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15100000031

第31章 治国先治家,家为“治”之始(2)

《曾国藩家书》中的曾国藩提倡的教育是从生活行为入手,着眼道德培养。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却是一味地让孩子学技能,导致了很多孩子不懂得“孝”是“仁”的基础,不懂得要去敬爱自己的父母。这样又怎么去爱他人、爱祖国?对家庭失去责任感,又会去担负什么社会责任呢?不“修身”怎能“齐家”,何谈“平天下”?

从家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曾国藩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

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子孙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这也折射出我们教育的问题来,我们的教育似乎太过重视“才”,忽视了“德”的教育。我们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谈、口号的层面。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百善孝为先,不孝父母何谈孝国

为孝者,最易疏于“色难”,孝有百种,当以无“色难”为大。

很多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现代人都抛弃了,这是不对的。

对于做官之人来说是很多对现在来说是很有价值的,也很有社会约束力。其中一点就是“百善孝为先”,不孝父母就更不要说爱国了。

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此语高度概括了“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说明了孝文化在我国绵延几千年的理由。

我国古代很重视“孝道”,认为“忠臣必出孝悌之家”。作为传统的士大夫曾国藩也把“孝”作为居家之道的首条标准。“事亲以得欢心为本”是曾国藩做人处世的精华之一。他教育子女在家敬老爱幼,出嫁后尊敬公婆。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孝顺的人也如同世风一样,每况愈下,我们不妨先看看古人是怎样孝顺父母的,也许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一次震撼。

曾国藩兄弟五人,他最长。其夫妇侍奉父母、与兄弟邻里相处之信条是以得欢心为本,故一家融和欢愉。也是由于养成了孝顺尊长、睦邻、周济他人、情意宜厚、礼物宜俭的家风,在亲族邻里赢得了威望。

曾国藩对“孝悌”有深刻的见解:“凡是孩子孝顺父母,一定是做人有规矩,办事有条理,亲戚们都依赖他,远近之人都佩服他,父母也因此更爱他,这就是大孝。如果做人没有档次,办事毫无道理,为亲族所唾骂,远近之人都鄙弃他,从而给父母带来了羞辱,这样的人即使常常用美食供奉父母,也称不上是孝。敬神的人在那儿烧香发愿,也与孩子常常以美食供奉父母一样,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如果做人一丝不苟,办事有规矩,百姓信赖他,远近的人佩服他,那么神一定会保佑他。这样做比烧香许愿强多了。”

在曾国藩的影响和教育下,他们一家在当地做到了善待亲族邻里,凡亲族邻里来家,无不恭敬款待,有急必周济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喜必庆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吊。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感染教育许许多多的人。现在的人,或许被曾经奉为圭臬的《二十四孝》中的故事吓怕了,对传统的“孝”多持批判、否定态度,以至于讲究孝道的人越来越少了。虽然《二十四孝》中的内容的确有些极端,但不是要你力行其中,孝的方式有多种,关键是孝的态度。

而我们的邻国,比如韩国、日本也是如此。“孝”的内涵深入人心,潜移默化中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长幼有序、尊师敬老都体现了这一点,这是一种“礼”,也是一种约定俗成、深入人心的道德规范。

如今,我们经常听到国内社会上一些离经叛道之人以及他们骇人听闻的新闻:有的弟兄六七个把母亲丢在医院里无人问津;有的用棍子拳脚打90多岁的老人;有的儿子种着父母的地却不给口饭吃;有的老父亲不幸丧命,几十万赔偿被儿子拿走不给老母亲半分;有的把老人驱出家门;有的突生一念用锤砸死老人;有的觉得老人是累赘,活活掐死……这些事件,放在以前,应该算得上“闻所未闻”的骇人事件,这些事件中的忤逆子根本不会被容得下。

很多杰出人物,在孝方面也做得很到位。

1962年,陈毅元帅从国外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患病多年,如今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当天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到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母子两人聊家常聊了很久。过了一会儿,陈毅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让他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他母亲见实在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安慰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这时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都抢着要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他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陈毅的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所以,父母或许理解你的“日理万机”,但工作繁忙、公务繁忙都不是理由,孝的方式很简单,也很多样,比如你的嘘寒问暖,陪陪老人唠唠家常等,只要是有心,平常的小事也足以尽孝。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都要经过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黄庭坚,苏轼的好友,著名诗人和书法家。虽居高位,每晚仍亲自为母亲洗涤便桶,直到母亲去世。

