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06300000024

第24章 霜叶红于二月花(1)

——晚唐诗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今天接上次往下讲晚唐诗歌,再讲一点唐五代的词。

先讲晚唐诗歌。晚唐大约是从公元826年到公元907年。在这时期有一个突出事件,那就是公元874年爆发的黄巢农民大起义。晚唐经过农民起义的打击,就更是不行了;正像李商隐所说的,晚唐已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晚唐的社会,晚唐的政治,晚唐人的心态,晚唐的诗歌创作都已经到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状态。我曾说过,一个时代开始衰败下去,会影响人的心态,影响人的情绪。如果这个社会是蓬勃的,充满希望的,那人们的心态就不一样。比如说,同样是“夕阳”,在中唐诗人刘禹锡的笔下却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太阳虽然落山,却还可以放射出满天霞光。这不同于李商隐的感叹:夕阳好是好,可是快完了。刘禹锡说:尽管快完了,依然无限好!

我们可以从李商隐的诗歌中感受到衰飒的气氛。他写道:“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他把审美的兴奋点集中在“枯荷”上面,这是一种衰飒的心情。如果是充满积极的心情,是该欣赏雨点打落在夏天荷叶上的声音,而不会是落在“枯荷”上的声音。李商隐又说:“客散酒醒夜深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审美的兴奋点不是赏“晓花”,而是赏“残花”。花先是“含苞不放”,然后是“含苞欲放”,再后是“欲放似放”,往后是“展苞怒放”。怒放之后就是“残花”了。这些都让我们看出晚唐时人的心态,一种衰飒,一种走到尽头的心态,鼎盛大唐的“大幕”快要落下!在公元874年农民起义爆发之后,甚至连衰飒也不能赏了。

晚唐的诗人,挑三个讲。

第一讲“小李杜”,李就是李商隐,杜就是杜牧。李商隐从公元813年到公元858年,活了46岁。杜牧从公元803年至公元853年,活了51岁。在唐代,能活到50岁就不错了。王勃才活到27岁;李白活了62岁;杜甫59岁;最长命的诗人贺知章,活了85岁。盛唐有李白和杜甫,称为“李杜”;因此习惯上把晚唐的李商隐和杜牧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这个人也很不幸,晚唐农民起义还没有爆发的时候,政坛上有一个重大事件,就是“牛李党争”。开始时,李商隐属于“牛党”,可是到了20多岁后,娶了一位属“李党”的王氏之女作为妻子。这样一来“牛党”不赏识他,“李党”也不信任他。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不得志。他的诗歌成就很高,他的政治诗、咏史诗等都很好,但都不说了,专门说说他的“无题”诗。

李商隐的“无题”诗是很有名的。这类诗的前面没有题目,如: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有一些虽然有题目,但也属“无题”诗,如他有一首诗叫《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是把第一句的开头两个字作为题目,实际上也是“无题”。像中唐诗人韩愈有一首《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也是一首“无题”诗。李商隐的无题诗一共20多首,艺术成就非常突出。可是其诗歌风格与中唐和盛唐相比,已是“天壤之别”。盛唐诗歌是明朗的,乐观的,奔放的;而晚唐诗歌却是收敛的,晦涩的,隐晦曲折的。有人认为这类诗影射政治内容,但这些都是猜测。在所有唐朝诗人中,李商隐的诗歌是最难解释的,正如元遗山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没法笺注,最难“笺”。我认为,有的诗歌可以进行深入的探讨,有的诗歌则不必刻意求深。李商隐的无题诗,在我看来,主要就是爱情诗。如写两个人一见如故,可是在当时条件下无法倾心相谈:“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灵犀”就是犀牛角,它当中有条细细的缝隙相通。又如写爱情中的山盟海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如写爱情生活中非常思念对方,没法见面,夜里做梦梦见亲爱的人:“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醒了要给梦中见到的人写信,心情非常迫切,墨还未磨浓,书信却已经写完了,表示急不可待,诗写得很真切。另外写爱情生活中的往事不堪回首:“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在没有过硬的史证来表明诗的确切背景的时候,我认为按爱情诗来理解是比较恰当的。李商隐还有一首诗歌,叫《夜雨寄北》,有的版本也叫《夜雨寄内》,即寄给自己的妻子。这首诗是比较明快的: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而我收到信的时候正是巴山夜雨涨秋池。什么时候我们能够重逢在一起,共剪西窗烛,这是想象未来重逢时的情景。为什么要“剪烛”?说明重逢时,互相交谈了很长很长时间,蜡烛需要再剪当中的烛芯才能更明亮一点。这首诗巧妙在哪里呢?收到信是“巴山夜雨”时,诗歌设想相逢时谈话的内容正是“巴山夜雨时”,即现在我是如何想念你,这会成为将来相逢时的谈话内容。整首诗歌一往情深,明白晓畅;而在结构上回环往复。

