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48400000020

第20章 秦腔散语(3)

被称为“戏状元”的王庚子名噪陇东十余县,青衣杨桂芳、花旦李伍凤等活跃于川北广元及成都一带。汉调桄桄发展至20世纪40年代,由于西安易俗社等改良秦腔传入汉中,加上京剧和文明话剧一时兴起,使汉调桄桄逐渐走向衰落,大部分班社相继解体,除木偶桄桄外,大舞台演出几成绝响。

汉调桄桄表演艺术多追求大幅度夸张,并有许多绝窍,如“箍桶”、“撒莲花”、“耍椅子”等。其服装比较简单,民国以前生、净均不穿靴,常穿草鞋演出,因而民间有“草鞋班”之称。化妆也不大讲究,如旦角,面部搽粉,头上插花,即可出场演出。如名须生谢兴隆唱腔洪亮高昂,有“夜过梁”之美称,且有听远不听近一说。

同州梆子

同州梆子又名“东路秦腔”、“同州腔”,也称老秦腔,多奉为梆子腔鼻祖。明代末叶,已有班社和演出活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大荔就以同州梆子为军戏。

1912年后,由于西安改良秦腔崛起,使同州梆子地域日趋缩小,加之战乱与饥荒所迫,关中各地班社相继解体。技艺出众的一些艺人如“二麻子”赵步瀛、“咬牙旦”赵杰民、“迷三县”朱林逢、“猛开花”王德元及拜家红等,也转入西安易俗社、榛苓社、三意社当教练或参与演出,这一剧种即濒于绝响。

同州梆子系板式变化体,有欢音和苦音之分,用本嗓歌唱。有

“塌板”、“滚板”等基本板式,彩腔较多,善用“安”字拖腔。唱腔过门短促,更显“繁音激楚”之美。以武戏擅长,据四路秦腔之首,演出讲究五段式:一、天官帽头,吹奏“三眼腔”之类的成套曲牌;二、锣鼓吵台,吹号、放炮、演奏各套锣鼓曲;三、男女接场,全部脚色亮相;四、以武开场,表演各种奇特技巧;五、开正本戏,先出折戏,后出本戏。

为抢救这一古老剧种,1957年陕西省戏曲学校招收了74名学员,成立同州梆子班,聘请名老艺人王谋儿等任教。培养出白岳焰等优秀青年演员,回大荔、蒲城、合阳、澄城一带巡回演出成功。后组成陕西省同州梆子实习演出团,赴京汇报演出《辕门斩子》等传统戏,著名艺人王赖赖演出的《滚鼓刘封》,被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誉为“活张飞”。1979年恢复成立陕西省同州梆子剧团,现代戏《家庭公案》一剧演出百场以上。1997年撤销,尽管同州梆子已无专业剧团存在,但那高亢激昂、优美动听的唱腔余音,仍在千万人的耳际回响。

阿房宫遗响

因唱腔具有翻高遏低的艺术特点,称遏宫腔,亦称阿宫腔,来源于富平一带流行的灯影戏。民间传说,阿宫腔是由秦朝阿房宫歌女所唱的曲调流传衍变而来,项羽入咸阳,火焚阿房宫,宫娥、内侍、歌女逃出,所唱曲调也随之带至民间。阿宫腔特点是拖腔带有“噫咽”之音。这“噫咽”之音就是宫娥、内侍、语音的遗响。有学者认为“阿宫”实为“遏工”,即在唱腔上所独具的遏止功夫,与原秦腔唱调相比,有“三放”(指秦腔的拖音)不及“一遏”的艺术效果。再一种认为唱腔遏到了“宫调”上,故名“遏宫腔”。

阿宫腔的唱腔和音乐比秦腔细腻,较眉户、碗碗腔刚劲,不沉不噪,激越委婉,以刻画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见长。阿宫腔曲牌多达400支,开场必奏“十样景”开场,这是由十种以上曲牌合奏的。未看戏,先闻其声,吹打乐别具一格。

