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责任”新理念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使“人权高于主权”成为联合国的法定原则。一国无道,多国介入;吊民伐罪,辅助起义。国际关系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走进全球化
一万年前,人类创造了文字,世界各地兴起许多文化摇篮。经过缓慢的交流融合,形成东亚、南亚、西亚和西方四种地区传统文化。历史向全球化前进,四种地区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成为一种不分地区的国际现代文化,核心内容是科学和民主。地区传统文化依旧存在,进行各自的完善化,成为国际现代文化的补充。这是文化全球化。
——走进全球化
中国参加“世贸”,谈判了15年之久。一个初生婴儿已经长成15岁的少年了。一个50岁的盛年已经变成65岁的白发老头了。计划经济跟国际市场接轨如此之难!中国产品走进世界不容易,中国人民走进世界更加不容易。从“入世”之难,我们看到了自己离世界还有多远。
在21世纪,人与人、国与国,正在重新定位。世界各国,原来各据一方,相互虎视眈眈。现在大家挤进一个小小的地球村,成为朝夕相见的近邻。今后早上见面是否可以说一声“嗨!”当然仍旧有敌对,可是敌对方式也跟过去不同了。走进世界,做一个21世纪的世界公民,无法再梦想世外桃源,只有认真学习地球村的交通规则。
——走进世界
在航空时代,一些太平洋岛屿成了旅游胜地。英语是太平洋的共同语。
——漫说太平洋
21世纪属于什么时代?属于全球化时代。我们将怎样取得进步?按照全球化时代的发展规律行事,就是进步。“与时”,不墨守历史成规;“俱进”,改革开放,进入先进国家行列、实行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世界各国都在进步,我国岂能例外?经济从工业化进步到信息化;政治从****制度进步到民主制度;文化从知识禁锢进步到知识解放。这是全球化时代的脉搏。
——学写八股文
在全球化时期,企业外包将成为经常现象,这能带动后进地区的经济发展。旧的看法,这是“以邻为壑”;新的看法,这是国际合作。过去反对外资侵略,现在欢迎外资进入。经济思想发生了180度的变化。
——后资本主义的曙光
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冲破国境线和绝对主权观念;统一货币,统一关税。一体化(integration)代替多极化(multipolarity),选票箱代替枪杆子,结束冤冤相报、战争轮回。这是欧洲的多国聚合运动,最终目的是建成一个“欧洲合众国”(USE)。
——后资本主义的曙光
在全球化时代,这是时代需要的“全球化意识”。只有发展“全球化意识”,人类才能把地球建成人间乐园。
——把阿富汗建设成亚洲的瑞士
孔子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今天应当说:登喜马拉雅山而小东亚,登月球而小地球。百科全书可以帮助我们站得高、看得远,认识本国、认识世界,扩大知识领域、扩大思维视野,从两千年****封建的传统束缚中解脱出来。封闭观点改为开放观点,地方观点改为世界观点,教条盲从改为理性识别,鹦鹉学舌改为独立思考。我们的经济生活正在跟世界接轨,我们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也要跟世界接轨。我们要做现代文化的主人,不能长期做现代文化的客人。
——中国文化与国际现代文化的接轨
“现代社会”是一个动的概念,不是一个静的概念,是一个相对概念,不是一个绝对概念。历史在延长,现代在推移。今天的现代就是明天的古代。因此,现代社会必须有两个特性:国际性和进步性。
——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
在海上航行全球化和空中航行全球化时代,地区文化彼此流通,相互影响,汇集众长,突破传统,创造全新的知识境界,已经发展出超越地区的现代文化。现代文化以新科技为支柱,以电脑的国际互联网络为纽带,是人类“共创、共有、共享”的全球化的新文化。文化的全球化,是交通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从地区市场到世界市场是“前现代”到“现代”的分界。苏联解体之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地区市场和易货贸易,变成统一的世界市场和货币贸易。“二战”后的西欧,起初尝试六国共同市场,人力、技术、资本、产品一概自由流通,生产突飞猛进。这一成就鼓励了扩大实行多国共同市场,最后建立全球化的世界贸易组织。
