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给人的感觉通常是残酷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亘古不变的定律,是由生物链条中自然平衡的法则所决定的。然而,动物世界里具有人类的一样的感情,舐犊情深,甚至在鱼类中也是如此。
对旁观者而言,宝石鱼教养子女的方法比它们的爱情生活还要有趣:不论什么人,只要看过它们对卵或幼鱼嘘寒问暖的样子;或是看过它们一分不差地按时换班、轮流值日守夜;或是看过它们在幼鱼长大懂得水之后,怎样小心地带着它们试水,都会永难忘怀。尤其是幼儿能游泳之后,父母晚上安置它们上床的景象更是可爱。通常幼鱼在没有满月之前,每天晚上天一黑就要回到它们孵化的洞里睡觉,这时做妈妈的会站在窠的上方,摆动鱼鳍,发出一定的信号,把所有的小宝贝们都招呼到她身边来。这种行为在太阳鱼中最美丽的一种宝石鱼(双斑丽鱼)里,发挥得最是尽善尽美。
当一个做母亲的宝石鱼催促她的宝贝上床的时候,她那有着灿烂的青色斑点的暗红脊鳍,自有一种特别的作用;这根脊鳍会不停地上下抖动,使得上面的宝石闪闪发光。幼鱼见到了这种信号,立刻会聚集到母亲的身边,听话地回到窠里睡觉。这时,那个做父亲的会满缸里寻找走失了的孩子,一旦找着,它从不领着它们游回家,总是直截了当地把孩子吸进嘴里,带回家,再把它们一起吐在洞里。这些小鱼会马上重重地沉到洞底。并且会一直停留到第二天早晨。
[扩展阅读] 为什么小鱼会沉到洞底
被吐在洞里的小鱼会沉到洞底,是一种奇妙的反射作用,幼鱼的气囊一到入睡的时候就会自动地、紧紧地收缩起来,它们的身体因此变得比水重,能够像小石子一样直沉到底。每当一条父鱼或母鱼把幼鱼含进嘴里,这种“变重”的反应就会发生。
有一次,我看见一条宝石鱼在把贪玩的孩子赶回窠里睡觉时,做了一件使我大吃一惊的事。那天,我很晚才到实验室,天色已经全黑。有一些鱼一整天都没吃到东西,因此我急急地想喂饱它们。当我走近水缸的时候,看到大半的幼鱼都已入睡,它们的妈妈正在窠上徘徊照看。我丢了几段蚯蚓进缸,母鱼也不来取食;那条父鱼兴奋地前前后后追寻跑开的小鱼;不过时而也偷空吞下一段蚯蚓尾。一次,它游上来吃一段蚯蚓,因太大一时吞不下,就在咀嚼时,忽然看到一条幼鱼正独个儿在缸里游来游去。接着我就看见它追着了那条幼鱼,并且一口吞进它已经塞满了蚯蚓肉的嘴里。现在这鱼的嘴里有两样东西:一样要进胃,一样要进窠,它会怎么办呢?我承认,那一刻实在很为那条幼鱼的小命担心。这鱼带着满嘴的东西,顿在那儿一动也不动。就在这一刻,我总算看到鱼是怎样想心事、动脑筋了。妙的是碰到这么为难的一件事,鱼的反应竟然跟人一样:先是把一切行动都停顿下来,既不前进也不后退。你几乎可以看到它在那里绞尽脑汁,作决定。最后,它想出了一个办法,凡是看到的人都会佩服不已:它先把嘴里所有的东西都吐出来,蚯蚓自然沉到缸底,而那条小鱼,经过前面说过的“变重”反应也沉到水底;然后它一边不慌不忙地把蚯蚓吃掉,一边监视着躺在它身体底下的小孩。等它吃完了,再把小孩吸进嘴里带回家交给妈妈。
[知识链接] 宝石鱼简介
宝石鱼(JadePerch)又称宝石鲈、宝石斑鱼,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淡水水域,是目前惟一分布于澳洲的一种著名淡水鱼品种。它最早是由海水鱼演变而成的,所以既保持了淡水鱼的细嫩,又有着海水鱼独有的鲜美。宝石鱼的外形极为诱人,其体色银亮,体侧有多少不等黑色发亮的椭圆形斑块,宛如镶嵌在鱼身体表的黑宝石,称之为“宝石鱼”真乃名符其实。
怪博士出题
你有没有观察过鱼的生活,尝试观察一下,看看能发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