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48400000018

第18章 秦腔散语(1)

牧马人的吼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自《诗经》“秦风”篇之“蒹葭”,是三千年前秦地先民的歌唱。

那时的秦部落不过是一个小国,在今天的甘肃省陇西县。天水,山多水甜,坡缓草茂,在古代是非常理想的牧马之地。今天仍有关山牧场,只不过成了旅游的胜地罢了。先秦的人们在牧马时,隔山相呼,隔沟而喊,高兴时而唱,悲愤时而吼,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腔调,一种音乐艺术,这便是最初的秦之腔。

试想,强悍的秦军,一定是吼着秦腔浴血奋战的。随着秦人定居关中,秦腔便渐渐成为中国戏曲文化发展最早的剧种了。那个擅写小篆的李斯在《谏逐客书》中道:“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酒神颂”是古希腊的一种民间歌舞,是祭祀更是狂欢的节目。酒神,当然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不种植粮食,何以酿酒?不酿酒哪来的酒神?类似酒神颂的秦腔,是长久以来在秦地流传的音乐、舞蹈、俳优戏的基础上形成的。所谓“秦俳赵讴”之说,证明秦地以戏乐表演的艺术见长,而赵地则以唱歌舞蹈见长。

秦朝的一个乡叫长安,后来成了汉唐首都的名字。关西大汉击节而起,慷慨悲歌,声震寰宇,吼的就是秦腔。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想必也是用秦腔吼出来的,不然没有那么大的势。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如《东海黄公》。

唐代,仅有歌舞戏及滑稽剧。唐玄宗李隆基算得上一个真正的秦腔票友,这位皇帝曾经专门设立了培养演唱子弟的梨园,既演唱宫廷乐曲也演唱民间歌曲。“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也是顶尖级的音乐家、舞蹈家。而当时梨园的乐师李龟年,原本就是陕西民间艺人,也是当时秦腔界的超级大腕。他所做的《秦王破阵乐》称为秦王腔,简称“秦腔”。李白有诗“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安禄山叛乱后,梨园子弟各奔东西,“秦腔”遂与民间乐舞结合,形成民间“秦腔”。

牧马人之吼,就这样穿越了千年。

莎士比亚与康海

明万历年间,武功出了个才子叫康海,他和户县王九思制乐作曲的散曲,也就是秦腔。除梆子腔外,“康王调”在户县、周至、武功一带流行。这时候,秦腔已经趋于成熟,六种唱腔、十三门角色都有严格的规矩。办堂会唱秦腔,曾经是关中一带的胜景。

大约生活在明代万历年间的莎士比亚,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斯特拉福镇。他与康海生活在同一时代,是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麦克白》等。而康海的名气小,显然没有莎士比亚那样占尽风光。中国人知道莎士比亚,英国人未必知道康海。

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之腔,秦腔也。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康海的调儿,也万变不离其宗。

12世纪到13世纪初,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产生了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宋杂剧和金院本,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16世纪明朝中叶,江南兴起了昆腔,产生了《十五贯》、《占花魁》等戏曲剧目。明代万历间《钵中莲》传奇抄本中,有一段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词,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体,甘肃古称西秦,故名之。事实上,里面的很多曲牌都是当时的民间小调。

上世纪50年代,甘肃基层干部在河西走廊考察戏曲时,在高台一所庙宇里的一根旗杆斗子上,发现了明代洪武年间的一本“万宝录”,这是一本唱什么戏都可通用的官诗、官对子、官乱弹的本本,还有一个牛笼嘴式的大碗油灯,即是当时晚间演戏时戏台口挂的油灯。

康海的明朝,秦腔是走运的,在中国戏曲平台上是有名份的。尽管,那时候的莎士比亚后来很有名,唱秦腔的康海和周围人也未必知道他是谁。

李自成“乱弹”

