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85200000005

第5章 名人踪迹

梅岭以梅著称于世,因岭南、岭北气候迥同,造就了世界称奇的“南枝花落,北枝始开”的奇观。

梅关正因为有这样山奇水秀的景美梅艳,才吸引了张九龄、苏东坡、文天祥、戚继光、汤显祖、王阳明、何香凝等许多历代名人,在此留下了数以千计的咏梅诗篇,极大地丰富了梅关的文化内涵。

(一)陆凯吟咏岭梅诗

古今吟咏岭梅诗词不下千章,最早的是陆凯的《赠范晔》一诗。

陆凯是三国时人。《三国志·陆凯传》载:“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也。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珠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

陆凯的《赠范晔》写道: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首诗应当是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在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晔,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他那“虽统军众,手不释书”的儒将风度跃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赠范晔》寥寥20字,简朴中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平淡中显出了高雅的意境。“一枝春”作为梅花的象征,向人们预示着美好的春天即将来临,祝愿人们的美好愿望定能实现。

(二)张九龄凿梅关驿道

岭南文化史上,闪耀着一个个令人景仰的名字,其间多属这块土地的匆匆过客。然而,钟灵毓秀的岭南,也培育出了不少我国历史名人,其中就有大唐“开元盛世”的宰相张九龄。

张九龄从小聪敏善文。13岁时,广州刺史王方庆盛赞他“此子必能致远!”参加科考他又受主考官沈铨期激赏,一举高第。第二年,当时被流放岭南的张说遇到张九龄,对他也非常器重,誉其为“后出词人之冠”。

若干年后,张九龄继张说后成为文坛领袖,他的诗情致深婉,又包含了积极求取人生价值的热情,具有动人的生机,成为盛唐气象的先驱,对扭转初唐浮靡虚饰的宫廷诗风起了重要作用。

张九龄十年间连登三第,并因才学出众、人品超拔而在开元二十二年官至宰相,继张说后辅佐玄宗成就“开元盛世”。

张九龄为相贤明正直,不避利害,敢于谏诤,推行一系列利国安民的措施,如主张君王应以民为本,扶持农桑,反对穷兵黩武;选官应举贤任能,反对浮名虚才、名实不副;他注意到地方官的重要,主张凡是没有担任过地方官的,不得担任侍郎、列卿等京官要职;提出恢复府兵制,加强中央对军队的控制权,并觉察到安禄山的狼子野心,提请唐玄宗处置。可惜当时的玄宗耽于逸乐享受,不辨奸邪。

由于张九龄“小必谏,大必诤”,不惜犯雷霆之威,与馋党抗行,在一群奸人的诋毁下,于开元二十四年被罢相。此后,李林甫把持了朝政,成为唐代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后来玄宗被安禄山逼得逃到蜀中避难,想起张九龄之言慨叹万千,就派人到他的家中致祭,抚恤他的家人。

张九龄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朝廷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很多人都向他献过诗,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

这位开元名相走出岭南后,依然心系家乡,挂念家乡的父老。姚崇为相时,他因指陈吏治弊端而招致不满,便辞官回乡奉母。后任冀州刺史时,又因张说罢相事件的牵连,上表请换南方州郡任职。

716年,暂时辞官返乡供养母亲的张九龄,看到家乡百姓翻越南岭的艰难,决心开凿大庾岭,加强岭南、岭北的贸易往来,改善百姓的生活。于是他上奏唐玄宗,提出凿山修路,得到允许。在开凿过程中他又历尽艰苦、劈荆斩棘,留下了很多传说。

一千多年来,梅关驿道成为岭南通往中原最便捷的驿道。从此,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交流频繁,加快了岭南的开发,无数骚人墨客也在此留下足迹。韶关更因地利,成为五岭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道,沉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韶关挖掘出一批反映梅关古道悠久历史的古石碑,最完整的是题为“流芳万载”的《重修岭路记》碑。该碑记录了唐代名相张九龄凿大庾岭以来,梅关古道上商旅络绎不绝,道旁客栈饭店、茶坊酒肆,鳞次栉比的繁华景象。经考证,该碑刻于中唐,是当时的县府官员为纪念张九龄开凿古道而修的。

