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36800000039

第39章 四姨:美丽而凄惋的故事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母亲的众多姐妹,数四姨和母亲最漂亮。母亲的漂亮是一种大家闺秀的娴淑与端庄;而四姨,则兼有学生的稚气、村姑的清纯与少女的妩媚,娴雅中透着楚楚动人的魅力,腼腆中不乏脉脉含情的韵致。算起来四姨比我大十四岁,记得我五、六岁时,正是四姨出落得娉娉婷婷、风姿绰约的年纪。她牵着我在街上走,总引来那么多注视的目光与“回头”的顾盼。而四姨总是目不斜视,心无旁鹜,径直走她的路。原来,当时刚满十九岁的四姨已经名“花”有“主”。

那时候正是县城解放前夕,四姨刚刚高中毕业。据说,如此匆匆地结婚,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提亲、说媒的人跌破了门槛,也许是难于应付之故,也许是出于“门当户对”的陈旧观念,便由外公作主,四姨嫁给彳同在高中念书的亲表哥。就像《红楼梦》里宝、黛相恋一样,社会表亲缔姻乃为“时尚”,可惜四姨和四姨父来不及相恋,就被婚姻的红绳双双拴在了一起。四姨父对这桩婚事是满意的,而四姨,则更多地出于父命难违的孝顺心理,女大当嫁嘛,何况嫁了亲表哥,知根知底,亲上加亲,亲戚们也皆大欢喜。单纬而不谙世事的四姨,对婚姻的“未来”还来不及细想,便懵懵懂懂地做了新娘。

婚后不久,县城解放。四姨当了小学教员,四姨父则靠代课有些微薄的收人。很快,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我的大表弟。一九五二年,四姨父考上云南大学,赴昆明求学。古时候就有“红颜薄命”之说,意思是容貌出众的女子,往往遭致婚姻的不幸而命途多舛。对于这“宿命”之说,自可不信。然而四姨后来的命运,却不幸而正应了这句谶语。一九五三年的夏天,四姨接到组织上的通知,四姨父在云南突然死亡!死因不明,尚待调查……

这飞来的横祸,犹如晴天霹雳,几乎将四姨击倒!刚满两岁的娇儿,还在襁褓中尚未满月的女婴,一家三弱妻稚子,将何以承受这泰山压顶般的致命一击?我不清我们全家人当时的震惊与慌乱,记不清母亲和她的姊妹们陪着四姨流了多少哀伤的泪。我只记得一个细节:她们藏起了四姨家所有的菜刀和麻绳,日夜守护着四姨——她们怕她经受不住打击而自寻短见。可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她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四姨当时压根儿就没想到过自杀。此时此刻,她明白自己作为母亲的职责与义务,她说她没有任何权利舍弃儿女而作出自私的抉择。

眼泪哭干之后,四姨坚强地站立起来。当她走进校园、走进教室,面对一张张稚气的脸庞,不明就里而又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用歌声和笑声包围了她。她不能在天性欢乐的孩子们面前流露自己的悲伤与痛苦,她明白,只有将自己还在滴血的心浸润在孩子们欢乐的海洋之中,浸润在忘我的事业之中,心灵的创伤才有可能渐渐地得到抚慰和疗治。

于是她拼命地埋头工作,将自身的不幸与哀伤交给流逝的光阴去慢慢淡化……

那时候,四姨刚满二十三岁。

四姨依然年轻漂亮,依然美得出众。我暑假去看望四姨,和她在街上走,她那与众不同的风采与魅力,依然吸引着那么多注视的目光与“回头”的顾盼。我那时少不更事,只是隐隐地感到一种莫名的“荣耀”。后来县城里放映《霓虹灯下的哨兵》,有人就说,你四姨长得像电影演玲,像电影里的春妮——我一细想,还真像呢。