——从社会发展探索现代化的含义
亚洲人到欧洲,喜欢问法国人和德国人:你们还会打第三次大战吗?他们同声回答:不会。
亚洲人不信。
法德解释说:原来两国都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各有各的交通规则(多极化),法国采取“民主”规则,德国采取“****”规则,结果一再撞车。现在仍旧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规则(一体化),不再撞车了。
——“多极化”与“一体化”
新加坡是马六甲海峡的一个城邦,1963年参加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被驱逐出联邦,不得已而独立建国。……一个既小又穷、文化不高的华侨聚居区,经过十年埋头苦干,居然成为东南亚的明灯。这十年,中国正在“**********”。新加坡起飞,新闻称为奇迹。一位英国教授对我说:没有奇迹,只有常规,按照国际先进经验办事,依靠国际支援,要什么有什么,唯一条件是民主开放。
——东亚四小龙的起飞
不丹王国,国泰民安,没有发生政治动荡,国王主动放弃君主大权,积极推行民主制度。史无先例,举世称奇!这是怎么一回事?其实,从历史发展来看,这是正常发展。
现代是全球化时代,民主化是全球化时期的政治主流。大国在前进,小国也在前进。不丹国王做了一件好事,有利于落后追赶先进。这样的事情,邻国印度早已做了。邻国尼泊尔不是正在改革吗?两个喜马拉雅山麓小国并肩改革,无独有偶。
——不丹王国的民主化
2001年,21世纪的头一年,中国发生两件大事:(1)“入世”成功,中国将按照“世界贸易组织”(世贸,WTO)的章程扩大进出口贸易;(2)“申奥”成功,2008年北京将主办世界奥运会。这两件事所以称得上大事,因为它们标志着在21世纪中国准备走进世界。中国一向有“世外桃源”的美名,只顾“四海之内”,不顾“四海之外”,现在改弦易辙,准备走出桃源,进入世界,这是中国的大事,也是世界的大事。
——走进世界
在太平洋上坐轮船航行,看海阔天空、波涛汹涌,这样的壮观景象有助于开拓我们的胸襟。民用航空开通以后,飞行速度一年年加快,中美之间可以朝发而夕至。人们飞越北极,几乎忘记了下面还有一个浩瀚的太平洋。地球缩小了,我们的胸襟不应当跟着缩小。不能用航海的景观来开拓胸襟,可以用航空的知识来开拓胸襟。
——漫说太平洋
人家问我中国有没有希望?今天的情况好了,那个时候不是很坏的时候嘛,很糟糕的时候,我说有希望。为什么呢?整个世界在发展,中国是世界的一个部分,你不能不跟着这个潮流往前进,所以我觉得中国一定有希望的。
——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
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富裕消费者,但是,他们与其说是中产阶级,不如说是财富新贵。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国外称中间阶级)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很多中国企业家现在主管的企业都是从党政工作中发展出来的。干部退休时,他们的子女变成商人,继承父辈的地方关系和势力。权钱交易常常坦率到了让我瞠目结舌。有一位煤老板受访时候告诉我,他不仅把自己公司的一半股份送给当地政府,而且还得准备加入共产党,他现在考虑在县党委会上“买”一个领导职位。
——漫谈“中产阶级”
改革开放,建设小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一部分人应当是谁?应当是现代社会的创新动力,就是中产阶级。可是迎新时候,掀起盖头,一看不是中产阶级,而是新兴权贵。
——漫谈“中产阶级”
在英国,先有民主化,后有工业化,民主化和工业化互为因果、彼此促进。这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的规律。民主化是工业化的社会保障。
——回顾资本主义时期
资本主义有三大斗争:商品争销、劳资争利、列强争霸。
——回顾资本主义时期