长八千余米的梅关古道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高高矗立的关口,默默地诉说着张九龄这位盛世名相对岭南家乡的殷殷情怀。

(三)周敦颐梅关圆梦

梅关和它所在的梅岭吸引了许多名人的到访,儒家理学的开山祖和奠基人,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一代理学大师周敦颐就是其中之一。

景祐三年,周敦颐由郑向举荐到江西会宁县任主薄,继而任梅关附近的南安军司理参军。

据说,即将离会宁的一天,周敦颐伏案而睡,梦见一位身着道服、鹤发童颜的仙翁飘到他的面前,并对他说:“且往一集宇宙精纯渊粹之气处,去成就你的大业吧!”

周敦颐忙问:“在何处能够成就我的大业?”只见那仙翁在一石壁上写道:

梅花常驻于此,岭由将军而名。

此处南通水域,教化安民待汝。

写完便向南方飘然而去,口中还念念有词:“随我来也……”梦醒后,周敦颐把梦中的事想了很久也没有想透。

北宋庆历五年,28岁的周敦颐就任南安军司理参军。他上任后的第二天,独自一人来到梅关所在的梅岭,抬头望去,只见到处都是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梅树,一条驿道在花丛中蜿蜒穿行,直达山隘……

周敦颐被这奇美的景象迷住了,赶忙问过往行人仔细打听,才恍然大悟:这分明是在会宁梦见的仙翁所说之处。满山梅花,山以庾胜将军命名,驿路连通南北水运,四句话中隐藏的“梅”“岭”“南”“安”四字,不就指这里吗!他心里明白,他的大业就从这里开始。自那以后,周敦颐便更加潜心研究儒家学说。

后来,周敦颐结识了在南安军任通判、对儒学也有一定研究的程晌。两人一见如故,从此成了磋研儒家学说的忘年交。

为了满足南安军一千多子民学儒的愿望,周敦颐最后只好选择在梅关附近的东山上建造南安军学学堂,后改为“周程书院”。周敦颐的学说也在梅关一带得到弘扬,远播华夏,流芳千古。

(四)唐宋名人梅岭题诗

唐初诗人宋之问,虢州弘农,即今河南人,上元二年进士,早有文名,历任尚书监尉、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因媚附权贵张易之,罪贬泷州,即今罗定参军。

当他南下登上梅岭时,北望中原,顿生去国离家之感。夹道盛开的梅花,引起他无限思绪,满怀悲怆,写下了《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乌,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宋之问五言诗,向来追求形式艳丽,多为宫廷宴乐而写。因罪贬谪以后,他在颠沛流离中,思想感情有了很大变化,写了不少好诗,《度大庾岭》就是其中一首。一句“泪尽北枝花”,有如摧肝裂肺,感人至深。

大诗人苏东坡,写了《赠岭上梅》一诗:

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由岭梅、行人想到故人,由花落、梅熟想到与亲友相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苏东坡由岭南流放地北归,走过古道,登上梅岭,又写下了《赠岭上老人》:

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南宋理学家朱熹云游岭南,在梅岭时正值岭梅盛开,就赋诗《登梅岭》一首:

去路霜威劲,归程雪意深。

往还无几日,景物变千林。

晓磴初移屐,密云欲满襟。

玉梅疏半落,犹足慰幽寻。

一幅风雪探梅图跃然纸上。唐宋年间,统治者把岭南作为流放刑徒之地,不少有识之士因罪流放岭南。当他们经过梅关古道时,古道、虬松、岭梅、家事、国事、天下事,触景生情,不禁怆然涕下。