李嘉诚,曾是华人首富。他的父亲是一名教师。小时候,李嘉诚只要看到父亲在灯下批改作业,他都会默默地端上一杯浓茶,静静离开。

冰心,大家也很熟悉,幼时家庭贫寒。母亲买来的馍,她总要让妈妈吃第一口。后来挣来的第一笔稿费,就为妈妈买来了一个暖手壶。

或许有人说,孝与不孝是自己的事儿,关别人什么事儿?没错,但是别人会暗中认为,你有“忘本”,无论你官居何职,都会发自心底地排斥。都在暗中观察,你如何对待你的父母,如果被周围觉察不孝父母,心中就会腹诽不已。然而,现在由于这种事层出不穷,很多人有些麻木了。很多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即使你其他方面政绩再高,人缘再好,一旦别人知道你的不孝,就会对你这个人改观。要明白“百善孝为先”。

家丑不可外扬,一忍家中无“丑”事

家丑必是心丑,当改之,外扬者,丑则深矣。

世人都说“家丑不可外扬”,是有一定道理的,这点对于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尤为适用。有了家丑怎么办?有的时候需要忍,一忍家中则无“丑事”。

有人说,曾国藩素以相人著称,却相错了女婿。四个女婿都是他亲自挑选的,可惜都没挑好,结果,他们当中有的品性不佳,有的不求上进,有的体弱早丧。

曾国藩一生有两个儿子和五个女儿,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同时他也在用同样严厉的要求来要求他的子女。曾家家风很严,几个子女在他的严格教育下,个个都知书达理。曾国藩的两个儿子曾纪泽和曾纪鸿在曾国藩的严格教育下后来分别成为了著名的外交家和数学家,但是,他的四个女儿们的婚姻生活却不尽人意,除了小女儿外,家庭都很不美满,而这一切都是曾国藩一手造成的。

曾国藩虽然是晚清重臣,曾经位极人臣,他的几个女儿也称得上是大家千金了。可贵的是,她们在曾国藩的传统道德观念的严格教导下,身上没有一点骄横、傲慢之气,也不是任性、顽劣,相反,她们个个符合“温良恭谦淑”的标准,知书达理,以相夫教子为本份,从不越礼。按理来说,如此家教涵养的闺秀,应该会觅得美满婚姻,然而并非如此。

四个女婿虽然都是曾国藩亲自挑选的,然而在挑选时,他不太看重女婿本人。曾国藩考察父母、家世,甚至联姻,都是考虑深远的,他与郭崇焘的联姻,还出于政治考虑。

曾国藩把他的大女儿曾纪静,嫁给了曾国藩的湖南老乡袁芳英的儿子袁秉帧。虽然袁家早年也算得上名门世家,可是袁家到了袁秉帧这一代已经开始没落。据说,连袁秉帧的工作都是曾国藩给介绍的。然而,袁秉桢品行相当不好,放荡凶暴。成亲以后,袁秉帧不仅不经常回家,还常常在外面花天酒地。曾纪静非常痛苦,因为曾国藩经常教训女儿要学会逆来顺受,不要因为丈夫行为不检点就回到娘家来,而应该回到夫家去照顾公婆。

同类推荐
  • 鬼谷子一日一谋

    鬼谷子一日一谋

    产生于战国中期的《鬼谷子》是一部由鬼谷子讲授,后经苏秦、张仪等人补充、修改而成的集纵横家、兵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鬼谷子的生平已无确考,最早提到他的《史记》认为鬼谷子是苏秦、张仪的老师,那么鬼谷子与苏秦、张仪同时代而稍前是可以肯定的。本书在对《鬼谷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这部奇书进行了较为精确的诠释和解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系统而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能更轻松地领略到《鬼谷子》谋略的精髓,用最简单的方式知晓成功的哲理。事实上,也只有拨开人生的迷雾,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尼采谈人生权力意识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尼采谈人生权力意识

    本书文章篇目包括《从苦恼到爱》、《歌颂神灵》、《人类与绳索》、《收获生活》、《阅读历史》、《基督与基督教》、《我们对艺术的感谢》、《勇气论》等。
  • 家范的教育智慧

    家范的教育智慧

    《家范的教育智慧》内容简介:一般人只知道司马光有一部治国的书叫《资治通鉴》却很少有人知道司马光还有一部齐家的书叫《家范》。《家范》并不是仅仅讲如何治家问题,司马光在《家范》卷首引用《大学》里的一段话,来阐明他写《家范》的目的:“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司马光自己也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 西方哲学十二讲

    西方哲学十二讲

    像其他有关西方哲学史的著作一样,本书也是对哲学的回忆。不过,本书并没有事无巨细地回忆每个时期每位哲学家的思想,而是把目光集中投射到他们思想的某些方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试图让回忆更深入一些,在澄清哲学家本人思想的同时,一方面通过当代视野来揭示其中的深层蕴涵,另一方面也通过问题本身的如其所是来展开对问题本身的回忆与参与。通过这样的方式,本书探讨哲学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哲学地思考。
热门推荐
  • 极限狩猎者