促使秦腔在明末清初大流传的因素,除了秦腔艺人长期的演出,秦商不断走向各地的贸易,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从陕西爆发并发展到全国的农民战争,李自成起义当功不可没。

据同州梆子老艺人王谋儿等口述,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大荔和蒲城之间的孝同练兵时,就以同州梆子为军戏。大荔曾流传民谚:“坡南出了个驴子欢(即吕志谦,同州梆子名艺人),一声就能吼破天。不唱戏,没盘缠,跟上李瞎子(李自成)过潼关,唱红了南京和燕山。”

李自成原来就是一个“乐户”,他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转战途中,把秦腔作为文化宣传工具,随军演唱,畅述乡情民意,还在军中设立了秦腔剧团。进京后,当时京师盛行昆曲,李自成召来当红明星陈圆圆歌唱,但他听不惯吴歌,遂命群姬唱“西调”,即西秦腔,操阮筝、琥珀(月琴),享受自己熟悉的秦腔,惬意之处,拍掌和之,繁音激楚,热耳酸心。

另一位起义领袖张献忠,也在战争中经常“唱戏欢饮”,有时随陕北旧俗,一唱就是几天几夜。正是这些农民起义军的南北转战,使秦腔广泛流布,进而出现了清代的大盛行,后人便有了“秦声激越,多杀伐之声”的评述。

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他表演的不能说是一个剧种,而是一个曲种,秦腔当时应该是一种曲艺形式,乱弹也。“乱弹”一词在我国戏曲声腔中的含义很多,过去曾把昆曲、高腔之外的剧种都叫“乱弹”,也有曾把京剧称为“乱弹”,也有如温州乱弹、河北乱弹,更多的仍用在以秦腔为先。

从清初刘献廷的《广阳杂记》卷三“秦犹新声,有名乱弹者,其声甚散而哀”可知,秦腔是形成于明末清初新兴的戏曲品种。

魏长生进京

秦腔艺人中最杰出的是魏长生,字婉卿,行三,又称魏三,四川金堂人。他所唱的秦腔,又被称为琴腔、西秦腔、梆子腔、甘肃调等,那种蜀谓之“乱弹”的秦腔。

清代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魏长生以技艺卓群,名动朝野,在京华剧坛上大开蜀伶之风。王公显贵先睹为快,门票值陡增五斗米。京畿其他剧遂无人问津,几绝其种,伶人竞投魏门。乾隆怒了,拘魏入宫,令其改归昆、弋两腔。魏长生虽说为戏子,但依然不改秦人的刚直之气,竟然以平素习秦音,不擅长其他省的音调来回答,这一下忤逆龙颜,获罪递解出京。

嘉庆六年,魏长生再至京都,复擎秦腔旗帜。当时禁令未解,因其名声大的缘故,准演御点《背娃入府》一出为限。幕闭,魏三泪洗粉面,太息:“吾誓圆也!”场内掌声雷动,久勿稍息。谢幕时,众抬魏三端坐于椅,观者莫知,魏三已溘然长逝。

程砚秋1950年2月9日致周扬的信中说:“中国的戏剧,一个来源是起自东南,另一个来源是起于西北。西北的戏剧,主要是秦腔。提起秦腔,不由使人联想到魏长生。魏长生所演的秦腔是什么样子?我们不曾看见过,但从《燕南小谱》一类的书上看来,可以断定其唱法是很低柔的。”

这说明魏长生所唱的秦腔,并不是以吼见著的秦腔。唱法低柔,性情高刚,艺比命大,这就是魏三的活人,可谓德艺双馨。

断头台上吼秦腔

西北山大沟深,生活艰苦,又历来为争战之地,从《诗经》之《秦风》到南北朝的《陇头流水》,到唐代的边塞诗,到明清的民歌,都体现着一种豪放奇丽、苍凉悲壮的情调。

董福祥,固原人,从小喜好秦腔。同治元年,他不甘污吏渔民,揭竿而起。每次打仗列阵前,军士必齐吼秦腔,声若雷动,士气因之大振。后来,遭小人构陷,落入左宗棠之手,被五花大绑押至中军帐,董福祥依然昂首挺胸,其势凛凛然不可犯。

