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感情投资的度
往往我们都会以情感去编织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但不可以忽略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过热地去透支情感,会让他人觉得虚伪,而过于平淡,又会显得不够真诚。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一定要懂得恰到好处地支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感情是需要投资的。虽然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过,人际关系或多或少都需要一些投入,不仅需要在情感上,还需要在物质上进行投资。但是,为感情投资千万别过度。
给人好处或帮助别人是有学问的,别以为“给”这个动作很容易,因为给得不恰当,对方不但不会感激你,甚至还会怨恨你!感情投资过度是会让友情变质的。
有个女孩家里非常富裕,花起钱来总是大手大脚。不过,尽管自己出身于富裕的家庭,但是她从来不会鄙视那些贫穷的人,她对每个人都很热情。
在上大学的时候,她跟同学交往时花钱总是非常大方,很少计较。然而奇怪的是,越是这样,同学们与她的距离反而越远。
原来,她有一个习惯,就是常常给人“好处”,比如把自己买回来又不喜欢的新衣服送给别人。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她每次都会说:“这是新的,我都没穿过,就是不喜欢了,这衣服很贵的。”
这么一来,你不接受她的馈赠,她就会说你瞧不起她,如果你接受了,就等于欠了一笔很大的人情。一来二去,同学们就开始惧怕与她过近地交往了。
可见,感情投资理所应当,但是给人好处如果不恰当,则会让人觉得不是友情而是同情。因此,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把握好物质投资的界限,切莫让友谊变了味。感情投资要恰到好处,就应该把握两个原则:不轻给、不吝给!
所谓“不轻给”,就是不轻易给对方,总是要让对方为这好处吃一些苦头,花一些心力,让他在付出之后才得到。这样,不仅能让他更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好处,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内心不会有被可怜的感觉。如果你随便给人好处,或想以好处来讨别人欢喜,别人不但不会珍惜这些好处,反而会觉得你看不起他。
不吝给,就是不要吝啬的意思。不吝给是指应该给、必须给、不得不给时,就要毫不吝惜地给、慷慨大方地给,不怕给得多,只怕给得少。
当对方有恩于你时,当你要重用某人时,或者为情势所迫时你不仅要给得干脆,还要尽量多给。
虽然朋友相交需要彼此信任,但是,你也不知道对方是真心还是假意。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在人际交往中,千万不要轻信他人。
在待人处世中,尤其是对摸不清底细的人,切记做到“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心事不要随便说出来,当别人看透或者知道你的心事的时候,你的脆弱就会暴露在别人面前。任何人若能在保守秘密这个问题上处理得当,就不会因泄露秘密而把事情搞得复杂化。
自己的隐私最好不要宣诸于口。有时你无意间说的话,别人添油加醋的传播又会伤害到你。
心存厚道并没有错,但是千万不要成为被他人攻击的突破口。
在交际过程中,要碰上绝对实诚的人非常不容易。其实,就算你碰上了老实人,也不能一股脑地将自己的真心掏出来。
尤其是初次见面或者才见了几次面,就更不应该掏心窝说话。
在待人处世中,绝对不要轻易就把自己的底细交代给对方,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留下七分话,不必凡事都和盘托出。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办公室里,同事之间是很少能做到真正交心的,大家嘴上说得很漂亮,但仔细回味就不难发现了,很多只不过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客套话而已。
刚认识时,大家只是点头之交;在交往一段时间后,筛选可深交或浅交的对象;再经过一段时间细心考察后,觉得适宜才可以选择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但推心置腹也仅仅是一些比较表面的事情,没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当然,闭紧心扉、“滴水不漏”也不是好事。谈心的时候不妨说说无关紧要的心事,这样可以放松自己,也可以满足对方探求深入的心理。
不把自己的秘密全盘地告诉给对方是处世的重要原则,不要亲手为自己埋下“炸弹”。有句老话叫做“祸从口出”,为人处世一定要把好自己的口风。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可信、什么话不可信等都要考虑清楚。要知道,话一旦出口,就覆水难收。
送出顺水人情
在社会上行走,讲究的是互惠互利,帮助别人,也可以看成是在自己的人情账户上储蓄。特别是在人患难之际施以援手、救落难英雄于危难之际、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真心地拉人一把,其回报不言而喻。
