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75800000032

第32章 希特勒改革社会的梦想(1)

当我们乘坐马车,从美泉宫穿过玛利亚希勒夫大街驶向霍夫堡的时候,我们经常看见身着节庆制服的老皇帝。碰上这种情况,阿道夫并不会耽搁许久,而且事后他也不会提及。因为皇帝仅仅是奥匈帝国的一个象征,所以阿道夫对他不感兴趣。

反差和对比巩固了我对维也纳生活的记忆,使我一直铭刻于心。在动荡的1908年期间,有两个政治事件激起了民众的不安情绪。

一件是皇帝的钻石婚纪念。弗朗茨·约瑟夫于1848年登基,他在位期间,整个国家长期处于和平状态。从1866年开始,奥地利42年都没有卷入过任何一场战争。只有很少一部分老兵才知晓柯尼格拉茨会战,或者库斯图萨战役。因而老百姓将皇帝视作和平的扞卫者,他们热情高涨,着手准备着庆典。

另一件是并吞波斯尼亚,这项裁定同钻石婚纪念有关,它激起了民众的愤怒。对外扩张只能表明这个国家内部的虚弱,很快,处处都弥漫着火药味。事实上,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早在6年前就很有可能发生。所以说那场战争(1914-1918)的爆发也绝非偶然。

那时候,生活在我们两个无名小卒周围的维也纳人,在对老皇帝的忠诚与对战争的恐惧之间左右为难。

我们注意到,每个地方的阶级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社会底层人口数量庞大,他们经常是食不果腹,住在没有阳光的低劣公寓里。鉴于我们自己的居住环境,毋庸置疑,我们也属于这一类人。对我们来说,根本就没有必要跑到外面去体验这座城市诸多的苦难与悲惨——这种不幸就发生在我们自己家里。那潮湿而成块剥落的墙壁,虫洞满布的家具,还有臭气熏天的煤油味,都是生活在我们周围,数以万计老百姓的典型写照。当我们空着肚子来到市中心的时候,我们看见衣着讲究的公务员出入于富丽堂皇的高级公寓,以及维也纳上流社会的奢华酒店——旧贵族、工商界领袖、地主、富豪——极其铺张地举办着各式宴会;一面是饥饿与穷困潦倒,另一面却是不计成本的享乐、纵欲和无度的挥霍。

我是因为太过想家,而无暇对这些社会反差发表政见。但阿道夫呢,无家可归,又被学校拒收,社会地位卑微,又根本没有任何逆转的机会,在这一时期,他的反叛情绪达到了顶点。这个社会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让他饱受其苦,同时也激起了他对我们周围,那些大肆敛取不义之财的骄横之人的极端憎恨。只有通过对国家事务的猛烈抨击,他才能够容忍自己那“狗一样的生活”。不可否认,导致他现状的原因,大部分应该归结于他自身的错误;但这一点,他永远不会承认。比饥饿更让他难以忍受的是缺乏个人卫生,因为他的身体对一切事物的敏感几近病态。无论怎样,他都会让自己的床单和衣服保持整洁。要是在街上看见这个穿着讲究的年轻人,你断然不会想到,他每天都忍饥受饿,还住在第六区一处令人绝望而且虫满为患的偏室里。周围的环境卫生极度恶劣,虽然他是被迫居住于此,但这才是激起他反对社会普遍现状的真正原因,而非缺少食物。这座古老的皇城,成了社会舆论和政治观点生长的沃土,那种虚假的城市魅力以及浪漫情调正显示出它内部的腐朽与衰败。希特勒后来所拥有的一切,均得益于这座行将就木的帝国之都——维也纳。尽管他后来这样写道:“以‘吃忘忧树的人’来命名的这座城市,对我而言意味着5年的苦难与窘迫。”此番言论只显示出他这段经历的消极面。而积极的一面是,他在不断反抗现行社会秩序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政治观点,而这些观点在后来的岁月里,几乎没怎么发展。