临刑,以为《锁五龙》差强舒胸中块垒,遂歌戏文。操刀者面有惧色,莫敢仰视。唱到“雄信本是奇男子”句,左宗棠亦为之一震,急离座降阶,亲为松绑。庚子年间,董痛击八国联军,夷卒咸知擅歌剧之董将军乃奇人,争避其锋。

昏庸当道,西后终削董职。董福祥归乡后,不事农商,专意收名角高徒,自养戏班,以秦腔自娱,终老未易其好。

如果说是这曲调后来演化成了秦腔,倒不如说是这唱法创造了秦腔独有的表达方式。剧目大都表现历史重大题材或独特生活情趣,音乐出自陕甘人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加上秦腔艺人逐渐创造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技巧,影响到京剧的形成,而被尊为梆子腔的鼻祖。

梅兰芳、鲁迅与易俗社

梅兰芳在“五四”前夕演出了《邓霞姑》、《一缕麻》等宣传民主思想的时装新戏,周信芳、程砚秋等也都创作了不少作品。从五四运动起,一些有志之士对戏曲进行了改革。

西安易俗社原名“陕西伶学社”,是著名的秦腔科班,被公认为是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之一。1912年8月,以陕西省修史局总修纂蒲城人李桐轩、修纂临潼人孙仁玉和乾县人范紫东等人为核心,创办了“易俗社”,以移风易俗为宗旨,对泰腔剧目、音乐唱腔、表演艺术、导演、舞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革新,并大量编演反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剧目。在此影响下,外省都相继成立了仿易俗社建制的戏曲团体,如山东、河北、天津的易俗社,甘肃的化俗学社、平乐学社,宁夏的觉民学社等。

1924年,鲁迅到西安讲学期间五次观摩易俗社的演出,题“古调独弹”匾额相赠,并捐献50元讲学金。鲁迅是想写一部有关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小说来西安的,皇城的废墟令他失望,甚至连天空也不是唐朝的天空了。鲁迅曾在追述家乡绍兴戏时认为,明末李自成闯荡天下是带着米脂的戏班子的,戏班子中有人流落到绍兴,于是就有了绍兴戏,故绍兴戏要比毗邻的嵊县越剧刚硬得多,实是秦腔的旁支兄弟。

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各个剧种都出现了一批高水平的优秀演员。京剧有馀叔岩、言菊朋、梅兰芳等,川剧有周慕莲,汉剧有董瑶阶,湘剧有吴绍芝,秦腔有刘毓中,蒲剧有王存才等。易俗社1937年6月第二次赴北平,演出了新编历史剧《山河破碎》、《还我河山》等剧目。

正俗社旧事

西安正俗社,是二三十年代活跃在秦中的一个著名剧社。由毛子良出面牵头,同张宝元、张景燕等凑股份合伙筹办,于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正月成立,在西安南大街银匠会馆开台演出,后来移到南院门福建会馆和梁家牌楼山西会馆。陆续增聘了名须生车云亭、名小生王兴博、名旦梁箴(船户娃)、名净刘全禄、名丑苏牖民等,堪与易俗、三意两社成鼎足之势。上演了新编的以表现镇嵩军围困西安城、生灵惨遭涂炭为题材的时装戏《难民记》,初步接触了秦腔如何表演现代生活的问题。

任阁臣,生于1881年,临潼人,曾在李虎臣国民军部下当过团长,解甲卸职后于西安开通巷住闲。1933年夏季,商榷接管了正俗社。怎奈其不善经营,只当甩手掌柜的,又有吸食大烟的嗜好,名角纷纷暗中离社,自找出路谋生。这批演员被马鸿逵处建设厅长魏宏发派员李绍九,一起接往宁夏,参加充实了新成立的银川觉民社。后来,康正中就任该社社长。不久,李正敏于1936年脱离母社,自组正艺社。

