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岛,鲍鱼不过珍珠门已成历史。1990年5月,县水产科研单位在南长山岛孙家海域进行海洋生物调査时,奇迹般地发现了自然生长的和人工底播放流长大的成鲍。其中,定点取样的5个人工底播成鲍,平均体长11厘米,鲜重200克。最大的一个体长13.5厘米,鲜重350克。经鉴定,属皱纹盘鲍,成鲍外壳呈棕黑色,上附红藻、石灰虫。有趣的是,底播投苗长成的鲍鱼,壳右后侧的螺旋部尚有一个约2厘米长的小鲍原形。整个壳面,形成一个幼鲍“节外生枝”的奇形。大鲍含小鲍,小鲍育大鲍,两鲍一体,先“子”后“母”,母子壳的体表明显差异。
据水科所吴所长解释,这样的成鲍,是1984年和1985年底播投苗长成的。原人工培育的幼鲍,吸取的是人为的投料;而移植到大海以后,它们摄取的是自然饵料。由于食物和环境的不同,则显出异样颜色。幼鲍在壳上既留下“先天”形象,又“节外”长出大鲍的躯壳。人们从实践中得到启示:利用工厂化育苗借海洋底播生长,成本低,见效快,是鲍鱼增养殖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