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鹽引額設多餘之處。宜行酌減也。竊 國家休養生息。天下戶口。誠日加繁庶。然民間食鹽。以家計之豐嗇為多寡。即稍豐之家。見鹽價騰貴。亦必加意節省。鹽觔所銷。究不能多。乃數十年來。引目之數。或議加于司鹺之員。或請益于封疆之吏。或據商人公呈。或稱兆姓情願。時有增益。究之頻年壅滯。照數徵完者甚少。似宜令各該督撫。逐一確查議減。與其多餘而必欠。存紙上之虛名。何如減少而易完。收久遠之實效。至於鹽規一項。立法之初。本無此名色。緣行鹽利息饒餘。各處不免餽送。遂爾相沿成例。近因各官俱有養廉。此項久經禁革。但恐各官非皆潔己之員。舊規既去。或又巧為生發。商人照舊餽送。無非出之於鹽。則無非出之於民。并懇 皇上敕下直省。嚴行申禁。其存充公用者。亦酌量減免。以裕商力。懲商必先恤商。恤商即所以恤民也。
一商人宜加甄別。并慎為選擇也。查運鹽辦課。有本有利。必身家殷實之人。始能承辦無誤。且知自愛。不致生事。而各處引名。俱向來預定。有初本有餘。而花銷敗落。仍然為商者。亦有豪強棍徙。欺壓霸佔者。又有私相售賣。頂名鑽充者。或係赤手無藉之徙。或係凶棍不法之輩。始則夾帶營私。繼且窮奢極欲。誤引虧課。諸弊叢生。欺官累民。無惡不作。此皆商中敗類也。宜令巡鹽等官。嚴行稽查。并著眾商從公舉首。逐一甄別。慎選老成富厚之人。情願承充者。更立引名。使之承辦。仍不時教訓眾商。嚴加管束。務令謹身節用。盡去從前積習。勉為善類。其子弟俊秀者。設立義學。延師教授。如此。則商賈亦敦善行。而風俗歸厚矣。
一鹽價宜公平酌量。使商民兩無虧累也。凡商賈貿易。賤買貴賣。無過鹽觔。總緣裝運遠涉。既多使費。而鹽商糜費花銷。又復不貲。皆取給於鹽。此鹽價之所以日益增貴也。每見封疆大吏及巡鹽御史。有庇護鹽商者。任其高。從不過問。而操守廉潔之員。不收餽遺。又或刻意核減。至於已甚。商人見定價太賤。因而匿鹽閉市。反致滋擾。臣以為應隨時酌定中平價值。使買賣兩無虧累。自然相安無事。又商人行鹽。多存貯省會。其各處行銷。係本地小商。領單轉販。運往城郭市鎮會總之處。開鋪發行。其各鄉村小店。又從城市販往。層層遞運。費亦遞增。而經過地方。盤驗掛號。使用尤多。是以遠鄉鹽價。較之發鹽之地。往往加倍。臣請 敕下督撫。嚴行禁革。如有借端需索。許販鹽之人據實控告。再鹽從省會遞運。斷無夾帶私鹽之事。并飭免其盤驗。以省守候之苦。庶鄉村小販。得沾微息。而鹽價亦不致太貴矣。
一荒僻鄉村。宜擇良民領鹽零賣。以便民食也。查窮鄉僻壤。難於消鹽之處。從無開設鹽店。窮苦小民。經年食淡。或煎熬鹹土充食。以致生病。老人尤不能堪。間有家道充足之人。從城市多買數觔攜歸。途遇巡兵。盤詰訛詐。往往不免。請令有司于荒僻村莊。擇一謹厚良民。給以小票。令其領鹽零賣。賣完繳價。又復發給。如此。則衰老窮民。得以就近零星買食。而於鹽觔之行銷。亦不無少補矣。
以上數條。皆臣從前所經地方。及近來察訪。略知梗概者。此外臣所未知。及知而不能確信者。不敢以入告也。夫國家度支經費。所關其大。弊不可不除。而法不可不善。必揆之上下而皆宜。斯行之久遠而無弊。臣仰體 聖意之憂勤。敢獻芻蕘之末議。伏乞 皇上睿鑒。
杜私抑末以興本利疏雍正七年
雲南按察使趙宏本
臣司臬滇黔。清查各案。各具摺奏聞外。鹽政諸務。亦經繕摺條奏。但摺內只言其官買餘鹽。以杜販私之弊。而其中尚有相因可行之事。如海邊范堤外之地。與高寶興泰之湖田。皆可徐議開墾者也。范堤向時近海。目今自堤至海。有遠至數十里。及一二百里者。其南至江口。北至黃河。中間延袤千里之遠。棄為斥鹵者久矣。戶從前俱在范堤以內。近日遷移近海。其舊時場之地。並為人所侵占。而堤外沙地。更無人墾種。總因販私之利過於力作。而外地棍徒勾引為匪。以致農民不務本業。相習成風。其高寶興泰一帶。地處卑下。湖水漲發。便有淹沒之患。