解放初,任阁臣恢复重振正俗社,拿出家里原存的一副新箱,又卖掉自家的南大街盐店、西大街原西安饭庄和南院门保吉巷的三院房集资筹建。1952年秋,正式打起了“西安正俗社”的旗号,在南院门公演。后到铜川巡徊演出,并入耀县剧团。任阁臣于1971年6月病故,终年八十九岁。

骡马市与苏蕊娥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骡马市,以肋子巷为中点,街北头通向东大街,路东有三意社剧场。驴驮的、独轮车推的、肩扛背背的卖柴、卖谷草、卖木炭的长安、兰田一带的南山客,也多在这里歇脚,买票进园子看戏,再不就等散场前半小时放场时拥进去看巴巴戏。

抗日战争时期,袁多寿先生又新编了爱国剧《郑成功》、《风云儿女》等,几乎西安市及四乡的秦腔戏迷都拥向这里。

苏****之女苏蕊娥,七岁在东关长乐坊一个露天戏园里登台演出《柜中缘》,后成为“一旦挑八角”的台柱演员,被誉为秦腔的“坤伶皇后”。解放初,苏蕊娥得了骨髓炎,在舞台上看她为美满婚姻与父三击掌,岂不知在现实生活中她演的是一出悲剧。后被西北戏曲研究院训练班聘去当教师,坐在轮椅上为孩子们教唱,这是她后半生最愉快的日子。“****”开始后受到冲击住进医院,不久去世,年仅三十六岁。

延安时代的秦腔

1938年4月,陕甘宁边区工人代表大会组织戏曲专场晚会,演出了秦腔《五典坡》、《二进宫》,******出席观看,对坐在身边的柯仲平说:“要搞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气派的形式。”剧团成立之初,条件异常艰苦,演出连个照明的汽灯都没有。柯仲平去找毛主席,主席当即从自己《论持久战》稿费中拿出300大洋,给了柯仲平。

剧作家****翎创作出了方言话剧《国魂》,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试演时,毛主席也来观看了,他对****翎说:“你这个戏写得很成功,很好,如果把它改为秦腔,作用就大了。”****翎很快便将《国魂》改成了秦腔。有一年,中央给毛、刘、周、朱等集体过寿,“寿星”包括伙夫、马夫和中央机关所有五十岁以上的人,看的是秦腔专场演出。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二十卷)

    悦读MOOK(第二十卷)

    世上之书,数不胜数,每天还以成千上万的数字增长。这浩瀚的书海,谁能穷尽?有了这许许多多的书,为何还要添上这一本——《悦读MOOK》呢?当你阅读《悦读MOOK》,你会发现,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是一本有关书的书,是会激起你阅读兴趣的书。《悦读MOOK》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不仅有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还有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
  • 戴望舒作品集(6)

    戴望舒作品集(6)

    一九二八年,戴望舒从法译本《西班牙的爱与死的故事》中选译十二篇小说(另有《良夜幽情曲》和《夏娃的四个儿子》二篇为杜衡所译),分别于当年九月和十二月,以《良夜幽情曲》(收入小说七篇)和《醉男醉女》(收入小说七篇)为题,分作上下两集在上海光华书局出版。上集有译者的《题词》,下集收录孙春霆所作《伊巴涅思评传》。一九五六年七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根据译者遗留的改正稿,并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润,以《伊巴涅思短篇小说选》(共十二篇)为题印行。本辑收入的十二篇小说和译者《后记》,即依据这个版本。
  • 重庆慈善志愿者纪实

