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为进是处世的另一种策略
在处世中,有的人喜欢争强好胜,凡事不懂得退让,但是一些明智的人却懂得退让,因为退让不是怯懦,而是处世的一种大智慧。
我们在谈到成功之道时,更多地强调要有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但是,有时候,一味地硬冲硬打未必是最好的方法,而以退为进也不失为一种人生的策略。
的确,疾风知劲草,人须有傲骨,面对险恶的局势,人应当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自应提倡,也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一种精神。但是,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就某件具体的事情来说,也有其“时”、“势”的问题。在某些特定的时间里、环境下,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其实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策略,而并非消极退让。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跟莱温斯基的那场“拉链门”风波仍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我们可以想一想,当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事情东窗事发,克林顿死不承认,采取死撑着的态度,这也是一种选择。当着全世界人的面,堂堂的美国总统承认自己的丑事,这是多让人难为情的事情啊!但克林顿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采取了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么做,其实是将包袱扔给了所有的美国人:我已经承认了我自己的错误,你们有权利让我下台,你们也有权利让我继续留在总统的位子上;对一个已经承认错误的人,你们就看着办吧!
说克林顿死猪不怕开水烫也好,说他狡猾也好,但最终是他胜利了。
同样是美国总统,当年肯尼迪在竞选美国参议员的时候,他的竞选对手在最关键的时候轻易地抓到了他的一个把柄:肯尼迪在学生时代,因为欺骗而被哈佛大学退学。这类事件在政治上的威力是巨大的,竞选对手只要充分利用这个证据,就可以使肯尼迪的道德形象蒙上一层阴影,乃至使他的政治前途黯然无光。一般人面对这类事情的反应不外是极力否认,澄清自己,但肯尼迪很爽快地承认了自己的确曾犯了一项很严重的错误,他说:“我对于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感到很抱歉。我是错的。我没有什么可以辩驳的余地。”肯尼迪这么做,等于说“我已经放弃了所有的抵抗”,而对于一个已经放弃抵抗的人,你还要跟他没完没了吗?如果对手真的继续进攻,就显得对手没有一点风度。
所以,我们应记住一个基本原则:一个人既然已经承认错误了,那么你就不能再去攻击他,再去跟他计较。无论是克林顿还是肯尼迪,他们都没有因为有过劣迹而受到丝毫的伤害,相反的是,他们还都将它转变为了一个优点,这从肯尼迪后来当选总统和克林顿的事情完全在互联网上披露支持率反而上升就可以得到证实。他们承认自己有过错误,就已经将自己人性化了:我们和平常人一样,也会犯错;同时,承认自己有罪,赢得人们的同情。而别人这时也乐得做顺水人情。
这是在被动的情况下以退为进的策略。在主动的情况下,由于彻底解决某个问题的时机没有完全成熟,也可以采用这种策略。
清朝康熙皇帝继位时年龄很小,功臣鳌拜掌握了朝中大权,并进而想谋取皇位。康熙十分清楚鳌拜的野心,但他觉得自己根基未稳,准备还不充分,于是索性不问政事,整天与一帮哥们儿“游戏”,以造成一种自己昏庸无知的假象。一次,康熙着便服同索额图一起去拜访鳌拜,鳌拜见皇帝突然来访,以为事情败露,伸手到炕上的被褥中摸出一把尖刀,被索额图一把抓住。直到这时,康熙仍装糊涂说:“这没什么,想我满洲人自古以来就有刀不离身的习惯,有何奇怪!”康熙此举让鳌拜对他彻底放松戒备,最后康熙等时机成熟时一举将其擒获,可以说放出长线钓上了大鱼。
有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用争斗的方式,你永远无法得到满足,但用让步的方法,我们可以免去很多麻烦,并能因此扭转自己所处的局面。
在强者的夹缝中寻找自己的空间
不可否认的是,生活中的确有一部分处于弱势的人,他们因种种原因进入不了强者的行列,那么这类人就没有发展的空间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强弱是相对的,弱者也能在强者的空间里找到自己生存、发展甚至是壮大的空间。
一位朋友向我讲起动物世界里弱肉强食的故事。他说,一只野驴被老虎撞上,拼命地逃跑,可老虎穷追不舍,最后还是被追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他说这就是自然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我说也许有一半正确,我对他反问道:那么大自然中仍存在着那么多相对的弱者,这是为何?对我的反驳朋友也愣了好一阵,不知如何是好。最后,我给他讲了一个更为玄妙的故事。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一只美丽的梅花鹿出来在河边吃着细嫩的青草,正当它得意忘形的时候,厄运却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然降临于它的头上了。一只彪悍的东北虎正从它的背后向它走来。说时迟,那时快,老虎一扑一跳向这只可怜的梅花鹿身上扑过来!惊慌之下,这只小鹿侧身一躲,躲过了老虎的一扑。它拼命地撒腿便跑。老虎拼命地追逐。眼看老虎就要追上了,这时前面出现了一排排郁郁葱葱的灌木丛,于是,梅花鹿便迅速跳进了灌木丛,与老虎开始周旋起来,结果,在灌木丛里,老虎哪里是梅花鹿的对手。几个回合,老虎只好望鹿叹息了,气得它连头也不回就走了。梅花鹿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得意地呼朋引伴地叫了几声。
听了故事,朋友才恍然大悟,原来自然界还有一条定律:弱者自有自己的空间。的确,无论强者、弱者,他们都有一套适应自然法则的本领,只要你认真地生活着,并不十分在意自己的强大与弱小,只要你找到了自己能游刃有余的空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到那时,你的优势就会弥补你的不足。你定能获得别人也许苦苦求索而无法得到的东西。
