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结束时,石总殷切寄语航空学子:树振兴中华之志,兴探索求学之风,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多作贡献。他欣然提笔,以遒劲的笔墨祝福母校:“桃李芬芳,奇葩绽放。”
伟大出自平凡[6]
——听石屏院士讲中国教练机发展
飞机总设计师应该是这样的人:
他专业知识全面又独具真知灼见,
能集众思而统筹实践解决各种问题,
身先士卒地战斗在第一线,
率领团队奔向理想目标。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8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南昌打响了武装起义的第一枪,建立了自己的军队,打下了江山。80年来,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在人民军队的建设中,广大军工战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用良好的武器装备部队。如果说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那么军工就是为这座长城提供利剑的装备部。
建军节前夕,我来到八一起义发生地南昌,采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K-8飞机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屏,也就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漫漫攀登路
赵淑芬②:一般一种新飞机要经过10~20年的研制、生产、使用才能成熟,周期很长。听说您参加了K-8教练机的研制全过程,想听听您的介绍。
石屏:是的,我很幸运。我1956年从南京航空学院毕业分配到南昌320厂工艺科,1958年调到飞机设计研究所,就和飞机打上了交道,先后参加了安-2运输机、“东风”103的仿制,初教6和强5系列设计改型,后来就和教练机结缘,一直到现在。
我这辈子,只在一个企业,干了一件事情,就是研制我们中国自己的飞机,主要是教练机。20世纪70年代各国教练机开始更新,我们对世界各国10余款新教练机,如L-39、S.211、C.10l、IA-63等进行研究,探索研制我们中国自己的教练机。洪都的领导有远见,在没有国家立项的条件下,支持新教练机预研。1982年洪都和中航技精诚团结,各投入100万元人民币,于是我们开始了方案论证。
赵淑芬:在国家没有立项的背景下,当时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呢?
石屏:当时有两大困难。一是缺乏资金。飞机的研制需要大量人才和物力,是多学科、大兵团、长时间的协同工作。没有一定的资金支持,设计、试验都无法进行,人才会流失。所以当时洪都和中航技投入的200万元十分重要,使教练机的研制工作得以启动而继续进行。二是没有发动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既决定飞机性能,又关系飞机竞争力。我们研制飞机,不能像外国那样选发动机,因为我们国内没有,只能去选配国外的,既要与我们的飞机匹配,又要人家能够卖给我们。技术、经济、政治捆在一起的这种困难情况至今也没有彻底改变。为此,我们先后和加拿大普 惠公司,美国GE公司、加雷特公司进行了长达4年的艰难谈判。他们这3家公司都看好K-8飞机,认为能成功,肯定有市场,都愿意提供发动机。竞争的结果,我们选中了美国加雷特公司的涡扇发动机,这种发动机除性能、售价有吸引力外,合作条件也很优惠,研制阶段他们免费借用3台发动机让我们无偿试用,还包括发动机仪表及与发动机有关的液压泵和起动发电机等。
这样一来,有了启动资金,发动机选型也定了,我们冲过了难关,赢得了时间。
赵淑芬:您那时担任什么职务?
石屏:1982年我是新型教练机方案组组长。当时我发表文章,提出“提高训练效率,降低训练费用”的教练机研制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赵淑芬:这样国家给你们立项了吗?
