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衣锦还乡”
1856年3月30日,克里米亚战争的参战各国在巴黎签订和平条约,战争终于宣告结束。英国、法国、意大利的军队都陆续踏上归程。
1856年7月初,回到乌斯库台的弗罗伦丝,也准备行装打算回国。
21个月来,她所付出的爱心和努力总算没有白费,但在这块土地上,她仍有一件未了的心愿,那就是要在巴雷克拉瓦高地,为阵亡的士兵和不幸牺牲的护士树立一座巨型的大理石十字架,以表扬他们伟大的功绩。
在她的不断努力下,她的这项心愿在不久之后就实现了。现在,只要航行在黑海上,便可眺望到这座耸立在高空的巨大十字架。
6月3日,英国陆军大臣遵照维多利亚女王的懿旨,颁给弗罗伦丝一张感谢状,代表全体国民和英国政府的最高敬意。
7月25日,英国远征军总司令史都克斯发出了一封感谢信:“弗罗伦丝女士,英国军人永远不会忘记你的恩典!”
土耳其皇帝也赐给弗罗伦丝一只钻石手镯,并分送慰问金给每一位护士。现在,这只手镯和女王御赐的胸针都一起陈列在博物馆。
克里米亚和乌斯库台的军队都已全部回国,护士们也都回到自己的故乡,最后该是轮到弗罗伦丝启程的时候了。
在英国本土,上自维多利亚女王,下至每一位百姓,没有人不高声欢呼弗罗伦丝·南丁格尔的名字。
久别故乡的克里米亚勇士,滔滔不绝地向家人们诉说护士们的伟大与心中的无限敬爱。
“如果不是她们,我恐怕无法再见到你们了!”
举国上下,无不热切地期盼弗罗伦丝的归期。要怎样来迎接这位伟大的女英雄呢?
有人主张派军舰去接她并为她护航。有人提议在伦敦建一座雄伟的凯旋门欢迎她。还有人认为最好在伦敦市开一个盛大的庆功会,由市长和各团体领袖发表演说。她家乡的百姓提议请她坐在美丽的花车上,荣归故里,由村民引导游行,接受人民的欢呼!
但是,弗罗伦丝不愿意见到这样的“衣锦还乡”的场面,她从不渴求社会的声望和地位,能为人类而尽力工作就使她感到很满足了,回国前,她想的是如何才能避免回国所造成的骚扰。她期盼能够平静地回到英国,不要引起一丝风波。
她天生不喜欢在热闹、喧哗的场合中出现,加上长久以来的劳累。身体早已衰竭不堪,而且已经立下遗嘱。她察知自己体力不支,无法承受人们这份热情。
因此,派遣军舰迎接她的事,受到她的拒绝,她先把护士和自己的行李运回英国,再以朴素的打扮,随着米妮姑妈,假冒史密斯夫人和小姐的身份,搭乘外国轮船,悄悄地离开了乌斯库台。
这个计划非常成功,无论在船上、匹尔士港、墨西拿、马赛,或是巴黎、伦敦,甚至回到里哈斯特故居的一连串旅程中,都没有人察觉到这位身心疲惫、清瘦衰弱的史密斯小姐的真实身份。
1856年8月7日,弗罗伦丝和两年前离开的情景一样,又悄悄地回到久别的里哈斯特。
据说,她们从火车站沿着小径漫步回到家里,却没有人发现弗罗伦丝回来了。
尽管她无声无息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但是第二天在里哈斯特还是举行了欢迎会。当时丘陵上的小教堂鸣响了大钟,群众齐集礼拜堂,举行最纯真的欢迎仪式。
她事先寄回来的行李,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士兵们送给她的一只俄国小狗、三只小猫,以及生长在英克尔曼的小草和泥土。
回国的反响
弗罗伦丝悄悄回国的事在报章上披露后,全国再度掀起热烈的高潮,不但各种报纸杂志上竞相报道,问候与感谢的信件,也如雪片似飞来。
来访的客人络绎不绝,与其说是客人,不如说是群众,住宅的四周挤满了争睹弗罗伦丝风采的民众。但是弗罗伦丝除了会见几个亲密的好友,或是不得不见的要人外,绝不出现在群众的面前。
当时在里哈斯特宅邸工作的老保姆回忆说:
“那时的情景,我还记得很清楚,就像昨天才发生的一样,我整天为了招呼客人,忙得不可开交。
“他们有的坐马车,有的步行,什么身份都有;还有很多军人,他们大多是受南丁格尔小姐照顾过的人,不论是健全的或是失去手足、眼睛的人,全都要求见我家小姐。
“但能幸运地见到我家小姐的还不到十分之一。小姐告诉我,如果是为了养老金来找她的军人,就请他们留下纸条,由我交给她,她会很快给予答复。
“小姐当然希望能和每个人见面,尽力为他们服务,但来的人实在太多了,不只是客厅,连院子里都挤得水泄不通,何况我家老爷也不希望小姐抛头露面。”
弗罗伦丝的人缘太好了!当时的牛津大学校长朱页多(弗罗的好友)以世俗的眼光写信给她说:“从克里米亚回国后,你一直深得民心,如果你有意运用这种声望和本身的才华,恐怕早已是一位侯爵夫人了。”
