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16500000009

第9章 南山回望:心中有物,方外得存(8)

由以上观之,南怀瑾先生逐一解读儒、佛、道三家圣哲对水的赞语,读出了不同的深意:儒家精进利生,道家谦下养生,佛家圣净无生。一水犹如三面古镜,观照人生的不同趋向,何时何地应当何去何从,某时某刻应当如何运用宝鉴以自照、自知、自处。

先生的道理深不可测,即是告诉人们观水学做人的道理。该如何做?前文讲到“心如止水”,这只是人心的一种状态,即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和其光,同其尘,愈深邃愈安静。另外还可从水身上学到:至柔而有骨,执著能穿石,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齐心合力,激浊扬清,义无反顾;灵活处世,不拘泥于形式,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器而变,因机而动,生机无限;清澈透明,洁身自好,纤尘不染;一视同仁,不平则鸣;润泽万物,有容乃大,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

人生在世,若能将水的特性尽数于己身发挥出来,且得当运用,几乎可达到完人的境界,此乃正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最佳诠释。虽不易做,也要勉励追随。

入世:圆融待人,进退自如

物来则迎,过去不留

人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博弈,是利用现实,还是为现实所用,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便是儒家中庸之道的广泛应用。

最早提出“中庸”的其实是庄子。《庄子·内篇·齐物论》中讲:“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

有人说,子思的《中庸》便是依据庄子“中庸之用”的思想而来,究竟是否如此,也未可知。南先生在解释庄子“庸”的作用——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并非是主张完全不用,还是应该用,用而恰当,用而适可,并且庄子在下面就有“用”字的解释,即“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由此观之,《中庸》的来源差不多也有这个意思。

南先生还说,庄子所处的****战国,许多人对于现实都抱有同样的思想——逃避现实。然而现实是逃不开的,只有想办法,善于用现实,不被现实所用,才能安身立命。用得好,便是“庸”;用得不好,就变成后世所谓的“庸碌”。“庸”不是马虎,不是差不多,是“得其环中”,恰到好处,最高的智慧到了极点,看起来很平常,但“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现实本就不尽如人意,如何在博弈中取胜,就成了人生必须掌握的智慧,“用”好现实中的一切,即便是苦难和挫折,便可通达天地,领悟“中庸”。

有一个青年,出生于贫寒农家,侍弄过庄稼,做过木匠,干过泥瓦工,收过破烂,卖过煤球,曾经感情受挫,官司缠身。他独自闯荡,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总遭受别人鄙夷的眼光,但他与众不同的是,他热爱文学,写下了许多清澈纯净的诗歌。曾经有知情者疑惑,这样清澈的文字居然出自于一个痛苦挣扎在生活边缘的人笔下,对此,他解释:“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农村人家家都储粪。小时候,每当碰到别人往地里运粪时,我总觉得很奇怪,这么臭这么脏的东西,怎么就能使庄稼长得更壮实呢?后来,经历了这么多事,我都发现自己并没有学坏,也没有堕落,甚至连麻木也没有,就完全明白了粪和庄稼的关系。粪便是脏臭的,如果你把它一直储在粪池里,它就会一直脏臭下去,但是一旦它遇到土地,情况就不一样了,它和深厚的土地结合,就成了一种有益的肥料。对于一个人来说,苦难也是这样,如果把苦难只视为苦难,那它真的就是苦难,但是如果你让它与你未来世界里最广阔的那片土地去结合,它就会变成为一种宝贵的营养,让你在苦难中如凤凰涅槃,体会到特别的甘甜和美好。”

年轻人所说的正是人与现实的博弈关系,土地能够转化粪便的性质,心灵同样可以转化苦难的流向。升华与堕落,都在于自己对现实的理解。面对苦难的现实,他的笔下流淌的竟是美丽纯净的歌:“我健康的双足是一面清脆的小鼓,在这个雨季敲打着春天的胸脯,没有华丽的鞋子又有什么关系啊,谁说此刻的我不够幸福?”