    极限狩猎者

    当人类不再位于食物链的顶端,猎人还是猎物?选择权永远在自己的手中,传说中的黑龙,拥有永恒生命的古龙种,以及幻兽,真兽,无奇不有!看高三学生王琪如何在这片残酷的土地上成为王者,一段奇幻的旅程就此拉开序幕!
  • 骰子有柒个面

    骰子有柒个面

    我们都在年少时怀揣梦想,但是,对,就是但是,还在怀揣梦想,为梦想打拼的,还有谁!不是我们挫败给了现实,是我们错败给了坚持的自己。
  • 达·芬奇

    达·芬奇

    在人类文明的灿烂历史长河中,欧洲文艺复兴古文化运动,无疑掀起了一阵阵艺术狂澜。这个时代,俊才辈出,群星闪烁。而其中最耀眼的一颗艺术之星,便是列奥纳多·达·芬奇。他的作品,是文艺复兴运动中开放的一朵奇葩。达·芬奇是一个农妇的儿子。他的父亲也仅仅是芬奇镇上的一个公证人。他虽然出身卑微,但自幼勤奋好学,智力过人。他生逢其时。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艺术界群星脱颖而出,争辉斗灿。他14岁便进入著名画家、雕刻家和已经有许多卓越作品的大师维罗奇奥工作室,在那里苦学勤练绘画、雕塑6个年头。他随身携带笔记本,时刻留心观察生活。那本子上画满了各色人物的面孔、表情、手足和身躯……
  • 冷面千总追爱:隐藏在记忆里的爱

    冷面千总追爱:隐藏在记忆里的爱

    那一年她遇到了他,她演绎者灰姑娘的角色,而他是一位白马王子,他霸王硬上弓,践踏她的自尊,她却在他的影响下,逐步的越来越焕发光彩,因为仅仅是因为她已经喜欢上了他,只要变得够完美,就有资格吗?他用他的行动告诉她,不可能,我们不可能在一起。他是在生气,他只要曾经的那个少女,现在的少女变得太完美,让他怎么去爱。那天,并非他抛弃了她,而是因错过了,多年再相遇,却是陌生人····曾经美好的少女却不再存在,曾经的少年也物是人非。·他带着另一个女孩出现在她的面前,一句话就狠狠地击中她的心,“你是谁,小姐,我们不认识。”她愣在那里,冷笑一声,“易总,那我们重新认识,我叫张晓晴,你记忆里最爱你的女孩。”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智慧故事之六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智慧故事之六

    智慧具有传承性,本套图书精选智慧故事、内容丰富、故事精彩,为广大学生增加智慧提供了一条路径。
  • 黑袍马修斯

    黑袍马修斯

    当炽烈的爱转化为刻骨的恨,世界将重新开始,如同永恒的预言。然而,只有爱才能永恒。
  • 和魔鬼生活

    和魔鬼生活

    和魔鬼的相遇,究竟是缘分还是宿命?生活在异界,她会遇到怎样的折磨或快乐?朋友、深爱自己的人,自己深爱的人,都最后是不是能够齐全?困住他们的究竟是什么?是爱,还是恨?她:在权利和我之间,你选择的究竟是什么?他:我没有选择,你知道,我的天性就是如此。(本书将在三月份PK,喜欢它的亲们要给力哟!使劲砸票吧!如果能附送一点收藏,灯光会乐不可滋滴!THANKS!Baby!)
  • 起源楼主

    起源楼主

    太古年间,人族初显,先贤百族中争渡。太阴极致之恶乘机传播罪恶,天宫人族与百族立契,镇压罪恶。天机老人感悟天机,人族与本源有大因果,天宫降下百子,进入宇宙内部寻找机缘。于是,一个人的故事,成为了宇宙的传说!
  • 天价冥婚:萌宠鬼夫不可以

    天价冥婚:萌宠鬼夫不可以

    俗话说,宁可说错话,不可办错事,苏晴却犯了忌讳,梦里莫名和鬼拜了天地。无意之中,便惹上气势摄人却好看如画的千年厉鬼,对她纠缠不休……满怀杀意的女鬼从天而降,欲将碎尸万段;蛰伏的鬼物蠢蠢欲动,想炼化她的魂魄精进道行!千奇百怪的诡异事件层出不穷!苏晴简直欲哭无泪……可他却在每一次危险逼近时翩然出现,声音清冷,却决然入如金石“谁敢动苏晴一下,我必当让其魂飞魄散,化作尘埃,消失于三界六道!”
  • 风雷神尊

    风雷神尊

    少年壮志比天高,千磨百炼凌九霄。风雷怒吼震乾坤,世间称吾为神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