据老艺人段天焕回忆,清嘉庆、道光年间,阿宫腔已由礼泉传播到渭北一带,演出的剧目有《范睢相秦》等。至清同治年间,富平县有金盆子、金马驹、陈相公等阿宫腔皮影班。陈相公是富平县曹村西头村人,是有名的文武“签手”。清光绪年间,常来富平演出的阿宫腔皮影班有乾县的任相公、临潼的赵相公。清末民初,阿宫腔班社有三原的王仓、礼泉县的有娃子、富平的乔娃子。1929年以后,阿宫腔成为富平独有的剧种。

1940年前后,连年天灾,阿宫腔戏班相继解散,仅有段天焕一个戏班艰难挣扎到解放。1952年在焕子娃班基础上成立了富平县群乐皮影社,即富平县阿宫腔皮影剧团。1958年搬上大舞台,《三姑娘》参加了1987年陕西省首届艺术节,获得了头名金牌。富平县阿宫腔剧团既演阿宫戏又演秦腔,富平县阿宫腔皮影剧团则一直演的是阿宫戏。“噫”“咽”之声,回肠荡气,不绝于耳。

塞上小曲与军营戏班

秦腔是一种戏剧,信天游则是一种民歌,皆流行于陕北及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部分地区。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脚户”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他们所唱的主要就是“信天游”。其词曲仅有上下两句,唱词上句起兴,下句点明主题,如“马里头挑马不一般高,人里头挑人就数哥哥你好”。结构短小简洁,曲调开阔奔放,感情炽烈深沉,代表曲目有《脚夫调》、《兰花花》、《赶牲灵》等。

民国时期,陕北之北有一个马敦静的“军营戏班”。1935年,国民党宁夏省主席马鸿逵官办秦腔戏班“觉民学社”,之后由马鸿逵的二少爷、国民党宁夏保安处处长马敦静成立了“庚辰俱乐部”,为马家兵营娱乐场所。演员都是从保安处下属的幼年营抽调上来的兵,只要能吼上几嗓子都可以报名参加。除了为驻军巡回演出外,也经常为马鸿逵、马敦静等达官贵人唱堂会。有一位演须生的教练叫姚茂秦,因与马元宝有“过节”,马元宝就将黄米粒大小的叫做“人眼”的毒药暗中下入姚茂秦的大烟中,致其猝死在戏班里。

广东西秦戏

流行于广东省陆丰、海丰一带以及福建、台湾、香港和东南亚地区的西秦戏,又称西秦腔、乱弹腔,其唱腔主调、道白语音、流行剧目和表演特点等与陕西二黄戏基本相通。五十年代末,在看了秦腔演出的《赵氏孤儿》、《游西湖》后,广东西秦戏艺人认为“不论在腔调、音乐、表演上,都与西秦戏不同,虽也有个别曲调与西秦戏相近似,但究竟很少。”

西秦戏演出《回窑》、《斩郑恩》后,演艺界也认为西秦戏与秦腔毫无共同之处。当时陕西秦腔演出团的老艺人们提出,西秦戏确实不象现在的陕西秦腔,却象他们早年看到的陕西汉调二黄。西秦戏在广东当地流行已三百年,保持陕西前秦腔基本特征未变,又保留“西秦戏”称谓,示其不忘流传来路。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广州魁巷“梨园馆碑记”中,就有关于昆、乱合演唱秦腔的“太和班”的记载。西秦戏,在清末还漂洋过海,到新加坡、印尼等岛国进行演出。

昆曲与秦腔

昆曲,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到万历末年,由于昆班的广泛演出活动,经扬州传入北京、湖南。明末清初,昆曲又流传到四川、贵州和广东等地。本来是以苏州的吴语语音为载体的,但在传入各地之后,便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戏曲。至清朝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魏长生在北京演出获得成功后,于乾隆五十三年(1783年)带着秦腔班,经河北、天津、山东到达扬州,在江鹤亭演剧一出,赠以千金。在扬州连演四年,出现了“到处笙箫,尽唱魏三之句”情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离开扬州,秦腔班在三年的时间内相继在苏、浙、赣、皖、鄂、湘、川等地演出后,又回到成都。嘉庆五年(1800年)魏长生第三次从四川到北京演出。