下面讲杜牧。杜牧这个人是风流才子,在扬州曾有长达十年的浪漫生活,曾说:“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据笔记记载,他在江南看到一个小女孩,十三四岁,非常漂亮,可是年纪太小了。他就对这个女孩的妈妈说:等我十年,不来然后嫁。以后的十年中,他未去,太忙了,而是十三年以后才去。找到这个女孩,可是她已经结婚了,而且生了三个儿子。杜牧就问她妈妈,她妈妈说,我们的确等你十年,你不来才让她出嫁。杜牧为此很感伤,写了首诗歌:“自是寻春去较迟,何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花底色,绿叶成荫子满枝。”杜牧是个风流文人,但这个人很有文才武略,只是生在末世,怀才不遇。他不但写诗歌,还写策论。在策论中有很多是写如何平定边患、安定边疆的,表现出他在治国安邦方面的才能。

他在诗歌方面,最有名的是七言绝句。上次讲过在唐朝诗人中,七言绝句写得最好的有四个人。一个是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另一个是李白,与王昌龄相比,可以说是“争胜毫厘,俱是神品”。在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有“三品”之说:最低是“能品”,更好一点是“妙品”,最好的是得其神而遗其形的“神品”。第三人是刘禹锡,代表作如《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又如《竹枝词》(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第四个人就是杜牧,杜樊川。他的七言绝句内容非常丰富,如《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后来有人说,诗中肯定有错别字,“千里”以外黄莺声怎么能听得到呢?不会是“千里”,肯定是“十里”。别人又说,“十里”也照样听不到!因此,我们写诗不必“坐实”,应允许艺术的夸张。所谓“千里”者,“一片”也!从这里到天津,到济南,到南京,一片莺啼。不能“坐实”,“坐实”就坏了。郭老晚年时,由于毛主席喜欢李白,他就说李白好,杜甫什么都不好,他们两人都喜喝酒,李白喝酒是豪放,而杜甫喝酒是嗜酒;杜甫写“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郭老说,“三重茅”,这有多厚!说明杜甫家多么有钱!成份该多高(哈哈)。因此,不能这样理解。再讲杜牧一首,他的咏史诗《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还有他写的《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杨贵妃喜欢吃荔枝,西安没有,岭南才有。但荔枝不好保鲜,就让快马运送。因为这首诗,荔枝就有了另一个文雅的名字,叫“妃子笑”。

再讲杜牧的两首诗,一首《山行》,是写秋天: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意,“白云生处”是这个“生”,不是那个“升”或“深浅”的“深”。唐代人这个“生”字用得非常好,充满生命的诞生感。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生”,不是那个“升”。又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是这个“生”,不是那个“升”。又如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也是这个“生”。以上杜牧诗中的“坐”在古汉语中有一义是“因为”:因为枫林的晚景太美丽啦,不得不停车观赏。枫林一片,夕阳西照时更是一片火红。“夕阳”像一抹“底色”。例如马致远的一个小令《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每句三个景,都是独立的景色,下面的一句“夕阳西下”就是“底色”,哇!一下子把以上所有的九景都连在一起,浑然一体,非常好。杜牧这首诗非常开朗,乐观。这是多数人的看法,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如果联系到杜牧所处的时代和他不得志的一生,他诗歌后两句中所浮动的情绪依然是一种感伤的情绪。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红叶越红,就表明生命快完结了。最充满生命气息的是“绿叶”。为此,我曾写过一首小诗,反其意写道:“万口传诵杜牧诗,寒山石径行迟迟。纵然霜叶无限好,到底已近飘零时。”杜牧的诗中含有一种淡淡的感伤。

