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21300000013

第13章 无为而治的文景盛世(1)

迎文帝,开盛世

吕产、吕禄被干掉后,为了断绝后患,周勃开始大开杀戒。不论是朝堂要员,还是九品芝麻官;不论是年逾古稀的老者,还是黄口小儿。只要是吕家人,就一个字:杀。这都是跟吕后学的。吕后当初一个接一个地干掉刘氏子孙的时候,可是眼睛都不眨一下的。这也算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虽然审食其是吕党众人,但他毕竟是高祖时期的老臣,而且多次帮功臣们说过好话,于是他的左丞相职位得以恢复。吕产死后,济川王刘太担任梁王,随即请求齐国撤兵。因为郦商之子郦寄在这个事件中功劳重大,于是准郦商继续维持爵位,但是不久郦商就去世了,其子郦寄继任为曲周侯。

可以说,功臣党在陈平和周勃的领导下,已经控制了关中的情势。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继任者。

高祖刘邦的八个儿子中,活着的只有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只有这两个人有资格成为候选人。刘恒为四子,刘长则为七子,这两个人的差异毕竟明显。代王刘恒是很有慈悲心的人,且为人宽厚;两相比较,淮南王刘长则欠稳重,且为人甚为骄傲。倘若一定要从高祖遗子之中选择皇帝,代王刘恒自然是第一人选。但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先帝既殁,是否可以考虑高祖之孙为皇帝?”依此说法,齐王刘襄是高祖嫡系长孙,似乎可以作为皇帝候选者。何况这一次因不满吕氏专横,诸侯当中首先起义的便是齐王。他不仅是嫡系长孙,更有功绩在身。于是,大家决定从代王和齐王这两个人中做最后选择。

陈平认为,要立高祖子嗣中最年长和贤能者为帝。随即就有大臣提名齐王刘襄。就在这时,琅邪王刘泽因为刘襄曾经欺骗了自己,就站出来反对,他还以齐王可能会重蹈吕氏的覆辙为由,坚决反对让齐王继位。这时有人提出了代王刘恒。

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是薄姬所生。薄姬原是吴国人,原先是吴国魏豹的老婆。后来魏豹战败,做了刘邦的俘虏,薄姬以战利品的身份被刘邦纳入后宫,由于后宫女人太多,刘邦并没有在意薄姬。

一日,刘邦在宫中与她偶遇,便提拔她为“姬”,很快,薄姬就为刘邦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刘恒。薄姬是个聪明的女人,她见吕后狠辣,就主动提出远离京城,去往封地。代地,包括现在的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属寒冷地带,是防御匈奴进犯的要塞。其他皇子都嫌此地艰苦,不愿意去。她又恳求吕后,让她与刘恒一道去代地戍边,吕后鬼使神差地居然答应了。

事实证明,由于远离宫廷,刘恒母子没有遭到吕后的打击,在戚夫人和其子赵王如意被害时,刘恒在代地自由自在地成长着,成为一名性情宽厚、性格坚韧的英俊少年。最后,因为薄姬出身贫寒,且素来谦卑节俭,再加上刘恒是刘邦直系亲属中辈分最高、年纪最大且一向有宽厚之心,大家决定拥立代王刘恒。

刘恒接到拥立他为皇上的文书之后,立刻把群臣召集过来商议。朝堂上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汉室还没有稳定,那些大臣不过是惧怕高皇帝和吕太后的威严,才准备立刘恒为帝,另一派则认为现在政权已经稳定,可以胜任皇权。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后,刘恒决定先让舅舅薄昭到长安打听下实际情况。在走到离长安城五十里的时候,他再次派属下进城打探。当看到大臣们都在城里迎接,他才放心地入宫,这时是公元前179年。

刘恒入住未央宫,随后封宋昌为宿卫将军,让他带领南北禁卫军团,与郎中令张武一起负责皇宫里的行政工作。随后举行了朝仪,大赦天下。

刘恒是历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中唯一以皇帝身份载入的人。刘恒登基为帝后,母亲薄氏卧病三年,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母亲所服的汤药,他总要亲口尝过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作为皇帝,他只要一声令下,不知有多少人愿意前来伺候,但他却选择亲自照顾,唯有如此,才显示出他孝的真心。俗语说:“忠臣孝子人人敬,佞党奸贼留骂名。”刘恒的做法得到了众多臣子由衷的拥戴,也为他开创“文景之治”打开了局面。

