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陆军少将魏海胜每次回家探亲,都会有一些不同阶层的亲朋好友来找他聊天或托他办事。这一次也毫不例外。
前几次还好说,来托他办事的都是些亲戚或生面孔,他都婉转地推脱了。但这一次却不同,求他办事的不是别人,而是比他亲娘还亲的伯母。
今天是探亲的最后一天,和前几次一样,临别的最后一个晚上,全家人总要聚在一起给将军办一场送别酒宴。酒宴上,尽管场面热闹而温馨,可将军发现,以往很是健谈的伯母,今晚却显得心事重重少言寡语。即使半天说一句,也是些伤感的话。将军明白,伯母已年近八十,而他好几年才能来一趟,伯母可能是触景生情才高兴不起来的。
酒宴过后已近深夜,其他家人都去睡了,屋子里只剩下了将军和伯母。
“大娘,您别想那么多,三两年我再来看您,您的身体好着呢!”将军知道每天晚上伯母都要和他拉家常,不到深夜过后她是不会去睡的。更何况今天是他在家的最后一晚,伯母一定还有许多话要说。
看着小凳上已经开始脱发的将军侄儿就像一个小学生听故事一样坐在自己的面前,沙发里的老人打了个“唉”声:
“海胜啊,大娘老了,你也见老了。等你下次来,说不定就见不到我啦!”
将军的鼻子有点发酸,他用手按了按:“大娘,您身体这么硬朗肯定能活到一百岁。等我退下来,我一定会回来好好孝敬您的。”
“官身不由己,你心里能惦记着大娘,我就知足了。家里有你姐妹和你兄弟他们呢。他们会照顾好我的!”
“嗯。”将军点点头:“我看的出来,一家大小都对你很孝顺,只有我无法报答您的恩德。”
“你这孩子说这话就不对了,一家人有什么报答不报答的。当年咱家要不是穷,也不会让你去当兵啦。可话说回来,你能有今天,我也就对得起你爹娘啦!”
老人说的不错。将军出生在淮海战役胜利后的那一年,因此取名“海胜”。母亲是生下他以后得破伤风死的,当时将军才刚满月,是伯母一手抱着六个月大的姐姐一手抱着他,辛辛苦苦把他给拉扯大的。将军的父亲是个老实人,自从妻子死后没能再娶。57年被饿急了,把儿子丢给哥嫂,和别人一起去闯关外,没想到在一次伐木时丢了命。从此,成了孤儿的将军就算过继给了伯父母。不是亲生,胜过父母。在将军的记忆里,伯父母能让自己的儿女挨饿也不让他受一点儿委屈。将军长到刚满十八岁那一年,他积极报名参了军,成了一名南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并在第二年参加援越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82年又在自卫还击战时二次南下指挥战斗。一年年,一步步,直到现在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是的,要不是当年伯母无私地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看待,将军就不可能拥有今天。
“大娘,我这么多年没改口,您老不生我的气吧?”将军多年来心里就有一个结,他总是感觉对不起伯母。
“生啥气?你和你兄弟在我心里都是一样的儿。”老人拍拍将军的手。
“可是我没尽到儿子的孝心。”将军的眼里有些湿润:“我一看见您不高兴,心里就不是个滋味!”
“我儿女孙子一大群,你又这么有出息,大娘天天都高兴得很呢!”
“可您刚才为啥总唉声叹气的呀?”
“我虽然想让你多住几天,但忠孝不能两全,部队里的事多着呢。”老人说着又打了一个唉声:“海胜呀,我心里有件事不知道能不能说?”
哦,原来伯母是心里有事啊!将军看着满头银发的伯母说:“您老有事别闷在心里,尽管说,我听着呢。”
“是这么回事儿,”老人终于把自己的心事说了出来:“我和你兄弟商量着,想让你明天把建军带到部队当兵去,你看能行不?”
“这……”将军犯难了。他来家的头一天,就听说侄儿今年高考落了榜,当时他还鼓励侄儿说,加把油,明年从头再来!可没想到伯母和兄弟能把孩子交给他。面对恩重如山的伯母,将军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说实在的,根据他现在的职务,把侄儿安排到部队或趁年底征兵时给有关单位打个招呼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一想到自己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历来雷厉风行的将军就犹豫了。
“是不是不好办?”就在将军沉思无语的时候,伯母这时说了话:“不好办就别犯难为啦,你兄弟只是让我随便问问。大娘知道部队上的纪律严着呢!”
看着深明大义而又慈祥的伯母,五十八岁的将军哽咽了:“大娘,我……”
“没啥没啥,让建军再去复读一年接着考就是的。孩子,去睡吧,你明天一早还要赶火车呢!”老人宽容地对将军侄儿心疼地说。
“娘——”
将军再也忍不住了,趴在了伯母的膝盖上泣不成声。
第二天一大早,头发花白的将军眼泪汪汪上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