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41500000032

第32章 崇高的三种趣味:情趣、谐趣和智趣(2)

仅仅是第一面的第一印象,居然就使一个新闻记者失去了职业的机敏,而且这一切并不是居里夫人有意为之,不是她的精神有什么威慑力,相反,她的“心灵毫不设防”,她自然而然的精神状态,就给人这样的感觉。

短短几句话,作者从外在和内在,从印象和效果等几个方面,表现了居里夫人的精神气质。这当然不过是第一印象,但是,这个外在印象的重要性在于,为居里夫人的精神气质定下了基调。

从技巧来说,这还是某种静态的描写。要把读者带进她的内心深层,光有这些外在的印象肯定是不够的。接下来,作者就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动态的过程,也就是带着情节性的过程,以逐步揭示居里夫人的内心。

居里夫人面临的问题是很奇特的。为了把握好问题,作者用对话的形式,带着读者在逻辑上逐步深入,让叙述者以一种不解的心态层层深入,观照居里夫人的困境:她放弃了镭的专利,这使她的研究所缺乏足够的镭来继续研究。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就从这里显出了端倪:她的困境,是她自己的放弃造成的。这种自相矛盾,蕴含着居里夫人的崇高理想:科学服务于人类,科学家不应该从中牟取私利,申请专利是“违反科学精神的”。

记者问她:“若是把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任你挑选,你最愿意要什么?”

居里夫人柔和地回答:

“我需要一克镭,以便继续我的研究。但是,我买不起,镭的价格太高了。”

作者紧紧抓住要害,把矛盾引向极端:镭的缺乏影响了她的研究工作。能不能继续研究,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居里夫人却以“柔和”的语调回答。“柔和”这两个字中显示着居里夫人的个性,问题虽然很严重,但是,她却平静地面对,说明她对当初的选择无怨无悔。

作者强调的,不仅仅是居里夫人坚定的理想主义精神境界,还有她不事张扬的个性。在接受美国人捐赠镭的过程中,作者把这种个性放在和美国人的热情的冲突中,可以说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描述美国人热烈欢迎的场景所用的文字极其铺张:忙乱的记者、站了五小时的欢迎的队伍、三百个妇女组成的代表团挥动着红白两色玫瑰,居里夫人被安置在圈椅里,摆姿势照相,各式各样的荣誉头衔,等等,显示美国人“明星崇拜”的隆重和盛大。这里用了纷繁的细节和色彩鲜明的词语。所有这一切都在强调一个民族对居里夫人的崇拜,从世俗的眼光来说,这本该是一种殊荣。然而,居里夫人的反应却是“惊讶而疲乏”、“羞怯而纤弱”、“很不耐烦”、“头部昏了”、“害怕”、“紧张”等等。这一切都显示出居里夫人的内在心理如此宁静,盛大、热闹的场面,并没有促使她对自己的心理作出调整。她感到的不适,恰恰是世俗的荣誉不能改变她内在的稳定的证明。这一点在下面这个场景中得到了更生动的表现:

在以后两天,是美国各科学团体的五百七十三个代表的欢迎仪式。玛丽的头都昏了,无数的眼晴看着她使她害怕,人群在她经过的地方猛烈拥挤也使她紧张。

不久就有一个狂热的家伙在和她“握手”的时候太兴奋,把她的手弄伤了;在以后的旅行中,她就只能把一只手臂悬在绷带里,忍受荣誉带来的痛苦。

美国真诚的情谊,不能同化她,使她妥协,哪怕是暂时的应付,她也不能,相反却给她带来了“痛苦”。这更加深刻地表现出居里夫人的精神信念在多大的程度上超越了世俗的价值观念。从这些字里行间,是不是可以感受到一点对美国人微微的反讽?这种反讽在作者罗列种种繁文缛节时已经流露出来了,旨在暗示美国人夸张的热情完全不看对象。他们越是热情奔放,对方越是难受;而居里夫人依然故我,无动于衷,不善交流,不通人情世故,甚至有点呆气。但是,就是在这种反差中,双方都显得可爱。