江湖派诗人戴复古是浙江天台人,大江南北的梅园胜景都游览尽了,久慕梅岭的梅花,别有风采,便不畏长途跋涉,到梅岭来赏梅。他的《题梅岭云封四绝》中的一绝写道:

东海边来南海边,长亭三百路三千。

飘零到此成何事,结得梅花一笑缘。

可见他对岭梅的向往之情何等热切。

番禺李昂英,南宋宝庆吏部侍郎。他曾在雨中度岭,有幸见到南北梅枝同时开放的景色,因作《雨行梅关二首》,其中一首这样写道:

通霄雨滴急催梅,枝北枝南晓尽开。

多谢花神好看客,随车十里雪香来。

李昂英真是好运气,恰逢一场暖雨,催得南北梅花都开了,“随车十里雪香来”,这是多么难得一遇的佳景。

宋代,以梅岭为题的名画也不少。清嘉定曹仁虎,乾隆进士,曾欣赏一幅宋人绘的岭梅图,因作《题宋人岭梅图》长诗一首:

此图宋代推好乎,疑识惜少冰条衔。

当年曾入格天阁,金题玉躞深藏缄。

故人寄示梅花卷,千树万树围重岩。

恍疑置身大庾岭,丹岩碧嶂高巉巉。

山中腊后花信早,雨雪几日飞有态。

此时枝头忽破萼,冰魂不畏春寒严。

断云高低望杳霭,落月远近迷磐岩。

清香未容俗客到,冷蕊时有幽禽碧。

鹐整斜疏密各态,纷纷桃李皆卑凡。

由此可见宋代岭梅丰姿烂漫之一斑。

曾官拜宋末右丞相的文天祥,在44岁那一年,被元兵押送燕京,取道梅岭,到了南安军,被锁在舟中。舟外江面,漫天凄雨,而浮现在他脑海里的却始终是梅关傲雪的红梅,如同他爱国报国的赤胆忠心。一首名作于是诞生了: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这诗与文天祥名垂千古的《过零丁洋》一脉相承,充满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气概。雄关为之震撼,岭梅为之敛容。

也许在迈过梅关的那一刹那,文天祥觅得了“饥死真吾志”的诗句,下定了绝食报国的决心。他写诗后绝食八天不死。到了燕京,关押三年,累逼不屈,最后被杀于柴市,时年47岁。

(五)岭南才子梅关长联

宋湘,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即梅州人,清嘉庆进士,享寿70岁。他于清嘉庆四年考中己未科二甲第十一名进士,官至湖北督粮道,清代诗人、书法家,人称“岭南才子”,提出“作诗不用法”,著有《红杏山房集》。

宋湘是清朝著名的诗人,也是有名的“广东才子”,同时又是客家人的骄傲。他一生为官清廉,写下了不少美丽的诗篇,尤为对联更值得人们阅读和借鉴。

相传有一年,清朝嘉庆皇帝的母亲做寿,要悬匾志庆,宋湘不假思索,挥笔疾书:“顺穆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治平熙泰,正是隆恩庆千年。”真是一首千古绝唱,此联对清朝前几代皇帝歌颂一番,使嘉庆皇帝龙颜大悦。

宋湘还曾经西北走到某省,与当地名士们会文,席间有人出了一副对子:“东鸟西飞,满地凤凰难下足。”本想难为宋湘,不料宋湘不慌不忙对道:“南龙北跃,一江鱼鳖尽低头。”其才思敏捷,针锋相对,满座皆惊。

在众多对联中,脍炙人口的是宋湘在梅关南茶亭所题的一副长联:

今日之东,明日之西,青山叠叠,绿水悠悠,走不尽秦关楚峡,填不完心潭欲壑,力兮项羽,智兮曹操,乌江赤壁空烦恼,忙什么?请君静坐片刻,把寸心、想后思前,得安闲处且安闲,莫教春秋佳日过