轻徭役,薄刑罚

刘恒虽然是捡了个便宜,阴差阳错地当上了皇帝,但他知道自己的皇位得来不易,所以即位后做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决定。先是任命心腹负责守卫皇宫、京城,从根本上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然后把推举他做皇帝的功臣们也都一一予以封官、晋爵、赏赐;同时也恢复了曾被吕后贬斥的刘姓王的称号和封地;曾经跟随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们也都分别得到了赏赐、分封。这些举措都使文帝的帝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除了运用拉拢的手段巩固权势外,汉文帝对当年拥护自己的大臣也使用了打压的手段,大臣周勃就是一个例子。周勃祖先为卷(今河南原阳西南)人,后徙居沛(今江苏沛县),跟刘邦是老乡。他出身贫苦,早年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助人料理丧事。后来,跟随刘邦几乎参加了秦末汉初的所有军事行动,灭秦、征项羽、平定内乱、防御匈奴。周勃为人质朴,不善言辞,但带兵打战却很勇猛。汉高祖刘邦临死前,吕后询问丞相人选,高祖曾说:“周勃重厚少文,将来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他,可以任为太尉。”高祖死后,周勃便以列侯的身份侍奉汉惠帝。

文帝即位后,周勃为右丞相,食邑一万户,位在左丞相陈平之上,但他不熟悉丞相职守。有一天,汉文帝找周勃聊天,想了解一下百姓的生活水平,就问,全国一年大概要审理多少案件呢?周勃想了想,回答不知道。汉文帝又问,那么全国每年的收入和支出的比例大概是多少呢?周勃急得出了一身汗,还是答不出来。汉文帝又问陈平同样的问题,陈平回答:“这事情有专门的人管理,审理案子的是廷尉,财务方面的事情有内史,陛下想要知道可以去问这些人。”周勃当时就自叹不如,回去以后称病辞职。大概是感受到了汉文帝的用意,周勃辞职后把增封受赐的财产都送给了汉文帝的舅舅薄昭。

不久,陈平死,周勃只好复出。结果没过多久又被罢免,遣归封国。周勃怕文帝杀他,在封国时经常身穿甲胄,令家人执持兵器。有人告发他企图谋反,结果被廷尉逮捕下狱。这时候薄昭在薄太后面前为周勃说了好话,又因周勃长子周胜之的妻子是文帝的女儿,所以周勃最后得以赦免,于是又回到封国,但未再受重用。文帝十一年(前196年)死,谥武侯。

汉文帝在政治方面推行“黄老之学”为主要治国方针,多次下诏劝课农桑,颁布减省租赋诏令。公元前178年和公元前168年,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从汉初的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公元前167年,还曾全部免去田租。此后,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定制。算赋(秦汉时政府向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由过去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也由一年一服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农业的发展使粮价大大降低,文帝初年,粟每石仅十余钱至数十钱。此外,文帝还下诏“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国有山林川泽,允许人民渔猎采樵,从而促进了农副业的发展。

文帝对农业非常重视,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为了劝农耕种,他在春日亲自扶犁耕地,以作表率。他还采纳晁错的建议,允许天下人以粮食换取爵位,或者用粮食来赎罪,大幅度减轻徭役,并在公元前167年,即文帝十三年,免除了农民的赋税,赢得万民称颂。

汉文帝还对苛刻的秦律做了改变,废除连坐法,又将黥、劓、刖等几种酷刑,改为笞刑和杖刑。秦法规定,只要犯罪,就没有刑期,得终身服劳役。文帝则重新制定了法律,根据情节轻重,规定服役期限;罪轻的甚至可免为庶人。文帝在废除连坐法的时候,遭到了陈平和周勃的反对,说:“连坐法是平民之间相互制约和杜绝犯罪的法律,历朝历代沿用,怎能废除呢?”但文帝一直坚持自己的意见,陈平、周勃只好执行,将连坐法废除了。

汉文帝废除肉刑还有一个典故。据说当时有个读书人叫淳于意,此人刚直不阿,不愿与腐败的官僚为伍,辞去太仓令的官职做起了普济天下的医生。在一次治病时,他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被告误诊害死人命。按当时的法律,淳于意当判“肉刑”,这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刑罚,或脸上刺字,或割去鼻子,或砍去左足或右足。淳于意整天唉声叹气,这时他的小女儿淳于缇萦自告奋勇要解救父难。她随父到长安受刑,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汉文帝听说奏章是一个小姑娘写的,就拿过来看,看完之后被缇萦的孝道所感动,召集大臣发布命令,废除了残忍的肉刑。缇萦救父的典故从此就流传开来。

汉文帝并非一个只会孝敬自己母亲的人,他是一个对普天之下的百姓都心存孝道的人。汉文帝登基的第一道圣旨是“大赦天下”,并不新奇。第二道圣旨“定振穷、养老”“令四方毋来献”则是很多皇帝做不来的。第三道圣旨规定:“对八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赐给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二匹,絮三斤。赐给九十岁以上老人之物,必须由县丞或者县尉送达。”

