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06300000032

第32章 青山几度夕阳红(1)

——明代文学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临江仙》(选自作者的《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

明代是我国历史上由汉族地主阶级掌握政权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以结束元蒙古族的统治为开始,以被满族统治取代而灭亡,从公元1368年到公元1644年,首尾长达277年,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中第四个长命王朝。

元末朱元璋先扫平北方,又灭掉了南方的各派割据势力,建立了明王朝,自称明太祖。明朝建国后,先后废除了有千余年历史的丞相制和有七百余年的三省制(中书、门下、尚书),实行了封建的中央集权制,皇帝独揽军政大权于一身。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皇权,大肆杀戮功臣,排除异己,并设锦衣卫,对朝廷内外实行恐怖统治。这些对于明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明代历史可大致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开始一百年左右为前期。建国之初,统治阶级慑于农民起义的力量,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如鼓励垦荒、减轻赋税、抑制豪强、恢复工商业和手工业等,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但在思想领域里却加强了控制,一方面采用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笼络和荼毒知识分子;另一方面采取高压政策,大兴文字狱,规定:“士大夫不为君用者罪该抄杀。”所以在前期近百年中,文坛可以说是一片沉寂,著名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实际上是成书在元末,最多延到明初。明代中期一百年左右,在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经济呈现出繁荣局面的同时,各种矛盾日益激化,主要是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上层集团内部党争激烈,统治阶级穷奢极欲,日益腐朽。明代后期七八十年,各种矛盾更加尖锐复杂;到明亡前二三十年,宦官擅权,政治黑暗,阶级矛盾和********一起爆发,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立脚未稳,很快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满清靠武力占领天下,明王朝随之灭亡。

明代文学中最有成就的是小说,其次是戏剧;诗词散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已经不能超越唐宋时期。下面我们以此为序,对明代文学作一个提要和概述,主要讲一讲明代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的萌芽是上古神话和先秦史传文学,雏形是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成熟是唐代的传奇小说和宋元的话本小说,成熟的标志是唐人传奇“始有意为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即开始了有意识的创作小说。古典小说发展到明清两代,则进入了全面繁荣期。无论是创作规模之大、题材领域之广、反映现实之深,还是思想内容之丰富、人物形象之丰满、艺术技巧之精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从宏观方面来看,明代小说有以下几个新特色:

1. 小说的地位得以提高。

在传统儒家“文以载道”的思想统治下,诗文是正宗,词曲是小道,而小说则更是街谈巷议、不登大雅之堂的“末学”。到了明代,在新兴市民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对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社会价值,都开始有了新的认识。如思想家李卓吾大胆推崇《水浒传》是“发愤之所作也”,是“天下之至文”。文学家袁宏道则称赞《水浒传》:“明白晓畅,语语家常”,使人“捧玩不能释手”。这些都对于提高小说的地位,起到了大声疾呼、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2. 白话小说有了新进展。

唐末变文和宋人话本,开始用白话写作,但那时的文人是不用白话写作的。而明代文人小说家开始有意识地用白话来创作小说。这种文体形式上的改革,由文言转变到白话的文学形式上的新进展,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是一大变革。《三国演义》还夹用比较通俗的文言,而《水浒传》,特别是《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等长篇小说,以及拟话本“三言”、“二拍”短篇小说,则基本上全是用纯熟流利的白话文写成,这标志着我国白话文学的成熟,给明代文学注入了新的生命。从此以后,白话成了写作小说的最好工具,对于小说的繁荣和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

3. 由加工向独创的飞跃。

到宋元的话本小说为止,小说创作基本上都是在民间流传的基础上由文人演义加工而成,明代前期的情况也没有根本的变化。《三国演义》是在历史著作《三国志》和《三国志平话》,以及种种有关三国故事的说书和戏曲作品的基础上,加工编撰而成,所谓“七实三虚”,不离史实。《水浒传》则是在《大宋宣和遗事》和一系列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加工编撰而成。到了明代中后期,虽然加工编撰的作品仍然存在,如《封神演义》和拟话本中根据宋元话本改编的白话小说等,但此时出现了《金瓶梅》这样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以及拟话本中一定数量的文人独创的白话短篇小说,还有《西游补》、《水浒后传》等小说,这些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是一大飞跃。《金瓶梅》仅仅以《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故事作为一个引子,独创了洋洋洒洒一百回,开始了小说独立创作的新阶段。正如明代无碍居士在《警世通言序》中所言:“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附着)其人。其真者可以补金匮石室之遗,而赝者亦必有一番激扬劝诱悲歌感慨之意。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不害于风化,不谬于圣贤,不戾于诗书经史。”认为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等,都不必尽真,也不必尽假,可真则真,不宜于据实叙写的则可以加以虚构,只要理可信即可。