这条路来,那条路去,风尘仆仆,驿站迢迢,带不去白璧黄金,留不住朱颜皓齿,富若石祟,贵若杨素,绿珠红拂终成梦,悭怎的?劝你解下数文,沽一壶、猜三度四,遇畅饮时须畅饮,最难风雨故人来

长联写得耐人寻味,叫人百读不厌。这副长联在粤、赣、闽等地的茶亭、寺庙都可见到,但文字稍有不同,韵味各异。

湛江歇脚亭的对联如下:

今日之东,明日之西,风尘仆仆,驿道遥遥。忙什么?走不尽绿水青山,填不完心田腑海。智兮周瑜,力兮项羽,赤壁乌江空烦恼!劝君稍坐片刻,把寸心、思前想后,得安闲处且安闲,留点精神还自己

这条路来,那条路往,光阴冉冉,岁月悠悠。恋怎得?带不走黄金白璧,保不住黑发红颜。富矣石崇,贵矣韩信,淮阴金谷总成空!为我掷下几文,沽半壶、呼五唤三,遇快乐时须快乐,让些辛苦与他人

(六)何香凝咏抒情操

何香凝是南海人,廖仲恺夫人,国民党革命派杰出代表,现代画家。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

1926年冬,国民党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北迁武昌,何香凝与谭延闿、顾孟余、于右任、张静江等要员北上。经南雄梅岭,正值岭梅盛开,何香凝写下了《咏梅》《重游大庾岭》。

《咏梅》写道:

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

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

《重游大庾岭》写道:

十月重观岭上梅,红花笑雪傲霜开。

梅兰菊竹同时会,羡煞庾山独占魁。

何香凝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在吟咏中抒发了她高尚的革命情操。

(七)陈毅作战梅关

提起梅关,人们就会想到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之一陈毅,因为他曾经在这里战斗、生活了三年多,并在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篇。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从中央苏区突围长征,留守苏区的部分红军和地方武装,在项英、陈毅领导下,英勇抗击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拥护主力红军转移,保卫红色苏维埃。

在梅关一带,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崇山峻岭之间和敌人展开了周旋。但是,当时敌我力量悬殊过大,革命形势不容乐观。

在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中央分局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地执行党中央确定的方针和策略,实行了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转变,由苏区工作作风到游击区工作作风的转变,从思想上、组织上为坚持赣粤边游击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的新起点。

作出新的部署后,陈毅带领红军游击队,在梅关一带,将军事工作与政治工作、军事工作与群众工作、军事工作与教育工作相结合,不断打击敌人,宣传政策,组织群众,坚持斗争。不但粉碎了国民党军对游击区的大举“进剿”,坚守了油山游击区,扩大了北山游击区,巩固了信康赣游击区,还开辟了三南游击区、上崇游击区,胜利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使革命的红旗在赣、粤、湘边高高飘扬。

然而,1935年5月31日,国民党代表何应钦却与华北驻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在天津塘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将我国河北、察哈尔的主权大部出卖给日本。

革命形势不断发生变化,陈毅等人也在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和敌人开展斗争。于是,一个新的行动——巧设妙计偷渡梅关开始实施了。

当时部队按计划实行分兵。项英、陈毅等指挥部负责人率贺敏学、游世雄游击大队一百多人在河洞山区周旋。****赣粤边特委机关驻大余县河洞乡棚洞村,指挥各地游击斗争。

面对数十倍于已的敌人和红军的失利,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的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于1935年5月2日在湖南郴县黄茅地区只身投奔国民党粤军余汉谋,成为了可耻的叛徒。

1935年10月,龚楚带着国民党给他配备的卫队三十多人,伪装成游击队来到赣粤边的北山,企图捉拿项英、陈毅和赣粤边特委领导人。

龚楚到达北山后,在河洞的天井洞遇见了游击队后方主任何长林。在龚楚的威逼利诱下,何长林也跟着叛变了。龚楚、何长林为了消灭红军游击队,通知红军游击队干部和后方人员到北山龙须石参加会议。