汉文帝还是个生活简朴的皇帝。在位期间,他要求官员不得以任何形式扰民。在继位的第二年,他让审计部门清点长安的公用马匹,将多余的畜力划拨到驿站。他自己身体力行,厉行节约,宫殿是旧的,不再装修;御花园不再扩建。有一次文帝曾想建造一个宴会用的露台,让工匠估价的时候,知道需要花费黄金百两,他立刻中止了这项计划——黄金百两等于十家中等家庭的财产,这样的东西不建造也罢。除了这些大方面要节约,连当时后宫女性的裙子长度都要控制,不准许裙长到拖地的程度。虽然穿着长裙更能显示优雅气质,但这是一种浪费,不符合节俭的文帝的作风。此外,文帝也一概不准许宫殿内的窗帘施以刺绣。中国历代皇帝在即位的同时,就开始营造自己的陵墓。文帝当然也不例外,不过,他绝不以金银铜锡等豪华金属装饰陵墓,他使用的尽是瓦器。因此,文帝之墓灞陵在汉朝历代皇帝的陵墓中最为朴素。

公元前168年,汉文帝在全国废除关卡制度,使商品能够在更大范围内物畅其流,富商大贾周游天下,加强了各地区间的经济往来,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繁荣。这也使得文帝时期的社会财富积蓄很快,户口也增加很快,呈现出家给人足、国家富裕的喜人景象。

安抚南越,备战匈奴

南越国,又称为南越或南粤,是约公元前203年至前111年存在于岭南地区的一个国家,都城位于番禺(位于今广东省广州市),全盛时疆域包含今天中国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福建的一小部分地区,海南、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以及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

南越国早于西汉一年建立,始建于公元前203年,建国者系秦朝平定岭南的将领,后任南海郡下属龙川县令的赵佗。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赵佗趁机拥兵自立,建立南越国。

汉高祖时期,曾派陆贾出使南越,任务是让赵佗对汉朝称臣。陆贾初到南越国时并不顺利。一开始赵佗对陆贾的来访采取避而不见的策略,让陆贾在番禺城外等了一段时间。后来赵佗不得已接见陆贾,态度又很傲慢。他“魑结箕踞”见陆贾,即头发束成一撮,竖在头上,伸开大腿,像簸箕一样坐在大殿里。有丰富谈判经验的陆贾对赵佗的无理并未表示不满。他不动声色,先从南越与中原的关系作为开场白:“你本是中国人(指中原地区),亲戚兄弟、祖先坟墓都在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而今你一反天性,背叛父母之国,不念祖宗,放弃中国的传统装束,想要靠区区弱小的南越跟天子对抗,你这样做怕是要惹祸上身的。自从秦王朝失去控制,诸侯豪杰纷纷起来,只有汉王刘邦率先入关,占领咸阳。而后仅仅五年时间天下平安。这不是人为的力量,而是天意如此。如今,你却想要凭借基础未稳的南越,与汉朝对立。汉朝廷如果得到报告,恐怕要挖掘焚烧你祖先的坟墓,然后大将率领十万人马南下进攻,到时恐怕你招架不住。”

陆贾一番话打动了赵佗,因为他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统治地位,于是他对陆贾表示了歉意,自称居南越蛮夷时间较长,不太懂中原的礼仪。最后,赵佗接受了汉朝的册封,“愿奉明诏,长为藩臣”。赵佗钦佩陆贾的才干和“威仪文采”,挽留他在岭南住了几个月,并对陆贾说:“南越这个地方,我连个谈话的对手都没有,自先生来此,让我听到许多闻所未闻的新鲜事。”陆贾临走之时,赵佗送陆贾价值二千金的财物,算是饯行。

陆贾出色地完成任务回到长安,刘邦很是高兴,升陆贾为太中大夫。赵佗接受汉朝的册封,南越国也就正式成为西汉的一个诸侯王国,从此开始了南越国首次臣服汉朝的时期。

刘邦死后吕后执政,便开始与南越交恶,对南越国实行了经济封锁和武器禁运,禁止南越国周边的诸侯国与南越国进行盐铁贸易,给南越国的经济造成了很大困难。作为南越国最高统治者的赵佗对吕后此举极为不满,但他是个明白事理的人,此时如果硬碰硬肯定不是明智的举动,于是派人向汉廷解释,请求吕后不要赶尽杀绝。但是吕后根本听不进去,反而态度很强硬地扣留了赵佗派去的三位南越国官员,更过分的是,还派人挖了赵佗在河北的祖坟。