可我心里更明白的,是四姨在走着一条多么艰辛的路!稚子幼女,三人的负担集于一身,就靠她微薄的工资。更使人难以承受的是,祸不单行,新的打击接踵而至:儿子和女儿开始轮番生病,要么缺钙而双脚佝偻,要么“甲亢”而面部浮肿,要么肺结核,要么风湿痛……

一茬接一茬,可谓层出不穷!四姨不断地求医问药。最后医生询问了她的婚史,得出的结论是:孩子多病,缘于父母通婚系近亲血缘之故!这结论,于四姨不啻又是重重的一击!这是科学!可作父母的为什么就那么无知那么胡涂呢?五十年代中期以后,优生学开始有限地宣传,近亲结婚开始局部地禁止。可是对四姨来说,这已经为时太晚。解放前匆忙的婚姻所酿致的后果,已如覆水难收,铸成大错而无可挽回了!而近亲血缘婚姻的直接受害者是下一代了是孩子!也就是说,是亲生父母“害”了孩子。看着可怜的一双儿女从小被病魔折磨,四姨陷入难以自拔的深长的悔恨与自责之中,她甚至有一种负罪感:是父母作孽,使无辜的孩子终生受累啊!四姨病倒了。是心累,是心病。负罪感像无形的毒牙利齿,久久地啮咬着慈母的心。

一场大病之后,四姨憔悴多了。当然她依然漂亮,就连“憔悴的美”也依然是人们议论的话题。只是她此时的的美已不再是“春妮”或陶玉玲式的清纯靓丽,而是凭添了几分成熟,几分忧郁。这时又有人说,她更像中年以后的电影演员秦怡。不仅像秦怡的美丽端庄、高雅文静,而且有着酷似秦怡的遭际和命运。据报上披露,秦怡和金焰的儿子,不也是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男孩么?到成年后还不会料理生活,发病时甚至动手打妈妈。金焰去世后,秦怡含辛茹苦,独自支撑着抚养病孩的责任和义务,她以博大的母爱忍受着心灵的创痛,在银幕上塑造着各色各样光彩照人的女性,而在生活中,在家庭里,则担当起对病儿百依百顺、呵护备至的慈母之责……四姨此刻的境遇,不正和秦怡极其相似么?如果把上讲台也当作一种“演出”的话,应当说,四姨的演出同样是成功的。作为一名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她也在不断地塑造着自己。繁忙的教学之余,她带着孩子经常跑医院,无论多苦多累,从不轻易请假、缺课。在家里,她可以对着自己的孩子暗暗流泪;在讲台上,在别人的孩子面前,她却深知自己没有流泪的权利。她总是微笑着,总是以慈母般的循循善诱与温言软语,“塑造”着为人师表的形象,给孩子们以积极向上的言传身教。她的笑容与慈祥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气质使然,天性使然;是一种职业的习惯,一种神圣的使命,是她心性中的善良所承袭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的美德。

面对病孩时的苦涩与面对学生时的喜悦,走进医院时的沉重与走上讲台时的欣慰,因支付医药费而负债累累、家徒四壁的贫穷匮乏,与教学育人硕果累累的精神上的充实与富有……这一切,在同一个人身上形成强烈的反差,又在同一个人身上统一为和谐的整体。脚步匆匆,岁月匆匆,四姨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担负着既为人母、又为人师的竭尽爱心的双重角色。