4. 小说形式上章回体的产生。

宋代的讲史话本,因为比较长,说话人开始把故事分成若干讲,每讲一次,等于后来小说的一回;每一次讲说之前,编一个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的起源。《三国演义》是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它已经不再是说话人的底本,而是供人们案头阅读的读本。开始时只是分为若干卷,每卷若干节,每一节有一个单句的题目。到了明代中后期,章回体形式更加成熟,开始明确分回,回目也由单句变成了长短不齐的双句,不久又发展成工整的对仗句。这种章回体小说,不但成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唯一形式,而且相对于外国小说而言,也是特有的一种民族形式,因为只有单音节、方块字的汉字能组成对仗句。优秀的长篇小说中的回目,既是小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本身也是一组组独特的艺术品。如《红楼梦》中“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蒋玉函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薛宝钗出闺成大礼,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等等。

《三国演义》

我认为,《三国演义》是历史通俗演义创作的一个崭新的开始,迄今为止,在我国战争题材的小说中无出其右,是最伟大的一部。它是以正史陈寿的《三国志》为创作基础,以魏、蜀、吴三国的史实为主要依据,汲取了历代有关三国历史的诗文创作和种种民间传说的丰富营养,再加上作者罗贯中的大胆而又智慧的艺术创作而成的一部巨著。

《三国演义》的主要倾向,毫无疑问是“拥刘反曹”,或曰“尊刘抑曹”。这一倾向,首先,体现在全书的总体结构上。魏、蜀、吴三方,以蜀为主、以刘备为正面,以魏为对立面、以曹操为反面,以孙权的吴为盟友。全书120回,描写了100年左右的历史,其中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到诸葛亮星陨五丈原这51年间的事,就贯穿了104回的篇幅,而其后46年只用了16回就草草收场。这是笼罩全书的一张网。

其次,体现在对史料的取舍处理上。作者从正统观念出发,以“拥刘反曹”为尺度,凡是对曹操不利的史料,作者尽量采入小说,甚至不惜夸大描写(如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相反,凡是有损于正面形象的事情,作者一概不取(如《三国志》中记载刘备纨绔子弟的放荡行为);作者在对曹操和刘备人物形象的对比刻画上,憎爱十分分明。总之,“拥刘反曹”的倾向既有历史因素、时代因素,又有思想因素、阶级因素,正像有的文学史解释这种历史现象时所说的那样:“历代史家拥刘拥曹之争,不过是封建正统观念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表现。拥刘反曹思想之流行,确有为偏安的汉族王朝争正统地位的历史背景。”

《三国演义》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诸如:在艺术结构上,既宏伟壮阔又不失严密和精巧;在故事情节上,既错综复杂又不失曲折和清晰;在语言艺术上,既通俗明快又往往细腻和生动;等等。我们这里就讲一点:丰富生动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而以军事斗争为主。作者充分吸取了《左传》、《史记》等古代史书中描写战争的成功经验,将战争描写得丰富多彩。全书写了大大小小一系列战争,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场面,出人意料,扣人心弦。这些战争在作者的笔下千变万化,不重复,不雷同,不呆板,各具特色,充分表现出战争的复杂性、丰富性、多样性。作者不把主要笔墨用在“一声炮响,两阵对圆,战马厮杀,胜追败窜”的简单描写上,也不把主要笔墨用在单纯的军事实力和个人武艺的较量上,而是精心策划和描写具体条件下不同的战略战术的运用上,把着眼点放在了智慧的较量上。世上任何事物都是千差万别的,作者又以他那千变万化的生花妙笔,使得《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同中求异——战争的情节虽然大体相仿佛,但因为战争自身的特点不同,具体当事人的思想性格有异,所以呈现出来的面貌也就大不相同。如第53回关羽义释黄忠,表现了关羽高傲自负;而第63回写张飞义释严颜,则表现了张飞粗中有细。