尽管他对劳苦大众极富同情心,但他从未直接接触过帝国首都的本地居民。他很不喜欢土生土长的维也纳人。从一开始,他就无法忍受他们那种悦耳却又绵缠的口音,相比而言,他倒更喜欢查克雷斯夫人操的一口笨拙的德语。除此之外,他还讨厌维也纳人的唯唯诺诺和冷言少语,他们似乎永远都是得过且过,放任自流,并且做事不计后果,目光短浅。而阿道夫的性格正好与之相反。我至今还记得,阿道夫总是不苟言笑,仅是因为他不喜欢和人们发生肢体接触;但所有的事情又使他的内心躁动不安,并驱策着他想出一些彻底而全面的解决办法。对于维也纳人嗜酒这一特点,他是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而且对此相当鄙视!我们只去过一次普拉特的“开心花园”,而且还是出于好奇。他不明白人们为何要把自己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些无聊的事情上。当他从观看杂耍表演的人堆里,听到嬉笑吵闹声之时,他会摇头叹息,心中充满了对这些愚蠢行为的愤慨,而且还问我能否理解他们在干什么。他觉得这些人肯定是在嘲笑他们自己,对此他深表理解。另外,他还十分厌恶维也纳人中的混杂人群,捷克人、马扎尔人、斯洛伐克人、罗马尼亚人、克罗地亚人、意大利人,鬼知道还有其他什么人混杂在普拉特。对他来说,普拉特简直就是一座维也纳的巴别塔。他有一个奇特的矛盾点一直让我着迷:他所有的想法和抱负都围绕着这个问题而展开,即怎样帮助众多普通而无辜的社会底层人民——这也是他对自身状况的定义——他们无时无刻不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但事实上,他又总是避免和这些人接触。普拉特人群混杂,让他深感厌恶。

另一方面,他同样对统治阶级的傲慢和自负相当抵触,他也明白,在那时候,人们更指望不上那些,因被排挤而变得冷漠和消极的先进知识分子。人们开始意识到,哈布斯堡王朝已是穷途末路,气数将尽。但在那些对传统君主制极力拥护的人群中,他们一度信奉着一种宿命论,对身边发生的所有事情总是逆来顺受,就像维也纳人通常说的,“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又何必强求”。这种苦乐参半而又听天由命式的语气同样也在维也纳的诗歌中盛行。比如诗人里尔克、霍夫曼斯塔尔、瓦尔德甘斯——这些我们闻所未闻的名字,不是因为我们缺少对诗歌的鉴赏力,而是因为这些诗作的表达手法对我们来说很陌生;我们来自乡下,比镇民还要朴实。此外,我们是与那些逆来顺受之人不同的一代人。当这种令人绝望的社会状况在老一代人中间产生的时候,他们竟然无动于衷,这就迫使年轻的一代陷入到种族批判的狂热之中。同样,阿道夫也意识到了批判与反击的迫切性。他从不知道什么叫作顺从。他认为顺从只能让他丧失生存的权利。但他似乎又让自己脱离了同时期的人群,这些人在当时显得既傲慢又无序,阿道夫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拒绝加入当时存立的任何政党。尽管他总是对周围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抱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但他却总是独来独往,坚定地依靠自己去实现他的目标。

还有件事情我应该提一下——阿道夫拜访过梅德林区的工人阶级。尽管他从没跟我讲过,他为什么要到那里去,但我知道他是想独自去研究工人家庭的住房与生活状况。他对任何单独的个体都不感兴趣;他只是想了解一个阶级的整体情况。因此他在梅德林并没有熟人,他的目的是客观地从一个横面去研究整个社会。

尽管他尽量避免与别人进行私下接触,但他却越发地喜欢上了维也纳这座城市;即便其他人都不存在,他照样可以活得高高兴兴,但前提是绝不能离开这座城市。怪不得后来他在维也纳认识的几个人都觉得他是一只孤狼,一个怪癖之人,他们把阿道夫精美的演讲、高贵的举止还有优雅的谈吐,看成是一种为了掩饰自己穷迫状况的矫揉造作或者傲慢自负的表现。实际上,年轻的希特勒在维也纳并没有朋友。