南怀瑾先生经常讲,人生只有十二个字:“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人活一世,过去的种种因由都在牵绊着人们,即使看得破,也不一定能挣脱,但是既然走上了这条路,难行也得行,难忍也得忍,才能在过程中积累更多的能量。而突破痛苦的方法就是以“中庸”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物来则应,过去不留”。面对它时便勇敢面对,它走时也不必留恋,不近不离,不舍不弃,心中藏有是非,举动毫不挂怀,不被物质所打垮,不被环境所诱惑,我还是我。这便是那些古代圣人先贤所达到的境界。

孔子曾说:智慧的人爱水,仁德的人爱山。孔子之所这样说,是因为因为智慧的人活跃,什么事都看得开,有水灵动和随形的特点;仁德的人沉静,能坚守自己,有山肃穆稳重的特点。所以,智慧的人永远是快乐着的,仁德的人善养气能够长寿。山、水的存世方法,无不体现中庸之理,所以圣人快乐而长寿。人如果也能深谙中庸之理,相信美好的乐、寿的生活就在不远处。

危行言逊才是不倒翁

以“谨慎”著称,在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人物恐怕就是诸葛亮。南先生以一副对联来说诸葛亮的戒慎:“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吕端是宋代的一个宰相,小事马虎大事却从不糊涂,是个非常精明的人;而诸葛亮一生的事功在于谨慎。

孔子曾说,社会、国家上了轨道,通常要正言正行;遇到国家社会乱的时候,人们自己的行为要端正,说话要谦虚,不然则会引火上身。南先生也一再强调为人处世要危行言孙(逊),也就是行为举止要谨慎,如履薄冰一般。虽然南先生强调谨小慎微,但他却将谨慎与小器区别开来。人谨慎可以,绝对不能器量窄小。

在“危行言孙”方面做得极好的历史名臣便是中唐名将郭子仪,南怀瑾在“谈典论人”时,写下《能进能退的郭子仪》一文,咱郭子仪善用黄老。

中唐时期,郭子仪位高权重,一直被朝中很多人视为眼中钉。唐代宗大历二年十月,正当郭子仪领兵在灵州前线与吐蕃军拼杀的时候,鱼朝恩却偷偷派人掘了他父亲的坟墓。当郭子仪从泾阳班师回朝时,朝中君臣都捏了一把汗,料他回来不肯和鱼朝恩善罢甘休,会闹得上下不安。郭子仪入朝的那一天,代宗主动提了这件事,郭子仪却躬身自责,说:“臣长期带兵打仗,治军不严,未能制止军士盗坟的行为。现在,家父的坟被盗,说明臣的不忠不孝已得罪天地。”君臣们听了,都由衷地佩服郭子仪坦荡的胸怀。

郭子仪心里明白,自己功劳越大,麻烦就越大,就是当朝皇帝代宗,也会对自己有所顾忌。所以他处处谨慎小心,以求自保。每次代宗给他加官晋爵,他都恳辞再三,实在推辞不掉,才勉强接受。广德二年,代宗要授他“尚书令”,他死也不肯,说:“臣实在不敢当!当年太宗皇帝即位前,曾担任过这个职务,后来几位先皇,为了表示对太宗皇帝的尊敬,从来没有把这个官衔授给臣子,皇上怎能因为偏爱老臣而乱了祖上规矩呢?况且,臣才疏德浅,已累受皇恩,怎敢再受此重封呢?”代宗没法,只得另行重赏。

