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渔家一年最红火的节日,老小皆称其“过年”。尤其到了腊月门上,闯海的、跑短的就陆续把必需的年货从北地或南部置办来家;渔家老小都习以为常,总把好东西,不论是吃的、穿的、用的,平时都省积着,以致形成了“留着过年”的口头禅。在风帆时代,一些生活拮据的虽不及富裕户过年丰盛,但自家相比,都要上一个新层次。盼年片亡年、过年,一切要给年让路,阖家人都愿年过得顺利、愉快,年过得富有、吉祥,只要把年过好了,万事从头起,家业再振兴。在岛上,年是希望,年是寄托。
俗语说,“辞了灶年来到”,年前都是倒记时的。这几天,蒸饽饽、炸鱼、熬碗、蒸糕、包粽子、包“隔年陈”包子(准备正月吃,意在从今年吃到明年,视为富有)。特别蒸过年的饽饽,需男女主人相配合,往往是一大海盆里有几十公斤发面,摊在面板上,面要调得硬,揉得匀,饽饽才能蒸得起伏、圆整,吃起来有“咬阵”,博得亲朋的好评。更重要的是,饽饽是供品,马虎不得。有的面不开,碱少了发酸,或火候不到,宁肯另做。尤其是祖先供桌上。一个饽饽的面坯足有0.5公斤,这些既要用力且要技术的活,往往在女主人的指导下由男主人承担。饽饽不仅蒸得好,蒸得大,还要蒸得多,准备一直吃到正月十五。在蒸饽饽的同时,还要蒸做猪头、羊头、圣虫、元宝等。兽身插红枣,兽口衔硬币,旨在早发财,发洋财,财源不尽。
时到腊月底,忙年达到了高峰。所有平日积攒的营生,都要全家合力突击完成:缝补拆洗衣被,掏灰、垫地,劈柴,糊炕、糊窗、擦试家饰。房前屋后,室内室外,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就是水缸满了,也要挑一担添上,让它往外流,图的是满盈。中午封对子,是忙年接近尾声的标志。不仅街门、二门、家门贴对联,且街门、二门的门框上还贴副联,照壁、过木、水缸、米柜、炕头、槽头都封横竖千或福字。家里封完了,要到海边给上了坞的船封对子,船头、船尾、大桅、舵楼上,都是吉利语、彩头话。如“船头无浪行千里,舵后生风送万程”,横批“一网两船”;“大将军八面威风,二将军百灵相助”,横批“招财进宝”;“九曲三弯随舵转,五湖四海任舟行,”横批“海不扬波”等等。一些富裕户,封船对子时,要在船头处摆祭供品,鸣放鞭炮,有的敲打锣鼓,让对子封得有声有色。所有的对子大都封上了,要等全家人都到齐,最后封街门对子。因为渔家最忌家人不齐,不然,有的被封在外边。闺女回娘家也趁封对之前,只要对子封上了,只好过了年才回家。腊月三十的下午,看家家门楼庭院,猩红点点,望街巷海滩火红一片。红把年包围起来,红把渔家装潢成火的颜色。
年前最为庄重的一件事,即万事俱备,只等神仙。傍晚时分,全家男性都更换新衣,持香纸和金银锞,邀各路诸神来家过年,所设的祭场、供品都已摆布就绪:财神居堂屋正中的后吊窗处,灶王爷在锅台后墙上,天地神在院中天地窝处,仙姐、仙姑供在寝室门后,唯有从祖坟上请来的老祖宗,登上大雅高堂。供桌多为八仙桌或米柜,居堂屋右后角,供桌墙上,家谱高悬,两侧衬有文字对联或画联;桌面上,供品上来,设摆讲究,可谓高雅、丰盛、吉祥。最里边是祖神匣,祖宗三代牌位居中,两侧插有红枣的方糕、圣主和红筷子左右对称。由此向外,一排是3罗精制的大饽饽,每罗5个,呈塔形;二排是盛有糖果的5个果碟,内装糖块、点心,三排是五颜六色的供碗,碗内鱼、肉、丸子、粉条等,美肴的顶尖着红色,缀青头,显得丰盈富有;四排是香炉碗居中,两旁分列锡器腊台和木竹香筒,最前排是3个酒盅,内装白酒,以备浇点。富户的供桌上有的摆设“钱龙”。这是用红线穿成的有眼钱加工造型而成的。供桌前沿挂着贴金的桌围,上面金龙对称,上沿有“年年有余”4字。时到夜晚,祖宗就位,红烛高照,香火缭绕,焚纸烧锞,叩头祝福,这是渔家最高规格的敬祖尊老的“渔家宴”。
诸神临门就位,渔家的禁忌很多。大人孩子都不准说粗话、脏话,不准动针、使刀、弄剪,不扫地、不向外泼水,夜间不往家端尿罐……一色的吉祥语、过年话。人们吃完了饺子,鸣放了鞭炮,全家老小团圆,品着糖果,伴着明烛,守岁至深夜,等待起五更,去迎接那朝思暮盼的新的一年的到来。所以人们说,忙年胜似过年。
建国后,忙年、过年有了新的内容。给烈军属送光荣灯、光荣牌,到连队拥军,清理公共场所卫生,排演文艺节目,演活报,军民联欢。70年代,请神、祭祖、叩头一套受禁。80年代,全家以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为主,辞旧迎新。因为生活的富裕,天天似过年,食文化相应文明,精神渴求日趋高尚,五更起来,以自家本族为主体的拜年队伍,以磕头烧纸焚锞为主的拜祖形式,得到简化。但走亲访友、相互谈拜、互贺相祝的习俗依存,亲朋从远方打来电话、寄来贺卡,拜年范围扩大到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