发达国家的中间阶级市场竞争的国家,在工业化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全国财富的分配自然地形成上中下三个层次。上层是大资本家,人数很少,他们所得是利润,生活富裕。中层是各种知识劳动者(专业管理人员、科技工程师、自由职业者),人数不断增长,构成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他们所得是薪金,生活安适。这一阶层被称为中间阶级,不称中产阶级。下层是工农体力劳动者,他们所得是工资,生活紧凑;技术自动化,工农人数从全国大多数减少成为全国极少数,“蓝领”变为“白领”。中间阶级是现代社会的创新动力。知识分子是中间阶级的主体。……中间阶级的力量不是财富,而是知识。他们运用知识创造财富,不是利用权力巧取财富。
——漫谈“中产阶级”
参加“世贸”只是产品进入世界,不是人民进入世界。人民进入世界,才是真正的“入世”。人民“入世”,就是成为世界公民。成为世界公民,不用写申请书,也没有公民证,但是要进行两项自我教育:扩大视野和补充常识。
——走进世界
常识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也就是五四运动所要求的科学和民主。某小学老师问:用烧饭的柴火能不能炼出钢铁来?学生答:不能。问:为什么不能?答:温度不够。在“大炼钢铁”的年代,我国大致还没有人具备这种常识。全民打麻雀、人民公社化、反右运动、**********等等,都是违反基本常识的行为。……一位英国学者说,治理国家就是按照国际公认的常识行事。常识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更新的。
——走进世界
1927年,中华民国规定教育界的待遇:(1)教授月薪400-600银元,合今人民币12000-18000元。(2)副教授月薪260-400银元,合今人民币7800-12000元。(3)讲师、中学教师月薪160-260银元,合今人民币4800-7800元。(4)助教月薪80-160银元,合今人民币2400-4800元。(5)小学教师月薪40-120银元,合今人民币1200-3600元。脑力劳动者的待遇高于今天,这在当时是中产阶级的生活常态。
——漫谈“中产阶级”
1953年,上海实行工资改革,开始否认中产阶级。……如何改革?取消原来待遇的80%。100元改为20元;200元改为40元;300元改为60元。“薪金”改为“工资”,脑力劳动归入体力劳动,取消“脑体”差别。改革的第二天,人人眼睛朝下,见面不打招呼了!晴天霹雳,中产阶级贫穷化!
——漫谈“中产阶级”
共产主义不承认中产阶级,把中产阶级归入资产阶级。后来,掀起“反右”运动,更加深入地、全面地否认中产阶级。
——漫谈“中产阶级”
中产阶级人口众多,文化水平较高,是社会经济的力量源泉。他们有技术,产品的技术更新主要依靠他们。他们有购买力,产品的国内销售主要依靠他们。美国产品的出路主要是内销,内销不旺就经济萧条。
——美国社会的发展背景
中产阶级不仅经济力量大,政治力量也大,因为他们是人口的大多数,对选举起决定作用。他们的政治主张是各色各样的,但是大家希望稳步前进,害怕大起大落。这个共同心理被说成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有三种含义:1.平庸无能,不讲原则,不求进取;2.消极折中,调和妥协,按中线行事;3.积极中庸,不偏不倚,可左可右,审时度势,选择最佳的中间道路。中产阶级的中庸之道是后一含义。
——美国社会的发展背景
2001年,21世纪的头一年,中国发生两件大事:1.“入世”成功,中国将按照“世界贸易组织”(世贸,WTO)的章程扩大进出口贸易;2.“申奥”成功,2008年北京将主办世界奥运会。这两件事所以称得上大事,因为它们标志着在21世纪中国准备走进世界。中国一向有“世外桃源”的美名,只顾“四海之内”、不顾“四海之外”,现在改弦易辙,准备走出桃源,进入世界,这是中国的大事,也是世界的大事。
——走进世界
斯诺告诉毛主席,美国农民只占人口的8%。毛主席停了一会儿说,请你再说一遍。斯诺又说,美国农民只占人口的8%。毛主席摇摇头:我不信!最近新闻说,美国农民现在只占人口的2%以下。不知道毛主席听了将做如何反应。新闻还说,美国工人现在只占人口的20%以下,十年以后将降到10%以下。技术发展,农民和工人不断减少,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现象。不知道马克思听了会有怎样的反应。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不是越来越壮大,而是越来越缩小。历史变化出乎预言家的想象。社会的发展规律需要重新研究。某刊物说,专家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时代,对马克思的学说也不能搞两个凡是。
——走进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