一些人员接到通知后陆续前来,谁知龚楚的卫队已将会场包围。会场上龚楚撕下伪装,说跟着共产党和红军没有出路,要大家跟他走,参会人员一听才知道龚楚、何长林已经叛变,于是愤起反击,但终因寡不敌众,除贺敏学和赖文泰等八九人冲出包围外,其余三十多人壮烈牺牲。

随着形势的不断恶化,陈毅等人料定敌人已经发现了特委机关驻地,一定会对北山山区进行大规模的“清剿”,于是决定将赣粤边特委机关和领导干部转移并分散到梅山、油山等地。

可是,从北山到油山和梅山,途中必须经过敌人重兵把守的梅关。这段时间,北山通往各地的交通要道,都层层布下岗哨,派兵严密封锁。在梅关公路线上,岗哨林立,一辆辆敌军军车往来于广东南雄和大余之间。如何通过梅关呢?

但是,陈毅想出了一个妙计偷渡梅关。项英、陈毅先将转移部队在离梅关几十公里的山中隐蔽起来。几天过后,国民党军布置在大小路口的岗哨没有发现红军游击队,都麻痹懈怠了。

这时,我军部队再趁月夜,上路行动。而到离梅关不远处时,部队又离开山路,走上大道,直奔梅关。

果然,这时敌人只注意严密封锁山间小道,大路上反而放松了警戒。项英、陈毅和特委机关顺利通过了敌人公路封锁线,越过梅关天险。

部队在通过梅关后,攀藤附葛登上了离梅关不远处的仙人岭。站在仙人岭上,陈毅豁然开朗。放眼望去,北面是大余城里的万家灯火,南面传来阵阵鸡鸣犬吠。天亮时分,陈毅安排大家就地躺憩。

呼噜一觉醒来,陈毅惬意爽朗,风趣说道:“我们真了不起呀,一身压着两个省哩,头枕江西,脚踩广东噢。”逗得众人大笑不止。

随即,陈毅乘兴而作《偷渡梅关》:

敌垒穿空雁阵开,连天衰草月迟来。

攀藤附葛君须记,万载梅关著劫灰。

偷渡梅关成功后,项英、陈毅和赣粤边特委人员转到梅山,选择在斋坑搭棚居住。

其实,早在红军长征前夕,梅关一带广大地区就成了重要的游击根据地,群众基础很好,当地的南雄游击队常在这一带活动。并且此地临近大余县城和赣粤交通大道,消息灵通,给养易筹。这些有利的条件,给陈毅等人开展革命工作提供了方便。

立脚后,陈毅等人即布置地下党组织,在大余城驿使门外梅峰桥边开了一爿“广启安”糖铺作掩护,设立了秘密联络站,由地下党员黄亚光当“店老板”。随后,又派陈海以“养路队员”身份住县城,对驻余国民党军进行兵运工作。

“西安事变”后,形势激剧变化,长期驻守梅关一带密林中与党中央失去联系近三年的陈毅等人,急切盼望与党中央取得联系,也曾要陈海为这事想方设法。

1937年5月1日,陈海循例来到特委驻地梅山斋坑,向陈毅等人汇报工作后,在回程路上碰到叛徒李品仙带着一队国民党军巡逻,当即把他抓住押至国民党第四十六师驻大余城的一个团部。陈海这个软骨头,受不起敌人的威逼利诱,叛变投敌,竟与敌合谋,导演了一幕诱捕驻梅山游击队负责人重要领导人的丑戏。

5月2日,由陈海亲书:“中央从上海已派人来到大余,要在县城春花旅社会见驻梅山的游击队负责人。”让联络站交通员赶送到斋坑。

当陈毅收到陈海的来信时,大家感到十分高兴。陈毅决定亲自前往,便邀梅山区委书记黄赞龙做伴带路。

5月2日中午时分,陈毅、黄赞龙来到城里,找上陈海住家。见他老婆在家门口洗衣服,便上前问道:“陈海先生在家吗?”