虚实相生——对于某一事物有时正面描写固然可能很精彩,如第25回描写关羽斩颜良、第26回描写关羽诛文丑,便是正面描写,惊心动魄。但有时虚处着笔、侧面烘托,效果反而会更好。如第5回描写“关羽温酒斩华雄”一节,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小说先写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接着写潘凤去不多时,又被华雄斩了。有此两人铺垫,可见华雄十分厉害。接下来写关羽当着曹操的面,自告奋勇去斩华雄:

……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作者避开了正面描写,写关羽在“其酒尚温”的短暂时间里,就将连杀曹操二将的华雄人头提来,可见关羽是如何的神勇无敌。“其酒尚温”,神来之笔!

张弛相间——《三国演义》既善于渲染战争的紧张、惊险、激烈的氛围,又善于描写特殊情况下的从容不迫,安详自如;闲中点染,相映成趣;把战争描写得时疾时缓,妙趣横生。如第35回写刘备跃马过檀溪,惊魂未定,眼前出现的场景却是“牧童跨于牛背上,口吹短笛而来”,“琴声甚美”。又如赤壁大战那让人都不敢喘气的紧张气氛中,却出现了庞统于荒山草舍、挑灯夜读的静谧场景。大战将临之际,江平浪静,皓月当空,出现了曹操踌躇满志、横槊赋诗的雅致场景。这些场景的穿插,避免了战争的平板单调,从头到尾都是金戈铁马的杀伐之声,让人有张有弛。而且这些描写都不是游离于战争之外,它们或者是战争的前奏,或者是战争的辅助手段,或者是推动战争发展的某一因素。因为有了这些描写的巧妙穿插,使得紧张激烈的战争,更富有诗情画意,更增加了一种节奏旋律之美。

《三国演义》写到的关键性的重大战役有三场:一是官渡之战,曹操统一了北方;二是赤壁之战,开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三是彝陵之战,三分天下的局面开始向统一转化。这********彼此关联照应,其间又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战争分布点缀其中,或作为铺垫,或作为余波,或是前因,或是后果,一起组成了一个既匀称和谐,又波澜起伏、宏伟壮丽的战争画卷,在中国小说史上清辉独耀。

同类推荐
  • 从“物化”到“异质性”

    从“物化”到“异质性”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06立项,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重点课题。本书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经过近80年发展中经历的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为出发点,经过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和启蒙批判和在60年代经历的分化而形成的消费主义的历史,探讨其中经过物化观念到异质性的消费主义时代逻辑转换的内在机制。
  • 甘肃民间民俗美术

    甘肃民间民俗美术

    本书讲述了甘肃民间民俗美术不仅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底蕴,而且具有浓郁的各民族文化情调和特点,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 普洱溯源

    普洱溯源

    近年来,普洱茶经历了一个非常时期,其实,对于普洱茶来说,业界业外人士也是莫衷一是各有见地,有褒扬者,有贬抑者,这很正常。我们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思想框在框子里去统一,但不管怎么说,商业炒作也好,市场规律也罢,毕竟在短短的一两年之内,在全国乃至全球掀起了一股普洱茶风。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普洱茶,使普洱茶达到了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为还普洱茶之真正面目。
  • 中国神话与传说故事解析

    中国神话与传说故事解析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取名宝典

    取名宝典

    本书介绍了名姓常识,古今取名方法,诀窍禁忌,以人名为主体兼顾公司产品商标命名,把人们常用的男名、女名、小名、学名、笔名、艺名、改名、印章、名片等知识作了说明。
热门推荐
  • 鬼夫养成记

    鬼夫养成记

    不爱钱财忠于银子的诸葛草,在几大箱银子的诱惑下,接下多金雇主夏炎君的任务。夜探险地,驱鬼降怪,失败而归,屡战屡败,被恶鬼惦记不说,还被多金雇主夏炎君骚扰。“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诸葛草多次强调。夏炎君一笑而过,继续狗皮膏药似的粘着。一次次险境逃生,她逐渐沦陷在他的温柔盅惑中。“你是我的药。”夏炎君在她耳畔低语。“什么药?”诸葛草反问。邪魅一笑,夏炎君步步深探而下:“移动的情药。”
  • 复仇风暴来袭:末日卷土再重来