秦腔本来是陕西各路梆子的总称,后来习惯地指西安秦腔。流入北京,曾和昆山腔、弋阳腔、柳子腔等被誉为全国戏曲的所谓南昆、北弋、东柳、西梆的“四大声腔”。西梆自然是大西北广为流传的梆子腔,也就是秦腔。

从戏曲剧种的分布来看,昆剧在上海、南京、浙江、湖南有相当的观众基础。弋阳腔在北方扎根,在江南一带的流传也是在许多北方语系的地区。柳子腔,包括柳琴戏,流行于河南、苏北、冀南、皖北等地,重要的活动还是山东的曲阜、泰安、临沂。秦腔,即山陕梆子,至今在北方盛行,尤其在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有着更深厚、更古老的精神根基和更广泛的观众群。

秦风西渐

秦腔传入榆中,大致是在清光绪元年(1875年)左右。当时,陕西烟商到榆中收购水烟、烟土,将秦腔艺术带到这里。最早应邀来榆中唱会戏的是兰州秦腔老班子“福庆社”,演出遍及榆中各庙会。民国初年,每年邀请通渭的“忠和社”来榆中唱会戏。其次,兰州关娃的戏班、石娃子戏班、陕西的尕八八子戏班、国民党十七军的“精诚剧社”、一二○军十一团的“铁血剧团”及通渭董家、孔家的戏班,都曾先后到榆中演会戏或售票的“挂卖戏”。如甘肃秦腔名伶田德年、赵福海、李发民,还有号称新疆“须生二王”之首的王正民等,都曾到榆中授艺。

作家红柯著文说,记得我最初听到十二木卡姆是在1986年秋天,在伊犁街头,听到商店传来的音乐,我一下子就惊呆了,如此辉煌高亢的旋律,我听出了秦腔的某种味道。在老家陕西我是不听秦腔的,那是老头老太太喜欢的俚曲,那个年代,大学生谁听这个呀。在遥远的伊犁,在维吾尔人的十二木卡姆中我听到了乡音。秦腔是没有病态意识的,也是西域各民族唯一接受的汉族剧种,常常有维吾尔老者登台串角,最喜欢的角色是黑脸包公。2006年6月19日我们翻越天山到达库尔勒市,当晚就看到了秦腔《包公赔情》。21日到达阿克苏市,当天下午到阿瓦提县观看刀郎艺人现场表演,高亢的歌声让我再次回想起那些秦腔经典剧目《金沙滩》《李陵碑》《下河东》。我的故乡陕西岐山是周王朝的龙兴之地,岑仲勉先生认为周人来自塔里木盆地,从游牧变为农耕,这大概是西域大曲与秦腔最遥远的联系。

在中国西部之西北的吉尔吉斯坦,有一个传奇的故事诉说着与秦腔的缘份。战争把一群人从一个地方驱逐到了另一个遥远的地方,他们也把乡音带到了异乡,在那里繁衍流播。

台湾乡音

陕西人最早去台湾,当数明永历年间的马信将军。马信是陕西人,原为清台州守将,后投效郑成功“反清复明”,采取寓兵于农的开拓政策,率陕西子弟兵来到台湾彰化垦殖定居,繁衍至今。彰化秀水乡有个陕西村,村民大都是追随马信将军的陕西子弟兵的后裔。他们演唱的村戏无论在琴技、拉板、唱法上都与秦腔相去无几。国民党溃败台湾时,也有为数不少的陕西人去了台湾。

台湾有不少地域性的民间秦腔研究团体,如“中北部地区旅台陕人秦腔研究社”、“中部地区秦腔研究社”等。台湾各地的陕西人经常邀宴同乡,《张连卖布》、《苏武牧羊》、《三娘教子》等秦腔传统剧目清唱,是席间不可少的助兴节目,还常常演唱自编的“乌面将军”、“陕西村乡亲”等。