    重庆慈善志愿者纪实

    《重庆慈善志愿者纪实》开宗明义指出。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无论哪个历史时代或何种社会制度,都不会放弃自己国家和民族传统中,那些极力倡导与沿袭的主流价值体系:爱国,奉献,忠诚;民族精神,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在重庆市慈善总会志愿者总队总队长刘崇和,以及他的团队数十年践行主流价值的无私奉献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复兴的希望,他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广泛的传播者、忠诚的执行者和自觉的实践者!
  • 这一代人的怕与爱:80后的自画像

    这一代人的怕与爱:80后的自画像

    2010年,曾经引起无数话题的80后开始步入“奔三”的行列,他们不再天真不再任性。如今的他们是否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是依旧潇洒单身还是家庭美满?又能否承担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本书与众多80后一起面对这一代人的理想与迷茫彷徨与坚强,共同探讨这2.04亿人群集体的怕与爱。
  • 记忆辛笛

    记忆辛笛

    本书为纪念我国现代文学史“九叶诗派”领军人王辛笛仙逝一周年而出版,全书分“怀念篇”和“友情篇”。辑入诗人的亲人、好友及我国著名诗人、学者、评论家在诗人生前及逝后撰写的各类文章。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凤凰嫁衣

    重生之凤凰嫁衣

    唐小末,21世纪的高二女学生,堪称无害之首的调皮女孩,无意之中穿越到是非多乱的天国。附身在即为贤德皇后沈清竹身上,因种种原因一次又一次步入深潭似水的红墙后宫之中。生生死死的较量,让她终是明白师父临走前说过的一句话,“你本凤凰之女,凤凰欲血便世重生,重生之日便是乾坤逆转之时!”
  • 至尊灵师

    至尊灵师

    千奇百怪的灵器,凶猛另类的灵兽,远古文明与科技文明的碰撞,共同塑造了一段小人物不屈的成长史诗。
  • 万事至尊

    万事至尊

    看一个现代普通少年,如何穿越到一个末法时代中成长。为了回家,为了兄弟,为了她。“天为何物?脚踏苍穹!地为何物?破碎星河!”一个少年的豪言壮举,也成就了他万世至尊的地位
  • 喵君归来

    喵君归来

    夜大雪,城市的房顶上积起了一层厚雪,站在高楼的平顶上望出去,就像连绵起伏的雪山。
  • 恶魔老公靠边站

    恶魔老公靠边站

    自大,目中无人,花花公子,霸道的男人,就是她柳若菲这辈子最讨厌的男人!而命运像下定决心要跟她过不去似的。要她嫁给李宏泽,那个代表权力、财富与俊美的男人,这个带着各种光环的男人就注定着具备以上所有的条件,无一幸免。他们是各取所需,她为了把那个她生命中的男人揪出来,而他是为了用她以掩人耳目,继续他荒唐的生活。但是事情发展越来越脱线,好吧,她承认这个男人也不是只有缺点,还可以称得上有内涵。只是她只是好感而已,这个该死的男人怎么可以,他他他,啊……
  • 复仇天使之蔷薇之恋

    复仇天使之蔷薇之恋

    她是天之骄女,他是玩市不恭的霸气冷少,他们碰撞到一起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 事实真相

    事实真相

    小说描述了一个来城市打工的贫困农民,在城市辛苦劳动结束后,却没有得到应得的工钱,也没有任何申诉的门路。在城市打工的时候,他亲眼目睹了一桩凶杀案,可是后来当整个城市都在谈论这场凶杀案的时候,这个民工却没有发言权——因为他是民工,没有人相信他说的话。这部小说的意味在于,他不仅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的困窘的物质生活,而且,也表现出了他们社会地位的低下,他们的话语权被社会剥夺的事实真相。
  • 最强学霸

    最强学霸

    吊车尾喜获学霸系统,自此,彪悍的人生开始了,校花,护士,警花,教师.....一个都不能少!PS:每日两更!
  • 邪帝武神

    邪帝武神

    一少年因为家族叔侄的迫害造成失忆,且看天才少年回归逆天强者之路。
  • 相牛经

    相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