弗罗伦丝此时36岁。正是女人的盛龄。但是,她无意利用群众的热情为自己谋求富贵,也无心周旋于上流社会。乌斯库台的工作结束了她活跃的生涯,她从此埋名隐居,丝毫不眷恋世俗的荣耀。
弗罗的功绩
弗罗伦丝这次赴克里米亚战地只服务了21个月,但这次服务奠定了她一生事业的基础,这是个创举性的行动,揭开了妇女战地服务的新篇章。这项行动打破了长年以来的社会偏见,带动了许多社会公益事业,使人类的福利事业向前推进。
弗罗伦丝的行为表明,一向被视为卑贱低下的医护工作,实际上却是拯救人类生命最神圣的工作。
因此,弗罗伦丝的行为,得到妇女们的共鸣,使许多妇女自愿从事医护工作。这种为病人减轻痛苦的崇高理想,已在今日社会中普遍盛行。同时,也证实了在战地医院中,女人的能力绝不在男人之下,她们的温柔和谨慎,是从事看护工作最好的条件。只有勇敢、坚强,有耐性的护士,才能使士兵们在充满血腥的可怕战场上,得到最好的照顾,保全他们的生命。
弗罗伦丝回国后,经过八年的时间,也就是1864年,世界性的红十字会联盟,在瑞士日内瓦成立。这一个组织的诞生,弗罗伦丝功不可没。
红十字会的发起人是瑞士的医生——杜南。
1859年,法国和奥地利在索非力诺展开激战,如同克里米亚的情景,伤兵们也因缺乏护士的照顾,过着地狱般的生活。参加这次战地医疗工作的杜南,目睹这种惨状,予是提倡“救人不分敌我”的主张,这就是世界医护红十字会的由来。
杜角曾经在一次伦敦大会上致词说:
“大家都以为我是红十字会的创始者,是日内瓦条约的发起人,事实上,这些荣耀都应当归属于一位伟大的英国妇女,她就是在1859年鼓励我前往索非力诺的弗罗伦丝·南丁格尔小姐。”
弗罗伦丝的成功,为世界上的所有女性开辟了一条坦途,打破了女性只是客厅装饰品的陈腐观念,并向全世界宣言,女性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是与男性占有相同份量的。
铲除女子从业就是卑贱的错误观念,重新为女性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这不但使全英国的父母认同,连世界各国的人士也欣然相许。
小陆军部
弗罗伦丝于36岁退出远征军,回国隐居,可以称为“激流勇退”,她一直活到90岁高龄才辞世。
但她在战场上工作太艰苦,太紧张,繁重的工作摧残了她的健康,以致她回国后的54个岁月里,却始终无法摆脱病魔的纠缠。
经医师诊断的结果,发现她的身体非常衰弱,而且神经系统和心脏机能都已不再像以前一样的健康,经常发生休克的现象,但除了疲倦之外,却找不出其他的症状或适当的病,因此除了长期疗养,否则绝无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是她从没有休息的打算,尽管别人苦口婆心地好言相劝,以及医生的严厉警告,她仍无动于衷。
原来,她心中还有尚未完成的事:
克里米亚伤兵病人的惨状,时时浮现在她眼前,永远无法忘记。然而造成这种惨状的因素,正是陆军部的失职,以及官员们的颟顸尤能。这说明英国的军事指导系统——陆军部呕待改革。
如何才能改革陆军部呢?以21个月的实际经验,弗罗伦丝是全英国唯一详悉内幕,并对改革方案胸有成竹的人,而且她现在受到全国人民的信赖,声名卓著,她要借着这些优越的特殊条件改革英国陆军的医护状况,使克里米亚的惨痛教训永绝人寰。
她回国不久,实现自己心愿的机会来了,因为她有了觐见女王的机会。
女王的御医詹姆斯·克拉克是弗罗伦丝的朋友,为了安排弗罗伦丝和女王见面的机会,特地在1856年8月23日,邀请弗罗伦丝到他的苏格兰的别墅静养一个月,因为维多利亚女王和亲王殿下最近可能会到苏格兰的巴尔摩洛避暑,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
这一个邀请使弗罗伦丝非常高兴,因为她一方面可以为自己在乌斯库台受到的关怀当面向女王表达谢意,另方面还可趁机向女王陈述自己改革陆军部的设想,希望能得到女王的支持。
于是,9月15日弗罗伦丝来到克拉克的别墅,并于21日在巴尔摩洛的行宫觐见维多利亚女王和亲王殿下。
26日,女王亲自接待弗罗伦丝,并愉快地交谈。
事后她赞美弗罗伦丝说:“她的聪明才智很高,足可担任陆军大臣。”
可惜弗罗伦丝是个女流之辈,尽管全国军民都拥戴她,她自己也有指挥千军万马的勇气和毅力,可她怎么也无法成为英国陆军大臣。