即雨水稍多。往往浸漫為憂。有妨耕作。其間居民借水患為名。公然以私販為業。皆由於近海之射利既多。而民頑所以土曠也。臣近因在滇署理驛鹽道印務。新見督臣鄂爾泰就各丼。定買餘鹽之法。裕課杜私。行之有效。因思兩淮場。若照滇井所行。經營課帑。可十倍於滇省。況餘鹽既歸官買。則販私之弊自然永絕。頑民無所爭利。而董勸可施。勢必盡歸於力農。勤作則久荒之地土無不開墾矣。至於官收官賣之鹽觔。自場運至州縣。必須舟楫。細查河身故道。通開濬。以利搬運。而高寶興泰之水。亦可藉此相度以洩其勢。凡水之就下者。莫不直達於海。則久淤之湖田。不但免常澇之患。竟成膏腴之產。即涸出之地畝。又可開墾以成田矣。但事關重大。其中原委。尚須面行陳奏。如以臣言可採。求 命臣引 見。其中先後緩急。理財用人。凡一切事宜。皆得以盡其所欲陳。尚有歷任數省。所見利弊。俱可竭臣愚衷。以敬陳始末。為此繕摺謹奏。
緝私鹽
徐文弼
夫鹽徒販私。皆奸民與場丁交通。奸民利得賤鹽。場丁利其售貨。其私販所至之地。又必有窩家。而鄉村小民。食私較食官頗賤。故相爭買。而販私者亦因其易售而視為恒業。於是私鹽盛行。而官鹽日壅。然更有大夥鹽徒。南方撐駕大船。北地多驢馱負。弓刀炮火。白晝公行。莊村任其經過。捕壯不敢稽攔。其尤可怪者。官商納課領引。到場買鹽者也。如直隸山東等之商。所認各州縣額引。在場鹽運行。州縣例有銷引考成。不得不督責民間買食。其如本商貪圖多賣。反暗買私鹽。而充官鹽。以致鹽多難消。又藉口民多食私。而令官壅。此北地奸商借官行私之弊也。如江淮兩浙之商。例有管理上場下河等夥計。其不肖之徙。糾合無賴。連檣運載。明插旗號。執持官引。以為影射。江河四達。莫敢伊何。又間有大膽豪商。賄通官長。綑載多觔。公然行掣。徑同額鹽。一體裝往地頭發賣。或別售他商。以取倍稱之息。此南方奸商借引行私之弊也。
一清北商之弊。北地之商。買私暗充官鹽。由於引鹽到境。官不為稽考也。夫本州縣額引若干。每引額鹽若干。本商每年或一次二次運行。先將運到引鹽若干觔。呈報到官。本官即出示張掛本店門首。將運到引鹽若干斤。諭城鄉約地莊頭照戶于某日為始。速赴本商店內。照時價公平買賣。本商不得故昂其值。酌定引期。于某月日買完。本商每月將民間買過引鹽若干。呈報州縣。俟定期引完之日。將本商賣鹽底簿弔查。如尚未賣完。再行出示。催令民間速買。以便銷引而副考成。如已照數買完。即令本商將運過引目送驗。具文連引。填明批解月日繳銷。引鹽賣完之後。本店又復開張。或潛行私賣。即係買私網利。或傍人首告。或本州縣查出。定行申報。按律究擬。歷來地方官。每於歲終將銷引文書。徑交本商自投運道。而引未嘗寓目。保無匿引影射私鹽者乎。惟引鹽按額完銷。運引即行驗解。商無暗賣之私。民息多賣之累。此借官行私之弊。可以杜絕矣。
一清南商之弊。南方之商。運行各省。定由長江大河而去。非沿途州縣之可稽查也。其弭私之責。殆在巡鹺使者之與運道乎。商人領引赴場買鹽。丁只照引目聽買。不許將私煎夾帶。查出本商餘鹽。併究所賣丁。若批驗所掣。摯之後。將引即行截角。于擇吉開行之後。仍有駕船插旗。江河行走者。即為查挐解究。務盡根株。每年行銷舊引。剋期報繳。不得藏本商。以滋影射。夫丁不賣餘鹽。掣所嚴查夾帶。則私鹽不得出場。引目照例截繳。私販盡法窮究。則商人無所容奸。此借引行私之弊。可以立清矣。
請停商捐并申鹽禁疏
曹一士