她头也不抬地回答:“去了团部。”

陈毅和黄赞龙把“团部”误听成了“糖铺”,两人遂即去到驿使门外梅峰桥头的“广启安”糖铺。一见店门贴了国民党军的封条。

正疑惑间,店旁一老人上前扯着陈毅、黄赞龙进屋,急切相告:“陈海叛变了,店铺昨夜被抄了,黄亚光被抓了,你们赶快走!”陈毅、黄赞龙沉着地从后门走出,分道回山。

原来,陈海这个叛徒,邀功心切。没等到“重要领导人”来县城,就自恃山路娴熟,亲带国民党一个营进山围捕。

待在斋坑的同志,一心盼望与中央取上联系的“喜讯”,哪曾料到陈毅、黄赞龙尚未回山,驻地却被敌人包围,遭受突然袭击。

陈毅等人因为提前知道了信息,隐蔽了起来。敌人搜不出人,便放火烧山。熊熊烈火呼啦啦眼看就要烧起来了。

可天不绝人,突然间雷声大作,哗啦啦下起了大雨,一下子将大火浇了个灭。时至傍晚,又逢下雨,敌人无奈,怏怏撤离梅山回县城。

陈毅从县城出来,穿着士林布长衫,戴着眼镜、礼帽,独自一人绕道回山。因路途不熟,也没想到敌人进山围捕,竞撞进了敌人包围圈里被发觉:“你是干什么的?”

陈毅机智地回答:“我原是帮你们带路的呀!”

敌人督促说:“快天黑了,又下雨,回去了”。

陈毅装着肚子不舒服,急需大便,钻进路旁的灌木丛中“大便”。待敌人走后,陈毅赶快回到斋坑驻地。

从第二天起,敌人又增派三个营的兵力和一些地方反动武装,拉开大网,将整个梅山地区重重包围,发动第三次大规模的日夜“搜剿”。

项英、陈毅和特委机关人员昼伏草丛,夜间转移,在梅山范围内与敌人一连周旋了二十多天,不敢动烟火,也没有干粮,只能嚼野果野菜充饥。

陈毅面对“日夜搜剿”“伤病伏丛莽间”“虑不得脱”,就在这九死一生之际,撕开衣襟,挥笔在衣服上写下了千古不朽的壮丽诗篇《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然而,在革命群众的积极掩护下,陈毅和战友们一道,终于摆脱了最残酷的一次“围剿”。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高潮,国民党第四十六师对游击区的进攻被迫停止,红军游击队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后来,虽然陈毅离开了梅关,但一代儒将陈毅的英雄事迹和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却留给了梅关。

同类推荐
  • 陕西古籍總目·陕西省社會學院分册

    陕西古籍總目·陕西省社會學院分册

    作爲中华悠久灿烂文明栽体的文献典籍,尤其是其中的古籍善本弥足珍贵,是前人遣留的宝贵精神财富。陕西乃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十三个封建王朝建都之地,着名的丝绸之路之起点。
  • 新民说

    新民说

    《梁启超:新民说》以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的《新民说》为原本,结合编者搜集甄选研究《新民说》问世百年来的影响的学术论文集、社会舆论关于梁启超于中国启蒙思想史上的贡献,依据全书20节文字,在体例上精心设计了发表背景、社会反响、原文赏析、今日看点四个栏目,以求在保留梁任公“笔端常带感情”、催人奋进、令人热血沸腾的文字韵味的同时,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消化这些跨过百年,仍然具有强劲生命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宝贵文化遗产。《新民说》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国社会要实现近代化,首先应当实现中国人的近代化。
  • 兰州历史文化丛书·书画碑刻

    兰州历史文化丛书·书画碑刻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 中国文明简史

    中国文明简史

    本书是一本大家写给大家的人文通识读物,带你进行一次典雅深邃的中国文明审美之旅。全书包括了史前时期、夏朝和商朝、周朝、秦朝、汉朝等十三章内容。从浩繁卷帙的长卷中,追索文明的发展,聆听历史的足音,感受中华文明的厚重、丰富与苍凉!
  • 开心小辞典