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力量总是那么单薄,不可能顺利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每个人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你怎样对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你。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帮助我,我才会帮助你,年轻人应该尽早认识到这一点,看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挑一个最好的时机,适时地伸出援助之手,即使当时看上去没有什么利益可图,但却为自己的人情账上储蓄了一笔存款,当你需要的时候别人也会去帮助你。
在这大千世界,红尘滚滚,于芸芸众生、茫茫人海中,朋友能够彼此相遇,能够走在一起,彼此相互认识了解,实在是种缘分。可你的朋友是不是能有难同当的人,或者说你能和你的朋友有难同当吗?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患难见真情。共过患难的友谊才能更长久。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生活中常听人议论“真的出事了,才看出到底谁和你亲”,一句简单朴实的话,却道尽了患难见真情的深刻道理。
鲁迅曾说过:“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帮助他所爱的人,最好不要随便谈什么爱与不爱。”其实,人际交往也是如此,如果你没有能力帮助别人,那么就不要指望别人接受你、帮助你。
乐于助人的人,他的实际行动会让人满意,使人得到安慰,尤其是这种品格会唤起人们心中美好的情感。讲到助人为乐,雷锋有一句名言:“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试问,如此崇高的品格岂能不被人敬仰呢?如果你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那么你就很容易被人喜欢。
在社会上,良好的人际关系离不开切切实实的帮助,只有尽量为对方着想和排忧解难,对方才能对你产生更进一步的好感。一个眼中只有自己、只关心自己、只喜欢别人帮助自己的人,一定不会拥有真正的朋友。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有些困难能够自己独立解决,而有些问题却并非自己可以解决的,这时就需要别人的帮助。交朋结友,珍贵之处就是见真心、见真情,不在于共富贵,而在于共患难。
当一个人处在困境之中需要帮助时,你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切不可充当一个旁观者。俗话说:“患难见真情。”一个人若要交到真正的朋友,不能只在他春风得意时锦上添花,而应在他危难之时雪中送炭,送去你的关心与帮助,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真情。
然而,少数人为了一己私利,不屑于帮助他人,他们认为没必要去招惹麻烦。因此,人们总是感叹世上多有“锦上添花”者,却鲜见“雪中送炭”人。事实上,当遭遇困扰的时候,雪中送炭般的帮助会让人感到温暖,这是一种深入人心的行为。
古希腊寓言家伊索说:“应该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已经无望之后再说闲话。”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以一颗热忱的心,伸出援助之手,实际上是最高的礼仪表现。有道是“百句礼貌用语难抵助人好事一件”,只有付诸行动去帮助别人,才是对别人最实际的尊重。人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你不能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那就难以获得对方的好感。
当然,乐于助人须出于自然,而且应是实属必要,倘若过分卖力讨好,曲意逢迎,效果就会适得其反。自然而然的帮助能使人喜欢并且得到尊重,否则只会惹人怀疑,遭人诟病,以至于遭到对方的轻视。
有的人本着得到回报的目的去帮助他人,这是不对的。如果你帮助他人是希望得到回报,那么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而你也会陷入复杂的情绪中不能自拔,最终变得人人讨厌,别人也就不会和你来往了。
距离产生美
正所谓距离产生美,人与人之间需要适当的距离,无论是与家人、朋友,还是与同学、同事等相处,都应该明确距离的问题。把握好人际交往的距离,就等于掌握了社交中的一个关键点。距离的远近,将直接影响交往的好坏。
一个人的一生总会交到一些朋友,这些朋友中的大多数只能算是普通朋友,剩下的那一小部分才可以称得上是“死党”。但是,人们经常也会经历这样的事情,一些“死党”无论先前关系有多么好,有的是“缘尽情了”,有的则是因为一些矛盾导致“不欢而散”。
一个人能够拥有自己的“死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死党”一旦散开,特别是那种“不欢而散”,将是人生的一种莫大的损失。因此专家强调,好朋友需要“保持距离”,那样,朋友之间的交往才能长久而稳固。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产生“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特殊感觉,之所以会有“死党”和“知己”产生,就是因为交际双方被彼此的气质所吸引,在这个基础上成为好朋友。但交际双方再怎么相互吸引,他们在某些方面还是会有些差异的,毕竟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环境,接受的是不同的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等这些主观因素也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当交际双方的“蜜月期”过去后,就会无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摩擦,刚开始时交际双方可能会尊重对方,但是慢慢地就变成了容忍对方,一直到最后就会成为要求对方!