郭子仪爵封汾阳王,王府建在首都长安的亲仁里。汾阳王府自落成后,每天都是府门大开,任凭人们自由进进出出,而郭子仪不允许其府中的人对此进行干涉。有一天,郭子仪帐下的一名军官要调到外地任职,来王府辞行。他知道郭子仪府中百无禁忌,就一直走进了内宅。恰巧,他看见郭子仪的夫人和他的爱女正在梳妆打扮,而王爷郭子仪正在一边侍奉她们,她们一会儿要王爷递毛巾,一会儿要他去端水,使唤王爷就好像奴仆一样。这位将官当时不敢讥笑郭子仪,回家后,他禁不住讲给他的家人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整个京城的人都把这件事当成笑话来谈论。郭子仪听了倒没有什么,他的几个儿子听了却觉得大丢王爷的面子,他们决定对父亲提出建议。

他们相约一齐来找父亲,要他下令,像别的王府一样,关起大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郭子仪听了哈哈一笑,几个儿子哭着跪下来求他,一个儿子说:“父王您功业显赫,普天下的人都尊敬您,可是您自己却不尊重自己,不管什么人,您都让他们随意进入内宅。孩儿们认为,即使商朝有贤相伊尹、汉朝的大臣霍光也无法做到您这样。”

郭子仪听了这些话,收敛了笑容,对他的儿子们语重心长地说:“我敞开府门,任人进出,不是为了追求浮名虚誉,而为了自保,为了保全我们全家的性命。”

儿子们感到十分惊讶,忙问其中的道理。郭子仪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光看到郭家显赫的声势,而没有看到这声势有丧失的危险。我爵封汾阳王,往前走,再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了。月盈而蚀,盛极而衰,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人们常说要急流勇退。可是眼下朝廷尚要用我,怎肯让我归隐,再说,即使归隐,也找不到一块能容纳我郭府一千余口人的隐居地呀。可以说,我现在是进不得也退不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紧闭大门,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一个人与我郭家结下仇怨,诬陷我们对朝廷怀有二心,就必然会有专门落井下石、妨害贤能的小人从中添油加醋,制造冤案,那时,我们郭家的九族老小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郭子仪所以让府门敞开,是因为他深知官场的险恶,光明正大可以为自己澄清许多事情。他的政治眼光和德行修养,经过复杂的政治斗争之后修炼而来。最后郭子仪享年八十五岁,子孙皆为显贵。

南怀瑾先生感叹郭子仪的一生时说,历代历史上的功臣,能够做到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实在太难而特难。先生的言下之意即是说,郭子仪最善此道。所以回过头再看郭子仪的为人处世,他的确深谙孔子所说的“危行言孙”之法。只可惜的是,孔子一生言论常作为后世人的存世经典,儒家所提出的中庸之道至今甚至广为在世界传播,然则孔子本人却不善处世,处处碰壁。可见,有时话虽如此说,人却未必能尽数做到,世人只有尽量谨言慎行,低调做人,才能较易明哲保身。

趋进退止,方圆自若

“方圆”是由老庄的道学中得来,与儒学的“中庸”之道有异曲同工的妙处。南先生常说,学问是不分家的,儒、道、佛没有几家之分,它们迟早是会趋于联合成一个大文化。

道家、儒家均讲,方圆与中庸都需要深浅有度,太过圆滑,便是狡猾厚黑。庄子曰:“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这句话是庄子的应世良方,意思是内心保持真心、真情,崇尚道义,但行为上却顺从圆润。内刚外柔,所谓“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

庄子虽然讲方圆,但他的方圆却有尺度,并不是毫无原则的任人摆布。就比如与一个人在一起,可以跟他很亲近,但是自己的内心有自己的一套原则,也就是随和而不随便,这才是处世待人的最好方法。

南怀瑾先生说,内方,外圆,人们都很难做到,即便做到了也要关注一个更重要的原则:不能深入,恰到好处。“和不欲出”,自己内在心地要光明磊落,保持端正和平,但外表不能显露。

事实上,外圆内方,并非老于世故、老谋深算者的处世哲学。圆,是为了减少阻力,是方法;方,是立世之本,是实质。船头不是方形而是尖形或圆形是为了劈波斩浪,更快地驶向彼岸。人生也像大海,处处有风浪,时时有阻力。是与所有的阻力正面较量,拼个你死我活,还是积极地排除万难,去争取最后的胜利?生活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事事计较、处处摩擦者,哪怕壮志凌云,即使聪明绝顶,也往往落得壮志未酬泪满襟的结果。

