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就“冷”不就“热”原则:也就是要尽量避免参与最为热门、供应最为紧俏的资源的竞争,在需要利用热门资源时,要想方设法寻找替代品,更加不要试图去储备这种资源。很明显,激烈的竞争会使得价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股市上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是说有一个卖茶叶蛋的老太婆总是能在指数最低的时候买进,在指数最高的时候卖出,近乎股神。其原因就是她总是在茶叶蛋生意最差的时候,也就是股市最冷的时候买进,而又在茶叶蛋生意最好的时候,也就是股市最热的时候卖出,这暗合了就“冷”不就“热”的买进原则。有些企业在招聘高端人才的时候,有一条铁定的原则,那就是名气太大的人不请,他们认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些名气太大的人的要价一般都会高于他们的实际价值。另一方面,冷门的资源由于较少为人所关注,因而它们的价值往往为人所低估,经常会有一些比较隐蔽的不为人知的价值。
五、就“生”不就“熟”原则:一般来说,发展得过分成熟的行业利润空间有限,而半生不熟的行业则往往利润空间惊人;开发得过分成熟的资源往往增值空间有限,而开发历史不长、半生不熟的资源往往增值空间惊人。美国某大学从外部聘请教授有一个秘诀,他们往往很少直接从外部聘请知名教授,而是时刻关注其它大学的副教授或者讲师的动态,一旦发现这些人表现出了非凡的特质,便即刻向他们送上教授聘用书,大多数情况下,接到聘用书的讲师或副教授都十分乐意转到这所大学来任教授。正是用这种办法,这所大学逐步拥有了一支杰出的教授队伍,由此从一所不知名的大学步入了美国一流大学的行列。
并非所有资源都要花钱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西武集团是日本超大型企业集团之一,除经营铁路运输、百货公司等业务外,酒店、高尔夫球场、游乐场等也是它的重要业务。它的第一家酒店刚刚开办时,后面是一座光秃秃的荒山,老板堤义明一直在思考着如何把它开发成一个风景宜人的地方,但那会需要花费不少钱。经过一段时间的苦苦思索,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打出了一则广告:“本酒店后山有一片宽阔而幽静的山坡,如果您有兴趣在这片美丽的山坡上种一株象征纯洁的樱花,或是一丛表达深沉之爱的玫瑰,或是一棵寓意忠贞不渝的橡树……本酒店将派专人为您和您的小树照相留念,并在树旁立牌写上您的名字及植树时间。也许,当您再次光临本酒店之时,您种下的小树已在风中欢快地摇动着一片片温馨的回忆。此项活动,本酒店仅象征性收取树苗成本费一千日元。”很多人得知这一消息后,都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一对新婚夫妇来此种下了一株合欢树,十几位来度暑假的学生则种下了三株樱花……没多久,这片山坡就种满了美丽的花草树木,成为酒店顾客休闲的好地方。而且,经常有人返回来小住以寻找记忆,酒店的生意也因此好了很多。
经济学家认为,“人”是一种理性的经济人,即人都是利己的,总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在有多种选择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如果不做“概念党”,不与经济学家做概念上的争论,我们顺着经济学家的思路去观察问题,那么就可以看到,人的这种“经济”与企业的“经济”是不一样的。人是有欲望、有情感、有个人意志的动物,所以人完全可能以财富、时间、精力、体力等来换取欲望的伸张、情感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他的欲望得到了极度的伸张、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自我价值得到了极度的实现,那么即使付出了很多的个人财富、时间、精力以及体力,他也会认为是合算的,是“经济”的。有时,他甚至会为了一种欲望、一种情感或者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惜一切代价。而企业却没有欲望,没有情感,也没有个人意志,对于企业来说,只有时间、精力、体力、知识、技能这些才算是人力资源,可以转化为企业的财富,再加上个人直接支付给企业的财富,只有这些对于企业来说才是有意义的,才是经济的。这种对“经济”的定义的差异为企业获取免费资源提供了广阔的操作空间。事实上,有很多企业正是因为他们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能够满足某群人的最重要的欲望、情感,能够帮助某些人实现自我价值,最后消费者愿意为之付出超额代价,而企业也因此获得了令人吃惊的暴利。