他越发的热爱维也纳的建筑,就拿环城大道来讲!当阿道夫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那耸立的高大建筑,让他仿佛觉得自己那些胆大的艺术梦想竟成为了现实,他花了好长的时间才从这种挥之不去的幻觉中清醒过来。渐渐地,他才从这些摩登建筑展览中找到了自我。我经常陪他去戒指路散步。那时候他会详尽地为我描述这样或那样的建筑,指出确切的细节,或者给我解释它的构造原理。他当真会花上数小时,站在一幢建筑物面前。他忘却了时间,更忘却了周围的一切。我对他这种长时间的驻留和复杂的审视简直无法理解;毕竟,这些东西他之前都看过,而且已经比大多数的本地人都还更了解。当我偶尔失去耐心的时候,他便粗鲁地对我咆哮,还问我到底是不是他真正的朋友;如果是,我就应该分享他的兴趣。然后他又继续沉浸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回到家里,他会给我绘制平面图、剖面图,或者进一步详述某些有趣的细节。他借来许多关于各种建筑兴建始末的书籍,例如皇家歌剧院、国会大厦、城堡剧院、卡尔斯大教堂、霍夫博物馆、市政大厅;他带回家的书是越来越多,其中还有一本大众建筑手册。他向我展示了不同的建筑风格,而且还特别为我指出,环城大道那些建筑中的某些细节部分,显示出了当地工匠十分高超的技术水平。

他对建筑的研究并不止于它们的外观。他对某些建筑的偏门、楼梯,甚至是后门和一些鲜为人知的通道都了如指掌,这一度令我感到相当惊讶。他从任何方向都能进入一栋建筑;他最讨厌那种为了掩饰某些布局的缺陷而把外观修建得金碧辉煌的建筑。美丽的外观永远都靠不住。他认为石膏是一种下等材料,任何一个建筑师都不应该使用这种材料。所有的一切都瞒不过他的法眼,他时常会为我指出一些旨在营造视觉效果,却华而不实的建筑。这样一来,戒指路便成为了他论证自己观点和考量自己建筑学识的一个参照实体。

与此同时,他的大型广场重建计划也已经初步成形。我清晰地记得他的阐述,比如,他把霍夫堡皇宫与大众公园之间的英雄广场视为一处群众集会的理想之地,不仅是因为与之毗连的环形建筑包围着集会的群众,形成得天独厚之势,还因为人群中的每一个人无论从哪个方向望去,都会感受到一种如史诗般的震撼效果。我觉得这些言论属于闲着没事儿的异想天开,可尽管如此,我总是不得不参与到此类体验中。施瓦曾伯格广场也深受阿道夫的青睐。有时在皇家歌剧院的演出间隙,我们会来到施瓦曾伯格广场,于暮色之中欣赏那如梦如幻的灯光喷泉。那样的壮观场面,令我们无比满意。布满泡沫的水花不断升起,在各种聚光灯的照射下交替呈现出红、黄、蓝三色。色彩与水体的运动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效果。为整个广场增添了一分超凡脱俗的感觉。