弱常常是与小联系在一起的,正因为小,弱者本身也具备了很大一部分优势,比如小而灵活,小而精,小而全等。小的事物常常是容易被忽视的,那么你何不利用这种有利的时机,暗地里逐步发展壮大。
著名的爱国将领蔡锷就很善于保护自己,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巧妙地逃出了敌人的手掌。当时,蔡锷的活动已被袁世凯有所察觉,袁将蔡锷羁押于北京并派了密探在暗中监视。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蔡锷使出了迷惑敌人的手法。他装出一副胸无大志的庸人形象,整天忙于出入烟花青楼之地,与名妓小凤仙出入成双,堕入绵绵私情之深渊而不能自拔。灯红酒绿的生活使他表面上变得腐化、堕落、颓废而丝毫没有一丝强者的威风。这样,密探将以上的情况告于袁世凯,袁世凯窃喜,心想蔡锷原来也只不过是如此一个无能之辈,于是就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蔡锷借机辗转回滇,组建讨袁护国军,就这样,袁很快在全国的声讨中仅做了83天的皇帝梦就一命呜呼了。
另外,在强大的竞争丛林中,能够在夹缝中生存也是弱者的一种本领。在自然界中也许你会注意到有一类攀缘植物,它们最善于在高大的树林的夹缝中生存,从而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安全的空间,菟丝子即是如此。那么在人类社会中呢?弱者照样可以生存于夹缝之中。为什么呢?强者往往并非一人,众多的高手间的竞争,其残酷程度不亚于强者对弱者的竞争。大鱼互相残杀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在几个强者之激烈竞争中,往往便会产生一个真空地带,即没有一个强者敢于涉入的地区。因为大家彼此都料到,一旦进入该区,便会引起对方残酷的报复。于是,才出现了所谓的真空地带。但正是这个无人敢入的雷区有时却是弱者的又一片天空。勇敢的弱者会选择这一个雷区的,因为他明白,这个地区强者是不愿插手的,也是不敢插手的。这倒是强者白送给弱者的一个大好机会。
总之,在自然界中,并无绝对的强弱之分,只有相对的强弱而言;同样的道理,在社会丛林中行走时,如果你是弱者,不妨聪明地保护自己,在强者的夹缝中寻找广阔的天地。当你能生存下来时,你就有机会发展,并有机会获得成功。
批评不如鼓励
与人相处时,不管你和对方是什么关系,当别人犯了错时,与其批评之,远不如多鼓励之。
一位小学老师在谈到教学经验时说起了他怎么管好一班小学生的秘诀。他的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遇到一个非常严格的老师,该老师给学生的作业很多,而给学生的评价却很低。在那位老师的笔下,很少有学生可以得到甲,得到乙已经很不错,有许多学生拿到丙、丁。这使得学生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能谅解,学生对学习也渐渐失去了信心。
当这班学生升到他的班级的时候,他发现学生的学习情绪都很低,每天的功课也只是勉强交差。更糟的是,学生都畏畏缩缩,一点也没有小学生那种天真的模样。
“我开始把作业的最低分数定为甲下,即使写得糟的学生都给甲下,当然好一点的就是甲了,再好一些的是甲上,写得很不错的,我给他甲上加上一个苹果,真的很用心的则给他甲上再加两个苹果。”
他所谓的“苹果”,只是一个刻成“苹果”的印章盖在甲上的旁边。
除此之外,每隔一段时间就发奖品,只要一个原来甲下的学生连得三个甲就给奖,依次类推。由于评分很宽,在每次发奖品的时候,学生们几乎统统有奖,最小的奖是一张贴纸,最大的奖是一个铅笔盒。
这种画饼充饥的甲上加上两个苹果,使原来拿丙、丁的学生带回去的作业簿也有甲的佳绩。学生都变得欢天喜地,家长更是开心得不得了,非常善待那些原来被认为是“顽劣的子弟”。
从此,好像变魔术一样,学生又有了开朗的笑容、天真的神气,特别是每次颁发奖品的时候,教室里就像举办节日盛会一样,所有的学生全部改头换面,成为充满自信、容光焕发的孩子。
孩子如同一张白纸,没有天生的“顽劣的子弟”。关键是看如何将“爱”撒播其心间。多给些赞赏和奖励,让其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把对孩子的批评改为鼓励,那么孩子在高兴的同时,也更容易改正错误。同理,如果我们把对同事的责怪改为鼓励,同事在改正的同时,也会主动弥补自己其他的不足;如果管理者把对下属的批评改为鼓励,下属在保住面子的同时,也乐意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唯有埋头,才能出头
人只有埋头做事、做人,才能有所作为,最后出人头地。
一次,一位气宇轩昂的年轻人,昂首挺胸,迈着大步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不料,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一大截的门。恰巧,这时那位前辈前来迎接他,见之,笑笑说:“很疼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年轻人不解,疑惑地望着他。“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生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老人平静地阐述。
这位年轻人,就是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
据说,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他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作为人生的生活准则去遵守,因此受益终生。后来,他成为功勋卓越的一代伟人。
由此想到,人生要历经千门万槛,洞开的大门并不完全适合我们的躯体,有时甚至还有人为的障碍,我们可能要不停地碰壁,或伏地而行。若一味地讲“骨气”,到头来,不但被拒之门外,而且还可能被撞得头破血流。学会低头,该低头时就低头,巧妙地穿过人生荆棘,既是人进步的一种策略和智慧,也是人立身处世不可缺少的风度和修养。
苏东坡在《留侯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天下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去甚远也。”这也算得上是对学会低头的另一种注解吧。
生活中,那些高调行事、高调做人的人,是难免会“碰壁”的。因为高昂着头,就无法注视脚下的路,就无法平等对待身边的人,这样不“撞门框”才怪呢。所以,学会低头,你才能收获好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