但她腹中的改革陆军的方案却得到了女王的支持。由于女王的安排,使弗罗伦丝有机会与陆军大臣潘米尼作一次详细的会谈,大臣诚恳倾听弗罗伦丝发表意见的态度,使她非常高兴。
可是,想要全面改革陆军部的组织和制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思想落伍的守旧派,仍然在陆军部占有很大的势力,这些人顽冥迂腐,绝对不会赞成这项改革方案的。
医疗总督史密斯,便是反对派的首脑人物,他联合一批对弗罗伦丝有成见的官员,形成一股强大的反对改革的力量。
陆军部大臣潘米尼也不是一个激进分子。虽然他很重视弗罗伦丝的意见,但却没有改革的勇气和决心。
弗罗伦丝为了挽救许多英军士兵的生命,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得不毅然决定对抗陆军部。
1856年10月15日,她从克拉克的别墅回到里哈斯特,11月2日便来到伦敦,以老巴林顿街的旅馆作为大本营,开始进行激烈的对抗活动,因此人们称这家旅馆为“小陆军部”。
由于有女王和许多高官的支持,加上弗罗伦丝,南丁格尔本人的名气和影响,“小陆军部”的确发挥过很大的作用,对英国陆军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弗罗伦丝吃住都在“小陆军部”里,她拖着带病的身体,经常躺在安乐椅上,一面痛苦地呻吟,一面认真地写报告和处理文件。
弗罗伦丝的助手们
弗罗伦丝要实现自己的改革英国陆军医护工作的伟大理想,在“小陆军部”做了许多有成效的工作。为病魔所困的弗罗伦丝之所以能顺利地进行工作,这完全要归功于她得力的助手们。“小陆军部”是由才华出众的弗罗伦丝为中心,加上精干的助手群所结合而成的高效率的团体?
“小陆军部”的强有力的后台是西德尼·赫伯特,他长期担任军务大臣,如前所述,他独具慧跟,从许多报名自愿上前线的妇女中挑选出弗罗伦丝,让她带领38名护士赴乌斯库台,从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女子战地救护的奇迹。南丁格尔名传遐迩,轰动全国赫伯特的”伯乐之功”亦不可埋没。现在弗罗伦丝要利用生命的余年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赫伯特依然是她的有力的靠山。
赫伯特出生于贵族,外表英俊,性情温和,仪态高雅,是一个很具吸引力的典型英国绅士,常留给人们美好的印象。他的个性酷似弗罗伦丝,有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两人不但在工作上有来往,而且私交甚笃,犹如同胞兄妹。
无论什么事情,弗罗伦丝能体会到的,赫伯特也从未忽略过;而赫伯特计划进行的事,往往弗罗伦丝也早已在心中盘算。只是赫伯特没有像弗罗伦丝一样躬行实践,经验丰富。但他却拥有弗罗伦丝所没有的大权,权势对一个实行者是很重要的,这是弗罗伦丝唯一欠缺的。
因为她身为女子,尽管全国的人民和士兵都拥戴她,甚至女王也支持她,但她仍无法成为英国陆军大臣。
由于这种缺憾,才使她和赫伯特之间存在一种不可分离的关系,并维系着更坚固的友谊。
此外,还有在乌斯库台结识的删复,也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协助弗罗伦丝进行改革运动。其中有一位卫生专家——沙谢兰特博士是她最得力和最诚挚的朋友。他们共同磋商各种问题,合作无问,不但是弗罗伦丝晚年的密友,而且将自己的一生贡献于弗罗伦丝的事业,且毫无怨尤。
在弗罗伦丝的亲戚中,也有很多为她的事业尽力的人。首先是米妮姑妈,早在弗罗伦丝在家做闺女的时候,米妮姑妈就发现她志向不凡,常常在她父母面前为她说话。弗罗伦丝赴乌斯库台战地医院工作后,不久米妮姑妈也赶到那里,一直存她身旁,像慈母一样地照顾这个身体赢弱的侄女。其次就是表哥克拉夫,他是一位诗人,对弗罗伦丝崇拜备至,对她的命令绝对服从,不幸的是他过分刻苦,积劳成疾,以致英年早逝。
再就是姐夫哈利·巴尼。1857年6月,38岁的姐姐芭莎与55岁并且已经有4个孩子的哈利·巴尼结为夫妻。姐夫是一个富有而慷慨的人,在他一生中,给予弗罗伦丝不少的援助。
弗罗伦丝领导的老巴林顿街旅馆“小陆军部”与英国陆军部唱对台戏,双方旗鼓相当,你来我往,十分热闹,成为报刊传媒的热门话题,这样的局面至少维持了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