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制度变革与创新是历史的,因为它是一个包含许多迷误、失败和挫败的复杂的历史过程,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这种复杂的历史过程中,众多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内在因果必然性。也就是说,历史是逻辑的历史,逻辑是历史的逻辑。因此我们说制度变革与创新是一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过程。
(3)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制度变革与创新也不例外。在一定的时期内,制度总是逐渐地、平稳而缓慢地调整规范的内容及其排列组合,改革本身的结构来适应社会的变迁,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是,当上述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制度就会发生急剧变化,其根本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
(4)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制度变革与创新还是一个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可能性指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客观条件,包括物质条件、思想条件和科学条件等,当这些条件成熟时,制度创新就具备了可能性。现实性则指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完成。变革与创新的可能性并不等于现实性,在许多情况下,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可能性已经具备,但制度变革与创新却没有发生。因而,要使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必须通过人们的艰苦努力。
3.制度化及其主要途径
从本质上说,社会发展过程可以归结为社会制度的交替与创新过程,新的制度产生了,旧的制度灭亡了,这就是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革命主要是革制度的命,社会改革主要是体制改革,核心是价值标准变更,是思想观念变更。由此可见,社会学关注的“社会过程”,核心内容就是“制度化过程”。所谓制度化,即指制度对个人和组织行为产生影响并使之模式化的过程和程度。在“角色—制度理论”体系中,制度化是更高层次的社会化过程。制度化的主要途径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1)角色学习。角色与制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人扮演什么角色和如何扮演角色,必须通过角色学习,把握相应的社会规范。个人学习规范的过程,就是制度化过程。由于个人通常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学习规范,因而可能对某些规范的内化程度较深,而对另一些规范内化的程度较浅。
(2)组织灌输。个人学习规范是比较自由的,缺乏强制性,因此还必须通过组织灌输的方式推进制度化进程。组织可以根据社会要求并结合个人的需要,把一定的社会规范灌输给个人,使其接受并按规范行事。组织灌输方式具有强制性。
制度化具有两方面的基本功能:一方面促使人们内化规范,认定角色和权力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促使社会角色具有可预测性和可期望性,即人们通过规范领悟,产生角色预期。
4.社会转型与政治制度创新
中国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政治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具有转型时期的特征,这些特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国家承担了推动社会现代化的重要职能,国家和政府对建设现代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调节、控制与管理功能,因而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权威在市场转型过程中得到相应的加强。加强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权威,对推行现代化改革的措施与政策、维持社会稳定、避免由于变革而产生的强烈震荡来说,是必要的保证。第二,各种社会群体在政治制度中的地位正处在变动和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由于中国经济改革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在转轨的过程中,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一些新的地位结构要素如私营企业主阶层、企业雇工等相应出现,原有的社会群体如干部群体、工人群体、农民群体、知识分子群体的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这些群体内部也出现了较大分化。这一切都意味着社会地位结构体系正处于一个重新组合和构建的过程中,所有这些变化都将影响到这些群体在未来社会政治制度中的位置。第三,政治组织的功能专一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它的功能由原来的既要管理党务,又要管理政务的状态向政治领导专能化转化,实行党政分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担当起把握社会转型的方向的重大任务。政府也开始从具体的经济事务中脱身出来,实行政企分开,对经济市场的管理越出原来包办一切的模式,形成宏观调控、监督的运行机制。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就是使政府职能专一化的重大改革措施。第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正在稳步进行。社会主义的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公民所有,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这一原则的体现。实证研究表明,社会转型态势较好的地区,人民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就强。因此,随着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展开,人民的民主素质水平将大大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
本章小结
1.社会制度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生活现象,是角色—制度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范畴。社会制度是基于一定的价值标准而设立和形成的一套相对稳定的、模式化的、被人们习惯和自觉遵守的规范体系。
2.从人类需要的角度去探究社会制度的起源是比较合理的,因为任何社会制度都是为适应一定条件下的人类需要而产生的。但是如果仅仅把目光停留在人类需要上,忽略满足需要的手段和途径,无法从根本上解释社会制度的变异性。社会制度产生的基础应当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方式。
3.无论人们怎样对社会制度分类,也无论各种社会制度之间存在多大差异,社会制度本质上是指包括价值标准、规范、组织和物质设备等要素在内的复合体系。
4.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如下:社会制度的核心是价值标准;社会制度是非人格化权威力量;社会制度具有稳定性和差异性;社会制度具有抑扬性。
5.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结为行为导向功能,行为调控功能,文化创新功能和社会化促进功能等四个方面。凡制度都有正功能与负功能,显功能与潜功能,整合功能与区分功能。
6.从人类生存与发展对制度的需求层面看,最基本的社会制度是婚姻家庭制度、经济制度、教育科学制度和政治制度四种,其中,婚姻家庭制度是生育制度,经济制度是生存制度,教育科学制度是发展制度,政治制度是主导制度。
7.权力是在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中以威慑或惩罚的方式强制他人贯彻实现自己意志的能力。权力是个动态过程,不是一个静止概念;权力是和强制性联系在一起的,不受强制性的约束行为不是权力所致;权力是以服从为对象的,没有服从,权力便不存在;权力与一定的身份和地位相联系;权力意味着对金钱、财富、武力、声望等资源的占有。
8.权力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是安排和维持社会秩序的力量。权力设置和维持秩序的功能是通过制度实现的。权力是人格化的,制度是非人格化的,只有非人格化的制度才能有效实现权力的社会功能,所以权力必须转化为制度,制度依赖权力运行。
9.每一种具体的社会制度从产生、发展、成熟、消失,最后被新的制度替代的过程,被称为社会制度的生命周期。社会制度的生命周期一般由形成阶段、成熟阶段、形式主义阶段和瓦解阶段构成。
10.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是指对社会制度的改造与更替。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有深刻的原因并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主要表现为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11.制度化是指制度对个人和组织行为产生影响并使之模式化的过程与程度。制度化的主要途径是角色学习和组织灌输。制度化一方面促使人们内化规范,认定角色和权力的合理性,一方面促使社会角色具有可预测性和可期望性。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制度?怎样认识社会制度的起源?社会制度形成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2.简述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3.简述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
4.简述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
5.什么是婚姻家庭制度?怎样认识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转型特征?
6.什么是经济制度?简述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
7.什么是教育科学制度?简述教育科学制度的基本功能。
8.什么是政治制度?简述政治制度的主要功能及转型特征。
9.简述权力的定义与特征。论述权力与制度的关系。简述权力的基本结构。
10.什么是社会制度的生命周期?简述社会制度的生命周期。
11.什么是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简述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应遵循的规律。
12.什么是制度化?简述制度化的途径与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