老庄的理想道德是自然,是天地,天圆地方;孔子的理想道德是中庸,是适度,是不偏不倚。外圆内方、深浅有度是一门微妙的、高超的处世艺术,使人们在正义和生活的天平上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精通方圆之道的,不只郭子仪等辈,南先生还提到了冯道这个人。此人身处唐末五代时期,当时皇帝换来换去,国家****,胡人乱华。每当一个朝代发生变动,冯道都会被请去辅政,他成了时代的不倒翁,直到七十三岁才死,简直是个奇迹。南先生说,他读了历史之后,由个人人生的经验和读史的体会得出了结论,冯道绝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如果说太平时代,冯道能够在政坛不倒或许不稀奇,但在乱世中不倒就是本事。先生由衷地赞叹:“可以想见此人,至少做到不贪污,使人家无法攻击他;而且其他的品格行为方面,也一定是炉火纯青,以致无懈可击。”

冯道一生,曾事四姓、相六帝,在时事变乱的八十余年中,始终不倒,令人称奇。首先,此人品格行为炉火纯青,无懈可击,清廉、严肃、淳厚、宽宏;其次,深谙方圆处世之道,深浅有度,中正平和,大智若愚。冯道曾写诗云:“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言辞中尽显其戒骄戒慎、游刃有余之态。

同类推荐
  • 人性的光辉

    人性的光辉

    1852年,他失业了。同年,他竞选州议员落败。1833年,经商失败。1854年,当选州议员。1835年,丧偶。1836年,患神经衰弱症。1838年,竞选州议会议长落败。1845年,争取党提名竞选联邦众议员未成。1847年,当选众议员。1848年,党再度拒绝提名他为众议员候选人。1849年,争取国有土地管理局局长一职被拒。1854年,竞选参议员落败。1856年,争取党提名为美国副总统候选人未成。1858年,竞选参议员再度落选。18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就是美国人敬仰的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 积累财富(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积累财富(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 智慧创造一切! 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 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 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做你想做的事

    做你想做的事

    获得成功和快乐的秘诀是什么?有人说是财富。不是。生活中那些拥有巨额财富的人,没有几个是真正的快乐者。事实上,获得成功和快乐的法则很简单:做你想做的事!唯有如此,你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才能过上精致的生活。你热爱你现在的工作吗?你正在做的是你想做的事情吗?如果是,即使目前的工作有困难,也不要放弃,要坚持,要全力以赴,要付出热情,要有积极的行动,要有健康的心态。当你拥有这一切时,成功便顺理成章——而这,也正是本书要告诉你的。本书是一本励志的小书,但它又是一本生活的大书。读懂它,你能感悟到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和行动去对待生活和工作;拥有它,就如同在迈向成功的路上多了一位良师益友。
  • 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亚的信

    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傍晚,美国著名出版家、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创作了一部不朽的著作——《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曾经风靡整个世界,至今仍然畅销不衰。书中主人公安德鲁·萨默斯·罗文早已经成为忠诚敬业、尽职尽责、主动服从的典型的象征。
  • 舍得

    舍得

    我们需要诗和远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好的运气和机遇可以获得。人世间的事情,总是没有绝对完美的,该舍弃的时候应该果断舍弃。每个人生来只有两只手,而时间万物何其众多,就算我们竭尽所能,能够抓到手里的又能有多少呢?很多东西就像握在手里的沙,往往抓得越紧,失去的也就越快。学会舍是一种大智慧,聪明的人,往往懂得舍得之道。舍不是损失,而是一种曲折前进的策略,是大步跃进的序曲,这样的舍比执着更为明智。不管我们是谁,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心中藏着什么样的欲望,都注定会失去一些东西,与其害怕失去而握紧双手,时刻处在禅精竭虑之中,反倒不如坦然地张开双手,平静地舍弃。
热门推荐
  • 宝魂