诚然,受到戒指路建筑风格感染的阿道夫,也对维也纳的大型工程颇感兴趣,如音乐大厅、剧院、博物馆、宫殿、展览馆。可是渐渐的,他的规划设计风格也在改变。首先,这些雄伟的建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显得如此完美,以至连思维广阔的阿道夫都找不出任何改善的理由。其次,在这方面,林茨与之大不相同。他曾对自己在林茨见过的每样建筑都感到很不满意,比如像老城堡,还有其他一大堆建筑。所以,难怪他要为林茨设计一座更庄严的新市政大厅,因为老市政厅夹在主广场的楼群中间,显得相当狭小,也不那么雄伟;而到最后,当我们的散步结束时,他已经把整个城镇翻修了个遍。维也纳则不同,不仅因为给这么大一个城市构想一个合乎比例的单位对他来说具有难度,而且还因为随着他政治认识的增长,他开始越发地意识到,维护公众健康与建造适宜居所的必要性。在林茨,他从来就没有考虑过,人们会对这些工程有怎样的反应,也没考虑过他的大型工程是否会对民众造成影响。然而到了维也纳,他开始为了人民而建造。他在深夜长谈中为我解释的一切、描绘的一切、计划的一切,都不再像以前那样,为了建造而建造,而是把居住者的需求和愿望放在首位,做出认真而负责的计划。在林茨,那些都是纯粹的理想建筑,而到了维也纳,它们成了社会建筑;这就是他的进步所在。这样的事实基于一个外部因素,那就是阿道夫以前在林茨过得相当安逸,尤其是在乌尔法尔的农舍。而现在恰恰相反,住在维也纳斯通帕街一间晦暗的偏室,直到现在,当他每天早上醒来,一看到那空白的墙壁和这惨淡的景象,他就会感到,建筑的意义并不在于卖弄和炫耀,而是一个关乎大众健康的问题,或者更进一步说,是一个怎样让贫困人群脱离苦海的问题。

“戒指路的宫殿旁,徘徊着成千上万的无业游民,旧奥地利的凯旋大道下,无家可归之人蜷缩在泥泞的管道中。”希特勒用这些文字在《我的奋斗》中宣称自己态度的改变。从对皇家建筑的崇拜,到对社会悲剧的沉思。“至今一想到这些悲惨的铁皮棚,拥挤的膳宿公寓,密集的人群,想到这个绝望、污秽、充满愤怒的阴暗画面,我不由得全身颤抖。”

阿道夫告诉我,去年冬天,当他还是独自一人在维也纳生活的时候,为了节省燃料,他就经常跑到公共休息室去取暖,因为他那个不争气的火炉总是消耗甚多,散热甚少。而在公共休息室,人们可以免费取暖,还有大量报纸可供阅读。我猜测阿道夫在同那些常客的交谈中,对这座大都市那令人愤慨的住房条件,有了初步的直观了解。

同类推荐
  • 辛弃疾的故事

    辛弃疾的故事

    辛弃疾的少年时期是在国土沦陷、外族欺压的痛苦中度过的。钦宗赵桓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王朝宣告覆灭,中原地区沦人敌手,此后不久,山东地区也被金兵攻占。辛弃疾从记事起,就目睹金统治者对其占领区内的汉族人民实行残酷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
  • 曾国藩发迹史上

    曾国藩发迹史上

    曾国藩仕途初期,九年内连升十级的谋略与细节;由于这段史料一部分毁于战火,一部分被史书刻意回避,百余年来,一直讳莫如深。本书作者耗费21年心血,搜阅近千万字珍稀资料,第一次全面揭开曾国藩初入官场前12年,将仕途上升期曾国藩独有的“光屁股精神”阐述得淋漓尽致……
  • 忧国忧民:范仲淹

    忧国忧民:范仲淹

    本书讲述了范仲淹的一生:范仲淹从小刻苦读书,严于自律。他生活清苦,却倾其所有帮助别人。作为官员,他以天下百姓的幸福为己任,一切以百姓利益为先;作为臣子,他不惧权贵,勇于直谏,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先。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林巧稚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林巧稚的故事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正说明朝十八臣

    正说明朝十八臣

    本书精选了18位在明朝有过重大作为的大臣,他们分别是:武略文韬首推徐达、开国宰相李善长、僧人宰相姚广孝、铁骨青天海瑞、留世清白惟于谦、一夫当关袁崇焕等。
热门推荐
  • 你的呼唤,我的思念