    复仇风暴来袭:末日卷土再重来

    羽颜樱,羽家小姐。柳溪,柳家小姐。千纤,千家小姐。因为种种原因,走上了复仇之路,却因为遇上了他们,渐渐冰封的心,温暖了她们的心。却因为一次误会,是她们的心沉入冰川,离去3年,再次回归,就已是奇迹。三年前没报的仇,报了。在阴差阳错之中误会结了,她们能原谅他们吗?
  • 记事簿:L

    记事簿:L

    因为那一刻的超级运气,让他从由死转生,因为那一刻的超级幸运,让他能重新的生活在世上,那一刻的超级幸运,让他又能看见她。代价?无比的便宜,保护世界和平!但是,复活,真的是他想要的吗?能再次见到她,真的很好吗?为什么他身负重任,但却消极应对?为什么能力巨大,他却无欲无求?为什么?
  • 幻日之神

    幻日之神

    千万年前的三界之战,人间近乎毁灭,妖皇被封印,世界恢复了平静。千万年之后,天冥两界再次燃起战火,太阳神战功赫赫,却遭天帝毒手,月神带着其子流离人间,这背后是阴谋?是巧合?人间惊现大日灭迹,是福还是祸?南帝海边的一个渔村被血洗一空,无知的少年踏上他求知的旅途,是命运使然,他又将何去何从……
  • 女总裁的护花兵王

    女总裁的护花兵王

    接到神秘任务,程浩宇强势回归,化身美女总裁的贴身保镖,万花丛中过,再写王者传奇!他……醒掌天下权,站巅峰,掌生死,横扫八方;醉卧美人膝,广把妹,扩后宫,玩美世界!
  • 闪婚厚爱:狼性老公别玩我

    闪婚厚爱:狼性老公别玩我

    哥们问:顾若晚这个女人有什么好,你都栽过一次了,怎么还往坑里跳?霍思辰答:难道要看着其他男人花我的钱,睡我女人?完全没法忍!闺蜜问:霍思辰那么好,高大英俊还多金,你怎么就非得离婚?顾若晚:需求过度,受不了。
  • 失忆总裁的甜妻

    失忆总裁的甜妻

    传闻,他嗜妻如命,传闻他集金钱于一身。??传闻她爱他如命,传闻他们……他是权利的象征,也是她的未婚夫,当误会来袭,他们又该如何?当她伤心离去,却得知他的失忆!她不愿放手,却又无法。因为他毕竟忘了她!不爱她!忘了她的啊!当一切的真相大白,他恢复记忆,却万一是物是人非!当然人的心不会变!
  • 做人做事的学问

    做人做事的学问

    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多么能干,背景条件多么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将会是失败。会做人,做好人,才能行得正、走得远,充分体现自我人生价值;能做事,做好事,把难办的事尽可能办好,才能创造骄人的成绩。会做人不会做事,是一个残缺的人;会做事而不善于做人,在做事的过程中就容易犯错误,甚至四处碰壁。一位商界成功人士说过:“先做人,后做事,做人做好了附带着就把事情做了。”
  • 冷面总裁的情人

    冷面总裁的情人

    那一年,苏桃做了齐氏总裁齐安的情人,她深爱着他,却是阴差阳错被齐安逼婚....友情与亲情的双重幻灭下,苏桃浴火重生,重生之后的苏桃变成了一手遮天的齐氏女总裁,不过是为了一个男人,苏桃却和最好的朋友反目成仇,不折手段.....都市的虐爱与背叛苏桃终于是再负担不起,直到身边的人都一个个的渐没人海。她说,她要去她最好的朋友最向往的那个地方——西藏。(每日稳定更新~)
  • 战斗吧女配

    战斗吧女配

    她竟穿成她小说中的炮灰女配。小说中沐妃被利用、被陷私通、被弃如敝履。这一世沐玲珑沿着剧情,冷眼旁观,只待撮合墨轩帝和女主逃出皇宫。然而,他的温柔让她拼尽全力的去爱,却发现依旧是并狠心利用。她不甘心地问“墨轩,你可曾爱过我?”他冷漠地说“你配吗?”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