追随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数十年的王汝南,曾被当选过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是大荔安仁镇西太平村人。他嗜爱秦腔,倡导乡邦文化,在当时的秦腔“自乐班”基础上成立“大河秦腔团”,1961年经台湾省政府批准创办“秦腔业余研究社”。于右任诞辰100周年,旅台的陕西乡党在台北举行的纪念活动中,马静亭演唱了秦腔。

1982年5月,由陕西人捐资修建的“陕西文物馆”在彰化秀水乡陕西村建成。台北的“大西北秦腔研究社实验剧团”在落成典礼上,献演秦腔《二进宫》、《杀庙》、《柜中缘》、《白蛇传》。登台演员大都是十多岁的童子,有的并非陕西子弟,除了道白外都是腔圆音纯。乡音绕耳,怎不忆长安。

潮乐与秦音

唐玄宗开元年间,推崇佛教在各大州兴建寺庙,潮州的“开元寺”亦在此期间建成。从现在保留下来的十大套曲来看,也多为唐代的大曲和宋元的套曲。

唐宪宗年间,喜好音乐的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将唐代音乐带到岭南。潮州人为缅怀韩愈,将梅江和大靖溪易名为韩江,而潮州音乐亦有称之为韩江丝竹的。秦时,“真秦之声”的秦筝就已流入了岭南,因为秦在岭南曾屯兵数十万,并设南海郡。秦腔、眉户、碗碗腔和潮州音乐的调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秦筝通过“急弦促柱”而“变调改曲”,是以“清”高而“浊”低的音高变化为前提的,导致了琴曲色彩的变化。潮州音乐的轻重与秦腔花音苦音有着几乎相同的音阶组合形式,都是通过对其中个别音高作了少量调整,导致了音乐调式色彩的变化。尽管这两种地方音乐一南一北,各自有着自己独特的乡土风味,风格却大相径庭,音阶组合形式有着同一个音乐文化源头。

“急弦变调”之术后入《凉州曲》,继而向西成为《伊州》之乐,又从玉门关外传至隋唐燕乐文化荟萃之地西安。潮乐和秦腔所具有的共同的音阶组合形式,最早则存在于先秦楚地的音乐中,存在于中原音乐文化之中。

同类推荐
  • 文学作品欣赏教程

    文学作品欣赏教程

    《文学作品欣赏教程》一方面全面地介绍了中外文学作品的全貌,使大学生对人类的文学作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印象;另一方面又通过作品欣赏实例分析,因势利导地培养大学生文学欣赏的兴趣和能力。《文学作品欣赏教程》熔古今中外于一炉,适合相关专业学生阅读使用。
  • 在场主义散文丛书·变形词

    在场主义散文丛书·变形词

    《变形词》是作者近年来的散文优秀作品的结集。作者以准确而有力的语言,记述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往日的一个生活片段,或者不经意的一瞬,今天读来都显得弥足珍贵,因为逝去了,就永远失去了。
  • 阳光八万里:古清生散文精选

    阳光八万里:古清生散文精选

    本书为作者精心构筑的美文,多为作者近年已发、未发的散文、随笔。
  •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

    这是一部大学讲义,共八讲。第一讲:小说技巧的缘起第二讲:故事与情节第三讲:角色与身体第四讲:场面与背景第五讲:谁在说与怎样说第六讲:切分与组合第七讲:语言与言语第八讲:意图与理念。从小说文本和小说创作技巧的层面,对现代小说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阐述。全书依托国内外名家名篇技巧分析,追踪故事、人物和环境三要素之从体验到构思,再到语言生成的想象化与符号化过程,强力洞穿经典叙述技巧的秘密。全书既有开阔的理论视野,又有对小说诸要素清晰独到的论述和精彩的文本分析。
  • 揭秘取经门

    揭秘取经门

    玉帝统颁诸仙,如来不甘坐拥西方,遂令地藏王菩萨转世力孙悟空贯彻他的佛教“东扩大计”唐僧取经一路招摇过市多位仙佛高层费尽心机意图从中渔利这场暗流汹涌的斗争将会走向何处?
热门推荐
  • 倾心已晚