同类推荐
  • 汉末失鹿

    汉末失鹿

    同类作品实在太多,小羽也不知道怎么形容。按照大家的说法就是带着一些轻小说的味道的历史书。主角的么,不算强力派,算是腹黑类的吧。主线是历史的续脉,不过自然也不是完全一样。有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思想,以及不一样的行动。总之就是从一个小人物努力发展到统一华夏的壮举的家伙。ps:推荐收藏小羽会一直努力的……已有完本作品。感谢书友苏mm提供的群62677263
  • 横扫欧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横扫欧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三国之常胜侯

    三国之常胜侯

    作为曹操的干爹,我表示鸭梨很大!!!
  • 吞吐天地

    吞吐天地

    玄幻三国小说,多角度深入描写各方势力人物和事件,绝对认真的史实,斗气、法术、道术,绝对体系的魔法,历史与玄幻共存,绝不一样的三国。第一卷:豪门子弟。书写曹操和他周围人的少年生活。曹操:火系法术、剑术。夏侯惇:斗气、刀术。夏侯渊:斗气、暗器术。许攸:召唤术、丹药术。袁绍:土系法术、剑术。想知道更多的人物技能,更多的精彩,请关注《吞吐天地》。
  • 大宋阴谋家

    大宋阴谋家

    迷雾层层笼罩,阴谋重重相连,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活下去的唯一条件,就是冷血,残忍,无情,算计,利用!我早已将良知摒弃,融化进阴冷的黑暗里!慢热文,请慢慢看下去,倩女幽魂系列可以直接跳过,只是开始的尝试而已!
热门推荐
  • 秦腔

    秦腔

    小说以贾平凹生长于斯的故乡棣花街为原型,通过一个叫清风街的地方近二十年来的演变和街上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生动地表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给农村带来的震荡和变化。小说采取疯子引生的视角来叙述。清风街有两家大户:白家和夏家,白家早已衰败,因此夏家家族的变迁演便成了清风街、陕西乃至中国农村的象征……
  • 降妖伏魔记

    降妖伏魔记

    封神大战过后,天上三百六十五路诸神神位已定,二郎神,哪吒等人率领众神降妖除魔,捍卫正道
  • 帝歌

    帝歌

    定我雄风死,血染九天清。一曲帝歌落,万古风云停!林杨唱响帝歌,再战风云天下!
  • 铁拳重案

    铁拳重案

    我叫赣姚,因为我爸姓赣,我妈姓姚!当我穿上这身制服时,我时常在想我抓的完这些混蛋没有,没错,我是一名警察,一名刑警,这是我的故事...
  • 乱世中的杀神

    乱世中的杀神

    乱世中的成皇路;兄弟间的背叛与情义;他的她的芳心而努力;龙之九子,化身凶兽;人魔大战,永不停歇。他说:“强者的巅峰,我来踏。”
  • 风生水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风生水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本书为作者多年从事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探索,记录了浙江多年来走在前列的非遗保护历程和实践,是读者了解浙江非遗工作的一个窗口。全书主要分为四讲:第一讲为学法讲义,第二讲为论坛讲演,第三讲为会议讲话,第四讲为市县讲评。
  • 穿越之我要当掌门

    穿越之我要当掌门

    赵小枫穿越了,他来到了修仙的世界,成为了天海宗的一个杂役弟子,于是,他立志要长生不老,他要当掌门,他要当一把手,他要成仙!
  • 大时代·命运操盘手

    大时代·命运操盘手

    在袁得鱼面前,那张带血的交割单仿佛一个噩梦。而他,必须追逐这个噩梦,将父亲的死因大白于天下。从海南到上海,袁得鱼拨开迷雾,探寻真相。每个人都只知道故事的一面,每一面加起来,才能看到故事的真面目。当股市天才袁得鱼探索父亲死亡真相时,那些商界“坏人”的背后,又有怎样的光辉岁月?当年兄弟,面临成为对手的可能。爱情与仇恨、友情与真相,他如何取舍?站在父亲的死亡真相暗处的那个人,日渐清晰。
  • 侍卫相公乃别跑

    侍卫相公乃别跑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灿白之永不消逝的星

    灿白之永不消逝的星

    “傻了吧唧。”朴灿烈这样形容初见面的边伯贤。“不可理喻。”边伯贤这样形容初见面的朴灿烈。“还是蛮可爱的。”朴灿烈这样形容相处一段时间的边伯贤。“不是那么无情。”边伯贤这样形容相处一段时间的朴灿烈。“他说:‘你真的以为自己很强大?’”朴灿烈说这是边伯贤最伤他的话。因为自己拒绝了边伯贤的关心。“他说:‘我们都是假装的不是吗?’”边伯贤说这是朴灿烈最伤他的话。因为自己跟朴灿烈表白被拒绝。“伯贤,我们在一起吧。”朴灿烈对边伯贤说的最暖的话。“朴灿烈,你可别反悔。”边伯贤对朴灿烈说的最暖的话。你若执意离开,我便生死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