而此刻,四姨又面临着另一种心灵的冲击波:是否再作一次婚姻的选择?平心而论,这个贫病交加的不完整的家庭,确实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男人的支撑。孤苦的弱女子不能没有丈夫,可怜的病孩儿不能没有父亲。病儿、寡母组成的“半边天”,在经年累月的风雨摧折中毕竟摇摇欲坠容易坍塌啊!而此时说客盈门。由于四姨的品格和容貌“芳”名远播,示爱者和求婚者络绎不绝。而其中大都是二、三十岁的未婚青年,有干部、有教师、有军官、有商人,不乏情诚意笃者与条件优越者。他们中又大都善良温厚,甚而“爱屋及乌”,表示心甘情愿待一双病儿如亲子;甚至宁愿自己不再要孩子,也要一心一意将两个病儿抚养成人。面对着一个又一个古道热肠的好心人与真情实意的追求者,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的四姨却一概予以婉拒。其实呢,人非木石,孰能无情。面对着那些钟情的好男人,四姨岂能完全不动心不领情?原来,她有更深沉、更成熟也更理智的想法。最后连我的母亲和许多亲戚都加入了“说客”的行列,她们苦苦劝说,开导四姨,你二十三岁就守寡,何苦来着?就看在孩子份上,也应当重组家庭才好啊。可四姨的回答朴实无华而又掷地有声。她说,正是由于这两个病孩,使我想到作父母的对不起他们,害了他们,近亲结婚可真是自作孽啊!看来我这一辈子只有尽心尽力守着这两个可怜的孩子,只有减轻他们的痛苦才能补偿我(们)的过错。我承受这种“惩罚”是心甘情愿的,也是咎由自取;可是,我不能带着两个病孩再去连累别人,给别人造成累赘和负担啊!既然我自己酿下了苦果,那苦果就让我一个人尝吧!说罢,她伏在母亲身上伤心地痛哭起来,在亲人面前,她要让泪水汩汩地冲刷心灵的创痛与内疚。

四姨的话语里,有悔恨,有自责,但更多的是出于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一种无私无我的境界,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牺牲精神与悲悯情怀。

于是她以一颗坚定的心,谢绝了一切好心的劝告与真情的追求,谢绝了有可能重新找到幸福的机遇。本来,她完全有理由也有“权利”理所当然地得到命运的青睐。可她毅然地放弃了这种念头,甚至“封闭”了自己的“芳心”,而义无返顾地作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选择:孑然一身,承受孤寂与清苦。

鲁迅先生当年曾盛赞德国版画家珂勒惠支夫人的一幅版画,名日《牺牲》,“是一个母亲悲哀地献出她的儿子去的。”四姨此时所作出的选择,使我想起了这一幅《牺牲》,只不过她不是“献出”儿女,却是全身心地护着儿女而“献出”了自己,“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这沉重的代价与珂勒惠支夫人的“牺牲”,其实是殊途同归,有着同样的悲壮的内涵,闪烁着同样的母性的光辉。

既然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四姨便以稚嫩酌双肩,独自承受了生活“赐予”她的超负荷的重担。可以说就个人生活而言,之后数十年的岁月,便是四姨艰难地筹措医药费与精心照料病儿病女的漫长过程。

可命运对她似乎过于苛刻,她的“赎罪”也似乎是望不到尽头的“无期”之旅——以至我的表妹成年之后,因“甲亢”久治不愈而眼球鼓凸、脸部变形,使人目不忍睹;以至表弟、表妹都因体弱多病而婚姻遭致不幸,或夫妻不和,或婚后离异;以致……还有一种“以致”是最“要命”的,那就是近亲血缘的弱势遗传基因居然影响到第三代!四姨的小孙儿,自出生起便又“承袭”了体弱多病的“遗传”——近亲结婚,祸及子孙,世人当引以为戒啊——这就愈是加重了四姨心中挥之不去的“负罪”感。于是,当她作为母亲照料多病的儿子直到他结婚生子之后,她又作为祖母,继续着没完没了地以极大的耐心照料着同样多病的孙儿,以致她本人也因操劳过度而疾病缠身,退休之后也不能安享晚年。她无怨无艾,省吃俭用,以保证孱弱的孙儿有足够的营养,使他尽可能地健康成长。旧式的婚姻所带来的难以逆料的后果,以及四姨这种旷日持久的“赎罪”和补偿,可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啊!四姨惟一的精神寄托,是她几十年教师生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语),育得桃李满天下。她早年以教学育人为乐,待学生亲如自家孩子。她退休以后,不少事业有成的学生经常来看望她,给她以温暖和帮助。这是她足以告慰晚年的快事。