丹·艾瑞里在《怪诞行为学》一书中对人类的一些怪诞行为作了一些研究,其中提出了“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的概念。他提到,为什么岳母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让你吃得兴高采烈,你不能掏出皮夹拿出一迭钞票来问她:“我应该为此付你多少钱?”“你觉得300美元够吗?不对,等一等!我应该付您400美元!”如果这样,可能会一杯葡萄酒被打翻了,你岳母满脸通红站了起来;小姨子对你怒目相向;外甥女哭了起来。明年的感恩节,十有八九,你就自己守着电视机吃冷冻午餐吧。丹·艾瑞里告诉我们,“我们同时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其中一个世界由社会规范主导,另一个则由市场规范来制定法则。”社会规范包括人们之间互相的友好请求,它包藏在我们的社会本性和共同需要里,它一般是友好的、界限不明的,不要求即时的、对等的报偿。而市场规范不存在友情,往往意味着利益比较和及时偿付,而且界限十分清楚,这里的交换是黑白分明的:工资、价格、租金、利息,以及成本和赢利。
很多人会愿意免费做义工,这时候适用的是社会规范。但如果按照市场规范来给他们补贴,如果给得不够吸引人的时候他们反而不愿意做了。企业如果想要免费地取得一些人力资源,就要用社会规范来处理各方关系。企业如果想要让员工“视厂为家”,想要员工在淋浴间也想着工作,而且不计报酬,那么实际上就是试图用社会规范来要求员工,这时企业也必须采取相应的行动来模糊市场规范的概念,比如适时地请员工吃吃饭,员工生病的时候要及时地去探望并承担一定的费用等等。
此外,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资源并不需要我们花费太多,只要我们善加利用,就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些资源中,最常见的是:气候资源、环境资源、政策资源、文化资源、关系资源、信息资源等等。
其中最为普遍而且很有价值的要数信息资源了。
信息无疑是一种资源,它在不同的地方对不同的对象会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和意义。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信息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它与知识一起构成了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的基本依据。决策的科学性是人们衡量一个企业管理者水平高低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最基本的因素,而信息是否真实、完整又是决策科学性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十分重视信息的收集、整理。我们甚至可以说,收集、整理有用的信息,是企业管理者头等重要的一项工作。
麦当劳公司的创始人雷·克拉克曾经下令把所有经理的椅背都锯掉,使得经理们无法舒服地靠在椅背上抽烟、喝咖啡、聊天,以此鼓励经理们到基层走走、看看、听听、问问,去收集足够的信息。英特尔公司前董事长安迪·格鲁夫在《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一书中介绍说:“我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花在收集信息上,而且我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收集。我平时看正式的报告和备忘录,但同时,不论是在与内部员工还是别家公司的人,甚至是媒体记者谈话时,我也都不忘收集信息。尤其重要的是那些来自客户的抱怨-就算是‘内部的客户’我都不敢忽视。”他还介绍了收集信息的一些经验:“最重要的信息往往来自于简短而非正式的谈话。这种信息的速度往往比任何一种书面报告或是小纸条快”,“既然书面报告在时效上略逊一筹,为什么我们还是需要书面报告呢?它们的作用在于建立数据文件,过滤并确认纷至沓来的各种信息,且要避免有任何漏网之鱼”,“从杂志上你可能会读到最有深度的报道”,“有一个极有效的收集信息的方法经常被经理人忽略-不时地在公司中走动走动”,“那为什么大部分经理人不采用走动的方法呢?因为他们觉得没事走到部属的座位上很奇怪。在英特尔,我们克服这个问题的秘招是用障眼法-我们设计出一些正事让经理人必须在公司里走动,同时达到收集信息的目的。”
与一般人的想法相左的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金钱代价,而只是需要管理者投入足够的时间并形成一种工作习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