当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时,交际个体就会开始背后挑剔、批评,严重的话,好不容易得到的友谊就会被破坏。
有这样一个人,他和一个租房子的房客成了朋友,因为彼此很谈得来,爱好也很相似,于是两人相处很密切。但是后来因为这个房客总是不肯倒垃圾,这个人就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于是很生气地收回了房屋,二人至今也没有再来往过。
对待自己的“好朋友”,与其靠得太近而彼此伤害,不如“保持距离”,以免发生碰撞!世人都说夫妻要“相敬如宾”,夫妻关系才能和谐,其实好朋友之间也应该“相敬如宾”。而想要做到“相敬如宾”,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说朋友之间不要过于亲密,能够“保持距离”,双方才能产生“礼”,有“礼”才能防止双方发生碰撞。
当然,有时候距离保持得太远就会使双方疏远,所以好朋友应经常性地打打电话,了解对方目前的情况,偶尔碰个面、吃个饭,聊聊自己的心事,这样可以很好地维持友谊。
总之,为了你的友谊,为了你的人生不至于寂寞孤单,与你的好朋友保持一定的距离吧!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只相爱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想相拥在一起取暖,但是长长的刺刺痛了彼此。无奈之下,两只刺猬只好保持足够的距离,以免被对方刺到,但它们却要忍受着寒冷。
当夜晚的温度越来越低的时候,两只刺猬谁都受不了刺骨的寒风,下意识地又凑到了一起。经过一番尝试,它们终于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安全距离,既能从对方那里获得温暖,又不至于刺痛彼此。
你可能会因此而哑然失笑,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刺猬效应,反映了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即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需要把握好自我空间,这个空间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自己留下了一定的领域。它更像你的保护罩,使你与他人在人际交往中都受到保护。
作为领导者,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首先要处理好的就是和下属之间的关系。领导要想做好公司内部工作,就应该与下属保持亲近的关系,获得下属的尊重,让下属觉得你平易近人。在保持亲近关系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与下属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能够避免在工作中丧失原则。因为领导如果与下属亲密无间地相处,很容易导致在工作中不分彼此,没有了原则性,所以,领导和下属保持的亲近关系应该是“亲密有间”的。
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许多交际个体都应该有过这种经验,关系越亲密的双方,越有可能经常发生摩擦和误会,多年的相处反倒不如初次交往时容易。很多好朋友或者家庭成员间常常相互抱怨,正是这种情况的表现。
按理来说,人们应该是交往得越深,相处起来也越容易才对,人际关系随之也应变得越好,但是在现实情况中,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其中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交际中的人们忽略了一个“度”的问题,他们没有正确定位彼此之间的关系。所以,尽管交际个体有时候是抱着良好的愿望去与交际对象相处的,希望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亲密度高一些,但是这种亲密度的定位往往很不合理,这使得交际个体有些吃力不讨好的感觉。
因此,在交往过程中,交际个体必须正确定位彼此的关系,记住“不要与人走得太亲近”的交往原则。
学会与不喜欢的人来往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和谐、美好,然而,要实现这一愿望并非容易的事,人与人的不同,首先表现在性格的不同。世界上找不到性格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正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人与人之间,不仅有体貌上的生理差别,而且有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上的差异。性格是心理差异的核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