四姨当年年轻貌美而拒绝再婚,曾引来种种议论。同情者谓之“可惜”,惋叹她与可能得到的幸福失之交臂;责备者谓之“守旧”,讥议她有“从一而终”、“贞女不嫁二夫”的封建思想;褒扬者谓之“难能可贵”,称赞她是集困苦于一己之身而不肯将艰难转嫁他人的无私女性……是非任人评价,“众说”何止“纷纭”。我作为晚辈,则不便多言,也一时难以评判四姨的“忍苦”、“认命”孰是孰非、该褒该贬。

我只是想说,我心目中的四姨,是最能隐忍艰难困苦的那一类坚韧不拔的女性;丧夫之后整整五十年的漫长岁月里,她所承受的,当然不仅限于生活的艰辛与清贫,还包括凄风冷雨的寂寞与漫漫长夜的孤独,还包括舍弃幸福的决断与苦斗病魔的煎熬。这一切,需要何等坚韧的毅力与顽强的意志啊!因此,我心目中的四姨,更确切地说是一位甘于自我牺牲的受难者与殉道者的形象;当然,她是一位美丽非凡的殉道者,她年轻时,是我心目中的女神维纳斯;而中年以后的她,则是我心目中的圣母玛丽亚。

岁月催人。四姨老了。直到古稀之年,多病的孙儿身体逐渐康复、考上大学之后,她才如释重负般松了一口气。三年前她七十大寿,我去贺寿时,见她已是满头白发,名副其实的“白毛女”。可她依然神情乐观心境安详,苍老的容颜里依然闪烁着年轻时的风采。是的,容貌出众、漂亮非凡等等,也许都只是昙花一现,也许都经受不住岁月的磨蚀与风雨的摧折。凝视着她那多皱的额纹与满头的白发,我的思维在急速跳跃,我在努力搜寻着昔日的那个“春妮”式的漂亮的四姨;而历史的镜头却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向我娓娓讲述着一个美丽而又凄惋的故事,讲述着一位兼有学生的稚气、村姑的清纯与少女的妩媚的漂亮姑娘,怎样走进婚姻的误区从而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一步步颠踬于生活之途而走向垂暮之年的故事。

而此刻,我仿佛听到了镜头之外那震聋发聩、催人警醒的画外音:

“谁之过?谁之过?”……

同类推荐
  • 风中的纸屑

    风中的纸屑

    《风中的纸屑》是作家周国平的第二本随笔集。本书记录的随感均来自作者平时念头闪现时而随手写在便笺上的文字。恰如幸运之手接住风中的纸屑,自然随意。作者用浅白的文字道出自己对人生与命运、幸福与困难、爱与孤独、信仰和宗教、带人和处世等各个方面的点滴感悟。这些一闪念的随感记录更忠实地反映了作者未加修饰、最原生态的哲学思想,给人以深刻启迪!
  • 中国寓言

    中国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通常采取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集说理、劝诫、嘲讽、讽刺、诙谐于一体,给人以启示。同时还用短小精悍的话把十分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使得读者喜闻乐见,容易接受。
  •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作者杜书瀛,研究李渔30余年,他对李渔研究的理论内涵的发现和阐述,多有超群出众处,自1982年推出《论李渔的戏剧美学》开始,陆续出版了一系列李渔研究的专著,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李渔研究专家、行家、大家。《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是杜书瀛先生关于李渔最新最全的一部专著。他借鉴中国古典文论中特有的“评点”的形式,对清代戏曲家、理论家李渔两部重要著作《闲情偶寄》和《窥词管见》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校勘、注释和评点。
  • 哲人的灵感(上册)

    哲人的灵感(上册)