再讲他一首《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第一句就写得非常好,“雨纷纷”,这就是春雨,如同杜甫写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润物细无声”就是“雨纷纷”。如果是“雨哗哗”,就不是春雨,而是“夏雨”了。因此诗歌描写的物态非常准确。诗歌第二句的“断魂”就是“销魂”,是表示人的精神极度兴奋,或者极度悲伤。在这首诗中毫无疑问,指的是感伤。诗人一人漂泊在外,又是细雨纷纷,心情非常感伤。对于后两句诗,山西人应给诗人很多的广告费,让山西汾酒出了大名。实际上,到处都有“杏花村”。同样,扬州人给李白多少广告费也不算多,因为他的诗句“烟花三月下扬州”,使扬州名扬天下。从古到今没能超过这一句,怎么理解怎么美。关于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七绝,有人认为用字有点重复浪费,每句删去两个字,五言就足够了:“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前三句还差强人意,可是第四句绝对不可去掉“牧童”两个字。整首诗能够点睛传神,最精彩的全在“牧童”二字之中!那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唐朝和宋朝有很多写牧童的诗,写得非常之好,有两句我很喜欢:“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写的正是天真无邪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吹不出完整的腔调。如果能吹“阳关三叠”,那就不是牧童了;如果吹“梅花三弄”,当然更不是牧童啦,成了乐师了。杜牧的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春雨图”。如果借用王安石的诗句“浓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来说,“一片红”固然很美,但万绿丛中“一点红”更美!因此,春游秋游时,一定要找个女孩子穿上红衣服,照相就好看,整个画面就灵动起来了。这首诗最动人的就是“牧童”,淳朴的江南美景与淳朴的牧童浑然一体。去掉“牧童”就黯然失色,失去了生机。而且我在讲课时还讲到,不但不能去掉,而且改也不能改。如果改为“老人遥指杏花村”(哈哈……),这太沉闷了!如果改为“书生”,就太书卷气了!如果改为“红袖”,就太香艳了!只有牧童最好。后来宋代人开始写词了,这首诗不能缩减,但可以重新改为“长短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可以,意思没有变化,更加生动,但读起来感觉不一样了。

往下讲几位末世诗人,反映了农民起义后下层人民对上层强烈的抨击和反抗的呐喊。我们挑几个诗人看看当时时代的情绪。

第一个讲聂夷中,他一首《咏田家》这样写: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下一个讲罗隐的《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这是对下层在瑟瑟寒风中躺在街头挨冻的穷人无限体贴的心态。

再讲一个诗人杜荀鹤的《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他还写过这样一首诗《再经胡城县》: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县太爷升官了,穿上了红色官服,都是老百姓鲜血染成的。

他的一首小诗《泾溪》充满了哲理: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同类推荐
  • 中国名家看定南

    中国名家看定南

    《中国名家看定南》一书付梓,既是对定南改革发展的回顾,也是定南人民感谢伟大的党、讴歌伟大时代的另一种表达,更激励着我们在奋进的历程中以务实铸就辉煌,以豪迈续写新篇,定南的发展步伐也定将因有名家们的印迹而更加深远、更加铿锵激越。
  • 金文与青铜时代

    金文与青铜时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汉学研究新视野

    汉学研究新视野

    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以丰富的外文资料、融贯中西的学识,对近年来德语、英语世界所出版的汉学新书中所涉及的新译本、新材料、新观点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其中绝大多数的材料都是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来。同时,他也对中西文化在文、史、哲等领域的异同进行了深入探讨。材料新颖别致,分析鞭辟入里,是了解西方汉学界学术前沿的最佳捷径。
  • 故纸拾遗(第二卷)

    故纸拾遗(第二卷)

    本书收集了以洛阳地区为主,包括山西、陕西、云南、东北、甘肃等地在内的各种契约文书,时间从清康熙年间至解放初期,各类包括地契、房契、发票、借据、婚事文书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民俗、货币、度量等各方面的情况。
  • 手相与面相

    手相与面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手相与面相》对人的手相与面相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各种新的内容对人的手相和面相进行详尽细致的归类,并加以逐条分析归纳,书中还特别提到国外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而得出的关于人的手相和面相的一般规律,总结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可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与参考,不再是以往的那些把人的手相和面相与人的命运定数、凶吉绝对联系起来的迷信说法。
热门推荐
  • 阳光生活,禅意心态