    宝魂

    少年自幼资质低下,为九品资质中的半品,大受周围人的耻笑与白眼。然而少年却闯绝境,死中求生,终于让他得到了可以追逐武道巅峰的机缘......
  • 感动学生的励志故事

    感动学生的励志故事

    《感动学生必读系列:感动学生的励志故事》编入了中外百余个励志小故事,从好学上进、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等方面作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简准确的成功箴言作为提示和点拨,帮助广大读者树立目标,扬帆启航,更加勇敢、坚定、豁达地面对人生。
  • 挂机之争霸三国

    挂机之争霸三国

    什么我穿越到三国了,还奖励我一个不用练功就能升级的系统,那就让我来好好看看这个时代是什么样子的。
  • 草根禅

    草根禅

    说起来,禅与我们的生活相似之处颇多。禅师参禅的目的在于开窍,人活着主要是为了实现理想。从本质上讲,两者没有太大不同。开悟靠什么?“悟”字拆开分“吾心”。没错,参禅靠的正是我们的心,人心本就是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从这个角度看,禅是一种生活,生活就是一种心态。禅是佛学宝藏,也是人生智慧。草根禅就是老百姓的生活禅。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好心态,好生活,才是老百姓的幸福真谛。
  • 重生之刃破星空

    重生之刃破星空

    我愿坠入重生之门,只为与你相遇!被甩的主角究竟会有什么命运?上古文明流传下来的人工智能究竟会带给他什么?“为了她,形神俱灭又如何!”让我们一起看少年为了心上人重回青春校园!这一次我一定会守护你!
  • 噬人贴吧

    噬人贴吧

    纸上的人儿不回来,空空的贴吧雪皑皑~~取材自真实事件,传说,当你遇上这个神秘的ID,听她唱起这首哀婉的童谣,你已经走不出这个噬人的贴吧~~
  • 神爷

    神爷

    他有三个爹二十七个娘,却不知亲爹娘是谁。他有九个娇妻数十个孩子,却不知娇妻的模样。他就读道家书院口头禅却是:阿弥陀佛!他是书院最引以为傲、也是令教长哭笑不得的家伙!他是妙龄女子见了就烦,不见还想的主!他身怀数十种绝艺,却宁肯动口也不愿动手。他通过所怀绝艺,和超级头脑,创造独树一帜的音攻,对抗当世三大功法和其它绝学。一声笑,令人神魂颠倒,一句话,叫人七窍生烟。一声喝,定人魂魄,一声吼,天地颤抖变色!他从哪里来,无人知。他骂神仙是千年王八万年龟,自己却踏上长生大道!他机智无双,却有点不识数。他有一颗佛心,却嬉笑怒骂甚至纨绔猥琐之极!几乎没个正经时候。他自称佛爷,可外人却称他《神爷》!
  • 大定位时代

    大定位时代

    这是一本思维释放的索引,一场来针对着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认知变革。
  • 天地轮回决

    天地轮回决

    佛主画了一个圈告诉我这叫轮回跳出去就成了佛神仙画了一个圈告诉我这叫轮回跳出去就成了仙我被困在轮回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我问佛如何成佛佛翻开手掌正面是人背面是佛我问仙如何成仙仙手指天地抬头是人低头是仙他们在胡说!我撕破这千古谎言我屠了佛我杀了仙我我跳出了轮回却又跳进另一个圈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
  • 操控人间

    操控人间

    未来世界千年之后,人类不再满足于科技的发展,开始修炼功法以此来求得长生不死。修炼成大成者来到神界,能力的强大让他们以为可以在人间随意招收弟子,并传其功法,希望可以继承自己的衣钵。但是这种被强行操控的生活被主角发现之后,她决定,既要变强,也要自由。自己的人生应该由自己去选择。于是一场人间与天界的斗争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