石屏:还没有,所以我们还是非常艰难,但是苍天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等来了机会。
1986年,由于巴基斯坦使用的美国教练机寿命到期,要更换新机,有合作研制教练机的意向,于是我们应邀组团前往,到达的第二天,巴国防部就开听证会,我受团长委托,连夜起草报告文本,报告列举了国际教练机发展情况,我们研制教练机的基本性能和特点以及研制周期和计划节点。
巴基斯坦虽然不能制造飞机,但由于他们长期使用美国和法国飞机,有飞机和发动机的修理厂,所以他们对教练机和作战飞机的性能相当了解,对机载设备及使用维护有经验。听证会开了一天,到会的将军们认定我们的研制方案新颖、有特点、有创新、有信心,所以当场拍板合作研制,立即进入合同讨论。讨论中我们建议文本只写几个大指标,如总重、最大速度、研制进度及经费投入。评价技术指标待双方准备后定期商谈。这样很容易达成一致,一个星期就签了合同,巴方投入600万美元研制费用,研制周期3年。1987年5月,巴方代表团到南昌访问,双方签订了飞机的战术技术要求,明确1986年6月1日为工程零时,3年飞机首飞,在国际市场上要有竞争能力。
中巴合作合同,使我们的研制工作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有了国外的研制资本,有了用户,国内很快就给我们立了项。教练机研制工作从此进入航空工业部项目管理,走上了快速发展轨道。
由于是中巴两国合作,两国交界于喀喇昆仑山脉,所以这型教练机就命名为“喀喇昆仑之鹰”,简称K-8。
赵淑芬:K-8这么被看好,一定有它的独到之处吧?
石屏:捷克斯洛伐克和意大利的教练机很精致,有很长的教练机研制历史,美国的T-37遍及世界许多国家,是巴基斯坦现役的教练机,要和他们竞争,必须扬长避短,分析他们的弱点,在方案上有所创新。使K-8在结构和系统方面都有突出的优点,那就是高低速条件下的机动性好,可靠性高。例如,为了使发动机维修性好,在后机身下部设计装卸发动机的快卸舱盖,换发只要56分钟。维修口盖多,分布合理,维修人员可以站立维修,保障了高出勤率,一天可以有10个起落。飞机平均故障率间隔为14飞行小时,远远高于设计的2.5飞行小时,飞机结构寿命可达8000飞行小时。它配装零—零弹射座椅,紧急时刻,可直接穿舱弹射,救生系统安全可靠。为保证长翼展襟翼效率,设计3条滑轨,既保证了效率也减轻了重量。提高了后座高度,方便了教练对学员的指导。配备的航空电子设备,优于当时的同类飞机。
1992年国家鉴定委员会评价称:“综合性能优于同类飞机,填补了我国基础教练机的空白。”
飞机的设计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创新才有竞争力,K-8飞机要全面覆盖和模拟战斗机各项飞行特性,有很多技术难点。我们列出了10项技术关键、80多项试验,编制网络计划,每周检查实施情况。
飞机设计是矛盾的折中和协调,有些是保证飞机竞争优势的,不能退让。1991年,在一次强度试验中,一个部件加力到90%时机翼破坏,大家议论是不是质量问题,我分析后,果断宣布:“这是科学试验中的正常现象。”后来做了局部加强,试验就成功了。在新机的研制中,面对风险和挫折,要冷静、敢于承担责任,决策要有胆识。
1990年11月21日,K-8首飞成功。这是能够承担飞行员基础训练和部分高级训练任务的喷气式双座教练机。
赵淑芬:这时您担任什么职务?
石屏:1986年10月,我被任命为K-8飞机总设计师。
煌煌战鹰行
赵淑芬:飞机顺利上了天,就能够进入两个市场吗?
石屏:这条路很长!从设计之初就开始了,为了实现面向两个市场的目标和承诺,在设计中除认真贯彻国标、军标外,我们还选用了美国军标。方案论证阶段我们就决定进行全机系统可靠性、维修性设计,编制可靠性、维修性大纲,进行了可靠性指标分配、失效模式分析、区域安全性检查、技术状态管理等。当时这些工作在国内还是首创。我们编写了《飞行手册》《技术说明书》《维护手册》《定检资料》和《培训教材》等,做到随机设备、工具、备件与飞机同时交付,使K-8从设计、生产、管理到售后服务都与国际接轨,使K-8成为一个完整、规范的国际商品,走出了国际化、商业化之路。
赵淑芬:这些工作都在飞机总设计师的职责范围内吗?