    当今之人骨子里是有那么一点永远也挤不出去的奴隶的血,在心理和性格中占上风的是一种乐道人善的庸俗气质,是一种公允执中的老好心境,是一种习惯于“服从”的奴性人格,明哲保身和妥协折中成为一种不少人遵行的人生哲学,在领导面前逢迎拍马,遏抑言说冲动,克制真率表达,成为他们最基本的人生规训,并且在当今生活中具有主宰的意义。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南腔北调集——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南腔北调集——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乡村诡事

    乡村诡事

    自己老家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诡异之事,不真不假,真真假假。“瞎子铁算”自知天命将到,带我走遍走过中国的大江南北。揭开那一件件离奇而又悬疑之事。不过故事嘛!还要从我老家说起。喜欢的朋友可以加我的群348534388大家一起探讨那离奇之事。
  • 女帝养成手册

    女帝养成手册

    穿越这件事真是说来就来你说你来就来……偏偏要我在水里来……一来就湿身还真是个好兆头!算了算了……日子还长!拍死看不起原主的人,哼!我可是经过阎王点化的人!什么?妖孽要来娶我?不干不干!什么?我和你天生一对?抱歉,大哥我真配不上你!什么?你百搭?哦我是女帝我拒绝!还有什么?你是世君我要听你的话?不行不行本女帝不依!诶诶诶诶妖孽你别强抢民女啊!哦……我好像不是民女!那又怎样………………!
  • 花千骨之错了就是错了

    花千骨之错了就是错了

    花千骨复活了,会不会狠白子画,会不会原谅白子画,两个人会不会在一起?白子画会接受花千骨吗?想知道就看看吧!
  • 忧蓝的许愿瓶

    忧蓝的许愿瓶

    她是一个没有心的傀儡,因为九百万被卖到寂月门,受伤绑架,为了保护她,他一次次游离在死亡边缘。她以为自己找到了幸福,但是当真相大白后,她才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是一场阴谋,他保护的不是她,爱的也不是她。
  • 正太别烦我!

    正太别烦我!

    犯罪分子冷冷地说:看吧,这就是你以前的艳照,别以为忘了就完了,准备倒霉吧!犯罪分子愤怒地说:报警?你就是个白痴吧?他妈的我现在就把那些警察的眼睛都抠下来!犯罪分子阴险地说:没钱给掩口费是吧?那就给我儿子免费当保姆,顺便钱债肉偿吧,哼!犯罪分子终于受不了了,掀桌子说:靠!你个大妈,我是谁?我是咱儿子的老爸!颜晓白委屈地说:……可是我什么时候有的儿子?什么时候认识你这种犯罪分子?还有……我只喜欢小正太,绝对不会喜欢你这种带着小正太的大正太!
  • 契约新娘

    契约新娘

    他的世界,除了仇恨,还是仇恨。有什么,能化解这深于海的仇恨?尔虞我诈,兵刃相见。
  • 聚魂棺

    聚魂棺

    一张神秘的黑白照片,引发惊天奇案。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城,逼死了崇祯皇帝。紫禁城内,无数珍宝美人一度易主。然而,被崇祯皇帝视为掌上明珠的九公主长平,却下落不明。三百年多年后,倒斗界出现一张来历不明的黑白照片,即使是翻拍的版本,也被炒至天价。照片的出处,各路行家...
  • 十世安澜

    十世安澜

    世间是否有轮回?踏破青冥路,手摘星辰,问世间苍茫沉浮,谁可踏上成仙路。
  • 历代奸臣阴谋故事(下)

    历代奸臣阴谋故事(下)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既是一部智谋故事的传奇史,又是一部智谋人物的活动史。
  • 梦幻电脑

    梦幻电脑

    何康,今年已经是南郡大学大二的学生,因本是孤儿,所以学习努力,全优,平时的生活都靠每年的奖学金,再加上做些兼职,生活过的很开心。可是女朋友赵颖的离去,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他发誓要改变。电脑更新意外得到魂灵星系第九代智能系统,从此,何康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女,咱有的是,钱?哥们,那只是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