主人夸张的热情和客人默默的忍受,正是全文的趣味所在。这种趣味因为有一点含蓄的反讽,显得分外生动而且隽永。它蕴含的意味是很丰富的:第一,居里夫人坚持着自己内在的原则;第二,夸张的炒作虽然与居里夫人的原则不一致,她也能够默认,但是不配合,也就是不妥协;第三,居里夫人是有教养的,不管受到什么样的冲击,她都默默隐忍,最多也不过是把不适流露在表情上,表情是无声的,冲突就是潜在的,优雅的。

文章最为深刻的一笔是结尾处,居里夫人感觉到美国式的热情触犯了她的原则,她不惜把冲突公开化,甚至激化,毫无妥协余地。当她发现美国人隆重馈赠的一克镭的文书,竟然是赠与她个人的,她就不再以优雅的礼貌来妥协了。她要求立即更改文书:

文件还须加以修正,这一克镭,应该永远属于科学。但是按照这个文件,在我死后,这一克镭就成为私人财产,成为我女儿的产业。这是绝对不行的。应该把它算作赠予我的实验室的礼物。能不能找一个律师来?

好心的赠予方“为难”了,由为已经是夜晚了。她们提出推迟一点时间,但是遭到居里夫人严词拒绝:

不要等下星期,不要等明天,就在今晚办妥。这个赠予证书马上就要生效,而我也许会在几个小时内死去。

这可真是有点“不通情理”了。但是,恰恰就在这种“不通情理”中,读者看到了居里夫人的另一面:她的刚毅和强悍。她不再是“羞怯的”、“纤弱的”、“怕见生人的”,不再是“疲乏的”,面对大庭广众她不再是“紧张的”,她变成了一个大无畏的,不怕得罪人的人,哪怕好心的主人也罢。从这里,读者可以感到,居里夫人在原则问题上的不妥协到了“不讲理”的程度。但是所有这些含意,文章并没有正面显示,文章只是把这个插曲交代了一下,不加任何判断、渲染。文章前面表现美国人的狂热和居里夫人的宁静用了一些正面描述的手法,对两方面的描写用了一系列词语反复表现,而这里,却满足于交代故事,故事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把其中的意味留给读者去体会。

从写作方法来说,这种纯粹叙事的方法,近乎我国传统的“白描”,需要更高的语言修养。

4.解读《爱因斯坦与原子弹》

关键词语(句):那只是理论上的事情、长烟斗轻轻敲着桌子腿、历史的重担、一个个太阳、一个个阴影

这篇文章的核心,是爱因斯坦在决定人类命运关头的思想斗争。这和《居里夫人和一克镭》不同,后者涉及的是居里夫人的信念和美国公众的炒作之间的矛盾,而爱因斯坦面临的却是科学家的历史选择和良知之间的矛盾。

爱因斯坦无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为原子弹的制造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在描写爱因斯坦时,作者显示出以下几个特点:

1.文章并没有把他绝对神圣化,甚至也没有把在科学上的成就绝对化。在原子弹已经发展到实践阶段时,他并没有他的学生西拉德那样敏感,相反,他一再表示,把他的理论付诸实践,把原子能释放出来,“那只是理论上的事情”,“不是马上能办到的”,“太困难了”。正是因为这样,他的思考聚集在他的“统一场论”上。科学史证明,那耗费了他晚年巨大精力的“统一场论”并没有获得成功。

2.作者没有把爱因斯坦当作天才的偶像,而是把他当作一个人,一个有心理活动过程的人,十分注意层层深入地表现他情绪被激、发生变化的过程。在文章开头,西拉德和他争论时,作者特别强调了爱因斯坦的沉静,有个细节特别值得留意,爱因斯坦表述着他对原子弹制造可行性的怀疑时:

一边说,一边用长烟斗轻轻敲着桌子腿。

这说明,首先,他神情并不专注,并没有感觉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以致这个论题并没有转移他磕烟、装烟的程序;其次,他的心情并不激动,他敲击烟斗的动作是“轻轻的”,连说话都是“低声的”。

得知法西斯德国正在进行原子弹研究时,他的心情发生了变化,虽然说话的声音仍然“很低”,但是神情“很专注”。作者强调他专注到:

连树上的知了,也停止了它们的聒噪。

如果说,前面是描述,这一句就不可能是描述。不要说作者,就是当事人,也很难回忆起当时是不是真的没有听到知了的聒噪,甚至连普林斯登大学校园里当时是不是真的有蝉在叫,也无从得知,更无须细究。这显然是作者的想象,通过这样的想象,有力地揭示了爱因斯坦专注到对喧闹之声听而不闻的程度。这和前面漫不经心敲烟斗形成的对照,恰恰是心情的对照。这已经是相当有力的一笔了,但作者还是觉得分量不足,又加上了一笔:

这件事情关系重大,历史的重担压在他们肩上。

同样,这也不是客观描述,而是作者的想象。但这不但是合理的想象,而且是相当深刻的想象。要问作者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有没有权利把自己的理解当作人物的感觉来写,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想象让作者的理解和人物的感觉融为一体了。

从这个时候开始,作者笔下的爱因斯坦,就不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一个大科学家了。作者开始强调,他的思考比他的学生西拉德,有更深的科学良知和责任感:

大自然把原子能禁锢着。我们有权利把它释放出来,用它去杀人吗?

西拉德提出了“自卫”的理由,但并没有减轻爱因斯坦的不安。他担忧原子弹制成以后,虽然德国法西斯“完蛋”了,但原子弹仍然有可能用来杀害无辜的百姓。西拉德提出可以“封存”起来“永不使用”,这充分说明他的天真。与之相对照的是,爱因斯坦的老练和深沉:

“我们能保证做到这一点吗?”爱因斯坦慢慢地、低沉地说。

在西拉德信心十足地回答说“能”以后,爱因斯坦仍然警告他不要“过分聪明”了。后来的事实证明,爱因斯坦的确比他的学生更有历史远见。

到这里为止,作者一直是从两个方面去表现爱因斯坦的,一方面,他是一个普通的平凡的人,并不是在一切关键问题上都有先见之明的;另一方面,他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的似乎是多余的忧虑,恰恰是历史的洞察力。

3.作者刻画爱因斯坦的第三个方面,是他从容、优雅、含蓄,又通俗的文风。他写给罗斯福的信,明明是要促使他下决心制造原子弹,但在文字上却没有一处直接提到这一点。只是要求“和有关人士及企业界实验室建立接触,来促使实验工作加速进展”。这是对政治家罗斯福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充分尊重,同时也是对所谓上层社会外交辞令的娴熟驾驭。当然,信是西拉德起草的,却是按爱因斯坦的文风巧妙模拟的。信中对原子弹的威力,并没有用科学家通用的数学语言,而是用了形象通俗的语言来描述。这里隐含的前提是,罗斯福在这方面没有专业知识。如果直接把这样的话说出来,可能要得罪罗斯福,但是用通俗形象的语言让他有直观认识,就把这一点巧妙地掩藏起来了。

4.作者刻画爱因斯坦的第四个方面是,他的忧虑变成了事实,在德国法西斯已经毁灭,日本法西斯已经穷途末路之时,两颗原子弹没有必要地爆炸了。数以十万计的无辜百姓死于非命。这对爱因斯坦这样一个科学家的良知已经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了,文章又强调他偏偏被称为“原子弹之父”。这时的爱因斯坦肯定是十分痛苦的,但文章没有直接写他的内心是如何的痛苦,甚至连“痛苦”两个字都没有涉及。文章用了两种方法来描写这一点。一是内心痛苦的外部效果:

爱因斯坦的双脚,像是钉死在地上了。秘书走过来,扶他在沙发上坐下。爱因斯坦坐在那里,像一尊大理石雕像。

二是他内心的幻觉和想象:

轰隆一声巨响,天空中出现一个大火球,它比一千个太阳还热,它比一千个太阳还亮,它向世人活生生地展现了爱因斯坦的伟大公式。然而,在爱因斯坦的想象中却出现了另一幅图景:这一千个太阳,没有给人世间带来温暖和光明,却在世界上投下了一千个阴影。