石屏:我认为是。我们的飞机要进入两个市场,收回成本,生存、发展,光自己说好是不行的,要用它的性能、价格和服务在同类产品中占据优势,鹤立鸡群,用户认可,这些在设计之初就要想到和做到。
1992年2月12日,K-8从南昌起航,飞抵新加坡参加国际航展,这是中国飞机第一次在国际航展上和国外飞机一样进行飞行表演。此后,K-8飞机10次参加国际航展,次次作飞行表演,先后有10多个国家的飞行员亲自飞过K-8,在10多个国家进行了飞行表演。在1999年的巴黎航展上,K-8在每天5分钟规定时间内进行的高难度特技表演,包括其他同类飞机无法完成的尾冲动作,凸显了K-8优异的机动性,被评为这届航展的“十大明星”之一。这是中国飞机首次在欧洲上空作飞行表演,取得与50多种外国飞机同场竞技的辉煌结果。
K-8这些勇敢而真实的表现,展现了它的价值魅力,飞出了它稳定可靠的竞争实力,赢得了信任和市场。
K-8教练机在国外市场的美誉传回国内并影响了国内,K-8被我们的军方看中,1992年被再次立项,新机继承了K-8飞机的特点,全部成品按照要求选用了国产件,性能达到并超过战技指标,现在已被部队采购、列装200多架,成为国内教练机的主力机型之一。
1995年12月,埃及训练用的捷克L-29教练机到寿,在用的新L-59因为技术问题全部停飞,于是,中航技果断地运去两架K-8并为埃及高层领导做了飞行表演,获得好评。后来,我们按照埃及教练机全球采购的招标要求,与意大利的S.211A和捷克的L-139竞标,经过五六轮的激烈角逐,在国际招标中胜出,机型为K-8E。尽管意大利在议标进入白热化时,还召集了大批美女模特前来助阵,他们也没有成功。1999年12月27日,中国和埃及签约,并以一次80架、后续40架的大批量订单进入埃及市场,还第一次实现了中国飞机生产总装线、飞机研发中心、飞机综合保障系统出口国外,被誉为“金字塔之鹰”。
至今K-8已经出口200多架。还有多个非洲国家很感兴趣,有的已经采购、使用,洪都集团正在与中航技紧密合作,深入进行国际市场的培育和开拓工作,市场预期会超过1000架。这是中国航空工业首次采用多方投资、国际合作开发研制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面向两个市场、产品和技术全面出口、出口量最大的第一款中国飞机。它的成功说明中国不仅自己能够造出飞机,还能够以优异的性价比占领有这种需求的国际市场。
赵淑芬:原来K-8走出了一条从世界走回中国,再从中国走向世界的独特的发展之路。
石屏:这在咱们国家是第一次,但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发展需要技术上的创新,也需要体制和机制上的创新。虽然无奈,但成功了,K-8先走了这一步。
拳拳报国情
石屏院士是飞机设计专家。由于他主持设计出中国最成功的K-8教练机而功勋卓著。K-8系列飞机为洪都集团正在研制的新初级教练机和L-15高级教练机的发展架起了桥梁,为奠定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成为教练机发展基地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石屏院士走的是一条普通的中国知识分子之路,大学毕业分配到企业,在基层做技术工作,在技术这条路上始终没有变轨,从组长一直干到总设计师。
石屏2001年被推荐申报中国工程院院士,落选;2003年再申报,获得通过。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技术方面最高的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它既是科学技术成果最高水平的象征,也是知识分子最大成就的标志。院士是中国知识分子用智慧、才华、勤奋、理想和机遇垒起的金字塔的塔尖,多少人仰慕,多少人向往,多少人为之终生奋斗!
石屏走上了这座塔尖。截至2007年6月,中国共有工程院院士695名,平均年龄7l岁,石屏是中国教练机领域唯一一位有院士头衔的专家。是啊,像飞机这样的大型工程,没有二三十年是不会出成果的。他和K-8教练机同成长,共命运,他是时代造就的科技精英。
在人们眼中,和石屏同龄的院士大多出身书香门第或官宦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的熏陶,然后出国深造,学成后在科研、教育单位长期从事研究、教学工作,在实验室里、讲台上渐有成就,或有重大发明发现,或有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