    阳光生活,禅意心态

    本书是作者多年读禅和悟禅的结晶,是一部禅的智慧故事集锦。全书集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哲理性于一身,把禅理说得很透彻,专注于人性的改变和内心力量的激发。全书注重对生命的直观感悟和理性思考,语言通俗易懂,读来风趣幽默,收获至丰,每一篇都是对我们心灵的拷问,让我们浮躁的心静下来,很有启发性。
  • 异时瞬时1之TFBOYS

    异时瞬时1之TFBOYS

    一场灭族之说,变为现实。仅存的两位少女,又将怎样生存。。。三位少年的出现,改变了她们的命运......
  • 豪门养媳:过把痴情瘾

    豪门养媳:过把痴情瘾

    小时候总爱粘着他的小女孩如今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小女人。虽然高兴,但是富养的她有着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大小姐脾气,这是叶淮城最看不惯的地方,可撕下她的那层伪装的外衣,却是一颗脆弱害怕被抛弃的心灵。“总裁,太太在打陈小姐。”“打!打了我负责!”【我也曾想放下浪荡成性的外衣,过一把痴情的瘾。】【爱到深处是卑微。】
  • 东京武侦高

    东京武侦高

    借用了《绯弹的亚里亚》中的背景设定,完全原创的另一个故事。(现在到底是原创还是同人让我很纠结)女主是《angelbeats》中的中村由理团长。本文的出现是由于作者萌由理萌的一塌糊涂啊……另PS:作者并非军事宅,关于枪械的描写肯定会出现失误,希望各位达人能够及时指出错误。
  • 扑倒高冷校草

    扑倒高冷校草

    他只不过是被迫跟踪一下他,没想到阴差阳错的竟然发现他巨大的秘密。
  • 尘烬

    尘烬

    灾厄降临,无边的烽火席卷整个大陆,旧有的世界也因此分离崩析,秩序,法则,成为了笑话。人心失去了束缚的枷锁,物竞天择,弱肉强食,成了这世间,唯一的法则。而人类,这个世界曾经的霸主,也从食物链的顶端,沦为了底部的存在。上天给予了人性一个艰难却又简单的抉择,坚守又或沉沦。无数的人,在绝望中,放弃了希望,堕落了心灵,但还有一部分人,在黑暗中,肩负起了,大山般职责……薪尽火传,尘埃烬处,是破灭的沉沦,还是复苏的黎明……
  • 末世刀侠

    末世刀侠

    刀者,霸也。刀之者,傲也。2099年,一夜之间末世降临,且看青年云青衫如何快意江湖,成就一代刀侠!
  • 恶宠甜心:恶魔校草不好惹

    恶宠甜心:恶魔校草不好惹

    他是贵族学院的恶魔校草,而她是现代的祝英台,女扮男装,混入学院。一场意外,让他与她住进了同一个公寓。他用各种手段逼她搬出公寓,却没想到,让她住进了自己的心里。恶魔心里怀孕自己是不是有病了,他居然会喜欢一个男孩子!当他发现她是女生的时候,才舒了一口气,拍着自己的胸口,“还好,还好,她是女生……”
  • 查理九世之香巴拉世界的尽头

    查理九世之香巴拉世界的尽头

    传说,位于世界尽头的香巴拉,蕴藏着地球上最古老的力量,那力量蕴藏着冲破时间枷锁的魔咒,人类的一切恶疾都能被治愈,是超越生死的神之领域!为了解救一群身患不治之症的孩子,查理和DODO冒险队破解黄金地图的秘密,终于找到了香巴拉人口。然而这个理想中的奇妙世界却充满了难以预知的陷进——没有四季的森林、缥缈的仙乐、会动的树人、奇异的蜉蝣……更为恐怖的是,在无处不在的圣光照耀下,孩子们竟然成了一尊尊无法动弹的活雕像。不断在大家脑中闪现的绿巨人之梦究竟预兆着什么?香巴拉真的有神存在吗?
  • 风水术之寻龙点穴

    风水术之寻龙点穴

    这不是命,是命运。这不是术,是理数。这不是势,是运势。一切皆由命起,完结的却是命运,决定命运的是理数,而造就理数的是运势。挖开历史洪荒,逆转时间的年轮,这是个阴阳搓顿的世界。