    倾心已晚

    你若成皇,我为你征战天下;你若成魔,我为你屠尽天下。穿越成武林高手,本想好好的当镇山之神却遇见了王爷,王爷!你跟我有仇吗?追着我不放是什么意思?纵然是武林高手也跑不过王爷,这是怎么回事?难不成武功下降了?“跑了什么?怕我吃了你?”某男渐渐靠近某女“王爷,求放过!我不是你的菜啊!”“你怎么就知道不是本王的菜呢?试一下才知道啊!”俯身吻住了某女。。。。。
  • 网游之种族纷争

    网游之种族纷争

    现实往往不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在它背后往往会有不可告人的惊天秘密
  • 神镜千寻之女孩与白龙

    神镜千寻之女孩与白龙

    小寻,前世是西海龙王之女龙寻公主,与东海龙太子小白龙龙桦自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十三岁那年,公主突然得了怪病,竟是百药无效,连神仙也回天乏术,最后,公主含泪而死,小白龙则是泪流满面,痛心疾首。百年后,小白龙受命于天帝,去保护一个身负万年神秘使命的小女孩小寻,却没想到,这小女孩长得......竟是龙寻公主的后世......这可以说是部具有中国风格和特色的《千与千寻》与《死神》结合体动漫小说。主要借鉴《千与千寻》《西游记》《死神》《火影忍者》《犬夜叉》等作品,但只是借鉴,并非同人,角色剧情原创。
  • 尸傅

    尸傅

    一个靠摆地摊为生的少年,在意外得到一张符篆,从此开启了修行之路。仙之伟,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仙之大,翻江倒海,轻而易举。修仙一途崎岖坎坷,有万千磨难。平庸资质的少年如何在血雨腥风的修仙界俯视苍穹。!---------------------------------------------------------------已签约,多谢各位书友的支持!!!交流群:188490237
  • 飞升成星

    飞升成星

    十年之前,魔道至圣一剑荡毁梵天一脉,唯一传人携带至高心法流落尘界。十年之后,少年秦渐身怀“梵天心经”,开启全新真武之路。习武=获得自由?全新武道理念来袭,越强大,越自由。然而,我的自由止于你的鼻尖,当烽烟四起,唯强者得纵横天下!侠骨柔情,碧血丹心。飞升成星,直指永恒!
  • 我在江湖里

    我在江湖里

    他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他视她为所生挚爱。当他看见父亲手中的剑刺入她的胸膛,他负气离家出走,流浪江湖。创造属于自己的江湖!当他划开重重迷雾,竟然发现真相竟是这样.....
  • 三粒骰子破虚空

    三粒骰子破虚空

    陆小来本是一个无赖的小赌徒,一次偶然的机会,与修真家族的少主端木超群,结为了兄弟,从此便卷入了一个诡异的千年骗局之中。陆小来凭借着手中的三粒骰子,从此踏入了修真的道路。
  • 茶园记事(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茶园记事(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母亲因为读过中专,不甘心农村妇女的那种生活,跑到蒙山县城上给人家卖屯巴茶,才认识了父亲顾明远的。采茶的妇女和采茶的女孩子不一样。女孩子采茶,想的大都是像花儿一样的心事,妇女们想的,就会是实际的生活。母亲和她们一起采茶,她们当中新来的一个人,知道了母亲的身份后,就会暗暗地惊讶,说:“茶王的老婆,还和咱们一起采茶?”这是关于我父母的一个故事。两人含辛茹苦的挣下千万家产,来不及享福,一夜之间夫妻反目,这到底是为什么……
  • 末世重生之昕昕向荣

    末世重生之昕昕向荣

    前世孙昕昕被“恩人”耍得团团转,又当间谍又卖血,最后还给送人头。今生孙昕昕表示自己要奋起,珍爱生命远离渣男,守护家人重建社会主义美好家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末世变身少女

    末世变身少女

    原名末世独醒末世带来的不仅是绝望,也是机遇。末世是无数人的灾难,却是身患绝症的他的新生。当未知癌症变异出抗衡末日病毒的能力,你是选择死亡还是……变成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