    开心小辞典

    本书是从知识性、趣味性出发,内容包括国际纵横、历史溯源、地理考究、地域仿真、经济法律、邮政、历史集锦等内容。
热门推荐
  • 道术至尊

    道术至尊

    他是军队的王,一只尼泊尔军刀,鬼神惧怕。他是道术大家,一本阴阳筹术,算尽天下。猛虎归山,蛟龙沉渊,本想做普通人的他,不得不再度出山。武立,犯我尊严鬼怪者,格杀之!
  • 古尊宿语录目录

    古尊宿语录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总裁可爱娇妻

    总裁可爱娇妻

    舒小雅,天生活泼。她失去父母的时候,适时送出另一个人来代替他的父母好好的照顾她,宠溺她,而他身为冰山系总裁,不过是不经意的一眼,便倾心而爱,英雄救美,虽然俗得不能再俗,有用即可!
  • 网王之香薰

    网王之香薰

    她是二十一世纪叶氏集团的千金小姐X市的铁嘴律师,被男友欺骗伤心后车祸穿越成了她。穿越后她决定再也不做温柔的淑女,华丽变身成了野蛮暴力女;他是冰帝学园中身材娇小的王子,性格单纯可爱,嫉恶如仇,吃是他的最爱。当他遇上她,当白痴男遇上暴力女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他说:“你这个女人真是蛮不讲理,明明是你站在那里挡住我的路把我滑板撞坏了居然还要我赔你精神损失费和医疗费用。”她说:“我明明站在这里没有动,是你先撞到我的怎么可以怪我呢?我管你要精神损失费和医疗费用已经够仁慈了,要不是看你长得帅我早就把你揍得满脸开花连你妈都不认得你了!”
  • 腹黑傻王:赔个恶女当王妃

    腹黑傻王:赔个恶女当王妃

    那一日,她手持着一把利剑,将他的未婚王妃,手刃在礼堂之上,鲜血染红了大红色的喜袍。众人皆畏其恶毒,欲治其罪。他却一把抱住了她的大腿,大哭道:杀了我的媳妇,你得赔我一个。看着厚颜无耻装傻的他,她怒道:剑配贱人,天生一对。却不想,终有一日,倒是把自己配给了他……
  • 南诏史概要

    南诏史概要

    本书不仅充分地掌握了到目前为止所可能获得的有关南诏历史的第一手原始资料,而且参阅了中外学者的有关论著。对南诏历史上存在的各种社会现象,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提高。
  • 世界谢幕
  • 山水荒

    山水荒

    一个梦,一个她。今世的情,便是前生的缘。
  • 湖边中学

    湖边中学

    本书叙述了一个发生在普通农村高中的故事,一段悲怆的青春历程知识:教科书所包含的内容以及考试大纲划定内容。考试:评估个人掌握知识水平的竞技活动。学习:掌握知识和考试技巧的行为活动。学生:以学习为职业的少年儿童。老师:教授学生学习知识和考试技巧的职业。学校:老师教授学生的场所地点。
  •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顾盼遇见小时候的玩伴陆远,他已经变成无所事事的小混混。陆远不愿与顾盼相认,他已不懂爱人。陆远可以跟其他任何一个人嬉皮笑脸打情骂俏,唯独顾盼不行。别问他为什么,他也不知道,他就是做不到啊!所以陆远极力疏远顾盼,却被老板的女人艾丽和他的大哥廖哥陷害,不得不亡命天涯,逃往澳门。最后,却只有顾盼对他不离不弃,倾心相助。最后陆远望着顾盼那一眼,真是山长水远的柔情,到了此时他才发现自己早已情根深种。顾盼却说,陆远,别轻易许诺未来,未来它永远也不会来。陆远,真的没关系,余生就让我来守你护你,予你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