本来,这里可写的东西很多,比如,爱因斯坦当年就忧虑的可能发生的灾难,还有西拉德此时的心情等等,都是读者感兴趣的。但是,作者可能认为这一切都不是很重要,因为一般读者是完全可以想象的。而此时最重要的是让读者感受一种反差,爱因斯坦一向信奉把大自然的能量释放出来为人类服务,而此时却阴差阳错地走向了反面。这里的语言非常精彩。首先是把原子弹的爆炸比喻为“一千个太阳”,这是一个经典性的比喻,生动地表现了原子弹的光焰,为人类前所未见。这并不是作者的原创,而是出自一部经典性的文本。但作者也不是简单的借用,而是有所发展。在爱因斯坦心目中,这一千个太阳不但没有光焰,相反成了阴影。为什么成了阴影呢?因为越是光芒万丈,越能伤害人的生命。这就把物理现象的光亮转变为心理感知的阴暗。此时此刻,爱因斯坦人道主义者的悲哀超越了物理学家的成功。

同类推荐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一郁达夫散文选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一郁达夫散文选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雾都孤儿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雾都孤儿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解析环境化学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解析环境化学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本套丛书集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及教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套实用工具书。
  • 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接班人是我们教育的天职。当今社会,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就必须使未来的建设者们具备全面的素质;不但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也必须掌握人文科学的知识。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才。一个民族的全体国民要想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就必须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突破口。本选题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助读本。
  •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心灵故事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心灵故事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典籍中的典故也是数不胜数。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含义的异同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热门推荐
  •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1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1

    本书是一本全面反映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情况的专业统计资料,每年定期出版。报告的核心内容大多经过各城市地铁公司或轨道办的审核,准确性较高。系统介绍了2011年度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情况,对2011年年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线路和在建线路等数据做了全面统计,并给出了中国内地53个城市和4个城市群的城市轨道交通最新进展、规划、建设、运营、主要技术指标等基本情况,还提供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主要行业组织、主要企业、媒体、会议和2011年大事记等实用信息。集中盘点了2011年度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 双面名媛

    双面名媛

    “想死?除非我腻了为止!”一次偶然的碰撞,却掉进恶魔怀里,校花变身小女仆,伺候他吃穿,竟还要她暖床?拍拍小手,抹布一扔,她要罢工。该死的男人却赖着她不放,她耍手段,玩阴谋,肆无忌惮的惹怒他,最后发现,恶魔是不能惹的……
  • 太古神凰

    太古神凰

    一名被封印妖神烙印的神凰之子,一次生死攸关的深渊奇遇,揭开了群魔乱舞的序幕。,当无尽黑水侵袭大地,血染金乌之时,一声穿山裂谷的凤鸣从狐岐山翩然而起,无穷无尽的涅槃之火焚烧了整个天际!
  • 小公主

    小公主

    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内容包括女儿在胎儿时期的准备,婴儿时期的照顾,家庭的环境,早期教育,时期艺术启蒙,劳动教育,好习惯的培养等。
  • 清暑笔谈

    清暑笔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涩回忆

    青涩回忆

    过去了就不会在来,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所以某天我们学会了顺其自然!
  • 你还要走多远

    你还要走多远

    红尘三千,情深难负,经年一梦,辗转只为寻你一抹身影。林姝,那个沉静清冷的女孩,她在懵懂的花季遇见顾宸,曾给了自己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与温暖,然而顾宸却在她最痛苦的时候离开。当三年后她遇见了戈逸,无论他如何为难自己,却对他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熟悉感。当她知道那便是一直出现在自己梦里的人,她从心底里原谅了他。因为她知道,他爱自己胜过他生命的所有。徐鑫锐说,有些人注定了要去遇见,遇见了就注定要在彼此生命停歇一生。就像林姝出现在顾溪的生命里,那个天使一般的女孩不再觉得自己的世界一片黑暗。可是,这样的女孩,却在最美好的年华离开了这个世界。白色的病房,林姝就那样看着自己怀中的顾溪一点点冰冷。徐鑫锐有时会想,如果当初林叔叔出车祸时,哪怕他和顾宸有一个在她身边,如果顾溪没有死,是不是林姝的生命便不会有那么多悲凉?可是,人生总是存在太多意外,就如戈逸的出现,只是存在着就足以温暖林姝所有。
  • 逍遥极品修真

    逍遥极品修真

    修最强功法,娶最美老婆,登天下霸主,打各种不服
  • 探索未知-话说材料

    探索未知-话说材料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FINISHED

    FINISHE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