竊照兩淮兩浙長蘆河東等處鹽課。為 國計攸關。務期釐姦剔弊。以清賦源。顧鹽課之完欠。全視商人之贏絀。而向來積弊。每有眾商公捐之舉。其實皆非出之商人本心。緣為大吏者。每遇一事。必傳商綱授意。遂爾勒派眾商。勉強從事。究之所捐在此。而所欠在彼。於 國家實無裨益。併有姦商借端高鹽價。以致閭閻並受其累。所在官司。以其方行輸捐。遂任彼所為。置之不問。是公捐之舉。商人顯居其名。而百姓隱被其害。尤不可不永行禁止者也。至於嚴稱掣以速行銷。緝梟販以疏官引。必須威惠並行。庶幾商民兩便。若肩挑背負之鹽。向來不在禁例。我 國家所謂不盡利以遺民者也。而司鹽官吏。以及地方有司。因與眾商交往親密。稱掣之時。往往任其夾帶。不完課稅。皆稱官鹽。恣意射利。而專於小民些微食用之鹽。概行緝捕。無微不到。致使附近場之民。男女老幼。持尺布斗粟。易鹽二三觔四五觔者。皆陷於縲絏。或至拖斃獄中。良可憫惻。又有商人擅用白捕。分布各處。一切肩挑背負之鹽。攫而奪之。其且越境捕緝。致傷人命。臣辦事衙門。見近日山東巡撫題達案內。如昌邑縣民張有全等。所買不過一二十觔食鹽。又其地鹽課。業經歸入地畝。並無私鹽之禁。而白捕擅用鳥鎗。以致張有全無辜殞命。則凡巡役種種累民之處。推類可知。原其所由。皆商人役財結官之故也。更有大商因鹽船往來不便。將民間通行河港。輒行堵截。不但阻行旅之往來。亦且廢田禾之灌溉。而有司惟商言之是聽。置民瘼於罔聞。控訴不准。通濬無期。此亦病民之大者。臣愚以為停公捐以息商人之藉口。申舊例以脫細民之網羅。嚴交結以絕官吏之朋比。罪白捕以杜巡役之橫行。禁堵築以資閭井之耕作。庶課裕而民安。法行而弊絕矣。
陳鹽引積弊疏雍正六年
登州總兵萬際瑞
竊照山東六府行鹽。有引票之不同。多寡之不一。臣細加察核。查登萊青三府。全食票鹽。東昌府全食引鹽。濟南府屬之章邱鄒平淄川長山新城齊東濟陽青城新泰萊蕪武定陽信海豐樂陵濱州利津霑化蒲臺等十八州縣。并兗州府屬之沂州費縣。俱食票鹽。又濟屬之臨邑陵縣德平。及兗屬之郯城。則引鹽票鹽俱食。至二郡所屬之別州縣。則皆食引鹽。雖引鹽票鹽。均辦 國課。但查順治十七年。長蘆鹽臣馮班。條議東省票引一疏。稱濟南府屬章邱等二十二州縣。俱行票鹽。其與兗東兩郡。食引鹽之州縣。址壤錯接。票鹽過季。方謂私鹽。姦商一票到手。騾馱馬載。旦暮公行。一季九十日之中。勤者八九次。少者五六次。票鹽流弊。 國病商。乞 敕部確議。悉令改引歸商等因。經部議不准行。今且不按例退銷。過季之票。公然運行。再查東省額引四十五萬五百四十八道。內除河南江南所屬十五州縣。共銷引十四萬三千四百一十道。此係隔省。未便與東省徹底核算外。其濟兗東三府食引鹽者。共五十一州縣。核算地丁額銀一百五十餘萬兩。共銷引三十萬一千五百七十六道。登萊青及濟兗二府所屬。有食票鹽并引票兼食者。共五十三州縣。核算地丁銀一百八十餘萬兩。共銷票十萬三千四百五十二道。兼銷引五千五百六十二道。夫州縣之數。不相上下。核算地丁數又差多。而銷鹽之引與票。何至多寡相去數倍。則影射侵蝕之弊。不及曉然共見者耶。且歷城章邱。俱屬濟南之大邑。歷城編戶九十八里。額徵地丁銀六萬有餘。銷引九千八百三十八道。章邱編戶一百零三里。額徵地丁銀七萬有餘。所銷票引則四千一百二十八道。齊河為下中之邑。編戶二十七里。額徵地丁銀二萬有餘。銷引四千零七道。鄒平為上中之邑。編戶五十七里。額徵地丁銀三萬有餘。所銷票引則一千四百九十三道。即此數縣而論。懸殊若斯。是引鹽尚藉積引以營私。而票鹽更不須積引以侵蝕也。因商領引至場。舂築包鹽。永阜場截一角。舂至蒲關稱掣截一角。至濼關稱掣截一角。運至州縣賣銷截一角。掣鹽每季一次。退引按季繳銷。一季之內。似難重複影射。自有積引一項。而重複影射之弊稍生耳。若行紅扒票之章邱鄒平濟東濟陽臨邑青城陵縣新泰德平武定濱州蒲臺萊蕪等十三州縣。稍近鹽河。亦赴永阜場舂鹽。將票引截一角。過蒲關稱掣截一角。至州縣截一角。而濼關非所經之地。故不與焉。較之引鹽。已少一關稱掣盤驗矣。惟新泰一縣。又過濼關掣驗截一角。其行黑扒票之四十州縣。不近鹽河。赴各場舂鹽截一角。至州縣截一角。姦商一票到手。一季之內。時日既寬。重複影射。越行鄰境。殆無虛日。且紅扒黑扒之票。俱不按季繳銷。其弊尚可問歟。仰祈徹底查究。酌丁增額。其紅黑票引。立法稽察繳銷。庶積弊除而鹽政肅矣。
陳鹽引通融帶銷之弊疏河南通志
河東總督田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