    你的呼唤,我的思念

    感情的世界如同玫瑰花园,纵使美丽却一身带刺,最后一个拥抱是刺痛心灵的疼痛;最后一个依靠却换来离别凄楚的煎熬。<甜文,放心入坑>
  • 离开,就别再回来

    离开,就别再回来

    我和安子逸曾有美好的初恋,但是我却为了一百万弃他而去!他是真心爱我,如今恨我入骨。安子逸笑的邪性对我说:“等我折腾够你,你才能爬走,这次只有我能说结束!”后来,为了明哲保身,我贴上了傅擎戈。他能用钱来满足我所有的物质需求,又能护我周全。只是,我们两不相爱,更不相欠!某夜,我抱着傅公子失声痛哭:“傅兽,我的一百万没了,被一个叫安子逸的骗走了,骗走了……”傅擎戈冷哼:“小贱人,你就这点出息!努力点,多陪爷几次,一百万不就回来了!”我是世人眼中唾弃的坏女人,我不在乎,在乎尊严当不了饭吃!他们说我没脸没皮,无下限,可我只想努力活下去!没钱,你也什么都不是!对吗?
  • 陌上封妃

    陌上封妃

    一场车祸,一杯毒酒,她穿越了!陌上国?霓红楼?那个长得妖孽一样的男人是她的恩师?最关键的是,那个冷血无情,三岁拭母,六岁射死乳母的陌上王,竟然要封她为妃?不嫁,打死也不嫁!!陌王,看她如何将这江山坐拥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五章篇幅和大量传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贵文物资料,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了工艺美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等中国美术的各种形态自原初社会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全书收入水的多幅串文图照,系各种美术形态在不同大力历史时期产生的精品力作和传世之宝,对于充分展示这些美术形态发展轨迹和艺术成就,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本书观点新颖,方法独到。
  • 引领时尚阅读:草戒指

    引领时尚阅读:草戒指

    本书收录了范云英近三年来创作的102篇约14万字的小小说,共分五个部分:万象走笔、世间感动、情感部落、职场百态和荒诞传奇。其中万象走笔是对社会现象和人性善恶纠结的剖析刻画,世间感动讴歌亲情与人间至善的美丽,情感部落针对的是少年到老年的情感生活中的美与丑、感动与猜疑,职场百态主要描写各类职场规则、职场人际与升迁的微妙关系,荒诞世界通过夸张描写揭露一些社会现象以及一些传奇故事。
  • 腹黑王爷戏妃记

    腹黑王爷戏妃记

    “公主,醒醒,该起床了。”诶?公主?我一定是在做梦,我一定是在做梦,幽梓楠心里默念。但是,睁开眼后,周围仍是一间古色古香的房间。然后,她就用了一个坑人的方法,咬舌头。“哎呦。”某女惨叫一声,这馊注意是谁出的,尼玛,姐剁了他去。不料,一出门就碰见个绝世帅哥。却因几件事,让一向花痴的幽梓楠对他产生了抵触心理。本想离远点,却惨遭逼婚.......
  • 孽王夺欢

    孽王夺欢

    穿越后,等待他的是虐情,他如恶魔般摧残着她的身子,两天两夜,最后,她成了他的奴隶。她是坚强的,尽管他无穷无尽的对她进行的摧残,而她,送给他的依旧是浅淡的微笑。
  • 重生:千金难宠

    重生:千金难宠

    她本以为他是她的小幸运,可卻不知他是她的夺命手。新婚当天他跟自己亲爱的姐姐滚床单。重生了,重回孤儿院,这一切都还没发生,哈尼,现在开始我们的游戏吧
  • 男神来袭:萌妻买一送二

    男神来袭:萌妻买一送二

    某男冷语:“女人,乖一点。”某女笑得一脸无害:“我一直都很乖。”三个月后,某男看着空落落的别墅,冷狂怒吼:“死女人,你竟然敢跑!”……五年后,某女华丽回归,走到某男眼前:“嗨,季少!”某男震惊,冷眸微眯:“你是谁?!”……某超萌女娃:“老弟,我去欣赏美男了!”某恶魔男娃:“老头儿,我们回来了,接下来~~~!嘿嘿~”办公室里的某男咬牙切齿:“到底是谁!!!”
  • 通天神王

    通天神王

    得龙脉者,得三界之气运!原本百年一见的武道天才,被人污蔑轻薄圣教圣女,结果被人废弃一身修为,丹田灵脉尽毁,沦落为废柴。叶寒凭借一根龙脉,集天下之气运,一步一步的走向武道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