孽皇帝......都要做他相公?不能照单全收,那就乖乖排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